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時期新媒體對美術設計影響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互聯網技術的沖擊影響之下,傳統的媒體行業都在積極思考通過數字化的發展模式促進行業融合與革新的有效方法,加強對通信技術的靈活運用,賦予藝術審美以更加多元化的內涵。在媒體傳播的過程中會涉及美術設計方面的工作內容,特別是在圖文并用的情況下要重視利用簡潔且有趣的排版保證信息輸出的有效性和對閱讀者的吸引。本文針對性地介紹新時代下新媒體技術的審美特點,結合其與美術設計的聯系和影響,討論提升現代美術設計質量的對策。
隨著信息化技術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性不斷增加,給傳統的媒體信息傳播形式也帶來了一定的革新,不再依賴于紙媒、廣播電視等作為主要的傳播渠道,而是依靠新媒體融合的方式進一步提升信息表達的多樣性,確保受眾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接收到更多的信息。新媒體傳媒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對于美術藝術的靈活運用,從視覺審美的角度出發對傳媒的內容和表達予以科學的優化處理,在提升視覺沖擊力和吸引力的同時,更好地促進傳統媒體藝術與新媒體融合發展。
一、新時代下新媒體技術的審美特點
(一)審美虛擬夸張
由于在新媒體技術當中融合了許多的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有效提升了其在傳播場景構建時的虛擬化特征,許多結構復雜、色彩鮮明的傳播模塊在新媒體的表達當中都更趨于合理,受眾對于這種虛擬化的信息表達形式接受度也更高,給了設計人員以更多的發揮空間。利用各類移動終端、計算機設備等都能夠進行新媒體信息的傳播,通過數字虛擬的搭建方式,使更多具有創造性的美術內容能夠更好地實現,也可以在轉發與傳播的過程中形成裂變式的媒體信息投遞,吸引更多的受眾參與到新媒體信息的閱讀中來。設計人員在利用新媒體技術在實現構思時可以將固定的傳播畫面進行有效拓展,利用迭代式、立體式、虛擬式等多種形式來構建信息傳播的場景,包括許多的H5、電子雜志當中都運用了相關的數字化技術。
(二)跨時空的特性
在新媒體行業當中進行信息的傳播交流過程中,由于可以利用網絡技術的手段,更好地提升了信息交互過程當中的渠道豐富度,不再依靠于紙質媒體的方式進行傳播,更有利于將信息傳播更具有動態化、跨時間、跨地域的特點,更有利于新媒體信息的傳播與發展。如在網絡信息的傳播過程中,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時進行點播查閱,根據信息錄入的實際情況,更好地給予用戶以自主選擇性。在一些電視、報紙的傳播過程中,很難實現大規模的信息覆蓋,而新媒體的信息則可以在網絡上更加便捷地予以投放,且在轉發傳播的實際操作上更加簡便,用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喜好進行轉發,不斷提升用戶在新媒體交互與傳播過程的參與度。
(三)信息交互性強
在新媒體技術的平臺當中可以實現與受眾交互的信息傳播模式,能夠帶給讀者更加個性化的信息輸出體驗感,更好地吸引年輕人參與到新媒體的傳播與轉發當中,建立更多的裂變點來加快新媒體行業的發展。如在B站平臺中,這類互動性的視頻在播放完成度上明顯更高,可以吸引讀者不斷完成互動選擇并得出信息結果,使相關信息的傳遞更具高效性。在進行交互式新媒體傳播的形式設計過程中,需要設計人員做好角色的轉變,從讀者的角度出發對當前海量的數據信息做好快速的篩選分類,不斷提升媒體信息投放的精確性。在數字化的媒體技術當中,還可以有效實現用戶偏好性的分析處理,為后續的交互設計提供更多的思路,提升新媒體技術的用戶黏性。
二、新媒體技術與美術設計的聯系性
在信息化時代下,媒體的傳播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紙媒、電視等形式,新媒體信息的傳播在表達形式上更加豐富,不僅包含了文字類信息,還包含了圖像、色塊、動畫、音樂等多方面的元素,更多的利用了電腦和手機等設備來完成媒體信息的傳播,也對美術設計與構思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必須保證在信息傳遞精準有效的同時,提升畫面的吸引力,保證各個元素在組合應用時的匹配度。自媒體、融媒體等新興行業中,美術設計的形式已經從紙質類的二維畫面轉變為數字化的美術設計,這給設計人員的工作帶來的一定的挑戰性,要求其必須能夠適應傳媒市場的變化,對傳統的美術設計形式、構思等方面予以革新和優化,確保設計作品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媒體信息的傳播應用。在整個新媒體行業和社會審美水平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美術設計人員的工作也需要不斷更新進步,確保能夠更好地適應受眾的偏好需求,并盡量將美術設計的工作置于新媒體發展之前,做好審美發展的引導。
三、新媒體技術對美術設計的影響分析
(一)美術設計特點
在媒體傳播的過程中,對于美術設計會產生較強的依賴性,在文本內容相同的情況下,藝術形式更豐富則會更好地提升信息傳播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美術設計是通過視覺設計的方式給讀者以更好的藝術體驗。在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主要是依靠了技術更新的手段帶給藝術設計、信息傳播以更多的可能,更有利于啟發創作者的思路,也能夠更好地借助網絡技術帶給讀者不同的審美體驗,使二者形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美術設計的文化藝術體系。新媒體美術的形式十分多樣化,包括了數字美術、VR美術、交互式美術等,設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可以根據內容上的特點靈活選擇,在進行美術的場景氛圍打造過程中更加豐富,帶給讀者的思考感和沉浸感有了明顯的提升,受眾也往往更偏向于這種美術設計表達方式。
(二)優化視覺傳達
美術設計的主要表現是通過視覺交互的方式和讀者之間展開有效溝通,這種視覺上的信息傳遞和純文本之間有很大的差異,也給設計人員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人員在優化和提升美術設計視覺傳達的過程中,更多的應用了數字化、虛擬化的技術特點,如在許多藝術家的作品展出過程中,不再單純地進行作品掛展,還有一些交互式的信息傳遞可以由受眾根據自己的思路進行選擇,體驗更具差異化的結果和過程享受,打破了由于環境給參觀閱讀帶來的影響,進一步提升了受眾的沉浸水平,為美術設計工作帶來了新的享受,更有利于設計人員和受眾之間通過設計作品實現精神層面的交流感知。在VR技術的快速發展之下,其傳播與展示的形式更加便捷,只需要通過終端的VR眼鏡等接收設備就可以聯網下載對應的信息,給受眾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內容,為美術設計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
(三)數字美術設計
數字美術設計是指利用計算機來完成整個設計過程的實際操作,在進行素材錄入、作品修正等方面都具有極強的便利性,也受到了更多設計人員的喜愛。如在IPAD上集成了許多筆刷元素,包括了蠟筆、水彩、燈光、素描等多方面的元素,進一步提升了設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可以實現不同設計的快速切換。在這類筆刷技巧的應用過程中,還可以根據設計人員的個人偏好進行個性化的設計與導入,在實際應用中也更加便利。數字化美術設計更由于利用展現設計人員的思路,各類思維風暴下的想法都能夠有效落實,一些基礎性的元素隨時進行組合應用都可以產生新的設計碰撞,不斷提升美術設計工作的豐富度。數字美術設計的修正更加便利,且根據圖層的劃分可以實現在不同程度上的修正調整,再利用圖層疊加的方式,不斷優化設計作品的美觀度和細節性。
(四)拓展設計思維
在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影響之下,媒體美術設計人員的工作思路也要切合市場形成相應的衍生和發展,多借助在新媒體領域中的爆款信息設計特點來優化個人工作,把美術設計轉變為信息表達、形式設計、語言特征等多方面的內容,逐步向數字化的形式上靠攏,著重分析受眾在閱讀過程中的心理偏向性,結合信息傳播的內容特點進行氛圍的烘托構建,使美術設計和文字內容之間形成高度適配。針對數字化技術的表達優勢性,設計人員也可考慮進行靈活的應用,把平面、固定的傳統媒體形式轉變為動態性、交互性的內容,不斷豐富設計思路[1]。如在表達時間發展的相關信息時,就可以利用畫面疊加的方式突出所要對比的內容,使讀者的關注度能夠迅速聚焦于美術設計的巧思上,并通過左右滑動屏幕的方式反復進行查看,不斷優化信息輸出的形式和美術設計的思路。
(五)豐富設計內容
在信息化的時代,網絡媒體上發布的各項信息內容體量十分巨大,在進行美術設計的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到設計內核的豐富度,把新媒體和數字網絡作為服務與信息核心思想的重要傳播手段,而不是為了突出美術設計的數字化特征。在明確了這一前提的基礎之上,設計人員的工作思路會更加清晰明了,在面對海量的信息傳播需求時也能夠更好地結合主旨內容選擇合適的方式,確保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從美術表達上加深理解[2]。數字化表達的形式更加多樣,但有一些形式和傳統媒體的美術審美之間存在著不適配的情況,給設計人員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性,必須要做好受眾偏好、新舊美術設計理念之間的有效平衡,確保在進行信息輸出時可以輻射到不同年齡層次、審美水平的受眾,從而提升傳媒傳播的影響力。
(六)優化設計手段
常規的美術設計主要是依靠手繪的方式進行圖形的繪制和排版,具有平面化、固定化的特征,無法有效保證美術設計成品能夠隨著媒體傳播而形成動態更新。數字化的新媒體傳播在功能特點上更具綜合性,在出現了設計變更的情況時可以直接通過軟件系統對其進行修正和發布,有效簡化了更新過程中產生的中間環節,特別是對于一些設計、生產與應用存在間斷的情況下,可以更好地形成補充,以保證美術設計工作的連續性[3]。另外,在新媒體的融媒發展過程中,可以實現多平臺的同步更新與發送,充分照顧到了不同傳媒平臺受眾的差異化需求,實際操作與應用更加簡便,在設計時只需要在矢量文件上加載不同平臺對應的版頭模塊即可,美術設計工作的高效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七)加強藝術融合
藝術的融合在新媒體傳播的市場當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通過新榜等新媒體數據整合分析的平臺查看可以發現,融媒體的發展賦予了信息傳播以更多的流量,也更切合于當前網絡媒體渠道多樣化的特點。大膽嘗試各類新的新媒體設計形式能夠更好地幫助設計人員理清不同設計理念的美學要點,并根據自己的思路對其進行拆解再利用,真正把新媒體的數字化內涵轉變為自身美術設計的思維。在新媒體行業的迅速發展中,已經不再拘泥于某一種固定的設計形式,而是通過融媒體的方式將更多能夠服務于新媒體傳媒的渠道和內容進行整合,對多種媒體形式予以更高效地利用[4]。從融媒體的快速擴張與發展來看,美術設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也需要保證專業應用的靈活性與融合性,對不同的藝術形式均應有適度涉獵,確保在設計中能夠更好地調動思路完成對應的工作,通過不同方向的審美碰撞帶來新的設計思路和藝術表達。
(八)新媒體的展望
在新媒體行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隨著網絡技術的擴張而形成全球化的信息傳播,特別是對于國內的創作者而言,在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未來的發展和對不同受眾的吸引力,必須緊跟全球化媒體發展的腳步,確保國內的美術藝術能夠更具傳播力和影響力。在網絡技術的基礎之上開展的美術設計有效打破了技術和藝術之間的界限,可以把科學技術轉變為美術設計的一部分,帶給了受眾以更具科技感和新鮮感的體驗。在媒體信息的設計傳播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新媒體的手段,更需要關注對國內傳統文化的靈活融合,展現文化自信之美。設計人員在工作中要關注不斷吸納新的技術知識,在擴充自身頭腦的同時,也可以帶給設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擺脫社會對于藝術審美的定型化認識,使藝術更好地融入社會的發展進程當中,不斷提升全社會的思想意識發展,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接受行業的革新。
四、提升現代美術設計水平的對策
(一)開發原創設計
為更好地提升美術設計質量,設計人員在開展相應的設計工作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原創的職業要求,對所發布的文字、圖像信息等做好版權、真實性的核對,確保信息的權威性與專業性。針對一些爆款的新媒體設計,可以通過研究其畫面構造、色彩搭配、語言表達等方面的優勢進行合理的應用,但不可隨意信奉“拿來主義”。在不同領域、地區進行媒體信息的發布和美術設計過程中,可以有效結合本行業、本地區的特點進行靈活設計,如一些少數民族的媒體信息中就可以融合其特色的紋飾圖樣,配合鮮艷的色彩表達,使美術設計與文字信息之間更為和諧統一。
(二)創新作品設計
在實現新媒體美術設計的創新化發展過程中,要注意切合不同的表達主題選擇對應的設計形式,如在一些正式的新聞報刊方面可盡量運用間接的排版畫面搭配莊重的紅黑線條等,保證視覺上能夠快速捕捉到新聞信息的關鍵點。對于一些娛樂類、生活類的信息表達,在美術設計上則可以更加活潑豐富,通過鮮艷的撞色搭配等方式提升讀者關注度,使美術設計和信息傳遞之間形成更好地融合。另外,為保證新媒體行業的可持續性,在進行美術設計時可以考慮保持整體風格的貫穿和統一,以較為固定的頭版、邊線形式加深讀者的印象,使其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視覺習慣和審美習慣。
五、結語
現代美術設計工作也需要結合時代審美的變化予以相應的革新發展,確保在形式上與內容上都能夠更好地與閱讀市場形成適配。在新媒體技術的影響之下,美術設計工作更需要拓寬設計思路,利用海量的互聯網信息作為設計基礎和傳播載體,對其內容予以豐富和優化,提升美術設計的信息交互程度和虛擬審美特點,不斷提升美術設計的藝術價值。在設計工作過程中,要求設計人員嚴格秉持原創開發的工作操守,對作品內容做好價值導向的把關,不斷進行優化提升。
參考文獻:
[1]陸小泥.數字網絡媒體對當代美術設計的影啦——評《數字媒體美術基礎》[J].青年記者,2016,(12):12.
[2]周幸子.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特征及對傳統藝術設計的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17,(21):73.
[3]莊曦.新媒體“互聯網+”時代報紙美術編輯設計的創新策略[J].文藝生活·中旬刊,2020,(17):38.
[4]葉可,袁勛.媒體融合環境下的新聞美術設計以及創新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21):80-81.
作者:朱婧 單位:江蘇省灌南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