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論煤礦安全管理體系缺失和不安全行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構建分析煤礦安全管理體系缺失及不安全行為的HFACS框架,將事故發生原因進行了整理,將導致安全管理體系缺失及不安全行為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摸清了兩者之間存在的必要聯系。
關鍵詞:煤礦安全管理體系;缺失;不安全行為
0引言
煤炭是中國極其重要的應用能源,所以對煤炭進行合理開采及利用意義重大,但在煤炭生產環節發生的安全事故卻對煤炭行業造成了較為不利的影響。在科學技術水平不斷上升的時代背景下,煤礦增加了相應的設備及技術投入,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煤礦安全生產做出了基本保障,但從整體上看,目前煤礦事故的發生頻率依然較高,這主要是因為煤礦安全管理體系缺失及不安全行為導致的,只有大力開展研究工作,才能有效減少事故的發生。
1煤礦人為因素分析及分類系統框架
煤礦安全管理體系的缺失具體表現為煤礦企業在日常安全文化建設及管理環節存在明顯的不合理問題;而不安全行為的發生則是由于操作流程不規范及應用方法不正確等引起的,這就使煤礦的日常生產工作中存在較多安全隱患,同時這也是一種極其危險的行為。目前對煤礦安全管理體系缺失及不安全行為的研究及分析方法有很多種,這就需要根據煤礦實際情況進行方案選擇,而人為因素分析及HFACS(人為因素分析系統)分類系統能將調查內容進行系統分類,并作出較為科學的分析。HFACS框架包括可對上下級及水平管理分析,一旦其中一個環節出錯,就會導致下級問題的發生。本文結合中國煤礦特點,對框架做出了相應調整,
2煤礦安全管理體系缺失分析
2.1管理文化缺少良性優勢、資源管理工作并沒有納入重點落實范疇
在結合了煤礦實際情況后,通過對HFACS框架進行研究可發現,造成管理組織缺失的相關因素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它們能直接將不良作用反射給不安全領導行為。其中所涵蓋的不良管理文化如果能在第一時間被發現,問題的轉圜及糾正空間就比較大,一旦管理文化出現不良狀況,在長期運作中沒有被發現,并成為隱性問題,糾正問題的可能性就將呈現大幅度下降趨勢.在對煤礦發生實例所形成的信息資料進行統計時可以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大部分管理文化缺失都是由管理結構不合理所造成的,這就導致煤礦企業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會過分注重對生產不良行為進行懲罰,這就使得煤礦生產中忽視了安全問題,工作重心發生偏移。另外,管理環節存在缺陷會導致監督不嚴、運行不暢等不良現象的發生,如果這一缺陷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控制及優化,就會進一步加深問題的嚴重程度,運行風險也會隨之增加。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性問題目前會體現在操作流程不規范、沒有制定強而有效的應急方案、工作人員交接班不合理等。而資源管理的局限性很可能會導致監督作用難以發揮,直接體現在組織資源的分配缺少合理性、安全設備及資金不到位等[1]。2.2不安全領導行為分析不安全領導行為包括:監督范圍過于狹隘,不能實現全面監督作用的充分發揮、運行方案與現實情況存在差距、糾正問題不能在有效時間內被發現、監督過程中存在不規范現象,違規問題頻發。通過對框架進行研究可發現,將運行方案存在漏洞這一問題因素排除在外,另外幾種狀況會直接對不安全行為造成不利影響,特別是監督不夠帶來的消極作用,這主要是因為監督不充分能使各部門的工作積極性及規范性難以受到約束影響,這樣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就會較為懶散,礦工的精神狀態及工作熱情更加難以調動,不僅對工作應付,更不能與其他工作人員及時溝通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導致各部門及礦工之間的契合度較差。如果監督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到煤炭企業的各個環節,就不能為礦工提供任何有價值的工作指導意見,安全培訓工作也難以推進,長此以往,礦工就會脫離團隊群體,并認為只要將自己負責的工作完成就可以,一旦遇到問題也不會與其他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及研究,只是憑借個人經驗獨自解決問題,這樣在多發性事故中就會處于弱勢地位,而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另外,監督違規問題也是導致部門與礦工之間存在交流障礙的關鍵因素。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在不安全領導行為中,不能及時發現、糾正問題對技術環境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概率將會逐漸上升,具體表現在:設備在長期高負荷運轉下會導致部件磨損加劇、支護失效、電線接頭不嚴等問題、故障設備及部件沒有及時維護及更換、不能及時對礦工作業中存在的不安全行為進行監督及糾正等。通過上述闡述及分析可以發現,導致煤礦安全管理體系缺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管理文化不良及監督不充分,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在第一時間發現煤礦生產運行中存在的不良現象,加強管理文化的優化建設,明確責任主體,使監督工作能更加全面、具體地發揮其職能作用,為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提供必要支持,夯實建設基礎[2]。
3不安全行為分析
3.1導致不安全行為的前提條件
部門員工個體之間的交流合作、員工個人工作積極性、精神狀態、生理特點、物理環境及技術環境等,都是導致不安全行為發生的必要條件。其中,如果礦工的精神狀態不佳,將會直接作用于不安全行為中,同時這也是導致不安全行為的關鍵點。礦工在煤礦生產中的精神狀態如果達到不良標準,就會造成認知差錯的整體結果發生轉變,并且這也是HFACS中對關聯上下級效果最為明顯的因素,同時不良精神狀態也會導致違規發生的可能性增長到2倍以上。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礦工的生產環境較差,工作性質單一且重復,工作壓力大,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每個工作期間的持續時間比較長,因此,礦工長期在此種環境下從事高強度的生產勞動,安全意識及警惕性普遍不高,精神難免呈現出疲勞狀態。此外,如果各個部門及礦工之間不能緊密配合,在交流協作中完成工作任務,也會相對增加違規事件的發生頻率;而礦工生理狀態不佳的情況下進行操作,也會導致施工技術水平下降。例如:在環境惡劣、噪聲分貝大的環境下,都會對礦工的技術水平及精神狀態產生消極影響,技術優勢也就難以發揮;如果礦工在生病時堅持作業,也會導致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3.2主要不安全行為及表現
不安全行為包括:技能差錯、決策差錯、認知差錯和違規。通過對相關信息的整合力及分析可知,決策差錯和違規是不安全行為的常態,二者發生的比例都超過了40%。其次是技能差錯和認知差錯。決策差錯主要表現在經驗不足,施工前沒有進行安全確認和危險辨識等;違規主要表現在習慣性地違反操作規程;技能差錯主要表現在礦工的技術素養低、技術差,漏掉了操作步驟和采用錯誤的施工辦法等;而認知差錯集中表現在對問題的理解與實際情況不一致[3]。由上可知,導致礦工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因素是不佳的精神狀態,不安全行為主要表現為決策差錯和違規。因此,應采取豐富礦井的生活、降低工作強度和減少工作時間、增加專業知識技能培訓、提高礦工的安全意識等措施,減少和控制礦工不安全行為。
4結語
從當前形勢來看,中國煤礦安全技術及生產設備的整體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優化提高,但這仍難以改變事故發生率居高不下的現實問題,造成這種問題的直接原因就是煤礦安全管理體系的缺失及存在不安全行為,因此對二者進行深入探究是刻不容緩的,這就需要構建分析煤礦安全管理體系缺失及不安全行為的HFACS框架,從框架為出發點,就可以對引起煤礦事故的原因進行合理性及針對性分析,并且掌握二者之間存在的聯系,從而為煤礦安全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同性.基于文化塑造的煤礦本質安全管理研究基于文化塑造的煤礦本質安全管理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12.
[2]王晨旭.基于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系的員工不安全行為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12.
[3]李乃文,季大獎.行為安全管理在煤礦行為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1(12):115-121.
作者:席曉娟 單位:山西省長治經坊煤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