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媒介融合下的電視節目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認為在當下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電視節目迎來了創新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內容、傳播、服務等方面的嚴峻挑戰,基于此現狀,當下的電視節目亟待創新。文章提出應當立足于媒介融合特色,從電視節目的形態、電視節目的內容和電視節目的播出形式三個方面實現媒介融合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媒介融合;電視節目;創新
2019年1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由于網絡新媒介的沖擊,電視節目的原有功能難以完全發揮,電視節目的觀眾數量也在逐漸減少。如何借助新媒體技術尋求更好的發展,是當下電視節目設計工作者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一、媒介融合及電視節目創新動因
(一)媒介融合概述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促使媒介技術有了質的飛躍,不同媒介之間的距離逐漸拉近,媒介之間正在走向融合發展。“媒介融合”指的是不同的媒介形態相互融合,形成一個新的媒介形態,比如說數字雜志、數字新聞等,這種新的媒介形態一般兼備傳統媒介與新媒介的優勢。媒介融合在我國起步較晚,2000年后,互聯網技術在我國逐漸興起,此時互聯網媒介才剛剛崛起,當時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介占據著主要地位。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地位逐漸升高,開始逐漸與傳統媒介“分庭抗禮”。傳統媒介由于落后的信息傳播技術和各種限制條件,已經失去了大量用戶,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網絡媒介,傳統的電視、報紙等媒介的地位逐漸下降。正因如此,我國傳統媒介開始尋找新出路,而來自西方國家的媒體融合思想進入了相關工作者的視野。經過數年的比較、借鑒和發展,媒介融合作為媒體融合戰略的措施,不僅有了中央層面的頂層設計,而且已被諸多傳統媒體及其從業人員所付諸實踐,尤其在電視媒介方面,其與網絡媒介融合發展的成果更加突出。
(二)電視節目融合創新的動因媒介融合趨勢下,媒介形態開始出現重大轉變,呈現出“內容融合”“網絡融合”“終端融合”三種融合形態,而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媒介融合對電視節目形態變革創新的推動。[1]一是技術動因。媒介融合背景下,傳媒業態的一項重大轉變,便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媒體開始占據主要市場。當前,我國大部分傳統電視節目制作組都開始向網絡節目進軍,視頻網站上的電視節目也與電視播放時間同步。面對網絡的沖擊,傳統電視節目不得不進行變革與創新。二是經濟動因。電視媒體的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對于各大電視媒體來說,他們思考的是如何集中市場、掌握更多資源和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因此,面對媒介融合帶來的機遇,電視節目必須要進行創新變革以經受得住市場的考驗。三是受眾動因。媒介融合時代下,觀眾的主體意識遠比過去強烈,這也從側面迫使電視節目盡快融合創新,充分滿足受眾的需求,如此才能不被廣大觀眾淘汰。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電視節目的不適應性
(一)電視節目內容方面的不適應性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傳統電視節目的內容逐漸呈現非原創性,與媒介融合的要求不相適應。首先,我國電視節目對國外電視節目的模仿現象依舊較為嚴重。我國許多爆火的大型電視節目,都是購買的國外版權進行本土化制作,比如說《中國達人秀》模仿的是《美國達人秀》,《中國有嘻哈》模仿的是韓國showmethemoney,《頂級廚師》模仿的是英國MasterChef等。這些電視節目雖然贏得了觀眾的喜愛,但是隨著全球化進程加深,海外電視節目必然會滲透其本地的文化內涵,如果國內電視節目制作依舊習慣于模仿克隆,將會使得電視媒體發展出現一定的局限性。其次,傳統電視節目的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不同電視臺對同一個節目形態進行區別不大的重復播放是很常見的現象,甚至其節目內容都近乎一致,例如《非誠勿擾》爆火之后,《非常完美》《愛情連連看》《我們約會吧》等一系列內容相似的“相親類”節目出現在各大電視頻道。電視節目之所以會出現“一菜眾吃”的現象,除了素材稀缺這個原因外,部分電視節目設計者的創新思維也存在著問題,即難以對內容進行創新設計,原創率較低。同質化過于嚴重,導致電視節目難以吸引眼球,最終導致用戶喪失其互動興趣。
(二)電視節目播出方面的不適應性首先是傳統電視節目播出形式方面的不適應性。一般情況下,傳統電視節目有著固定的電視頻道和播放時間[2],例如《天天向上》節目固定在每周五晚10時、各大頻道的新聞節目一般在每晚6時30分、《新聞聯播》固定每晚7時等。觀眾只能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收看電視節目,因此,這種傳統播出方式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與此相反,新媒體的運用則讓社會大眾可以打破時間限制,觀看電視節目時不再處于被動地位,而是可以自主選擇節目在播出后的任意時間段內收看。也就是說,傳統電視節目的播出形式已經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其次是傳統電視節目信息播出的滯后性問題逐漸嚴重。任何電視節目都是觀眾獲取信息的一種方式。對部分娛樂類電視節目來說,未在電視上播出前,其內容的時效性一般無關緊要。但是對于一些資訊類電視節目如新聞節目,信息的時效性顯得尤為重要。不論是海內外大事,還是百姓居民的生活事件,都需要有記者去采集信息,然后層層加工才能播出,這期間耗費了大量時間。因此,傳統的訊息類電視節目的播出往往體現出一定的滯后性,時效性難以充分體現,不如網絡媒介快捷。
(三)電視節目服務方面的不適應性電視媒體因其音畫結合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廣大受眾對信息接收的需求,因此在傳統媒介時代,電視媒體在信息傳播中占據著主導地位,電視節目同樣如此,長期以來都在觀眾心里有著難以替代的地位。不過,傳統的電視節目往往是單向輸出,除了在制作之前會對觀眾需求進行分析之外,節目播放之后便很難再依據觀眾的需求對電視節目進行調整。[3]新媒介崛起后,傳統電視節目的單向輸出明顯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其服務功能明顯降低。比如,觀眾不僅要求在網絡上關注自己需求的精準的、詳細的信息內容,還要求與信息傳播的主體進行互動交流,實現雙向傳輸,這一系列服務功能都是傳統電視節目無法實現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創新。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節目創新路徑
(一)加強電視節目制作創新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電視節目要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就需要把握媒介融合機遇,加強制作創新,實現節目形態的革新。一方面,相關工作者在制作電視節目前,可以通過網絡大數據技術,充分地挖掘和分析市場上對電視節目的需求,根據用戶需求規劃電視節目制作方案,力求做到精準定制,符合大多數觀眾的胃口。另一方面,在制作電視節目時,節目制作組應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加大對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以媒介融合為機遇,盡可能地引進多種媒介融合技術[4],例如通過衛星車來回傳節目、采用5G便攜背包設備實時傳輸內容。此外,還要有云盤存儲傳輸技術和新媒體中心伴隨服務等一系列新媒體技術保障。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節目只有把握好媒介技術發展的機遇,強化電視節目制作的科學技術應用,才能讓電視節目制作符合當下的媒介融合環境,實現電視節目制作的創新升級。
(二)推進電視節目內容創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電視節目由于其內容設計不夠科學合理,導致失去大量觀眾。因此當前的電視節目急需提升質量,提升在受眾群體中的影響力。電視節目的本質是一種文化創意產品,其內容需要具有一定的特色。雖然引進海外優秀節目確實可以獲得一定的觀眾,不過長此以往,我國電視節目將難以實現自主設計、自主創新。所以,我國電視節目應當注重節目內容的自主創新,以求在媒介融合趨勢下獲得更多的觀眾。比如說,我國電視節目可以立足于中華本土文化進行內容設計,展現出中國地域特色,例如彰顯中華傳統文化并且大火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古詩詞大會》等。在媒介融合趨勢下,節目組除了要自主創新電視節目內容,還需要做到與觀眾的雙向輸出,實現電視節目內容時刻符合觀眾需求,從而提升電視節目的服務性。在電視節目播出后,節目組還可以在網絡上開拓意見收集渠道,與觀眾進行網絡溝通,實時調整電視節目內容,促使電視節目的內容能夠吸引用戶,從而滿足媒介融合下的內容創新需求。
(三)促進電視節目播出形式創新節目制作組可以利用網絡融合技術,實現電視節目播出形式的創新。傳統的電視節目只能通過電視播放,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節目要實現多渠道播放形式。一方面,電視節目需要堅定電視播放的主要陣地,不能因為新媒介的興起放棄對電視播出形式的價值挖掘。節目制作組應當適當加強宣傳力度,增強電視用戶群體的黏度,促使原本的電視用戶繼續收看電視節目。[5]另一方面,電視節目制作應當加強對網絡播出形式的研究,盡快開拓電視節目的網絡播出渠道。比如節目制作組可以通過與網絡視頻平臺合作,在網絡視頻平臺上實現同步播放,如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節目與各大網絡視頻平臺皆有合作,除了提供同步網絡播放之外,觀眾還可以在各大網絡視頻平臺對往期節目進行回顧。這樣既增強了觀眾的收看體驗,也使得電視節目收獲了眾多網絡用戶。
四、結語
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受到不同程度沖擊的同時也迎來了發展機遇。電視節目應當走上創新之路,把握媒介融合機遇,實現電視節目的創新變革,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
參考文獻
[1]王子榮.媒介融合環境下的電視節目創新策略[J].傳播力研究,2018,2(29):86.
[2]曹國卿.對電視節目創新性策劃的思考[J].記者搖籃,2020(11):47-48.
[3]于福志.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發展探討[J].黑河學刊,2020(4):51-53.
[4]孫楠.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文化類節目的創新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學,2020.
[5]鄧長貴.媒介融合語境中電視新聞節目的整合與創新[J].記者觀察,2020(15):128.
作者:顏錚 單位:遼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