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俄手風琴民族音樂的風格對比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眾所周知,音樂無國界,音樂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世界上有那么多國家和地區,各國家或地區的音樂風格又有自己本土的特色,每個國家之間即使是使用同一種樂器演奏同類曲目,但音樂風格也會有些差異,這與音樂的民族化、本土化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手風琴是俄羅斯的民族樂器,俄羅斯的手風琴教育具有覆蓋面較廣、全民性等特征。在俄羅斯,隨處都能找到會演奏手風琴的人,手風琴音樂已經融入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中。自手風琴傳入中國,便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解放后,我國在手風琴教育上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兩國的手風琴民俗音樂因兩國歷史傳統文化和藝術文化不同以及熱愛、尊重藝術的態度上存在較大的差距,這是導致中俄兩國在手風琴音樂上各具民族特色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將淺談中俄手風琴民族音樂的風格對比。
【關鍵詞】中俄手風琴;民族音樂;風格對比
一、音樂的民族性以及對音樂民族性的理解
簡單地說,音樂的民族性就是音樂的民族特點。音樂的民族性集中體現了音樂的本土化與民族化的特質,音樂藝術來自于日常生活,是一定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結晶,它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歷史和人民的生活實踐,共同體現了這個民族的精神追求。音樂的民族性集中反映了某個民族的文化生活和歷史影響,不僅包括民族語言和民族的生活常態,還包括本民族人民的思維意識和文化信仰等諸多方面。音樂的民族性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是促進了國際音樂文化交流的獨特方式。音樂藝術是不斷發展、進步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對待音樂的民族性。在國際音樂文化交流中,各個民族的文化藝術相互碰撞和融合,共同促進了音樂民族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我們必須要清楚一點,民族音樂不是要與世隔絕,而是要將其推向世界。音樂民族性的特點主要是通過音樂的形式與風格表現出來的。所以,在分析民族音樂的時候必須要重視音樂的形式和音樂的風格,這都是與本民族人民的生活習慣、風俗文化還有語言與人際交往息息相關的。
二、手風琴音樂演奏的民族性比較
中俄兩國之間手風琴音樂對比是音樂在民族性的相關比較、借鑒和交流,是為了讓本民族的手風琴音樂更加具有生機和活力,為中國手風琴音樂的未來發展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一)中國手風琴民族音樂演奏的民族性
中國的民俗、民間音樂在中國的音樂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它的歷史久遠、源遠流長。在欣賞民族音樂的時候,我們可以感受到民族音樂帶給我們的那種寧靜悠然或是寬廣大氣的藝術魅力。手風琴是一種西洋樂器,傳入中國后與中國獨特的民族特色慢慢磨合,直至相互融合,在后來出現了很多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手風琴音樂作品和手風琴演奏人才,為手風琴音樂本土化、民族化奠定了基礎,為中國音樂的民族化發展開創了一條道路。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很多創作者會融入多種樂器共同演奏。在多種樂器相互配合演奏的過程中,不但豐富了手風琴器樂自身的演奏形式,彌補了其局限性,而且還使傳統與創新相結合,更進一步豐富了手風琴器樂的表演藝術和民族性音樂的內涵。
(二)俄羅斯手風琴民族音樂演奏的民族性
俄羅斯民族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民族,俄羅斯的民族音樂常常會表現其民族文化特征。俄羅斯的手風琴民族特性常常表現在崇高的道德感和人道主義精神,并帶有悲劇之美的英雄主義色彩,大部分俄羅斯音樂作品中都具有這兩種鮮明的特質。俄羅斯音樂帶有獨特的民族精神,手風琴是俄羅斯的民族樂器,在俄羅斯有著較強的民族特色和專業的發展歷程,俄羅斯手風琴音樂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又吸取了很多現代化的音樂元素,使俄羅斯手風琴藝術在手風琴領域暫時領先地位。俄羅斯人不但在手風琴音樂創造方面做出了創新,在手風琴改造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為了使手風琴能夠完美地表達出俄羅斯獨特的民族特點,他們不斷地對手風琴進行改造。這在手風琴音樂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手風琴的創作和使用以及手風琴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大的機會。
三、中俄手風琴民族音樂風格相關對比
(一)中俄手風琴教育對比
俄羅斯的手風琴教育有著規范嚴謹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教師普遍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演奏水平。教學中注重學生對復調音樂的學習,認真指導和糾正學生在演奏中的技巧。課后還會給學生安排豐富的課余生活,帶領學生到專業的音樂廳去演奏,讓演奏者切身感受到觀眾對自己演奏的情緒。在中國,對于手風琴的教育大多還是遵循傳統、保守的教育方式,中國手風琴教師自身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沒有統一的標準與可參考系統的教學體系,課程沒有進行一定的創新,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較難掌握手風琴演奏中的關鍵內容。部分老師在課堂上只是以說教的方式,沒有做充足的手風琴演奏示范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很難及時發現學生在演奏中的錯誤并對學生進行較好的啟發,這樣的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也是比較弱的。老師可以利用當前的資源和現實的情況形結合,借鑒俄羅斯教學方式,創新傳統的手風琴教學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對手風琴學習的興趣。
(二)手風琴在俄羅斯的民族音樂風格
俄羅斯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文化大國,其藝術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手風琴是俄羅斯的民族樂器,當手風琴傳入俄羅斯之后,俄羅斯人對手風琴掀起了一場創新、改良的熱潮,產生了各式各樣的手風琴,這些俄羅斯人對手風琴的熱愛轉化為對其的創新可能是手風琴作為經典的民族樂器的重要原因之一。手風琴在俄羅斯的民族音樂風格和俄羅斯人的性格特點一般:性格剛烈、尚武好斗,另一方面,又多愁善感、優柔寡斷,兩種不同的情感相互沖撞、融合產生了不一樣的獨具特色的俄羅斯風情音樂。手風琴的音色及其各種演奏技巧都最大限度地詮釋出俄羅斯民族風情,俄羅斯人民剛好利用這一點,利用手風琴的特點完美地表達出俄羅斯濃郁的情感色彩。俄羅斯手風琴音樂作品雖然風格迥異,但是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都離不開對俄羅斯民俗音樂或民歌的運用。俄羅斯手風琴音樂的節奏也是極其符合民族性音樂語音的,俄羅斯地域遼闊,擁有漫長的寒冬,在俄羅斯的歷史上還有長期征戰的歷史,這使俄羅斯民族音樂節奏上也是多樣并豐富的,表現為悠長的、自由的和熱烈的、愉快的、舞蹈的以及雄渾有利的、斬釘截鐵的節奏。手風琴具有音域廣、氣息悠長以及和聲表現力豐富的特點,對于演奏俄羅斯風格的音樂作品是非常適合的。
(三)手風琴在中國的民族音樂風格
新中國成立后,政治的穩定和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以及國家對文化藝術的積極扶持,為包括手風琴在內的所有藝術的普及和提高提供了優越的社會環境。中國的手風琴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有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也慢慢地與世界手風琴音樂接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手風琴在軍隊得到了發展,各個音樂學院紛紛設立手風琴專業,這個時期具有中國民族化風格的手風琴作品大量產生,這個時期的作品開始探索手風琴音樂的民族化,這種外來的西洋樂器也可以表現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在手風琴演奏上,我們可以感受到本民族音樂帶給我們的那種寧靜悠然或是寬廣大氣的藝術魅力。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手風琴音樂大多是以手風琴為載體將西方的作曲技法與我國傳統的音樂相結合,形成具有中國民族音樂風格的手風琴音樂。后期,手風琴音樂在體裁和創作上都有一定的突破,在探尋多元化的演奏手法上深入研究,注入了新的理念,這對手風琴音樂的創新路程又邁近了一步。在創作的過程中有時會融入其他樂器,一起把人們帶入到一個手風琴描繪的世界里。中國的手風琴教育應該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內涵的挖掘,共同促進手風琴音樂的發展與繁榮。
(四)中俄手風琴民族音樂演奏風格比較
中俄兩國都經歷了從手風琴音樂藝術的進行到使其民族化、本土化再到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的歷程,兩個國家都有一大批熱愛手風琴音樂藝術的音樂家們,他們為推動手風琴的發展起到了熱烈、積極的作用。但在俄羅斯,人們為了使手風琴更加民族化,他們對手風琴進行了改造和創新,使其更具有俄羅斯風情。中國在器樂改良方面稍有不足,大多情況下都是直接引進國外的新型手風琴樂器;另一方面,過于強烈的民族性和長期的封閉生活導致了一個文化心態的局限性和排外性,使中國的手風琴音樂藝術作品很難獲得世界性的影響。
四、結語
任何一種藝術都不能一味地強調民族性和獨立性,應該積極地與其他民族的音樂進行比較和溝通,在比較和溝通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而后加以改進和發展。對于手風琴音樂來說,和俄羅斯手風琴音樂進行比較分析,能夠使中國的手風琴音樂更加有活力,最終走上世界的舞臺。
參考文獻
[1]李銳.論俄羅斯當代手風琴音樂作品的民族特性——由《俄羅斯組曲》到《春天組曲》[D].西南大學,2006.
[2]張鵬.從中俄比較的視角談手風琴音樂藝術的民族性[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3):327-329.
[3]何云蛟.神奇的國度藝術的沃土——俄羅斯現代藝術及藝術教育見聞[J].甘肅教育,2006(9):8-9.
作者:齊慧君 單位:東華理工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