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博物館公共教育中藝術同構理念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時代進步與社會發展,我國博物館數量在不斷增多,“藝術同構”理念在其中的運用,促進了博物館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文分析了博物館公共教育中的“藝術同構”理念,基于此,期望為未來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公共教育;“藝術同構”理念
一、博物館教育活動的“藝術同構”教育理念
當前我國博物館的教育手段主要是由文物著手,把實體文物當做前提條件,博物館在當前審美教育過程中具備獨有的優勢條件,各個時代、風格的文物藏品都是藝術的一種載體,各個藏品的美不一,其展現出的藝術性與形象性也不一樣。青少年進入到博物館,如同將人們帶入到藝術環境當中。傳統型游覽講解沒有辦法與人們的文化需求相符,特別是對于青少年而言,他們期望學習藝術性更加廣闊的內容,使用體驗以及參與的手段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對于藝術本質而言,所有藝術均是心靈與情感等方面的藝術,在我國藝術發展進程當中,多種藝術類型既是獨立存在的,也互相關聯。對于不一樣的藝術方式,在表達情緒以及審美等方面存有共同點。藝術從一種不斷轉變成另一種,藝術手段在其他形式上可以找到拓展。獨立藝術之間的有效融合,可以探究事物根本,此理念便是“藝術同構”,文學、舞蹈以及美術等藝術手段之間的全面整合,讓觀眾可以在各種藝術領域進行熏陶,提升人們的藝術素養。將博物館的展開內容和音樂之間整合起來,可以增強現場感,一方面提高展品的藝術感,另一方面讓文物藏品的形象更加具備感染力,讓人們在游覽的同時得到熏陶,為人們帶來新型體驗。
二、“藝術同構”理念的實踐特點
隨著時代進步與社會發展,“藝術同構”理念得以出現,與此同時,此理念被廣泛運用在我國博物館的公共教育過程當中,一方面使博物館的展覽主題以及內容更加豐富,另一方面充分運用我國博物館的多樣性資源,讓人們在較為愉悅以及自由的環境當中全面掌握博物館的展覽內容,讓人們感知到藝術的感染力。中國博物館和德國三家博物館之間公共合作舉辦了“藝術啟蒙”活動,其主要是根據兒童實際情況設計的音樂教育活動,其活動表明了音樂和多樣性藝術方式以及展覽之間的有效融合,為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新體驗,使人們被藝術所熏陶,進而對人們產生遷移魔化的印象概念股,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下面四個方面。
(一)形象性與感染性
美術和音樂作為情感方面的藝術看,兩者可以將人們的精神世界與生活形態展現出來,并且兩者被當做是兒童表達自己情感以及認知的主要手段,對培養兒童的審美素養與能力產生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也是激發兒童內在潛力的主要手段。但是,兩者也是不一樣的藝術表現方式,兩者之間的滲透性十分重要,甚至存有互相借鑒的重要關系。舒曼表明,一個具備教養的音樂家可以在圣母像當中獲得許多其是,而美術家也可以在交響樂當中學到更多。
(二)游戲性與本土化
在兒童健康成長過程當中,游戲至關重要,兒童經過游戲可以讓自己更加愉悅,而趣味性是兒童參與所有活動的基礎條件。兒童在感知音樂的時候,應該選擇他們喜歡以及熟悉的文化當做是主要素材。比如,繞口令、歷史故事以及兒歌等,所以在體驗活動當中應該滲透游戲,這樣可以調動兒童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兒童團結協作的精神與能力。例如,在“啟蒙藝術”活動過程中,可以設置相應的聽辨反應游戲活動,讓兒童回到歐洲啟蒙時代,這樣兒童可以緊跟音樂穿過時空,聯想自己坐火車與飛機等情景,在旅途過程中,兒童可以聽到不一樣的聲音,在這樣的游戲過程中,兒童感到非常興奮,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兒童辨別音樂的能力,與此同時,兒童也獲得了更多的感悟,為之后活動的正常展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三)即興性與創造性
人們的認知在形成過程中,其感知途徑不斷增多,這樣可以深入且全面的進行理解。奧爾夫表明原本音樂不僅僅是單一音樂,其與舞蹈、語言以及肢體動作之間緊密關聯,原本音樂是人們自己進行參與的音樂,也就是說,人們不僅僅是聽眾,人們也可以左右演奏人員參與進來。在兒童對音樂具備一定程度上感知的時候,兒童便會將舞蹈與肢體動作融入其中,進而展現出兒童心中的實際情感,這樣把肢體語言充分滲透到音樂當中的方式被稱作是音樂體驗。即興表演是非常自然且古老的音樂表達方式,其是情感真實流露的重要手段,也是對兒童創造能力進行培養的主要原則,所以,在體驗互動過程當中,音樂與博物館的文物藏品、藝術等之間的全面融合,讓兒童在感知到愉悅感的同時,變成學習的主人,這樣兒童可以自由進行創作,這樣的過程主要是深入探究的過程,其對兒童實現自我表現以及提升創新能力產生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當代性與多元化
我國我國音樂體驗活動當中,應重視音樂教育具備的多元化以及當代性特點,將奧爾夫音樂教育觀念滲透到多樣性活動當中,此音樂教學手段主要是特殊以及先進的音樂教學方法,其具備的教育觀念屬于原本教育。原本音樂更加接近自然,其來源與實際生活,可以讓所有人進行體驗,非常適用在兒童身上,尤其是奧爾夫樂器,其可以讓兒童經過樂器展現自身的構想,讓兒童自己即興創作,調動出兒童創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兒童的創造思維,讓兒童勇于展現自我,提高兒童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以及表現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進步與社會發展,我國博物館事業得以快速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藝術同構”理念被廣泛運用在博物館的公共教育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博物館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琛.博物館公共教育中的“藝術同構”理念[J].中國文物報,2016(07):58-59.
[2]黃琛.“藝術同構”理念在博物館公共教育項目中的應用[J].中國文物報,2017(04):62-63
作者:陳鎮城 單位:汕頭市潮陽區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