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教師媒介素養的提升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互聯網為依托的各類新媒體勢如破竹般發展起來。語文教師因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所以提升語文教師的媒介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語文教師就要樹立提升媒介素養的意識。本文筆者就從提升中學語文教師媒介素養意義來淺析提升語文教師媒介素養的相關策略,以便指導教學實踐。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師;媒介素養;提升策略
一、媒介素養與語文教師媒介素養
(一)媒介素養的概念界定
所謂媒介素養就是指人們面對媒體的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性的反應能力[3]。
(二)媒介素養與語文教師媒介素養
在現今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物質條件基礎,使得語文教學在時空與資源等領域有了很大發展。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正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其個體思維正走向成熟,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那么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則給中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新媒體信息傳播的速度非常快,具有鮮明的及時性與超時空性特點。學生在課下通過手機、電腦以及網絡電視等方式獲取大量的信息,能夠及時了解到當國家大事、社會熱點話題以及世界多方訊息等。學生們只要有網絡覆蓋的環境下,隨時隨地搜羅各種各樣的信息,他們被魚龍混雜的信息所包圍,質量參差不齊,這時候就需要教師能夠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積極準確的引導,培養辨別信息真偽的意識。在網絡上某些媒體報道信息存在片面性,所以導致學生無法辨別信息的真偽。還有在互聯網給人們提供一個虛擬的環境,人們可以匿名登錄不受限制的信息、傳達資訊,那么中學生則會盲目相信網絡上的一些言論,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對于世界的判斷力,不利于培養中學生正確的三觀。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既有優點又有缺點。傳播信息及時性則會導致信息大爆炸,學生的生活被各種媒體傳播復雜的信息所包圍,缺乏從紙媒的直接感知力和想象力。如果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不加篩選就播放動畫、音頻與視屏等,雖激發學生興趣,拓展學生知識面,但不利于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的美體會祖國言語文字的魅力,那么新媒體技術既要服務于語文教學,也要服務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對于媒介素養的研究一直都是以具有批判反思能力為研究核心,提升個體的媒介素養就是要提升個體對于不同媒介傳播的信息辨別、批判和反思的能力。語文教師與學生的生活接觸時間長,個人的言談舉止無不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所以具備良好的媒介素養對中學語文老師而言是顯得愈發迫切和必要。2017年版高中語文新課標[2]對于語文學科中學習方式以及媒介學習等進行修訂“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又多次提到“把握時代信息新特點”“積極利用信息技術”,要求“要積極探索基于網絡的教學改革,利用具有交互功能的網絡學習空間,創設線上線下一體化混合式學習生態”,所以跨媒介學習也將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那么提升語文教師的媒介素養顯得尤為重要。
二、提高語文教師媒介素養的重要性
(一)語文教師媒介素養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媒介素養
在學校教育中,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取決于教師的綜合素養。那么我們語文教師因與學生接觸時間長,在學生德育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筆者在實習期間與學生就社會大事交流意見,例如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通車,這一則新聞充斥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但在學生中有一些人根本不知道此事何時何地發生,還有些學生認為這件事跟他們生活相距甚遠,他們被每天娛樂新聞所吸引,沉迷于其中。再如學生對于媒體報道的事件發表自己觀點時總帶有片面性,總會說“我看新聞報道上網友是怎么說的”,對于信息缺乏篩選辨別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語文教師自身如果儲備良好的媒介素養知識,在課堂上的講授一些媒介知識例如什么是媒介、媒介的運行機制等相關知識,學生進而就會對各種媒介信息獨立自主的進行篩選與辨別。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自己平時在電腦用什么網站瀏覽信息,在手機上用哪些應用進行學習等,或者借助班級微型群來一些時事評論、學習資源或者相關媒介知識來引導學生梳理一個正確的信息篩選意識,提升學生媒介素養能力。在教師諄諄教誨下,學生獲取媒體信息與分析信息知識,培養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4],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學生們的對于媒介的認識。
(二)體現語文教學活動與時俱進性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教育活動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如教育內容、教育活動的時空、教育的形式和手段等方面[5]。所以語文教師具有良好的媒介素養體現語文教學活動與時俱進性。首先,有利于教育內容的組織與呈現。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活動形式呈現多元化發展,幾乎所有學校都配有相當先進的網絡設備。所以各種圖片、音頻及視頻等使得教育內容豐富多樣,語文教師則需要自己將這些內容合理有序的組織起來,以提高教學效率。據此,語文教師要對于媒介進行篩選以選取合適的媒介通過較為合理的方式呈現,促進教育活動形式多樣。其次,有利于語文教師選擇恰當的教育內容。在備課的過程中根據課標、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實際學情,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理性篩選信息,從中選取適合于教學所需的教學素材,將選擇恰當的教育內容來豐富課堂教學。其實,一些有意義的圖片、視頻以及音頻可以是一節語文課出彩的點,或者是出發學生有更多思考的點。最后,有利于更新語文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活動是在一定的教育觀念的指導下進行的,語文教師要有提高自身媒介素養的意識通過自行學習相關新媒介知識獲取新媒介技能,以便不斷更新我們的知識儲備。教師這個職業是不斷“充電”的職業,是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的職業,這個職業的特點就決定我們要具備與時俱進的觀念。
(三)改善語文教師個人生活質量
首先,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個人成長的平臺和資源庫[6]。當前大眾傳媒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教師自身的學習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資源,從龐雜的學習資源中教師需要以理性的眼光進行篩選。若選擇不慎,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人們被各種信息資源所役使。其次,促進教師進行良好的日常生活,提升生活質量。目前生活于信息爆炸的時代,媒介不僅能夠傳遞信息,同時還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7]。那么對待新媒介以及新媒介所傳遞的信息,我們都需要具備識別、分析和批判的能力。良好的媒介素養所賦予的本能分析、批判等能力對這些龐雜信息其進行深入分析與選擇,從而促進個人發展與提高25生活質量。因學科性質的特殊性,語文老師參考信息多半是從感性出發,久而久之缺乏理性視角來看待問題。所以語文教師具有良好的媒介素養受益的不僅僅學生更是社會。因此語文教師的生活素養提高,則會不斷影響著學生的素養提高,進而會使得社會進入良性發展的狀態中。
三、提高語文教師媒介素養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教師媒介素養培訓機制
教師的媒介素養提升要從媒介素養培訓著手,這一點學校與社會肩負重要責任。首先,應該規定語文教師在入職前和入職后接受相應媒介素養培訓。語文教師的職業特點和現狀就決定了媒介素養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在學會利用新媒體的基礎上逐步達到能進一步掌握新媒體所傳遞的信息的技術,讓新媒體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其次,學校則要認真履行相關政策制度的要求,通過整合學校教育資源為教師媒介素養的提升,營造出專業化科學化的學術氛圍。最后,在社會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學校都在大力提倡“終身學習”的目標要求,期望通過教育使得人人樹立“終身學習”的意思。在此環境中教師的教育工作是要面向整個社會,那么教師就要積極鼓動社會各界的參與,借助社會廣泛資源來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也要積極投身于社會生活中讓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一代代新人。
(二)有意識的進行媒介素養學習
在新媒介環境下語文教師媒介素養的提升,關鍵點在于教師自身要增強學習媒介素養知識以及學習新媒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身邊的學習資源,積極主動學習媒介素養的知識,弄清媒介素養的特點與功能,通過不斷練習提升運用各種媒介的技能。同時,要對媒介信息進行篩選,具體而言就是充分利用新媒介去查找教學資料,學會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語文教師利用自身的知識批判地閱讀、聽和觀察所搜集的信息,充分利用語文學習帶給學生的新鮮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降低其“畏難”等消極心態。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也會極大的調動教師的教學熱情,則能夠更好地以學生為中心來設計和實施教學。
(三)構建有活力跨媒介的語文課堂
語文教師良好的媒介素養便于優化組合不同的媒體,在教學活動中適時、合理地運用與整合信息才能發揮媒介的真正的作用,才會讓學生逐漸有意識培養自主學習習慣,發揮學習的主體性。新課改倡導語文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所以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借助各種媒介信息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教學活動。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培養學生跨媒介閱讀,更新閱讀方式,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量為寫作文打基礎,提升“以讀促寫”的能力。同時可以根據不同媒介傳播信息的特點進行信息篩選能力的培養以及閱讀速度與質量的提高,以便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最后,通過跨媒介的閱讀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現今“微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核心話題。在微信、微博等平臺上的寫作語文教師則要適時引導,規范學生的微寫作意識。學生在網絡上進行瀏覽、傳播信息時有一定的規范意識,不信謠不傳謠,而且還要本著真誠的心態在網絡上進行書寫,提高微寫作的質量。這一系列的能力都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引導,所以語文教師要把每節課作為自己有效教育教學活動的場所,讓學生一課一得,逐漸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做一名新時代的合格的網絡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3]張開.媒介素養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94.
[4]董瑤.淺談提升教師媒介素養教育意識與能力的重要性[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4).
作者:韓詠琳 單位:寶雞文理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