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論大學生媒介法律素養的教育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何為媒介法律素養
在外延上,法律素養廣于媒介法律素養,法律素養包含媒介法律素養;而在內涵上,法律素養小于媒介法律素養。鑒于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媒介法律素養就是指人們對于媒介法律的認識、理解、運用的能力。一個人的媒介法律素養如何,是通過其掌握、運用媒介法律知識的技能及其媒介法律意識表現出來的。媒介法律素養不是人生而固有的,是需要后天的精心培育,即使是文化層次較高的大學生也不例外。
眾所周知,現在的大學教育已經不再是“精英教育”了,但大學生依然是文化層次較高的群體。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作為“數字化生存”的重要群體,他們的媒介行為對媒介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大學生的媒介法律素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媒介行為。因此,我們有必要重視大學生的媒介法律素養教育。
1.我國媒介法律素養教育普遍缺失
大學生媒介法律素養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共同努力的前提是共識。很顯然,目前大學生媒介法律素養教育在我國并沒有形成共識。我國的媒介立法遠遠滯后于媒介法律實踐,政府在媒介立法上任重而道遠。媒介法律素養教育作為新興的事物,在成長初期需要政府的呵護。國外媒介素養教育比較成熟的國家的實踐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從實際情況看,我國政府在倡導推動媒介法律素養教育方面并沒有什么作為。從傳播學、新聞學、媒介素養教育、媒介法學等學科的教育和研究現狀來看,我國大學根本沒有擔當好媒介法律素養教育的重要主體的角色。專業組織是一門學科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國現階段,媒介法律素養教育協會、學會、研究機構等專業組織還沒有建立起來,從而使得媒介法律素養教育的研究、組織、協調、推廣工作受到了極大的限制。當下媒介產品嚴重泛濫,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社會,有些媒介組織在謀取利益最大化的時候,已經逾越媒介法律和社會責任的底線,沒有做好媒介產品的“把關人”。就大學生而言,由于普遍沒有認識到自身媒介行為的癥結之所在,往往忽視或輕視媒介法律素養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媒介法律素養教育尚處在“自發”階段,與新媒體時代的內在要求脫節,是需要上述各主體覺醒,并付諸于行動的時候了。
2.大學生媒介法律素養教育是媒體社會的內在要求
21世紀是信息社會,也是傳播社會、媒體社會。作為信息時代新世界DNA的比特(Bit)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的基本要素,“數字化生存”已經成為社會現實,“我們無法否認數字化時代的存在,也無法阻止數字化時代的前進,就像我們無法對抗大自然一樣”。而信息爆炸、信息侵權、數字鴻溝、精神污染、媒介依賴、媒介焦慮、媒介歧視、媒介暴政等媒介綜合癥,則是媒體社會公民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媒體社會,大眾媒介猶如“一枚信息炸彈正在我們之間爆炸,這是一枚形象的榴霰彈,像傾盆大雨向我們襲來,急劇改變著我們每個人內心世界據以感覺和行動的方式”。面對強大的媒介,不僅我們的社會和文化將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外觀和內心都將被重塑。新媒介的龐大功能,讓人欲罷不能,卻又愛恨交集。其實,新媒介作為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介形態,顯示了科技和文明的進步,其本身無可厚非。至于新媒介為何因人而異呈現出不同的功能,主要還是取決于人們對新媒介的態度以及使用情況,實質上取決于人們媒介法律素養的高低。由于新媒介“交互式”的技術特點,傳統媒介的“主導受眾型”特性已然被新媒介的“受眾主導型”特性所取代,受眾與媒介之間必然形成更多更深層次的互動。在尼葛洛龐帝看來,“互動式多媒體留下的想象空間極為有限。我相信要真正感受和領會‘數字化’對你生活的意義,也同樣需要個人經驗的延伸”。由于大學生群體所處的媒介生態環境以及媒介使用習慣的特殊性,新媒介對大學生有較其他群體更大的影響。猶如其它的科學技術一樣,新媒介也是一柄“雙刃劍”。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在充分享受媒介的時候,也會遭受到媒介的侵害。與此同時,大學生利用媒介實施違法和犯罪行為的情形也時有發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社會危害,也影響了自身的健康成長。為了使大學生更好地行使媒介的權利,避免媒介的侵害,預防和減少媒介違法和犯罪行為,營造一個和諧的媒介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更好地學習和工作,提升生活質量,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媒介法律素養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媒介法律知識,培養自己的媒介法律意識和正確的媒介實踐。
3.媒介法律素養是大學生作為現代公民應有的品格
品格是個人和民族的力量源泉。一個國家民族現代化的進程及其成敗,權力人物固然是關鍵因素,但國民是否具備現代公民的品格也至關重要。馬丁•路德(MartinLuther)曾說過:“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于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于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于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于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隨著人類進入全球化的傳播時代,媒介法律素養已經成為新媒體時代公民的應有品格。伴隨新媒介成長起來的一代大學生,具有豐富的媒介生活體驗,思想活躍,個性鮮明,應該更容易理解媒介理論的基本知識,更能夠把握媒介文本的編碼規則,從而更深入地解讀媒介文本的符號體系。然而這些優勢并沒有在大學生的媒介行為中體現出來。大學生并沒有擔當好新媒介主體的引領、表率作用。之所以如此,與大學生普遍缺失媒介法律素養有密切的關系。我國大學生普遍對媒介法律缺乏應有的認識。由于高校對媒介法律教育的重視不夠,以至于有些大學生對媒介法律一無所知,甚至說他們是新媒介環境下的“媒介法盲”也不為過。大學生尚且如此,全社會公民的媒介法律素養可想而知。在這種情形下,媒介法治理念必然難以在全社會推行,媒介法律的規范作用與社會作用也難以發揮。在新媒體時代,任何人都無法避免媒介的影響和制約。如果一個人不具備一定的媒介法律素養,那么即使他身在社會,也是一個不合格的現代公民。
三、大學生媒介法律素養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思路
培養大學生對于媒介法律的認識、理解、運用的能力,使大學生認識到維護媒介生態和諧和社會和諧的責任感,從而養成自覺依據媒介法律使用媒介的習慣,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成為合格的專業傳媒人才或現代公民,是大學生媒介法律素養教育的基本理念。如何才能把這樣的教育理念付諸實踐呢?從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于媒介教育的格倫沃爾德宣言》到200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媒介素養:教師、學生、家長和媒體專業人士完全手冊》報告內容的邏輯演進鮮明地都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媒介素養教育的實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合力”作用方能完成。毋庸置疑,媒介法律素養教育也是如此。筆者針對我國新媒介的發展環境、大學生媒介法律素養教育的現狀及大學生特點,并借鑒國內外媒介素養教育的經驗,對大學生媒介法律素養教育提出以下的基本思路。
1.政府:在立法上和制度上為媒介法律素養教育提供保障
政府在媒介法律素養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是政府的立法功能。中國提出要為言論、大眾傳媒立法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已經整整30多年了。從70年代末人民制定新聞法的訴求,到1983年新聞立法的正式啟動,再到1988年三個新聞法的文稿,但令人遺憾的是,新聞法至今還是沒有出臺。媒介法更是無從談起。中國當下的媒介立法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具體表現為該領域中法律精神的匱乏以及具體的法律制度的缺失[5]196。這種媒介法律氛圍勢必影響大學生的媒介行為,產生不良的法律后果。因此,政府應該盡快把制定具有基本法律性質的新聞法或者媒介法擺上議事日程。其次是政府的倡導功能。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在倡導媒介素養教育時,就采取先通過立法和行政手段賦予媒介素養教育的合法地位,然后再在全社會組織實施的推動措施,受到很好的成效。這種做法值得我國在媒介法律素養教育中借鑒。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政府可以把媒介法律素養教育確立為全民教育的終身目標。政府的立法保障和制度保障會為大學生媒介法律素養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大學:夯實媒介法律素養教育基礎,探索媒介法律素養教育模式
把學校的關懷延伸到一切新形式的媒介,新媒介和環境的變化是不可分割的;換句話說,雖然新媒介的重大影響還在評估之中,如今的趨勢卻要求,凡是給教育增加現實意義的努力都必須充分考慮新媒介的作用。可見,在新媒體時代,大學在大學生媒介法律素養教育中承擔著主要的角色。那么,大學如何擔當好這一角色呢?第一,大學要注重課程設計和教材建設。媒介法律素養教育是大學里的新興事物,從初步接觸到形成共識肯定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大學可以循序漸進地推行媒介法律素養教育,可先在全校開設選修課,讓感興趣的學生對媒介法律素養教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新聞學、傳播學、編輯出版、電子信息等專業開設專業基礎課程,或者專業拓展課程,或者學科平臺課程,這是對與媒介聯系比較密切專業的學生的專業素養的培養。最終,通過政府與大學的共同努力,把媒介法律素養教育內容納入大學課程體系,使所有的大學生都從這門課程受益,這才是大學媒介法律素養教育目的之所在。隨著媒介法律素養教育授課實踐的深入,教材體系也要不斷地完善。媒介法律素養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系列教材的綜合培養。目前而言,媒介素養教育、大眾傳播法、媒介倫理等教材基本上已近成熟,但尚沒有現成的媒介法、媒介法律素養教育方面的教材。這是專業教師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好的教材有助于更好地開展教學,所以,教師一定要在教材的選用和撰寫上下足功夫。第二,要加強對媒介法律素養教育的研究。教師除了媒介法律素養教育的教學之外,還要對媒介法律素養教育進行理論研究。研究與教學是相互促進的。教師只有更深入地認識媒介法律素養教育,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反之亦然。第三,大學要積極創造大學生參與媒介實踐的平臺。媒介實踐是對大學媒介法律素養課堂教育的補充。除了傳媒類的大學,普通大學校園里的媒介資源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參與媒介實踐的需求。這樣的媒介環境難以對大學生的媒介理念和媒介習慣產生良性的影響。因此,大學要積極與校外媒介組織建立合作關系,盡力給大學生提供媒介實踐平臺,讓大學生真正成為媒介實踐活動的主體。通過媒介實踐,可以使大學生熟識媒介的本質,知曉媒介產品的制作過程,懂得如何合理使用媒介,正確行使媒介權利,勇于承擔媒介的社會責任,做一個合格的專業媒介人或現代公民。
3.專業組織:利用自身優勢推廣媒介法律素養教育
隨著媒介法律素養教育逐步達成社會共識,就會呈現出越來越多的主體積極參與的繁盛景象。媒介法律素養教育協會、學會、研究機構等專業組織會應時而生,成為媒介法律素養教育研究和推動的重要力量。專業組織一般由科研機構、院校、傳媒機構、社會自愿者組織等設立,少數組織可能獲得政府的財政支持。專業組織具有獨立性、自主性,具有不受行政機制的制約、研究機制靈活、運行效率高的優勢。從媒介素養教育的實踐來看,正是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民間組織和團體的自發行為,掀起了人們對媒介素養教育的廣泛關注和研究的熱潮。專業組織可以通過研討會、講座、年會、網站論壇、科研立項等形式,組織、宣傳、倡導、推廣媒介法律素養教育。專業組織龐大的網絡系統和豐富的社會資源可以確保媒介法律素養教育有一個開放式的交流渠道,便于國內交流和與國際接軌。專業組織在推廣媒介法律素養教育上的優勢發揮,不僅可以拓展大學生的視野,而且可以提升媒介法律素養教育的進程。
4.媒介組織:嚴格把關,杜絕媒介產品泛濫
在市場經濟下,絕大多數的媒介生產是一種商業行為,絕大多數的媒介產品是一種商品。媒介組織生存的前提就是贏利。媒介組織的趨利性與媒介法律的要求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沖突。當下的媒介產品可以說是大雜燴,良莠不齊。不論作為受眾,還是作為傳者,大學生在消費媒介產品時應該抱著謹慎的、理性的態度。而現實中,只有很少數的人有意識地控制和管理個人的媒介使用實踐。那么,媒介組織就必須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在充分發揮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作用的同時,盡力防止其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撇開無意義的“保護主義”與“非保護主義”的爭論,媒介組織應該在遵守媒介法律的前提下,在媒介品種設計、訴求(服務)對象、節目時段、內容安排、收視率(點擊率)、市場、控制權以及相關議題設置等環節上都必須遵循媒介自身特有的運作規律,嚴格把關,杜絕媒介產品泛濫。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防患于未然,又能發現問題及時矯正,保證大學生能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優質媒介產品和越來越好的媒介生態環境。媒介組織做好媒介產品“把關人”,其本身就是對媒介法律素養教育最有說服力的宣傳和支持。
5.大學生:自覺提升自己的媒介法律素養
政府、大學、專業組織、媒介組織都是媒介法律素養中不可或缺的主體。它們在大學生媒介法律素養教育中各盡所能,推動了媒介法律素養教育的發展。但決定大學生媒介法律素養高低卻不是取決于這些外部的因素,而是取決于大學生自身。因為只有內因才能決定事物的根本屬性。大學生媒介法律素養教育最終目的必須落實到人本身,即大學生自己。在新媒體時代,媒介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媒介法律素養是現代公民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具備媒介法律素養的人才才能夠與時俱進,引領時代潮流,迎接未來的挑戰。大學生必須利用一切可資利用的媒介法律素養教育資源,努力提升自己的媒介法律素養,做一名合格的現代公民。
總之,大學生媒介法律素養教育的實施不僅需要政府、大學、專業組織、媒介組織、大學生等主體各盡職責,而且需要它們全盤考慮、通力協作,發揮“合力”作用。大學生媒介法律素養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但它作為一件影響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值得全社會持之以恒地為之努力。
本文作者:王滿榮 單位:浙江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