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文化現狀與創新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畢節市位于貴州省西北部,地處川、滇、黔三省結合部,東靠貴陽市、遵義市,南連安順市、六盤水市,西鄰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北接四川省瀘州市,全市總面積近2.68萬km2。畢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歷史文化燦爛、資源富集、神奇秀美、三省通衢、紅星閃耀的地方,是全國唯一一個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為主題的試驗區。隨著經濟的發展,畢節的旅游業也開展得如火如荼,新興景區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旅游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旅游精準扶貧扎實有力,畢節被譽為“洞天湖地、花海鶴鄉、避暑天堂”。但是在取得成果的同時,因為交通不便、管理制度不完善、旅游業人才缺失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畢節旅游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困境。該文針對畢節市旅游發展現狀中出現的問題與現象進行深度發掘與研究,并對畢節市旅游業的發展提出合理的分析和建議,以期能為畢節市的旅游業發展提供一點有用的借鑒。
關鍵詞:旅游;文化;宣傳;戰略
旅游業是憑借著旅游資源,依靠旅游設施為基礎的一種行業。作為一項新興服務型產業,旅游業對區域經濟的作用非常大,能有效帶動并提升區域經濟水平,同時在創造就業崗位與拉動相關產業方面也有很明顯的作用。畢節市所特有的自然風光、民族特色、人文歷史為旅游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旅游形式較為單一,旅游產業不夠發達,包括旅游各方面管理措施不夠完善等實際問題依然存在,并且制約了畢節市旅游業的發展。如何發展畢節市的旅游也是這些年來政府一直在探索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來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旅游發展戰略措施,以此來迎合市場并占取市場份額,成了當前畢節市旅游業發展道路上一個重中之重的問題,由此可見,制定開發畢節市旅游的戰略方針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1畢節市發展旅游的優勢
畢節市作為我國新興的旅游勝地,其旅游的優勢在于奇特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民族文化,宜人的氣候,以及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畢節市發展旅游的主要優勢如下:
1.1擁有獨一無二的自然旅游資源
據統計,畢節共發現各個歷史時期不同類型的物質文化遺存1000余處,國家級、省、縣(市)級的文物保護單位232處,文物藏品1500余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00余個,革命舊址3個。其中,共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保護單位27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6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39個。畢節市旅游資源有8個主類、29個亞類、95個基本類型,涉及300余個主要資源單體或景點[1]。
1.2擁有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資源
畢節市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地區,少數民族主要以彝族、苗族為主,還有回族、布依族、白族等36個民族,這么多的民族成分也造就了畢節充滿魅力的人文景觀,其中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建筑、語言、服飾以及傳統特色文化等都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各種少數民族文化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畢節市多姿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
1.3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
畢節市是一個歷史悠久,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比較知名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屯土司莊園,是全國僅存的保存較為完好的彝族土司莊園之一。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貴州抗日救國軍司令部舊址、紅二、六軍團政治部舊址、“雞鳴三省”紀念碑等,這些標志性的文化遺址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謂各具特色,各顯風采。這些文物在承載歷史的厚重感的同時,也帶動了畢節市旅游業的發展[2]。
2制約畢節市旅游業發展的因素
旅游的核心在于特色化的旅游服務與產品,如果沒有這一點作為基礎的話,那么當消費者的新鮮感消失,這種旅游模式最終也會被市場淘汰,所以保持特色化產品并不斷改進是畢節市要發展旅游所必須下功夫的重要之處。而現在在畢節市發展旅游的劣勢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幾點。
2.1交通不夠便捷
這個問題不光是制約旅游發展甚至是制約整個畢節市發展最大的問題。畢節市由于地勢不平,修路架橋的成本高,工程量大,工期長,在這里修一條公路往往要花在其他地勢平緩的地方幾倍的時間,尤其是鄉村公路的發展更是落后,所以說交通不便是制約畢節市旅游業發展的最大因素[3]。
2.2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通俗而言,旅游是一次個人或者是集體的衣食住行的活動,而現今畢節市陸游景點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做得還遠遠不夠,很多景區周邊飯店普遍存在臟亂差現象,住宿招待設施檔次不高,接待國內外游客的星級偏低,接待能力不足的情況比比皆是。要發展旅游如果沒有完善齊全的基礎設施,那么將很難吸引到四面八方的游客,更不能讓游客感覺到賓至如歸。
2.3宣傳力度不夠
作為服務產業,到位的宣傳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畢節很多具有特色的旅游景點由于地理位置比較偏遠,消息閉塞,導致整體的宣傳效果不夠鮮明具體,缺乏鼓動性,很多游客也只是聞其聲未見其景,更多的游客甚至聞所未聞,直接導致大量游客資源流失,因此制約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4]。還有各種旅游附加產品和服務,在宣傳力度欠缺的情況下,招牌打不出去,導致旅游業萎靡不振,令人惋惜。
2.4管理不完善并缺乏旅游人才
畢節市發展城市化旅游最嚴峻的問題之一就是缺少旅游人才,旅游人才資源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旅游營銷水平偏低,旅游市場不規范,旅游業服務經驗不足,無法提供給游客優良的旅游服務,旅游景區亂象叢生。個別地方由于政府監管不力等原因甚至還存在宰客坑客等現象,給游客帶來了困擾,給景區造成了負面的影響。管理制度的缺失帶來的直接后果是旅游業發展畸形,生態環境資源遭到破壞;旅游市場因為缺乏監管產生混亂,給畢節區域形象增加污點,這對畢節市的旅游業發展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制約因素[5]。
3畢節市旅游發展戰略
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建設旅游示范區,畢節市可在探索中發展旅游,在改革中提升旅游。畢節市旅游業的發展,必須結合畢節當地的實際情況,包括地理、人文、歷史等多方面的因素,堅持科學發展,走特色化的旅游發展之路,具體建議如下。
3.1要圍繞旅游抓交通
沒有交通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旅游,便捷交通帶來的將會是畢節市旅游新格局,由于各種人文景點和自然景點多而分散,因此政府在修建公路時應先充分考慮到將重要景點連接起來,把城鎮間的二級公路連接上高速路,并結合實際情況修建景區觀光公路,圍繞著優化交通來進行景區建設。這一系列措施如果做到位的話,其效果必然是立竿見影的,只有便捷的交通,才有舒心的旅游,圍繞著交通來設計并發展旅游,這將大大提升畢節市旅游的水平和質量。
3.2狠抓基礎設施建設
創造一個優良的旅游環境是必須做的事,要提升畢節市旅游發展速度并走持續可發展的道路,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服務設施水平是必須提前做好的功課,而其中重點便是解決接待食宿問題,包括建造有水準、容客量大的酒店飯店,保證游客接待中心的融通能力,抓好景區如廁所、停車場、臨時休息區等配套設施場所的建造,保證景區供水、供電、通訊的暢通。逐步建設起設施完善、功能齊備的旅游新市區。
3.3加大宣傳力度
針對畢節市旅游發展,宣傳力度不夠,宣傳方式死板。在飛速發展的今天,要抓住時展機遇,增加資金投入,加大宣傳力度與深度,通過電視廣告,平面廣告,門戶網站,手機APP應用,名人代言、拍攝旅游宣傳片等方式,給外界傳遞及時有用的信息,吸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游客。現今媒體行業與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給景區宣傳提供了最合適的條件,避免了信息不對等這種情況的發生。恰到好處的宣傳,能消除旅游心中的陌生感,激發游客前來游覽的欲望,并能幫助游客更好地享受旅游帶來的快樂。
3.4加強管理和引進人才
畢節市旅游業的發展必須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優秀的管理人才,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要妥善處理好旅游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不能因為發展旅游而破壞了生態環境,也不能因為盲目無意義的保護生態環境而錯過開發景區的大好機會。根據畢節市的特殊情況,因地制宜,有效地將資源利用起來,發展”大旅游“的概念。同樣的,旅游產業整體素質的提高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一個景區里高素質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服務人員的多少是衡量一個景區優劣與否的標準,優秀的景區高素質的人才提供的高質量的服務會使游客流連忘返,反之則會大大損害景區形象,流失旅客資源[6]。所以加強景區管理和培養引進人才是發展畢節市旅游產業的重要一環。
3.5走特色化發展道路
畢節市旅游產業的發展,必須要堅持走特色化發展之路。畢節市有著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文化,而這些都可以轉化為直接體驗、消費的產品,特色化旅游是畢節市最大的優勢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一點,這也是區別于其他城市的一點。產品特色化是城市主要的吸引消費的手段,沒有產品特色化作為基礎,那當游客新鮮感消失以后,整個旅游產業在后期的發展必然會乏力導致被市場淘汰。而文化特色則可以說是畢節市旅游的靈魂,旅游開發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和保護,文化的發展和保護同樣也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相輔相成,息息相關。保持特色化旅游發展路線,對畢節市的文化、經濟、政治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4結語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和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的需求已經不再僅僅是滿足溫飽問題,而是在精神方面也有了越來越多的追求,由此造成現今中國旅游業如日中天的發展,而城市旅游業的發展已經成了中國旅游業的中堅力量,也慢慢朝著中國旅游業的主導地位前進。畢節市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歷史資源,只要在正確指導下,堅持科學發展觀,順應時代浪潮,全力發展特色化的生態旅游,假以時日,一定能成為中國旅游業最璀璨的明珠,照耀中國乃至整個世界。
參考文獻
[1]陳昌旭.打造文化強市建設美麗畢節[J].當代貴州,2013(16):12-13.
[2]楊越,劉順剛,陳高級,等.畢節大方彝族民間文化資源調查與旅游開發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8(Z1):80-81,97.
[3]張崇龍.畢節市苗族村寨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研究[J].烏蒙論壇,2018(1):14-16.
[4]陸恩永.生態文明視閾下畢節市紅色文化旅游開發研究[J].克拉瑪依學刊,2016(1):49-53.
[5]陸恩永.新常態下文化旅游的生態文明視閾———以畢節市紅色旅游為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5):12-16.
[6]張俊英.國內外旅游產業融合研究進展述評[J].江蘇商論,2015(8):38-42.
作者:譚會 單位: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