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文化產品開發策略與體系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河南位于黃河以南的中原腹地,經過數千年的積淀,形成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文化成為發展旅游的重要保障因素的今天,河南具有發展旅游業的歷史文化方面的明顯優勢。但在實際情況中,河南旅游文化產品開發及體系發展情況并不理想,為了更好地發展本省旅游,有必要對河南旅游文化產品開發策略和體系發展進行研究。
【關鍵詞】河南旅游;文化;體系發展
河南省位于我國北方地區,因地處華夏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南邊而得名。人口眾多,總人口達到一億以上,常住人口也有九千多萬,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省。河南不是著名的旅游省份,也缺乏壯麗旖旎聞名遐邇的自然風光,但是因其處于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經過奴隸社會和封建王朝數千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因此,旅游業在河南省經濟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一、河南省旅游資源概述
河南省內各城市每年的旅游收入非常可觀,位于前列的鄭州,洛陽更是可以達到上千億,其他城市也有幾百億,在省內經濟中占重要比重。河南省發展旅游的條件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積淀形成。河南有“中華文明的搖籃”的美稱。長時間處于古代的政治中心,從奴隸社會的商代在安陽和鄭州建都開始,之后的開封和洛陽更是有悠久的建都歷史,洛陽更是被稱為九朝古都,我國歷史上的八大古有一半都在河南。長時間處于古代的文化中心,擁有眾多的文化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考古發掘成果顯著,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除活字印刷術外均從河南誕生并逐漸興起。享譽世界的少林功夫也是來自位于河南嵩山的少林寺。在自然景觀方面,河南的風光兼具北方的雄壯和南方的秀美,屬于溫帶季風性氣候,相對宜人。綜上,河南的旅游資源主要是以歷史文化為主的人文景觀,再輔以一定的自然條件,旅游資源豐富并在文化上獨具優勢,如果進行統籌規劃,合理的開發與管理,可以引導旅游業成為河南省的重要支柱產業,促進河南省旅游和經濟的發展。
二、河南旅游文化產品發展現狀
根據上文的分析,河南省發展旅游業應該從自身積淀千年的歷史文化入手,進行合理開發和統籌管理,利用現代化手法精心設計文化產品,打造本省特色,吸引更多游客的同時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但從實際情況看,河南省打造旅游文化意識缺失,迄今并沒有取得顯著成果。雖然旅游收入很高,但主要來源于投入大量資金的景區建設,以經濟學為主導思想,缺乏文化沉淀。雖然這樣的設計可以快速獲得經濟利益,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必然在精神文化層面就會有更高的要求,沒有文化作支撐的旅游設計用不了多久就會讓人感覺無趣,從而在未來會陷入窘境。河南省首先對自己的文化特色沒有明確認識,在發展旅游業過程中開發商品的時候沒有抓住經典的文化標識。政府的政策引導和經濟支持都并不到位,開發商更是以景區基礎建設為主進行開發,從而在短期內獲得更好的經濟利益。因此,河南省旅游文化產品開發不到位,旅游體系缺乏持續發展性。為了更好的發展本省旅游業,需要從以上角度進行整改和進一步建設。
三、河南如何開發旅游文化產品,發展自身旅游體系
(一)抓住本地區特色進行文化產品打造隨著經濟的發展,文化越來越成為保證一個地區旅游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因素。我國是文明古國,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深遠持久的特點,各個地區的文化在長期的生存繁衍及生產生活中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因此,河南在進行自身文化產品開發的過程中,首先要抓住能夠真正代表本地區的文化符號,而不能牽強附會,和其他地區雷同。比如之前河南主推的道德經,唐三彩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卻很難單獨與河南地區相聯系,尤其是《道德經》,本書是老子總編輯的領導者法則,后世為道家奉為經典廣為流傳,湖南省馬王堆漢墓的考古挖掘出《道德經》的帛書甲乙本,是目前學術界最權威的,并不適合做河南的文化符號,而河南也沒有將自身的文化符號開發出來,比如宋代的清官包拯和大唐賢相狄仁杰。開封府的故事一直家喻戶曉,是河南的著名符號。同時,唐朝宰相狄仁杰雖然來自山西,年輕時也輾轉多地為官,但其主要歷史功績則是在女皇武則天遷都河南洛陽后為宰相治國的時候,他本人的骨灰也存放在河南洛陽的白馬寺,作為知名歷史人物,也適合作為河南文化產品加以開發。除了知名歷史人物,河南嵩山的少林功夫,洛陽的牡丹花海,焦作的太極故里,殷墟的甲骨文字,都是河南文化中璀璨的明珠,以這些目標為重點進行文化產品的開發,可以打造屬于河南的旅游文化名片。同時要注意的是,雖然文化產品開發要以本地區特色,比如歷史名人,文化遺產等作為重點,但并不意味著要把它們作為旅游產品的全部構成,而是要把這些元素融入河南文化的整體中去,讓旅游文化產品成為地區多元文化的濃縮。
(二)提高旅游產品美感,符合廣大游客需求河南很多的文化產品都是以考古發現為來源,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挖掘的過程中有很強的滄桑性和塵封感。這在文化傳承層面上是珍貴的,但是和旅游的整體格調并不協調。因為旅游是現代人的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隨著交通的發展,越來越多人在空余時間通過長途旅行,去其他人生活的地方參觀、體驗從而放松身心,總的來說是為了增長見識,調節自身狀態和緩解疲勞的。旅游的主旋律應該是輕松自由的,游客們也不是考古專業的學生,文化程度各異,因此不能把去河南旅游營造成上歷史課的感覺。所以,在進行旅游產品開發的過程中,要注意提升旅游產品的美感,更好地符合更多游客的需求。這里就涉及對文化的開發層次問題,如果將考古發現和文化產品直接搬過來用,那可能不僅不會展現河南的文化底蘊,還會成為旅游建設中的笑話。因此,開發旅游文化產品的相關人員首先要對本地區考古發現和文化傳承有深入的了解,從中發掘產品本身中與旅游整體格調相適宜的元素,再結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和標準,在尊重歷史和文物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改造,形成現代化氣息和歷史文化底蘊并存的旅游文化產品。要知道,旅游業終究屬于第三產業,一切要以游客的需求為導向,這樣才能形成市場。而且這并不是對傳統文化的不尊重,因為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態度是要傳承,而不是照搬與仿制。
(三)將旅游文化注入當地經濟產品,形成經濟文化體系旅游業是現代新興產業,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的便捷而興起,上文提到它屬于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的范疇。一般來說這個行業不掌握關乎國家命脈的資源,因此很多情況下是由市場自行調控的,市場上很大一部分服務行業都是以中小企業或個體的形式存在的,這樣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就業問題,滿足市場的多元需求。但旅游相對比較特殊,通常情況下也不是統計某一個產業,某一個旅行社的收入,而是以一個地區為單位,而且很多重要地區的景區門票收入也是歸政府所有的。歸根到底,旅游是以地區旅游資源為核心,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通過一個地方各個行業間的合作完成的產業鏈,在這種情況下,形成整體體系就變得非常重要。而一個地區發展旅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增加收入,不是為了傳承文化。因此,在進行文化產品開發過程中,要注意為文化轉化提供基礎和條件,這樣才能創造經濟效益。聯系發展旅游形成的整體體系,這個體系必然要涵蓋游客的幾乎全部需求,包括飲食住宿出行購物和娛樂,這些環節的有形的產品和無形的服務就是文化轉化的基礎。以這些產品為載體,融入上文提到的文化元素,就可以打造旅游特色產品,比如河南過去推出的“好想你”棗,洛陽牡丹餅等,當然,這種產品的打造可以逐漸涉及旅游業的方方面面,從而為更多經營者帶來利潤增長點。假以時日,在不斷突破固有模式的過程中,逐漸建立地區的經濟文化產業體系。
(四)通過創新助力持續發展旅游體系當代社會的節奏極快,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同時帶動了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面不斷的更新換代。開發獨特文化產品并形成經濟文化相融合的旅游產業體系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但這個體系的建成卻并不是一勞永逸的過程。要知道,創新是文化的靈魂和文化發展的原動力。河南的文化以傳統文化為主,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能只是生搬硬套地向下一代傳承,同時也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唯有如此才能發揮河南的傳統文化優勢,否則即使河南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果只是拿來主義,也依然無法發揮作用。而創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在短時間內難以看到結果,個體和企業的力量顯然無法周轉,在很多情況下也不愿承擔風險。因此,政府在創新過程中要發揮主導作用掌控全局,首先要鼓勵社會文化創新的意識,同時在有整體規劃的前提下加強資金方面的支持,給社會創造可以進行創新的環境,讓相關企業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中能保證自身當下的生存發展。其原理和高新技術產業進行創新研發是同樣的,但文化創新更具有整體性,因此必然要依靠整個社會的力量。在對創新成果的檢驗過程中,政府要用開放的心態,采取多元化的視角進行標準制定,讓更多優秀的創新思維和成果融入體系,從而推動河南旅游體系的不斷發展。綜合來說,旅游已經越來越成為現代人重要的生活方式,對于旅游業的發展也成為各地區經濟發展的新的重要增長點。河南在過去幾千年的時間里形成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在中國各個省份中這方面的優勢可以說是名列前茅的。在文化推動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今天,河南旅游文化產品的開發和體系發展不僅是河南經濟發展的動力更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張春香.河南文化旅游資源分類及其優勢分析[J].中州學刊,2018,000(006):80-83.
[2]張明明.談河南文化旅游的發展[J].旅游縱覽(下半月),2020,313(02):176-177+180.
[3]郝長娥.河南文化旅游資源融合開發技術創新點研究[J].當代旅游,2018,000(002).
作者:魏明 單位:平頂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