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美術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小學美術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生活教育的延伸。當前,小學美術教育在多層面開展了有效實踐,努力讓美術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熟悉的生活成為小學美術課堂的核心目標之一。該文研究新時期強化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多層面分析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升小學美術教育實踐水平的有效策略,以期促進小學美術教育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日益多元化,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在這一背景下,小學美術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生活教育的延伸。小學美術教學的實施一般以直接感知、實際訓練、欣賞活動、探究行為等形式,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育策略展開,普及藝術教育。在全國范圍內,不同區域美術教育發展狀況不均衡,部分鄉村中小學校在美術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一些問題,對這些問題成因的分析和對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時期強化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作為人類社會的重要活動,擔負著傳承生產經驗和社會實踐經驗、為當代社會和未來社會培養人才的任務。進入新時期以來,教育作為國家發展的基石所承載的歷史使命更為艱巨,成為人類未來精神文明構建的重要前提。小學美術擔負著學校美術教育的重任,對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當兒童跨進校門以后,不要把他們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識字課本的框框里,不要讓教室的四堵墻把他跟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往枯燥、乏味的掛圖式或演示式教學模式被美術教學所摒棄。教師在創設知識情境的前提下運用流媒體呈現知識,使教學目標、內容能夠與學生的認知特點、生活情境等契合,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這成為適應時展的主流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確立和實施,需要在新時期下廣大教師美術課堂教學實踐的推動。
二、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分析
1.教學形式固化
小學生對事物的好奇程度較容易下降,在美術教學中,單一的示例型教學往往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師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現行的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對教學目標、能力訓練、作品展示等多個層面有固定的程式化流程,從而完成對不同學段、不同課堂、不同環節的多維度交織,實現課堂主題選擇和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多樣性。小學美術的課堂是自然,是生活。當學生置身于美術課堂中,很多光、影、色彩、圖形都被隔離,失去了藝術的源泉。教學模式的固化在一定程度上以標準化的模式推動了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進程,而不可忽視的是這一模式對學生創造力的束縛和學生審美倦怠的出現。
2.師資力量單薄
新世紀以來,我國三、四線城市與鄉村小學美術課堂的硬件設施得到顯著的提升,教育裝備水平不斷提升,專業的美術教室在廣大的小學中出現,解決了美術教學中的硬件問題。然而美術教學中的軟件問題要靠教師的軟實力以藝術浸潤的形式解決。部分偏遠地區小學存在美術教師由文化課教師兼任的情況。可喜的是部分地區開展了特崗教師計劃,并在其中加大了對小學美術教師的崗位設置,通過政策的利導鼓勵教師長期留教。
3.數字化應用不足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受限于空間或時間,在效果上與自然情境相比有所欠缺。隨著小學美術教學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裝備水平和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美術課堂數字化革新得以實現。傳統意義上的電子白板和新型的交互式電子白板多以PPT為主要呈現形式,難以完美解決示范性的技能教學、感性知識的說明和印證、教學內容全真模仿、學生審美感受的培養等問題。
4.課堂創新能力不高
小學生在生理和心理成長過程中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其更容易接受寬松、友好的學習氛圍。部分教師在課堂氣氛營造上存在不足,嚴肅、緊張的課堂氛圍會導致學生自身創新思維發展的限制。同時,部分小學美術教師對學生作品的認知存在差異,導致其對部分創意作品的評價略顯偏頗。
三、提升小學美術教育實踐水平的有效策略
1.構建新時期的師資隊伍
新時期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應以高素質的美術教師隊伍建設為己任,不斷增強小學美術教師的歷史使命感和職責感,將美術教育的崗位行為和新時期基層黨建的要求相結合,以新的理念、新的要求,為區域教育發展助力。同時,有關部門應以改善基層小學美術教師的工作條件為目標,以提升小學美術教師的政治思想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為手段,使其充分發揮積極性、創造性。
2.以信息技術能力拓展課程資源
教師應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拉近生活與課堂的距離,使美術課堂教學還原、呈現生活,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同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在共享層面的運用,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如,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應用微課。教師作為微課課程的研發者,通過整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提升個人能力。以微課為平臺,可以完成教學模塊的交流,完成對課堂更深層次的理解、駕馭,為自我研究型教師的發展提供了最優途徑。
3.區域的集團化辦學打破教育不均
集團化辦學能夠把優秀的教師和先進的教育思想帶給學生,用師資的調配或對標培訓彌補鄉村小學美術教育的缺憾。同時,集團內部可以通過資源共享將優秀的課程作品共享給廣大小學美術工作者,拓展教育培訓的外延,有效地讓農村地區、偏遠地區的小學美術教師對學生美術天賦和興趣有更為精準的認知。
4.多渠道提升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詮釋了教育教學和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關系。讓美術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熟悉的生活,真正讓美術為學生所喜愛,是小學美術課堂核心目標之一。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小學美術教師要用一顆童心,以對生活、教學、學生的熱愛投身于美育,從而有效地改變課堂氛圍和課堂呈現形式,為學生美術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豐沃的土壤。綜上所述,新時期的小學美術課堂應成為自然成長的課堂、創新發展的課堂、文化浸潤的課堂。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應合理地規避和解決存在的問題,通過黨建引領、信息提升、教育均衡、能力創新,達到教師、學生、家長多方共贏,使美育更好地服務于新時期的精神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吳寶茹.小學美術課堂創意教學策略管窺.考試周刊,2017(24).
作者:閆麗麗 單位:哈爾濱市愛國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