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托管煤礦安全管理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非煤國企想抓住煤炭資源主動權又不具備自主管理條件,決定對煤礦進行委托管理;煤炭行業的企業托管經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為安全生產方面的托管;承托雙方承擔不同責任,承托方發揮了專業優勢,但在實踐中也要注意整改托管細節的問題。本文對托管煤礦安全管理的實踐進行探討,提出其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煤礦托管;安全管理;實踐探討
中石化集團根據大力發展煤化工的國家能源戰略精神,收購或合資入股了一些煤礦,但主業非煤炭領域,自主管理條件不具備,對煤礦實施了托管。
1礦井概況
銀星二號煤礦設計為180萬噸/年,服務年限108年,主要可采煤層4層,煤層厚度0.82~4.40m;低瓦斯礦井,水文地質條件中等,煤塵具有爆炸性,煤層為自燃~容易自燃,井田煤層構造中等,煤層頂板穩定性為中等;礦井初期系統較為簡單,斜井、副斜井、回風斜井,首采10#煤層,雙翼開采,采用長壁綜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有軌運輸,副井串車提升,主井皮帶運輸,設架空乘人器,主副井與工作面兩順槽采用繞道車場連接[1]。
2托管情況
2018年5月,礦井與北京天地華泰公司簽訂了礦井及選煤廠托管運營及技術服務合同(安全管理協議),細化了雙方管理范圍、職責、權利、義務、獎懲等事項;天地華泰公司是一家專業化的煤礦運營公司,具有豐富的煤礦托管經驗。
3安全管理優勢
3.1管理體系完整,專業優勢明顯。從簽訂合同之日起,承托方即成立了項目部,1個月時間組建了隊伍,配齊配強了人員,雙方均設有“五職礦長”;克服井下停工時間長、巷道變形嚴重、設備銹蝕大等不利因素,3個月就達到15萬噸/月設計產能;托管兩年來,隊伍穩定,人員對作業環境和地質條件進一步熟悉,雙方磨合成熟,配合比較默契、順暢。
3.2安全基礎條件完備,安全能控可控。未托管之前,煤礦安全管理基礎良好,未發生人身傷亡事件;托管后,雙方細化了各項管理制度、安全生產責任制、操作規程;在“三位一體”管理、HSSE會議、隱患排查、安全培訓、應急救援等方面均按照大型煤炭企業標準進一步細化、完善。
3.3安全監管責任明晰,容易執行落實。實施“公司-煤礦-承包商”三級管理模式,托管方管投入、安全監管等,承擔安全主體責任;承托方負責煤礦井下及選煤廠的生產運營,承擔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各方檢查的問題能夠及時處理,對解決不了的問題,雙方協商解決,安全管理有章有序。
3.4區隊、班組基礎管理扎實。按照“承托方井下施工隊伍原則上應整建制調動,如需重新組建,自有員工占比不得低于60%。[4]”的要求,區隊人員基本是原單位骨干;班前安全宣誓、輪換副隊長帶班、質量驗收“記活”、領導與班組“一對一”包保、量化工分制、分配透明上墻等舉措,保證安全成果明顯。
3.5組織、協調生產能力優勢顯現。首采面試采時,克服停放時間長、初采刀把煤、新設備磨合、工作面仰采等困難,發揮成建制隊伍組織、協調能力強的優勢,5天與原托管方平穩有序交接,各系統正常運轉,持續高效生產,14個月出煤200多萬噸,無輕傷以上事故。
3.6“互聯網+”培訓,素質提升有保障。重點推進“專家講課”“典型事故案例分享”“視頻每日一題”“班前抽考”“結構工資激勵”等“組合拳”培訓;“三項崗位人員”、其他從業人員等培訓合格率95%以上;引進云平臺培訓管理系統、PC端和手機APP不定期考試、VR警示體驗,人員素質得以提升和保障。
3.7技術保障安全條件具備。先后完成綜采面上隅角瓦斯超限治理、富水異常區超前探放水、順槽破碎段頂板復合支護、首采面大小面對接、首采面第三巷壓力破壞治理、綜掘機貫通井底聯絡巷、接續面重開切眼、接續面設備三級配套等,技術管理保障到位。
3.8各系統運行比較順暢。通風、排水、供電、運輸、防塵、灌漿、注氮、后勤保障等系統得到充分調試,機械設備得到充分磨合;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安裝到位,運轉正常。
3.9安全資金確保到位。托管以來,用于智能化改造、安全培訓、系統升級、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安全生產費用超5000萬元,持續的投入保證了礦井安全生產。
3.10組織關愛保安全。由于多數員工來自外地,域外工作,最重要的是調動職工的工作干勁,盡最大努力改善職工住宿、浴池、食堂等條件[3]。雙方黨支部“及時聯合”,強化“支委+團隊”的示范引領,解決困難問題,凝聚力量,促進了隊伍穩定和安全生產。
4安全管理劣勢
4.1合同履行存在分歧。主要在細節履行、人員配置、工資支付、合同界定、結算方式上分歧最大;托管合作大多數被認為是在為對方打工,對于托管責任外的工作不積極[2]。如果礦方強行安排工作,工資方面又不達要求,員工容易存在情緒,也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4.2非煤理念對煤礦安全管理影響盡顯。中石化畢竟不是搞煤礦的出身,ERP系統里煤礦配件供應商儲備不足,采購周期長,物資不能及時到位,對煤礦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制約。
4.3管控標準有待統一。通過試生產運行以及各種檢查發現,雙方在制度融合方面還需要再細化、再對接;另外上級檢查標準不統一,今天這樣說,明天那樣說,基層很難辦。
4.4掘進組織能力先天不足。受礦井先天條件較復雜影響,設備現代化程度受限制,掘進速度較慢,采掘接續緊張就是重大隱患,存在重大隱患礦井就得停產,停產對礦井安全又造成很大影響。
4.5標準化基本維持在二級或更低水平。只有綜采隊、綜掘二隊部分掘進頭可以達到一級標準化水平,其他區隊或專業只能維持在二級水平;員工良好的標準化習慣還沒有養成,隨意亂扔亂放現象較為普遍。
4.6科技創新能力欠缺。受礦井基礎條件限制,“四化”建設停留在“初級階段”,缺少對“小改小革”“創新創造”的投入及激勵政策,員工基本在吃“老本”,沒有創新激情。
4.7人的因素成為制約安全最大的隱患。從現場安全管理角度來看,能力不足蛇吞象,如果再瞎指揮,會存在很大的潛在安全隱患;但是從人員使用角度出發,長期不提拔使用,會有流失風險,畢竟重新招人又有熟悉的過程,煤礦本身工資沒有競爭力,成熟人才不來,管理人員斷檔,對煤礦基礎安全管理沖擊很大。
4.8存在人為因素“助推”工人違章的現象。比如在雙巷掘進中,一巷用無極繩絞車,一巷用無軌膠輪車,都過了檢測期,現場維護人員認為可用,檢查人員認為沒檢測就不能用,但又沒切實措施讓設備停用;巷道掘進距離遠,工人們就偷偷使用,心里總擔心被抓,不能集中精力,極容易發生事故。
4.9有時不能根據現場實際辨識風險。比如3米采高的綜采面架前掛安全防護網,光考慮大塊煤傷人;實際生產中,清貨工和檢修工都要進網作業,撤離措施根本不起作用,造成傷亡的概率很大。
4.10內外部因素對煤礦的影響顯而易見。肺炎疫情、煤價下跌、取合法證件時間長、頻繁檢查等因素,對安全管控環境產生負面影響,造成人心浮動,容易出事故。
4.11其他承包商交叉管控難度較大。尤其是物業、保安、其他施工單位安全基礎較弱,反復督促還是做不到,管不嚴又特別容易出問題。
5問題解決措施
5.1協商解決管控分歧。通過充分溝通,細化實施細則,共建協商機制,盡可能地少出現漏洞。
5.2規范各項流程,把非煤理念影響降到最低。做到未雨綢繆,提前計劃采購事宜,規范流程,為安全保駕護航。
5.3充分發揮制度管控優勢。修編制度,做到深度融合、相互認可、適用,讓制度規范引領實際工作,讓實際工作按制度流程順暢進行下去,不再“腸梗阻”。
5.4充分發揮技術管理對礦井的推力作用。研究采購使用新設備,以技術變更或智能改造提升掘進單進水平,緩解接續問題。
5.5多手段保證標準化達標。出臺標準化規劃,研究論證技術手段解決長期困擾區隊標準化提升問題,打造標準化樣板班組、樣板區隊,由點帶線,由線帶面,逐步提升現場標準化水平。
5.6用智能化設備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加大煤礦“四化”建設力度,多利用智能設備代替繁重的體力勞動,對在技術革新中表現突出的人員給予獎勵,發揮出工人的聰明才智。
5.7以人才保發展、解風險。招聘大學畢業生,為人才成長提供實戰的平臺;注重年輕人的培養,做好以老帶新,增加現場工作經驗;研究合理的員工薪酬,化解人員流失的風險,解決后續“無人可用”這一最大的安全風險問題。
5.8狠抓煤礦HSEE基礎管理。充分利用風險評估成果,通過信息化管理,落實排查隱患的力整力改,強制現場隱患消除;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檢查、綜合檢查;強化培訓“組合拳”的效果檢驗,以“安全軟實力”帶動、影響“安全硬達標”。
5.9堵塞漏洞,降低交叉安全風險。對現有承包商強化監督、管控,聯合多部門管理,及時糾正安全錯誤做法,對于積分低于規定的堅決清退出場。
6結語
煤礦托管存在的問題,需要煤礦管理者用心去解決,托管方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承托方要履行好安全管理責任,實現安全與生產“同步推進”,安全與效益“雙豐收”。
參考文獻:
[1]鄒永華,王錦富,龔荒.煤礦安全生產托管的政策法規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05):49-51.
[2]于保華,劉繼永,龔荒.煤礦安全生產托管的背景、現狀與問題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05):120-122.
[3]楊俊杰,姜玉海.關于曉明礦托管內蒙古興隆集團黑岱溝煤礦的幾點思考[J].交通與科技,2017(23):47-47.
[4]煤礦整體托管安全管理辦法(試行)[R].國家煤監局,2019.
作者:白云林 單位:中國石化長城能源化工[寧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