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下的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互聯網+”是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一股新的驅動力,也是各個領域各個產業發生巨變的催化劑,鄉村旅游應主動順應互聯網大勢,積極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美麗鄉村建設融入“互聯網+”理念后,鄉村旅游也將開啟新的模式,除了產品創新、品質提升外,還將以服務、營銷、管理智慧化帶動鄉村旅游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本文以浙江省開化縣密賽村為例,論述互聯網發展大環境下,如何以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字:互聯網;鄉村旅游;鄉村振興;密賽村
1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鄉村旅游已經成為當前旅游業發展的一個新趨勢,在旅游產業中占據不小的份額。特別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居民的外出旅游需求被壓抑,而鄉村休閑度假游、生態旅游、城郊旅游等旅游產品很大程度上能夠滿足游客的自然、生態需求,疫情之后,鄉村旅游預計會率先啟動市場。鄉村旅游被大力推崇得益于新農村建設相關政策不斷出臺,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更是助力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因此,因地制宜地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帶動農村經濟,解決“三農”問題,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增強農村旅游業發展的活力。近年來,國家旅游局和農業部共同推動鄉村旅游“千萬工程”。現有鄉村旅游項目得到明顯改善,基本形成了種類豐富、檔次中等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以及特色鮮明、發展規范的鄉村旅游格局,可以滿足大眾鄉村旅游的需求。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我國鄉村旅游呈現活躍、多元化和獨特的趨勢。截止目前,我國鄉村旅游點每年接待游客超過3億人次,旅游收入超過400億元。因此,我國鄉村旅游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2整合互聯網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2.1“互聯網+”發展背景。
2020年,國務院政府報告提出,要全面推廣“互聯網+”,在數字經濟中創造新的優勢。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利用互聯網平臺整合信息資源,使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和特點,優化、升級和改造傳統產業,創造新的發展機遇,使傳統產業能夠適應當前的新發展趨勢,從而促進社會的持續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大力促進旅游休閑消費,使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旺盛。鄉村旅游不僅是休閑旅游的未來發展趨勢,還是新興消費的典型代表。經濟的高速發展催生出鄉村旅游的產業高潮,同時數字經濟發展的重心正在向產業互聯網轉移,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愈發普及,需要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借助產業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形勢,進一步實現體制增效擴容、賦能行業轉型。在此背景下,鄉村旅游應當搭上“互聯網+”的順風車,整合互聯網資源,滿足游客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從傳統鄉村旅游休閑模式到更加貼合當下游客個性化需求的新型智能旅游模式的轉變,提高競爭能力,帶動鄉村經濟發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2.2鄉村旅游的重構與優化。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是基礎,除了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農業產業產品結構外,還要推進其他產業進駐鄉村,真正實現產業興旺,帶動經濟發展,推動新農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隨著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加,人們對恬靜、自然、簡單的鄉村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加,這些潛在的消費需求催生了相關產業,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更是日益壯大。在農村產業不斷優化發展過程中,農村社會蘊藏的歷史文化資源不斷被挖掘,通過尋找、記錄、弘揚、傳承等方式留下優秀的傳統文化。以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密賽村為例,在打造鄉村旅游品牌的同時,密賽村充分挖掘培育特色文化,傳承鄉風文明,開創因地制宜的振興新路———文武治村。“文”為密賽村自古以來的文化傳統;“武”則指陸家拳,村內設有陸家拳的展示館,村民練習拳術。一文一武,不但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游玩。根據有關互聯網發展的最新統計報告,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已達8.97億,使用手機的互聯網用戶比例已達到99.3%。在此趨勢下,旅游產業需要進行重構并進行優化,達到“互聯網+旅游”的深度融合。鄉村旅游與互聯網結合,有利于轉變鄉村旅游模式,挖掘潛在市場,吸引勞動力回流,帶動村內經濟,從而助力鄉村振興。
3“互聯網+鄉村旅游”面臨的困難
3.1鄉村旅游經營者觀念落后。
鄉村旅游的經營者以當地農民為主,他們并不完全認同網絡信息化,在他們的觀念中,網絡信息并不能給自己帶來實質性的效益。再者,經營者多為小本經營,格局小,認為農家樂就是鄉村旅游,從而限制發展。
3.2鄉村旅游網絡信息人才匱乏。
“互聯網+”時代,需要精通網絡的信息技術人才。但由于鄉村旅游經營者多為當地村民,他們思想觀念落后,對于信息技術重視不足,對于政府組織的相關培訓也不積極參加,對于信息人才的培養投入不足。同時,鄉村企業工資待遇不高,人才引進政策不具吸引力,外來人才不流入,本地人才不回流,人才流失,最終導致人才匱乏。
4“互聯網+鄉村旅游”發展對策
針對“互聯網+”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遇到的問題,要實現鄉村旅游快速穩定的發展,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4.1政府加大對鄉村旅游的支持力度。
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政府要發揮積極帶動作用,提供政策資金層面的全面支持。一是大力建設網絡基礎設施,實現寬帶、Wi-Fi全覆蓋;二是為鄉村旅游經營者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并與高校合作,開展相關專業技能培訓;三是建立網絡平臺,對當地鄉村旅游進行宣傳推廣,實現線上線下的同步營銷。
4.2更新鄉村旅游經營者的觀念。
一方面,政府應當大力宣傳互聯網對當今社會的積極影響,通過淺顯易懂的文字與案例向鄉村旅游經營者說明互聯網技術對旅游業的促進作用,讓他們體驗到當今互聯網大力發展帶來的好處,同時也需要在經營者遇到技術難題時,積極幫助其進行解決。另一方面,經營者也應當主動了解當下發展趨勢,不斷適應時代潮流,摒棄傳統觀念,才能保障鄉村旅游產業的長久持續發展。
4.3大力引進和培養網絡信息技術人才。
在互聯網環境下,網絡技術人才必不可少。人才是否充足,是影響鄉村旅游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一方面,可以通過市場招聘和柔性政策引進人才;另一方面,鄉村旅游從業人員要積極參與由政府或高校牽頭組織的專業網絡技術培訓,充分掌握互聯網技術;另外,企業也可以自聘專業師資開展培訓課程,不斷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水平,為鄉村振興助力。
5密賽村的問題透視及發展路徑
5.1搭建平臺,培養專業化人才。
目前密賽村旅游產業的經營者大多數是當地的農戶,因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和培訓,他們文化素質和旅游專業素養不高,經營規模小,使得當地旅游業規模、檔次和經濟效益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密賽村旅游業的發展。針對信息人才比較缺乏且現有人才結構不夠合理的問題,密賽村村委通過加大對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引進專業人才、與政府合作構建人才培養平臺,如開展密賽村鄉村振興大講堂,提高了村民專業素養,培養了一批適應市場經濟和信息時代要求的農業信息人才。
5.2宣傳推廣,啟動智慧營銷新模式。
為順應科技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需要采用智慧營銷新模式,打造鄉村智慧旅游營銷平臺,提高鄉村旅游吸引力,通過網絡終端、手機終端、大屏幕等多種線上營銷渠道進行宣傳。密賽村采取了其切實可行的措施:①與新浪、騰訊、百度等門戶網站合作,開通密賽村鄉村旅游官方賬號,利用現代媒體和自媒體工具進行營銷從而擴大影響力,吸引潛在的客戶;②建設密賽村旅游官方網站及開發密賽村旅游APP,豐富宣傳信息并提升鄉村旅游的在線服務功能;③拍攝微視頻、微電影,通過多媒體全方位展示鄉村資源和面貌;④與虛擬旅游企業合作,建立在線博物館,將密賽村的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技藝等通過虛擬三維軟件展示給游客,提升游客感知度的體驗感;⑤引入FTF(FarmtoFamily)概念,通過水稻認養等新形式認種農作物和農產品,讓他們在家里也能對自己的水稻進行實時觀測了解,等到成熟時再驅車前來采摘收獲。
5.3整合資源,用互聯網思維創新產品與服務。
目前密賽村的旅游開發基本以個人或小集體單位進行,沒有形成專項且具體的旅游規劃,建設開發比較盲目。而且開設旅游項目起步時間晚,鄉村旅游管理單位不能發揮其真正的管理作用;經營者也沒有形成一定的品牌意識,缺乏營銷戰略,使得密賽村旅游的建設水平比較低。同時,密賽村鄉村旅游產業正處在興起完善的階段,大多還是停留在餐飲、采摘、燒烤、垂釣、漂流等。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鄉村旅游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對鄉村旅游的市場、產品、服務和經營方式進行重新定位和思考。順應時代潮流,挖掘鄉村旅游獨有的資源特色、蘊含鄉村文化內涵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創新型、智慧型旅游產品是重中之重。此外,密賽村旅游產業發展迫切需要與當地的產業聯系起來。面對在同一區域內,經營模式缺乏知名度和吸引力的問題,應當整合資源,共同協作,維持經營者之間良性競爭,降低市場風險,保穩經營者的經濟收益。
6發展“互聯網+鄉村旅游”對鄉村振興的意義
6.1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舉措。
在大數據經濟時代的背景下,隨著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鄉村旅游變得越來越智慧化、數字化。以“互聯網+鄉村”的旅游新模式來發展旅游業,形成新業態、新模式,為游客帶來嶄新的體驗,也為鄉村旅游注入新活力,有效地促進鄉村振興。
6.2有利于提升服務質量,吸引游客,從而帶動經濟發展。
城市居民作為鄉村旅游的主力軍,在欣賞鄉間風景、品嘗鄉野美食的同時更加注重鄉村旅游的服務質量。因此,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也是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措施。發展鄉村旅游業,必須跟隨時代的發展步伐,整合互聯網資源,打造互聯網服務平臺,優化鄉村旅游的管理機制,發展現代化的鄉村旅游,提供免費WIFI、智能導游、電子講解、信息推送等功能,滿足游客的需求,不斷擴大鄉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游客。2020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登臨密賽,相擁山水—團建旅游打開鄉村振興之門研究成果論文
參考文獻
[1]趙鑫.論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D].開封:河南大學,2008.
[2]王繼慶.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7.
[3]何麗芳.基于旅游發展導向的“美麗鄉村”建設探討[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4(3):59~60.
[4]陳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鄉村旅游模式研究———以陜西鄉村旅游為例[D].蘭州:蘭州大學,2009.
作者:吳瑾瑾 王斯 陸尤 熊林 單位:衢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