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農業電商發展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安康市漢濱區等一批以農業為主導的國家級特困地區,近年來積極探索新型農業經濟發展模式,通過將農民種植養殖、工業生產及銷售三產融合,開辟了新型農業電商運營道路,但也遭遇了經營瓶頸。通過對農業電商現狀的研究,分析現有模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索行之有效的對策,不但能夠拓寬我國農業電商發展渠道,還能為脫貧攻堅的道路有效賦能。
關鍵詞:農業電商;電商發展;對策研究
一、安康市漢濱區電商發展現狀分析
漢濱區農村電商也面臨著三大制約因素,一是人才短缺,二是物流配套步伐慢,三是品牌化程度低。農村電商急需要一批懂電商、懂營銷、會操作的電商人才來助力農村電商發展,大力進行人才培訓,出臺吸引人才政策支持農村電商發展,人才短缺可以借助淘寶、京東等強大的培訓平臺和有效的實踐平臺,謀求合作來合作培訓電商人才。而物流配套更需要政府發力,以政策之力激活農村電商物流配套發展。隨著國家電商產業不斷轉型升級,漢濱區農業電商發展也存在農業品牌知名度低、企業經營規模化與管理企業規范化不夠、特色農產品的市場認可度不高及本地企業品牌意識不足、不重視農產品品牌建設和信譽機制保障不完善等問題,處在“有名品、無名牌”的尷尬當中。
二、安康市漢濱區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落后,銷售渠道單一漢濱區地處秦巴山區,地形復雜。受到信息閉塞、基礎設施薄弱、交通不發達等因素的制約,農村電商發展需要發展鄉村物流,而鄉村物流的發展需要完善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山區路況較差,物流運輸體系不健全,電商的發展也不能滿足地區產業扶貧的要求,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漢濱區經濟的發展。山區農民對農業信息資源獲取有限而且難以獲知最新的農業資訊,不能在第一時間獲取準確有效的信息,容易造成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的脫軌。
(二)缺少集群化效益,產品品牌化程度低漢濱區農業生產區域現在仍是以小農經營,自產自銷的狀態。生產規模小,生產效益低。受制于地理環境的影響,整體農產品種植業缺少規模化、集群化種植,組織化程度不高。現有的一些農業電商企業規模小,發展力度不夠,產生的經濟效益還很微弱,沒有形成產銷結合的全產業鏈條,從而導致后續拓展規模受到阻礙,和農民、當地初級農產品加工企業合作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三)電商平臺規模小,電商專業人才稀缺通過我們調研發現目前漢濱區電子商務的規模普遍較小,在產業扶貧當中的應用較少,漢濱區農村勞動力以中老年為主,這一群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低,加之對一些電商平臺不夠信任,更愿意直接將農產品賣給收購商,減少風險,很多村民這樣的經營模式已經幾十年了,對于近幾年電子商務新興事物的接受程度較低,容易產生不信任感。此外,當地的農民主要依靠實踐和經驗交流,沒有系統接受過種植知識的學習,文化水平較低,對于產業發展,市場變化認識不足,政府針對這方面的人才沒有引進政策,大多數從業者缺少行業經驗,缺少針對漢濱區農業發展的整體思考和解決對策。盡管當地成立的電子商務中心,但人才匱乏仍然制約著中心的發展,本地人才培養困難,引進外地人才更難,人才力量的缺失嚴重拖慢發展步伐,政府需要在農村電商平臺投入更多的資金和資源。
(四)金融支持力度低,涉農保障力度不足在安康發展電子商務的過程中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商家主要是小型初創初級加工企業、政府主導,民營管理的農業合作社和農戶個人組成,雖然目前在電子商務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電子商務平臺發展面臨眾多困難,許多中小型農產品電子商務商家獲得金融支持難度大,許多商家的經營規模小,經營方式簡單粗放,不能向信貸機構、銀行提供完整的財務信息和資料,個人貸款又受到農民個人信用程度低、銀行業務較少、金融政策不熟悉等情況。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資金的需求量也在不斷上升,較少的資金無法滿足農村電商發展的需要。第二,農村電商前期投入費用較高,其中包括了平臺搭建、宣傳引流、后期維護、無償為用戶提供的福利等等。前期投入大,利潤低,處于虧本狀態。投入的周期較長,回收成本的周期時間長,對于初創企業來說風險較高,資產都屬于網絡資產,價值性不明顯難以獲得金融機構支持,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破產危機。
(五)農產品標準不完善,產品體系尚未建立在農村電商的發展中,利益相關方對商品的要求水平較高,很多平臺要求商品的產品信息、相關標識統一有效。農產品的標準化也需要做到包括品質標準化、規格標準化。農產品質量既受到生產環境,如水質、土壤、大氣的影響,也受到生產過程中技術規程的影響,還受到各種加工環節,如采摘、保鮮、儲存等的影響。
三、安康市漢濱區電商運營對策
(一)增強特色生態農業政策的扶持力度漢濱區在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地區農業的發展中要從方方面面做好農業的保障和管理,從政府出臺的有關支持農村電商發展政策等方面全面提升對于特色生態農業發展的政策幫扶力度,并且要從政府的財政方面保障對于農業及其副產品的扶持力度。農村電商的深化利用,不僅體現在農業生產、粗加工等環節,其余的養殖業、畜牧業等農業產業也要囊括其中。還要充分提高高質量的生態農業規模建設,不斷增加生態補償環節,并且還要加大這種資源的長期投入力量,擴大對于農民生產工作的保護水平,通過政策引導農民進行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的農業生產新方式,持續促進綠色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強化相關產業鏈支持、政策保護措施的實施效果,進而為政策落實到位保駕護航。相關政府部門不斷增加對特色生態農業的幫扶力度,才能讓地區農業的發展有底氣有魄力有自信,才能夠實現農村電商發展新模式的不斷進步,促進農民增收,建設美麗鄉村。
(二)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拓寬產品銷售渠道首先,漢濱區要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全局謀劃,布局合理的發展體系,推進城鄉便捷路網建設,加快物流服務網點建設,從源頭降低農村電商生產運輸成本,同時,還有充分重視農業信息服務系統的建設和發展運營,高效地促進農業農村信息在鄉村的流通,很多農民才能掌握最新的農業動態,掌握農業市場信息,并根據信息對自己的農業知識技術更新和調節農業生產。此外,還必須配套實施好銷售渠道的搭建和協作。能夠讓整個農業產品的供應鏈條暢通無阻,將原來農村已經掌握的銷售渠道與農村電商發展的渠道結合起來,互相融合統一。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能夠將網絡流量轉化為線下的交易量,提高農產品的交易量。通過政府的相關部門主動為農產品做宣傳,優先供應本地區的農產品,實現地區自小消費量的提高,我們也要在一些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場合或者經營場所,有目的的開辦經營一些農產品的相關定點銷售機構或者購買點,與長期需求企業或個人簽訂供需協議等等,增加農產品的曝光度,提高群眾收入,將銷售渠道拓寬,建立農產品銷售的長效發展機制。
(三)多措并舉,推動產業規模化發展為把農村電商產業做大做強,我們采取多項措施激勵農業、農村、農民發展。一是要能夠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干部、農村致富帶頭人帶動效應,帶頭發展農村電商產業,用農民身邊已經發展起來的農村電子商務的實踐者的致富故事典型,通過現身說法的方式,用直觀的方式增強農民發展信心,政府也要積極的發現培養大戶、典型戶,實行典型成功的大戶帶動一般小戶發展,按照以戶帶戶、以戶帶組、以組帶全村的工作建設思路,逐步帶動全村電商產業的發展。二是政府積極主動聯系與農村特色產品初加工企業和食品貨物采購商開展合作,通過政府合作社流轉土地、科技公司示范種植結合的辦法,并有條件地提供作物種子、農藥化肥、生產技術等,帶動農村農戶發展電商產業。三是采用“基地+城市社區”直配模式及“批發市場+宅配”模式,建立鮮活農產品電商標準體系和鮮活農產品電商標準體系。推動電商產業規模化發展。新常態下,農村電商發展要圍繞實際需求進行發展變化,積極發揮特色生態農業資源在市場的地位以及方向,進一步認識到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性,并且充分參照相關的價值規律,不斷優化電商產業結構,進而滿足不同層次的市場差異需求。
(四)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提升農業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在農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農業生產方式不斷變革、農業勞作人員的專業能力通過農業現代化不斷進步,漢濱區要從發揮自身產業地域優勢、增加勞動人員的培訓頻率和時長以及實際的勞作技術出發,鼓勵職業性高水平農民的培養和進步,通過產教結合教授實際的農業技術,全方位多角度地幫助農民增加生產知識以及現代技術使用方式。在進行職業技能和勞動素質培訓時,可以邀請農業方面的帶頭人和行業專家到漢濱區先進行調查,再根據漢濱區的人文特色、產業特點進行培訓內容的確定,定制屬于漢濱區農民的內容,幫助農民進行農業活動,以及熟練掌握相關的農業技術,并且更加高效合理對于土地的長遠規劃、復合使用。不斷研究農業新政策對于農業活動的影響,更好地促進農業的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于新鮮營養特色農產品的需求,提高擴大農民的經營收入。當前,互聯網+農業發展迅速,農村電商成為農村重大歷史發展機遇。電商平臺通過不斷完善開始擁有可靠適合農村的銷售模式、鄉村物流體系以及金融支付體系,漢濱區農村應充分發揮農村電商的帶動示范作用,建設成漢濱區特色農產品交易電商平臺,完善平臺功能,建立買賣雙方溝通,填補漢濱區電商市場的未開發區域,不斷拓展漢濱區扶貧農產品流通的渠道。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地方的薪資待遇、居住環境、發展前景對于留住人才非常重要,漢濱區政府要重視專業人才培養,開發市場增加就業機會。另外,漢濱區政府可以效仿一些大城市,為引進人才提供購房優惠政策和子女入學福利政策,或者運用高校智力資源,與本地高校或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校地聯合培養高水平專業人才,也為高校學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當地的本土企業也應該通過企業內部培訓和職業技能教育為員工提供幫助,不斷提高員工業務水平,培養專業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曲彩練.互聯網+時代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趨勢研究———評《實戰農業電子商務》[J].中國食用菌,2020(03).
[2]彭柳,田敏.農產品流通中“互聯網+”新經濟平臺搭建思路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9(17).
[3]柴森.“直播帶貨”賦予下沉市場消費新動能[J].中國國情國力,2020(03).
作者:曲江月 李澤楠 單位:陜西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