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領導與下屬溝通的控放藝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情感宣泄網絡化主要涉及工作情感宣泄、個人情感宣泄、社會情感宣泄、盲目跟風湊熱鬧,已成為時下人們表達個人情感的一個主要方式,給領導工作帶來了諸多影響。情感宣泄網絡化的產生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原因。領導者對于情感宣泄網絡化應辯證看待,合理應對,發(fā)揮網絡的紐帶作用與下屬進行有效溝通,做到花開兩面,艷暗相生,網絡搭橋,拉近情感,剛柔并濟,疏堵結合,網里網外,相得益彰,為單位發(fā)展營造良好的內外環(huán)境。
【關鍵詞】情感宣泄;網絡化;溝通;控放藝術
信息時代,信息網絡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塑造著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工業(yè)文明的新的社會生態(tài)——網絡社會生態(tài)。情感宣泄作為人們日常的情感表達,也正在從過去的“面對面”等傳統(tǒng)方式向“鍵對鍵”等現代方式演進,呈現出網絡化的趨勢。相比傳統(tǒng)情感宣泄形式,情感宣泄網絡化的影響范圍更加廣泛、傳播途徑更加多元、宣泄內容更加復雜多樣,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單位的整體形象、內部關系和工作效益,成為領導者加強管理工作需要重視和解決的一個實踐課題。
一、情感宣泄網絡化及其影響
所謂情感宣泄網絡化,是指人們通過網絡表達對他人、事件、現象或話題等的認識、態(tài)度、情緒,從而釋放心中情感能量的一種網絡行為。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深刻變革的轉型期,人們在生活、工作中需要面對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增多,需要承擔的責任和壓力也較以往大幅增加,需要更強的心理承受能力來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基于領導工作的角度,根據情感宣泄內容的不同,我們將其劃分為工作情感宣泄、個人情感宣泄、社會情感宣泄、盲目跟風湊熱鬧。
(一)工作情感宣泄
工作情感宣泄也可以稱作工作型情感宣泄,其宣泄內容主要是人們對單位運行體制、領導管理方法、單位內部關系等是否滿足其需要所表現出的態(tài)度。其特點是面對工作遇到的長期或短期困難、工作福利待遇、領導的工作方式等,通過網絡宣泄來表達個人觀點與不滿。其在網絡中具體表現為“明知行無果,偏向網海行”,或雖然不愿接受某一項工作任務,但迫于職責又不得不做而產生不滿,或因福利待遇不能滿足其預期要求,或因某項工作完成后沒有得到領導、同事的表揚和肯定等,便利用網絡這個平臺開啟“噴子”模式,尋求關注。
(二)個人情感宣泄
個人情感宣泄主要是宣泄主體就自身在工作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對當前個人總體生活質量所表現出的積極和消極的態(tài)度。個人網絡情感宣泄具有即時性、偶發(fā)性等特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現形式,總的來說,可以歸納為因陌生而勇敢、因熟悉而自豪,郁悶得以棲息,躁動得以釋懷。其在網絡中的主要表現為利用網絡社交工具曬幸福、撒悲傷、談感受、求關注。例如,利用時下流行的微信、微博等,看看朋友動態(tài),覽盡全球美景,讀讀文字內容,體會痛并快樂的人生,關注評論,傾聽反對與點贊之聲。
(三)社會情感宣泄
社會情感宣泄主要是指宣泄主體對自身生存的社會綜合環(huán)境所表現出的積極或消極態(tài)度。社會情感的宣泄與人們的受教育水平、個人經濟環(huán)境及認識事物的能力有一定的聯系,往往更多表達的是對于網絡發(fā)酵事件的個人情感。基于當前我國社會階層分化和階層利益相對固化的現實,此類情感的宣泄往往更加敏感,帶有一定的政治訴求,是領導者需要著重關注的網絡情感宣泄類型。其網絡表現多為直接對“高富帥”一類的富人階層、強勢群體的不滿和抨擊,以及對“矮窮矬”一類的窮人階層、弱勢群體的同情與憐憫。
(四)盲從跟風湊熱鬧
盲目跟風湊熱鬧是沒有主見,跟從大多數人的選擇的一種行為。當前網絡盲目跟風現象比較普遍,面對“鍵盤俠”在網絡上的大量推文,如“我爸是李剛”“表哥”“王寶強離婚案”“寶馬社會哥持刀砍人被反殺”等網絡熱點,人們更多的是匆匆瀏覽后不加思考地進行評論、跟帖,以滿足某一方面情感宣泄的需要。此類情感的網絡宣泄多以一段時間以來人們關注度較高的網絡熱點事件為對象,有本地熱點事件,有單位突發(fā)情況,有全國性熱炒話題,內容多涉及社會公平、公共道德、娛樂八卦、花邊新聞等話題。人們通過網絡進行情感宣泄,一定程度上可以釋放負面情緒、減輕心理壓力,同時對于領導者和下屬的工作有著不同程度和類型的影響。領導者通過時時關注下屬的網絡情感宣泄內容,可以及時掌握下屬的思想動態(tài)和個人喜好及訴求,以及時發(fā)現單位存在的問題和自身管理過程中的不足,為領導決策提供反饋信息,為單位的短期和長期發(fā)展提供思想基礎。但同時也應看到,人們在通過網絡宣泄情感的同時也有可能出現極端或激烈行為,甚至出現侵害他人權益和違法犯罪的行為。加之信息在網絡中的傳播是發(fā)散式的、不規(guī)則的,很可能會放大、失真,在傳播過程中發(fā)生某種變異和扭曲。在網絡上進行不良的情感宣泄傳播負能量,可能會給單位整體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如單位整體工作績效下降、助長不良思潮、損害領導和單位形象、破壞單位內部的和諧關系、打擊單位優(yōu)秀成員成長進步的積極性等。因此,領導者要及時關注、關心下屬情感宣泄內容,未雨綢繆耐心引導,抓住時機化解危機。
二、情感宣泄網絡化的原因
(一)客觀方面
首先,情感宣泄網絡化是社會轉型的產物。當前,隨著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關注個人精神方面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當前我國社會階層發(fā)生分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分化的實質在于社會各階層間資源分配的不平等性,也就是利益差異的固化。[1]面對紛繁的社會和人生的苦累,當前網絡頻頻爆出的“仇富”“仇官”現象,亦是窮人階層和弱勢群體對社會不公平現象的一種情感宣泄。單位成員因個人家庭背景、經濟水平、文化程度等條件的影響,分屬的社會階層也各不相同,同在一個辦公室,有人開豪車,有人擠公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單位成員心理不平衡,但他們又無力改變現狀,也不愿與同事、領導過多討論此類問題,最終只能付諸網絡,既滿足了自尊心的需要,又使內心的不平衡感得到釋放。其次,通過網絡宣泄情感更具優(yōu)勢。網絡空間所獨具的特點和優(yōu)勢,在當前能很好地迎合人們某一方面的精神需要,為其提供一個虛構理想生活、抨擊社會現象、一吐內心不快、達成自我滿足的網絡世界。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中,人們可以獲得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可逆性、重復性、可能性、無限性和無損性,從而尋求別樣的人生。網絡的互動性和開放性特點保證了人們在網絡中可以自由和傳遞信息,其連通性給人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信息交換平臺,其互動性又滿足了人們的交流欲和參與感。[2]再次,思想交流渠道不暢。思想交流是領導與下屬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和個人關系的重要手段。應當從兩個方面來看思想交流渠道不暢問題。一方面是個人原因,主要表現為下屬對單位領導和同事缺乏信任,認為“思想就像內衣”,不愿將個人情感與他人分享,面對自我期盼的內心和周圍荊棘的叢林不知何去何從。另一方面是外在原因,主要表現為領導對下屬思想工作的忽視以及單位內部關系緊張,沒有形成和諧融洽的工作氛圍,使得員工不得不通過網絡這個相對自由的空間來尋求思想慰藉,以滿足自我在現實工作中所丟失的個人獲得感、幸福感。
(二)主觀方面
具體來說,主要是個人目標缺失,不思進取,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迷失自我,在爾虞我詐中徘徊不前。我們這里所說的目標主要是指個人的日常目標和人生目標,二者之間是一種手段和結果的關系,也可統(tǒng)稱為個人目標。總的來說,個人目標迷茫或是有人生目標無日常目標,或是有日常目標無人生目標,或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確定的個人目標。個人目標迷茫通常表現為在工作中無所事事,在生活上缺乏動力,導致個人的歸屬感、集體感缺失和責任意識弱化。
三、情感宣泄網絡化的控與放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曾指出:“很多網民稱自己為‘草根’,那網絡就是現在的一個‘草野’。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他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fā)發(fā)聲”。
(一)花開兩面,艷暗相生
領導者應當正確認識網絡情感宣泄的前世今生,網絡情感宣泄主體可以自由選擇宣泄的途徑和方式,有利于自我調節(jié)、自我教育,卸下思想包袱,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應看到由于單位下屬來自不同地域,各自經歷也不同,其在網絡中宣泄的內容必定也是各式各樣,對單位和領導所存在的問題不一定看得那么準確。領導對下屬的網絡情感宣泄內容要客觀辯證地看待,并主動跟蹤關注下屬情感宣泄的內容,區(qū)分理性網絡情感宣泄和非理性網絡情感宣泄,提取其中的合理因素,為單位發(fā)展規(guī)劃提供正確的民意參考。
(二)網絡搭橋,拉近情感
網絡情感宣泄已成為不可回避的現實,面對下屬多樣化、時時化的網絡情感宣泄,領導者應主動融入下屬的網絡生活,善于運用網絡與下屬進行情感交流,通過網絡填平與下屬情感的溝壑。要發(fā)揮微信工作群的激勵作用,在工作通知中加一些鼓勵話語,在空閑私聊時多一些關心,讓“工作的群”變成“大家的群”。通過微信、微博等即時通信APP及時關注下屬的情感動態(tài),拉近與下屬的網絡溝通距離,發(fā)現理性宣泄后及時予以表揚鼓勵和轉發(fā)推廣,對于非理性網絡情感宣泄則重點通過私聊評論的方式進行教育引導,縮小影響范圍。
(三)剛柔并濟,疏堵結合
領導者既要加強對下屬網絡情感宣泄的管控,更要避免出現“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現象。通過網絡宣泄平臺,可以讓個體保留一個較為適宜的“出氣閥”,釋放不良情緒,保持個人身心健康,減少極端行為,使“出氣閥”起到“安全閥”的作用。[3]加強網絡法律宣傳和法治教育,懲戒違紀行為,以規(guī)范和引導下屬的網絡人格。既要樹立正確的網絡思想道德導向,規(guī)范網絡宣泄行為,也要采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靈活手段,避免下屬在網絡世界中觸犯法律底線和思想道德底線,營造一個開放包容、張揚個性、合情合理的網絡情感宣泄氛圍。通過梳理下屬情感宣泄的內容,找出大多數人關心的話題,從中發(fā)現思想問題,解決思想矛盾,減輕下屬的思想包袱和心理負擔,提高單位整體的工作效率。
(四)網里網外,相得益彰
一是進行教育強化。通過線下錄制教育內容、線上教育視頻的方式,提高下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認知能力。二是發(fā)揮傳統(tǒng)思想工作方式的優(yōu)勢。結合領導者所了解和梳理的下屬網絡情感宣泄情況,在工作之余積極與情感表達激烈的下屬開展有效的談心談話工作。三是讓網上民意付諸實踐。針對下屬在網絡上表達的觀點和看法,在去偽存真的基礎上,對工作制度、形式做出一些調整,尤其要突出對領導工作方式的調整,使合理的情感宣泄得到積極的回應,以提高下屬的心理獲得感。四是注重解決下屬的實際困難。深入了解下屬最真實的生活情況、最普遍的思想動態(tài)和個別現實困難與需求,分析網絡情感宣泄背后的實質問題,防止網絡情感宣泄演變成現實中的極端行為。
參考文獻:
[1]張曼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階層分化的影響與應對[J].改革與開放,2017(6):28-30.
[2]金秋.從網絡媒體傳播特征看其宣泄功能的有效性[J].青年記者,2011(5):60-61.
[3]周朝雄.對大學生情緒宣泄的正確引導[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1(2):37-38,50.
作者:暢炳義 左呂敏 單位:國防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