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欠發達地區旅游文化產業集群發展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集群是提高區域競爭力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欠發達地區必須有效整合其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實行旅游文化產業的集群式開發和發展,不斷提升旅游產業的競爭力促進地方經濟全面發展。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旅游文化產業;集群;模式
1.1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是旅游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欠發達地區因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大部分地區沒有受到過度開發,往往環境優美,景色宜人,當地特色傳統文化保存完好。欠發達地區古跡眾多且內涵豐富,是我國旅游資源富集地帶。這些地區氣候資源得天獨厚,生態環境十分優美。此外民族村寨、民俗、傳統工藝等旅游文化資源豐富,這些為旅游文化產業集群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2政府的系列優惠政策為旅游文化產業集群發展保駕護航
欠發達地區大多受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和管理體制等因素,當地百姓生活較貧困,經濟水平落后。早在2013年,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調研扶貧攻堅時指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分類指導,把工作做細,精準扶貧。”旅游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綠色產業,在扶貧攻堅中大有可為。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在產業發展脫貧的規劃中,提出了依托當地民族特色文化、紅色文化、鄉土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發展貧困人口參與并受益的傳統文化展示表演與體驗活動等鄉村文化旅游。堅持創意開發,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紀念品。支持農村貧困家庭婦女發展家庭手工旅游產品等旅游扶貧的詳細措施。至今,伴隨著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和中部崛起、一帶一路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國務院、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部門陸續或聯合了一系列的政策,涵蓋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田園綜合體以及農業PPP等諸多方面,這為我國欠發達地區旅游文化產業集群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1.3勞動力成本優勢為旅游文化產業集群發展創造條件
欠發達地區經濟總量不夠大、發展實力不夠,強但農業勞動力資源豐富,這為勞動密集型的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此外鄉村旅游、土特產品、傳統工藝產品等旅游商品的生產、加工可以發揮農村剩余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容納更多的農民工以家庭手工業為主自己生產,就近就業創業,讓他們掙錢顧家兩不誤,從而極大地降低了發展旅游文化產業所需的勞動力成本。
1.4旅游資源的聚集性有利于產業集群形成競爭優勢
欠發達地區大多封閉自給、交通不便,但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民間多流傳著建筑雕刻、壁畫、泥塑、剪紙、刺繡、織錦等許多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由諸多美學元素融合而成的世界文化遺產,在空間上往往呈現集群分布,即旅游資源的集聚,如古建筑群、古鎮村落等。而那些傳承著深厚區域文化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剪紙、刺繡、蠟染、儺雕、竹編等,已成為現代國內外文化消費者崇尚自然的價值取向。因此較之其他產業,更容易形成產業集群,更有利于發揮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應,為旅游文化產業集群形成競爭優勢。
2欠發達地區旅游文化產業集群發展路徑模式
2.1特色產業驅動型集群發展模式
該模式主要從特色文化產業出發,依靠旅游企業、集團以及當地政府部門不斷擴展民族文化、景區休閑娛樂、房地產、康健養生等。與此同時,當地農業、工業等特色產業的發展,又能帶動旅游文化產業的進步與發展。比如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江西婺源,婺源最美的季節是油菜花開放的時候。在婺源,廣泛栽植油菜花,為發展當地農業產業做出貢獻。因此,一方面依托油菜花的廣泛種植,并將其做成特色產業,利用開展油菜花旅游賞花、攝影取景圣地實現特色產業收益和旅游收益的“雙收益”,增加群眾收入;另一方面找準特色產業與旅游文化產業的結合點,通過文化搭臺,經貿唱戲,促進旅游,互動互促,帶動欠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多贏。
2.2旅游公司集團集群發展模式
該模式是指以旅游公司或旅游集團為主,以政府及相關部門為輔,利用資金、品牌、信譽等優勢,依托互聯網、農業、服務業、金融等產業優勢,帶動區域旅游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比如江西省旅游集團就屬這種模式。江旅集團立足江西旅游資源優勢和旅游產業發展優勢,構建“2+6”(兩個渠道平臺十六大業務板塊)的業務架構體系,具體包括:“贛游通”旅游全要素電子商務渠道平臺、江西省旅游文化產品交易渠道平臺,以及景區投資運營、酒店與民宿投資運營、旅游餐飲(中央后廚)、旅行社綜合業務、旅游快消品與特色商品、旅游健康養老六大業務板塊。為發展經濟,旅游文化產業逐漸被欠發達地區作為最佳發展方式之一,同時也吸引了眾多房地產公司和服務業進駐旅游產業。旅游公司集團集群發展模式的特點主要有:一是在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依托公司和集團,實行一體化發展。即將富含當地特色的民俗風情和歷史文化融入國際化、現代化、科學化的基礎旅游服務設施。二是旅游產業業務范圍較大,抗風險能力較強。三是這種發展模式對欠發達地區的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具有示范和指導性意義。
2.3綜合旅游型集群發展模式
該模式主要是依托古(城)鎮或者城市,通過大型旅游文化集團、旅游景區企業、當地娛樂、區域文化旅游和旅游商品服務等形成較完善的旅游服務供應系統和輔助系統。一般較多分布在行政級別較高的旅游中心地或者旅游資源豐富旅游地;區域內旅游、文化產業、特色農業及工業發展較全,比如江西婺源、云南麗江等均屬于該模式。該模式的特點主要有:一是“行、住、吃、游、購、娛”等旅游要素面向城鎮居民和游客提供相關服務,有利于促進當地城鎮化發展。二是利用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產生的外部經濟效益,可提高產業集群生產力。三是以旅游文化資源為核心,通過綜合型旅游文化集群發展,促進欠發達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升級。
3欠發達地區旅游文化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路徑依賴
3.1市場導向,聯動發展
目前旅游文化產業集群的發展與當前日益增長的旅游市場需求還不完全適應。因此,必須在做好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和變化規律,利用市場靈活性及政策保障性,通過舉辦旅游商品博覽會、產業推介會等形式,鼓勵以資本為紐帶的旅游、文化企業間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市場共享以促進當地旅游文化產業聯動發展。
3.2依托優勢,集聚發展
欠發達地區旅游文化產業集群的發展,必須充分利用當地獨具濃厚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做特做強,繼而強強聯手,集聚發展,著力培育優勢品牌,走集團化之路,努力生成拉動地方經濟的增長極。
3.3解放思想,創新發展
創新是任何產業發展的靈魂。旅游文化以其不同于周邊以及國內其他旅游景點的文化特色,啟用新的思路和戰略讓游客耳目一新,吸引國際客源。因此,實現旅游文化產業集群發展,兩大產業所在地的政府、部門及企業從業者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探索,以創新思維,制定科學的創新對策,謀求旅游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3.4多維立體,利益兼顧,實現可持續發展
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集群發展是立體的多維的,既有橫向上的結合,又有縱向上的互動。一方面,整合開發關系緊密的兩大產業的產品和項目、拓寬產業集群平臺,實現產業間的橫向交叉與合作;另一方面,在縱向上深度開發,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鏈,實現產業鏈之間的時空耦合,形成產業基地,促進當地旅游文化產業集群。與此同時,旅游文化本質是地方特色文化資源之一,因此,旅游建設必須以旅游文化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避免盲目開發和重復建設等造成的資源破壞和浪費,統籌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文化效益,深度挖掘地方文化,使欠發達地區旅游文化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4結語
欠發達地區因經濟發展相對滯緩,基礎設施薄弱,開發資金匱乏、高端旅游人才稀缺,在旅游文化產業集群的具體發展過程中,必須結合各地的區位條件和資源條件,搶抓機遇,創新發展,大膽實踐,選擇合適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路徑,才能有效促進欠發達地區旅游業和文化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助推地區整體經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舒小林.民族地區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研究[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1(02).
[2]鐘艷.安徽地域文化資源整合與集群化發展的初步構想[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4(05).
[3]吳海.江西發展旅游業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6(35).
作者:吳海 單位:南昌師范學院旅游與經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