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朱仙鎮木版年畫傳統民間藝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作為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首,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引起了魯迅先生的注意和興趣,并在隨后的時間里受到薄松年教授,馮驥才先生等的高度的贊譽。與此同時,日、法、美、英、德等許多博物館都開始收藏朱仙鎮木版年畫,國際專家學者譽其為中國的國寶。朱仙鎮木版年畫吸引了眾多的文化藝術界名流,其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同時,這也提升了朱仙鎮整體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普通游客來朱仙鎮訪古探幽。據朱仙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從朱仙鎮被評為中國最美村鎮之后,來朱仙鎮旅游的人比以往多了五倍,而這些游客大多都是沖著木版年畫來的。
二、朱仙鎮木版年畫旅游開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落后,資金匱乏
作為中國四大名鎮之一,朱仙鎮衰落成了一個平常的中原農業小鎮,經濟落后。再加上中原地區整體的旅游發展水平較低,所以朱仙鎮木版年畫隨著朱仙鎮的衰落幾乎滅亡,而朱仙鎮相應的旅游文化產業又是一個長期性風險性較強的產業,其高回報性在短期內體現不出來,因此當地政府沒有太多財政實力支持,外部投資也很少。資金問題解決不了,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更是無從談起,朱仙鎮的旅游業基本上處在一個長期穩定的停滯狀態。
(二)傳承不足,創新不夠
朱仙鎮的衰落,水患,戰爭,的破壞以及市場萎縮的原因,使得朱仙鎮年畫老藝人都經歷了艱苦的人生,如今他們大部分都過世了,卻沒有人傳承下其年畫技藝。另一方面,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承受民間文化傳統傳承方式的影響,即“口口相傳,父傳子,師帶徒”的模式,使人才培養模式太單一,而現在的年輕人也吃不了苦,不愿學。
(三)受膠版年畫沖擊大,同行競爭強烈
印刷方便且成本低廉的膠版年畫的興起和泛濫,直接導致木版年畫丟失了傳統市場。眼下的春節,人們是已經不再青睞費用過高的水印木版年畫,膠版年畫已完全取代了木版年畫的地位。中國有四大木版年畫流派以及眾多大大小小的地域流派,雖然朱仙鎮木版年畫歷史最悠久,且對其他年畫流派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但朱仙鎮的沒落和朱仙鎮木版年畫的逐漸消亡,致使其在旅游市場中并不具有太高的知名度,相反,只有不到三百年歷史的楊柳青和桃花塢木版年畫則名聲更大。當然這與當地經濟文化發達,旅游產業發展及旅游市場的成熟是分不開的。
(四)旅游開發起步晚,市場觀念落后
直到2006年夏,朱仙鎮成為華北地區唯一入選的“中國十大最美村鎮”,以及2008年的《朱仙鎮木版年畫》特種郵票發行,朱仙鎮木版年畫才漸漸被普通游客所熟知。在朱仙鎮整體旅游規劃的過程中,也才明確了朱仙鎮木版年畫在旅游開發中的重要地位,但目前朱仙鎮各大木版年畫作坊至今都還是前店后坊,半農半商的經營模式。年畫經營者根本就沒有一點市場觀念,不知道改革和創新,只是按照傳統去印制年畫,沒有開發出新的適應現代市場的年畫。因此,朱仙鎮木版年畫的旅游開發只能算是還處在粗放經營的初級階段,這也直接制約了朱仙鎮木版年畫在旅游市場中的發展。
三、朱仙鎮木版年畫旅游開發策略
在大環境的支持下,已經聲名鵲起的朱仙鎮木版年畫旅游開發和重新振興是一定的事情,但是朱仙鎮木版年畫旅游開發也并非有了機遇和條件就可以一帆風順地進行了,這個過程需要有著完整的發展規劃和開發策略,下面就朱仙鎮木版年畫旅游開發的各種情況提出相應的開發策略。
(一)發掘藝術價值,開發朱仙鎮木版年畫旅游紀念品
旅游紀念品就是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所購買的,具有明顯地方特色,使旅游者能夠感受到某種特殊意義的商品。一件好的旅游紀念品不僅能喚起旅游者美好回憶,而且能起到對這一紀念品和景區很好的宣傳作用。朱仙鎮木版年畫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其飽滿的構圖,強烈的色彩和夸張質樸的形象,因此,傳統的紙,并非其唯一最佳載體。每一個到朱仙鎮旅游的人,在經過木版年畫研究會大門口的時候,都會被大門兩側墻壁上所繪高大的門神所吸引,這就是例證。所以,朱仙鎮木版年畫完全可以結合河南地區其他悠久的傳統工藝,開發出以年畫為內容的新旅游紀念品,如可以結合南陽地區傳統的烙畫工藝,把木版年畫再現在木質、竹質載體上,也可以結合河南地區悠久燦爛的瓷器文化,把朱仙鎮木版年畫再現在瓷器工藝品上,再配以合適的包裝,就可以成為一種創新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的新型旅游紀念品,而且這種紀念品深深打有河南、朱仙鎮這些地域性烙印,這樣的旅游紀念品是絕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的。因此,在吸收外來資金的前提下,還可以開發其它的一些木版年畫衍生紀念品,如生產制作以朱仙鎮木版年畫為內容的掛歷,甚至可以制作印有木版年畫的撲克,印制木版年畫題材的精美書簽;也可以開發制作一系列各種材質的小掛件,小飾品,上面飾以福壽財等年畫元素,比如有機玻璃小飾物,飾以鐘馗形象,可以滿足某些游客辟邪求平安的心理需求。
(二)傳承與創新結合,開發適應市場發展的新年畫作品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旅游開發,不能僅把印制好的年畫當做商品賣給游客,其深厚的民間文化氣息使其受各層次人員的喜歡,成為雅俗共賞的旅游紀念品,所以也要做好其包裝,打造出不同階層所需的旅游產品。朱仙鎮目前就有一種比較成功的包裝方式,把印制精美的年畫用中國傳統手法裝裱起來,形成卷軸形式,這樣,就給了木版年畫一個新的展示平臺,木版年畫已不僅僅是過年貼在大門上的“門神”,而成為一種可以掛得廳堂的高雅藝術品。另外,高檔次綾綢裝裱的年畫還可以配上精美的雕花木盒、錦盒之類,也可以成為饋贈的禮品。除了裝裱,木版年畫也可以像西方油畫那樣裝框,由于其強烈色彩對比和夸張形象具有很強的裝飾性,這種裝框的年畫就可以被游客帶回掛在房間里,起到裝飾作用,同時也可以吸引游客生活圈子里的其他人,提高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知名度。不僅如此,還應該開拓木版年畫的題材范圍,拋開“年”字,在中國其它傳統節日,如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的基礎上,以其為題材創作新的木版年畫作品,更可以把梁祝、白蛇傳、牛郎織女這些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以年畫的形式重新演繹,創作成套的系列年畫作品,這樣就能大大提高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表現力,增加其藝術價值和旅游價值。若如此,朱仙鎮木版年畫這些新鮮而豐富的內容一定會吸引更多的游客,它的市場也會更加廣闊。
(三)轉換理念,修建新型朱仙鎮木版年畫主題博物館
傳統的博物館往往只是一個文物、藝術品等靜態展示的平臺,無法解決許多游客感興趣的問題,如某件器物的傳統制作工藝,以及古人如何來利用它等。因此,要轉換理念,建一個不僅僅是作為木版年畫陳列的博物館,還要讓游客能參與到木版年畫的制作過程中去,親自感受印制年畫的樂趣,增強木版年畫對游客的吸引力。據政府文件介紹,朱仙鎮正在擬建一座木版年畫博物館,此舉無疑將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保護發展和具體向游客展示起到巨大的作用。作為一種傳承千年的民間工藝,對游客來說,其制作過程本身就充滿了神秘性和趣味性,所以朱仙鎮木版年畫博物館不能僅僅做一個對木版年畫進行搜集、整理和陳列展示的靜態博物館。該博物館完全可以也應該復原一個傳統的年畫作坊,年畫藝人現場操作,向游客展示年畫的制作過程,甚至可以讓游客親自參與其中,印制基礎的墨線胚畫(沒有套印上色的年畫初級成品)。在讓游客參與的基礎上,還應該進一步深入,對游客自己印制的年畫作品進行包裝(裝裱、裝框),作為旅游紀念品贈送給游客(收取一定的費用)。根據旅游者求真、求知、求體驗的心理,大多數慕名而來的游客都會很樂意親自體驗一把印制年畫的樂趣,并且把自己親手印制的年畫連同自己的美好回憶一起帶回去,與別人分享,這同時也可以起到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宣傳作用。
(四)辦好木版年畫藝術節,提升朱仙鎮木版年畫知名度
2008年12月28日,首屆(朱仙鎮)木版年畫藝術節在開封朱仙鎮召開,有中央、省、市各級政府官員以及民間藝術家協會、文聯和各大媒體參與,這無疑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向全國乃至世人宣傳和展示朱仙鎮木版年畫。地方政府和朱仙鎮應高舉“中國木版年畫鼻祖”的大旗,將“中國木版年畫之鄉”的名號唱響全國,讓大家都認識到楊柳青、桃花塢之外中國更精彩的木版年畫。當然,木版年畫藝術節也不能僅僅辦成一個木版年畫的交流會,朱仙鎮木版年畫生存的這片土地上的歷史、文化、民俗等,也要重點向人們推介,這樣,朱仙鎮整體的知名度和旅游形象提高了,朱仙鎮的旅游業才有可能發展起來,才能給木版年畫一個更好的發展平臺和空間。另外,木版年畫藝術節的舉辦時間選定上,應該考慮與最能體現朱仙鎮民俗風情的傳統節日相吻合,如春節、元宵節等,在這段時間內舉辦朱仙鎮民俗風情旅游節,同時舉辦木版年畫藝術節,這樣的結合,更能增加朱仙鎮的旅游吸引力,進而為朱仙鎮打造好朱仙鎮木版年畫這一旅游金名片服務。
(五)實施品牌保護戰略,保證朱仙鎮木版年畫的順利發展
21世紀是品牌競爭時代,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朱仙鎮木版年畫這一獨具文化特色的民間藝術,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必定會成長為一個響當當的旅游品牌。但是,在這個信息可以被輕易復制的年代,實施品牌保護戰略,才能保證朱仙鎮木版年畫純粹、順利地走向全國、全球的旅游者。目前,由于家庭傳承式的手工作坊經營以及商標意識的淡薄,“天成老店”這一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字號于數年前被一鄭州客商搶注,而且近年山東菏澤地區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打著朱仙鎮的旗號大量印刷木版年畫,這些行為都勢必影響到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形象和美譽度,因此,加強商標意識,實施品牌保護,對朱仙鎮木版年畫來說尤為重要。朱仙鎮木版年畫在旅游商品化發展的基礎上,應該整合鎮上的老年畫作坊,統一以“朱仙鎮木版年畫”為品牌向外推出,這樣不僅有利于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承發展,也有利于其在競爭激烈的旅游市場中獨樹大旗,成長壯大,在打造朱仙鎮木版年畫這一品牌的同時,也有利于對這一品牌實施保護。總之,在如此好的大環境下,再加上朱仙鎮木版年畫自身所獨有的各方面藝術、旅游價值,通過有效的旅游開發策劃和營銷,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承和保護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朱仙鎮木版年畫也會成長為一個著名的旅游文化品牌。
作者:胡春麗 單位:鄭州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