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時期林業科技推廣工作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林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行業,肩負著為人們提供林產品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重任。高華[1]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林業資源的需求和當前低下林業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已成為林業發展的主要矛盾。貫徹國家新發展戰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對林業科技推廣工作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科技推廣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環節,是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在指導思想層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和《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在林業系統的貫徹落實,林業科技創新被提到更高、更重要的地位,對林業科技推廣工作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從具體方法上,高華和丁先松等人[1-2]認為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時代發展,林業科技推廣工作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林業經濟步入集約化和規模化“車道”,以家庭為主的經營單位逐漸減少,以農林產業園區和有限公司為主的經營單位逐年增加,推廣服務對象由農民個體向企業群體轉化;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現代林業的需求,林業科技也逐漸向高產、高效和低耗的高新技術推進,向先進的栽培技術、育種技術和管理模式發展,推廣內容由常規技術向高新技術轉化;傳統的依靠科技現場服務推廣的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應運而生的是網絡科技服務、手機科技服務、科技專家“1+1”對口服務和科技宣傳、科技培訓、知識宣講、現場服務等多元化推廣方式相結合。河南鄧建欽等[3]認為林業科技推廣應遵循科技成果優先推廣、先試驗再逐步推廣、多項技術綜合配套、重視培訓、研究市場并緊密結合林業生產及兼顧經濟、社會、生態等原則。以上創新理論和觀點對踐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和推動新時期林業科技推廣工作在業界基本形成了共識。江西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已建立較為完備的林業科技推廣機制和模式,一是建立了省、市、縣三級為主體涵蓋100個推廣站(中心)的林業科技推廣體系;二是依托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資金,儲備了一批成熟實用的林業技術成果,并建設了“良種良法”“森林四化”“森林藥材”等類型的268個示范基地,面積達6500hm2;三是組織各類林業技術培訓36期,培訓人數4271人次,結合林場轉型或科技扶貧,通過良種良法集成應用,示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并有效提升了林業從業者的技能水平和科學素質;四是為主動適應林業信息化不斷發展,組織開發了江西省林業科技推廣云平臺,提升了科技服務效率,擴大了服務受眾范圍;五是形成了“百團千人送林業科技下鄉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科技服務活動組織機制,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服務范圍覆蓋全省90%的縣(區),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好評;六是江西山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60%,水熱條件良好,動植物資源豐富并列為全國林業產業示范省。以上工作成果和自然資源稟賦為助力鄉村振興和林業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2江西林業科技推廣目前存在的問題
2.1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率有待提升
當前我省林業科技貢獻率僅為53%,遠低于農業和工業水平,反映出科技引導和支撐林業高質量發展的動能較弱,主要表現在信息不對稱導致林業科研與基層應用脫節,基層對前沿動態、科技成果、實用技術或無渠道了解,或難以掌握,林業投資者對政策環境、消費環境、市場環境認知上存在局限,無從參考和判斷。林業科技推廣重資源培育,輕林下經濟、產業鏈延伸、林業裝備應用。
2.2現有林業科技推廣方式相對落后
現行林業科技推廣以線下培訓、送科技下鄉為主,微信群、QQ群為輔,服務對象有限,傳播力度不足;林業科技服務數字化平臺還不夠完善,未得到廣泛應用;網絡體系不完善,推廣體系未覆蓋到鄉村(鎮)、場,抓手不多職能弱;具備自身發展和輻射帶動能力的標準化示范基地不多;服務的高度、廣度及深度難以滿足新時期林業高質量發展和林業經營者的需求。
2.3林業科技推廣保障機制有待加強
一是投入不足,推廣機構缺少必要的工作經費和推廣工具,林業科技推廣工作受到制約;二是技術人員數量少、年齡大、知識老化,林業科技推廣專業人才儲備不足;三是林業科技推廣機制滯后,難以指導相關的林業推廣模式有效進行,影響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新時期江西林業科技推廣的對策
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深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28號)精神,加快推動林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按照全國林業科技創新大會和《國家林業局關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林科發〔2016〕132號)和江西省林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要求,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創新林業科技推廣服務方式、組織方式和服務模式。
3.1創新科技服務方式
科技服務的目的是通過推廣先進、適用的林業技術或物化成果,采取有效的方式滿足林業生產需求并為服務對象創造價值。3.1.1建立林業科技推廣服務平臺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林業科技推廣服務平臺,將良種、科技成果、林業技術標準和相關知識產權信息及時上傳至平臺。完善林業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機制,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詢、篩選等公益服務。加強科技成果宣傳推介,支持和鼓勵地方林業管理部門發布適合本地區需要的林業科技成果,為林區、林農、林企提供精準的科技服務。加強科技成果信息匯交,暢通科技成果信息收集渠道,加大應用類科技成果及基礎研究中具有應用前景的科技成果信息的匯交力度。按照新發展要求,圍繞林農增收林企增效和助力鄉村振興為目標,聚焦當前林業科技前沿動態、科技成果、實用技術,以適地適樹,市場急需,建鏈、補鏈、強鏈為原則,圍繞良種繁育、高效栽培、病蟲害防治、采收加工、林業裝備、政策咨詢等產業鏈條,前瞻性的通過引進、吸收、再創新,組裝配套建立良種資源庫和技術儲備庫。重點在全球引進同緯度地帶珍貴良種和收集培育本土優良種源及組裝配套一批當前林業生產中急需的技術和裝備。2020年11月,江西搭建并上線“互聯網+”林業科技推廣服務平臺,以“江西林技通”為載體,利用信息技術整合資源,建立科技、政策、信息交流和技術要素交易一體化的林業科技推廣服務平臺。提供林科資訊、空中課堂、林技問答、典型示范、林事提醒、政策法規、林業標準、供求信息的即時服務,實現林業科技服務受眾面更廣、效率更高,提升林業科技成果知曉率、應用率和轉化率,使得更多林農、林企、林場受益。通過近一年時間的探索實踐,江西林技通APP下載用戶量約7.8萬次,合計發布林科資訊813條、收錄政策法規177部、林業標準296項、典型示范164個,上線技術視頻579部、總時長1.4萬分鐘,建立推廣專家智庫并納入156名專家,承辦國家林草科技大講堂11期和全省培訓5期,直播在線觀眾累計達214.3萬人次,總訪問量254.43萬人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后續將通過對平臺優化升級,建立良種、技術成果、林業標準庫及病蟲害等四庫,構建林業示范基地云游基地、優化科技服務在線服務和空中課堂等措施,以滿足林業生產多方面、多層次需求。3.1.2加強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按照《國家林業局關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意見》要求[4],創新科技服務方式,必須圍繞林業產業鏈關鍵環節,構建全產業鏈的林業技術知識庫、林業技術標準庫和培訓體系,并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為林業從業者提供針對性的培訓服務,以提高林業從業者技能和科學素質,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市場化、專業化科技成果轉化經紀人;不斷強化省、市、縣、鄉、村(場)等林業科技推廣機構成果轉化服務能力,通過科技特派員選派制度,鼓勵林業高校、科研院所通過許可、轉讓、技術入股等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積極培育鄉土專家,打造一支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隊伍。有研究[5-7]認為,完善林業科技推廣體系,須探索林業成果轉化人才保障機制,提升林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立林業科技推廣基金,通過人才政策和穩定的資金支持,增強林業人才儲備,鼓勵和吸引林業相關專業人員積極從事林業科技研究和推廣。3.1.3建立一批標準化林業科技示范基地圍繞江西省林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要求,指導建設一批具延續性、看得見、學得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林、采穗圃、種苗基地、生產線等“良種良法”試驗示范基地,引導社會力量從事林業生產。依托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推廣項目,圍繞生態建設、資源培育、林下經濟、林草裝備應用等良種良法關鍵技術集成應用,以不同類型、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樣板逐步形成科技示范園。把科技示范園辦成推廣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的示范基地和培訓林業專業人才的教學現場[8]。
3.2創新科技服務組織
單一技術、單項服務和單個服務組織或個體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無法根本解決林業生產質和量的提升。環境決定戰略,戰略決定組織,組織決定績效。有效的科技推廣組織形式可以實現林業生產規模化和集約化。3.2.1形成林業科技推廣工作合力整合全省乃至全國林業技術力量,完善省、市、縣、鄉、村(場)五級林業科技服務體系,并通過建立以項目傾斜、資金扶持、培訓服務及激勵機制等為內容的管理體系,增強林業科技服務團隊的聚合力和戰斗力。2021年,江西在科技特派員的基礎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省林業局組織以“學黨史辦實事百團千人送林業科技下鄉”為主題的科技活動取得良好效果,受到林農林企的普遍歡迎和社會廣泛關注。通過政府組織引導、林業科技人員積極參與,林農林企受益,全省共組建科技服務團169個,發展科技服務團員1065人,深入林區林企、種植大戶、鄉鎮村場,通過“一問”,問需于民,聚焦推進品種、品質、品牌“三位一體”建設確定調研題目132個,開展調研374人次;實行“兩幫”,線下掛點幫扶林企林農362家,組織需求對接會216次、梳理技術需求1158項,建立清單列表,跟蹤服務和銷號管理,解決基層實際問題678項。通過“江西林技通”APP開展線上科技服務,提供156名林業專家在線問診,政策法規查詢等服務。開展“三送”,編印《林業惠民政策指南》《江西省百團千人送林業科技下鄉助力鄉村振興技術資料匯編》,為林農林企送技術、送政策、送服務。堅持“一縣一團一品”原則,因縣制宜,分類指導,聚焦油茶、竹類、香精香料、森林藥材、用材林、苗木花卉景觀利用等6大林下經濟產業發展,涵蓋良種繁育、資源培育、病蟲害防治及資源利用等環節,團組統籌負責科技指導,切實提升了林業科技成果的知曉率和轉化率。為推深做實此項活動,將建立機制,實現活動開展常態化。3.2.2幫扶建立專業化社會化協作組織按照江西林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關于“積極開展林機裝備推廣專項工作,布局建立林業機械化應用試驗示范基地,培育區域林業機械化服務專門隊伍,配套出臺林機補貼政策或將林機裝備納入農機補貼目錄”要求[9]。構建科工貿一體化、林科教一體化、社會服務化、生產知識化,以市場為導向,加強社會化服務組織和政府推廣機構的融合,逐步形成一個適應需求、手段先進、靈活高效的林業科技推廣社會化服務體系[10]。幫扶建立多支以營林施工、林業裝備應用的專業化、社會化林業科技服務分工協作組織,以攤薄林業生產成本,提升我省林業生產效率。3.2.3建立林業科技創新聯盟共建、共享科研平臺、聯合科技創新研究,重點實施樟樹、油茶、楠木等主要樹種研究專項,在現代生物技術育種、低質低效林改造、油茶、香料用樟樹全產業鏈開發、珍貴樹種儲備林建設、森林藥材食材、木竹材高值化利用、林木次生代謝產物提取、智能林機裝備等方面取得一批自主創新成果。在公益林天然林功能提升、自然保護地建設、濕地草地保護修復、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松材線蟲病防控、林業碳匯等重點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大技術問題突破[4]。合作開展成果推廣等各項工作,深入縣、鄉、村、企開展全方位科技服務工作。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與山西、青海等省(市)共建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已從單一項目的合作向共建研究所和產業園區(或孵化基地)發展,融合發展促使一大批科技骨干得到了鍛煉與提高,取得了許多優秀成果,值得借鑒和推廣[11]。3.2.4建立新型林業科技推廣組織創新林業推廣組織形式,陳裕德等人[12-13]認為需創新林業科技推廣機制和組織,以提高林業科技服務“三農”能力、林業重點工程科技支撐能力、林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林業科技推廣持續發展能力和人才興林能力等“五大能力”抓手,大力提高林農科技人員素質、促進農業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路子,挖掘和展示林業科技的潛力。采取政府行為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機制,促使林農或林業企業成為推廣的主體。依托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建立以林業科技推廣體系成員、科研院所及科技意識較強的基層林業經營組織和林業大戶為主體,采取聯營、合作社、混合制等不同經營所有制形式,在不同地域建設不同類別、不同樹種的高標準、高質量試驗示范基地,形成利益共同體,以推動林業標準化、精益化生產,并實現試驗示范基地自身造血功能,以彌補林業科技推廣經費的不足。
3.3創新科技服務模式
林業生產應考量成本與利潤、產品與營銷、規模與效率、價值與增長。科技服務應助力我省林業產業體系的完善,幫助服務對象在林業產業鏈和供應鏈中找準定位,構建核心競爭力和最佳的商業模式。3.3.1創新體制機制提升科技推廣動力樹立“經營性”思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共同價值為追求,開展林業科技推廣服務。創新科技服務體制機制,引導科技人員和林農、林企利益與共,鼓勵科技人員駐縣、駐企長期掛點和跟蹤服務,讓廣大科技人員切實當好富民政策的宣傳員、林業發展的調研員、科技推廣的服務員,推動解決基層林業發展中面臨的實際問題。林業科技服務活動制度化、常態化、精細化,讓科技日益成為林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秦志輝[8]認為林業科技推廣應從單一的基地建設或服務向著產業方向發展;從單項技術向著綜合配套技術方向轉變;從單一模式向多種模式、多種主體發展。逐步建立良性的林業科技推廣服務生態圈,以實現科技推廣工作的耦合效應和疊加效應。3.3.2強化管理激發林業科技推廣活力通過構建專業推廣隊伍,提高推廣隊伍的薪酬待遇,進而保障林業科技推廣質量和隊伍穩定。建立崗位晉升評級機制,將評級標準歸納到考核機制中,激發推廣人員的積極性[14-15]。同時,以項目為紐帶充分發揮各林業基層組織的作用,以項目為單元細化管理,建立項目主持人負責制。加強科技服務組織建設和指導考核,營造濃厚氛圍,增強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積極組織制定相關的工作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以抓制度管理為線,邊學邊干、邊督促檢查、邊指導工作,不斷提高科技服務者的素質和業務能力,緊密圍繞林業產業示范省建設、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全局工作,努力形成林業科技推廣工作的共識和合力。3.3.3產融結合賦予林業科技推廣張力要做好林業科技推廣工作,必須拓寬資金渠道。發揮財政資金對科技成果轉化引導作用,強化項目統籌布局,突出項目示范作用和輻射推廣張力。提高財政資金在林業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使用效率,鼓勵地方設立林業創業投資和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或貸款風險補償等方式撬動信貸資金、創業投資資金、林業貼息貸款以及各類社會資本投入。拓寬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市場化供給渠道,設立技術要素交易平臺,支持科技人員以技術入股等方式投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4]。3.3.4加強宣傳增強林業科技推廣引力林業科技推廣工作,“推”是手段和過程,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為“廣”的目的。因此,提高林業科技推廣工作的顯示度和覆蓋面必須整合主流媒體和融媒體資源,加強林業科技推廣的宣傳,傳播先進林業技術,宣揚先進人物事跡,推廣高效林業典型案例,講好林業致富故事,創造林業推廣品牌價值,吸引社會各界關注林業,投入林業。
作者:鐘東洋 陳銀霞 單位:江西省林業科技推廣和宣傳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