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腫瘤CT診斷泌尿系統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0年至2013年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有CT影像學資料的腎癌患者78例,腎盂癌患者35例,膀胱癌患者79例。腎癌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齡(57.8±6.9)歲;腎盂癌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59~79歲,平均(58.9±6.2)歲;膀胱癌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31例;年齡(58.7±6.3)歲。
2.診斷方法
所有患者的CT檢查均采用GE螺旋CT機,64層,所有病灶均行直接增強掃描.對比劑用優維顯,劑量1.5ml/kg體重,采用高壓注射器,速率3ml/s。
3.評價指標
分析CT征象及病理結果。腎癌分期標準:I期:腫瘤局限于腎膜內;Ⅱ期:腫瘤侵犯超過了腎膜但仍被局限在腎筋膜內;Ⅲa期:腫瘤侵犯下腔或者是腎靜脈;Ⅲb期:區域淋巴結內發生了腫瘤轉移;Ⅲc期:腫瘤在侵犯腔或者是腎靜脈的同時有明顯的區域淋巴結轉移;Ⅳ期:腫瘤侵犯臨近組織器官,或者是腫瘤發生了遠處轉移。腎盂癌分期標準:I期:腫瘤范圍僅僅局限于腎盂腎盞內部;Ⅱ期:腫瘤局限于腎盂腎盞內部,但對周圍腎盂輸尿管肌層也有侵犯;Ⅲ期:腫瘤侵犯腎實質及腎周圍組織液;Ⅳ期:已經發生局部淋巴結轉移或者是遠處轉移。膀胱癌分期標準:T1期:膀胱內可見到明顯腫塊,但是膀胱內壁無明顯增厚,仍然光滑;T2期:膀胱內壁出現了一定程度增厚,但無明顯僵硬感;T3a期:膀胱內壁既僵硬又增厚,但是其外緣仍然光滑;T3b期:膀胱內壁既僵硬又增厚,同時在其周圍脂肪層中出現了軟組織密度影;T4期:盆腔淋巴結出現腫瘤細胞轉移,同時侵犯臨近器官。
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腎癌ct征象與組織病理學的關系
腎癌CT掃描密度上增強后,中輕度以上顯著強化者72例(92.3%),中度以下強化者6例(7.7%)。在CT分型上,局限外凸、局限浸潤、彌漫性浸潤的例數分別為55例(70.5%)、16例(20.5%)和7例(9.0%)。CT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為91.0%,手術后病理分期與CT分期呈正相關。
2.腎盂癌CT征象與組織病理學的關系
腎盂癌CT掃描檢查中,病灶的強化程度呈現為明顯的不一致。腎盂癌的CT分型顯示局限腎盂型、廣泛浸潤腎實質型、腎盂壁增厚積水型分別為20例(57.1%)、10例(28.6%)和5例(14.3%)。CT與病理診斷結果符合率為71.4%。3.膀胱癌CT征象與組織病理學的關系:膀胱癌患者中,CT增強后掃描病灶中呈現為均勻強化者70例(88.6%),非均勻強化者9例(11.4%),CT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為88.6%,手術后病理分期與CT分期呈正相關。
三、討論
利用CT對腎癌進行正確的分期必須綜合利用好腎實質期的圖像。Kopka的研究顯示,CT平掃對于腎癌術前分期的準確性要顯著高于單獨利用平掃結合皮髓質期圖像或者是平掃結合腎實質期圖像進行的綜合判斷。對腎盂癌而言,術前診斷價值最高的仍然為靜脈尿路造影檢查,但是CT檢測結果也有較高的意義。對于腎盂癌而言,平掃及增強掃描后能夠準確判斷腫瘤的范圍、空間位置及與鄰近器官的關系。本研究中,腎盂癌CT與術后病理診斷的符合率較低。腎盂癌的發病情況較為復雜,多中心發病或者腎盂積水極有可能掩蓋病灶。CT對膀胱癌進行臨床診斷并不難,但是較難發現直徑<1cm的腫塊,必須結合膀胱鏡進行聯合檢測才能避免漏診。另外,患者的尿液密度過高也有可能掩蓋病灶,因而增強掃描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綜上所述,CT對腎癌的定性診斷準確率最高,腎癌、膀胱癌的病理分期與CT分期呈正相關,腎盂癌的惡性程度與CT的分期呈正相關。
作者:李清福 羅曉麗 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富臨醫院CT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