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及可持續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面對全球沙漠化進程加快,林業資源被大量占用,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為此我國設立了大量的自然保護區,不斷加強監管,以預防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被污染和破壞。由于這些自然保護區的監管得當,區域內林業資源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但同時也面臨著林業資源利用率相對低下、資源相對浪費的嚴重問題。因此,探討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利用及可持續發展對策成為當前生態領域的重點關注問題。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林業資源;對策
自然保護區距離人類聚居區較遠或是被設立在人口密度相對較小的地區,是整個地區生態系統環境保護的重要一環,是國家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劃分出的區別于人類生活區域之外的獨立區域。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的活動范圍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對于自然保護區的維護難度增大。林業資源作為自然保護區內重要的資源之一,為整個自然保護區提供著生命力,是保護區內的“空調”。基于此,圍繞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究適合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利用及可持續發展對策。
1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現狀
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所涵蓋的不僅包括區域內的林業資源,更包含了自然保護區林區范圍內的其他生物資源。在自然保護區整體管理和發展過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和矛盾還有很多。主要包括經費短缺、管理人員不足、與周邊居民生活區域劃分不明確、對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監管困難等問題。面對諸多矛盾,了解保護區內的資源現狀是解決一切問題和矛盾的前提和基礎。自然保護區內林業資源具有地域性和季節性特征。不同的緯度、不同的海拔,樹木的種類也不盡相同。因此林業資源的管理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自然保護區內的林業資源多為自然產生的,存在同一林區多種植被類型混雜相生的現象,存在同一保護區內山頂與山腳植被種類差異大的特點。因此,如何將自然保護區內極為復雜的林業資源加以利用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當前,我國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利用及可持續發展方向仍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近年來,一些自然保護區將文化產業與自身資源相結合,積極尋找自然保護區的文化定位,推動保護區內特色旅游業的發展。一些自然保護區積極發展自身的品牌,以自然保護區純天然無污染的環境作為金字招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之下,將保護區內的農林副產品和文化創意類產品進行推廣,形成品牌效應,推動保護區可持續發展。
2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利用面臨的問題
人類以往對于自然的索取觀念,導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資源認識的匱乏。在工業化的加速進程之下,人們極度重視當下的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的發展,自然資源遭到了極大的破壞。人們對于物質的需求和生產之間的矛盾被不斷轉移到環境中去,造成環境壓力過大,竭澤而漁,缺乏可持續性發展的現實問題。基于這種情況,近年來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強調合理、和諧、有效地保護利用自然保護區的林業資源。在合理配置生態環境資源之前,直面當下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面臨的問題非常必要。主要問題在于,自然保護區林區面積不斷縮小和林區污染問題嚴重。
2.1面積減少
當前,自然保護區的林業資源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許多樹木的生長情況大不如從前,從覆蓋面積上看,出現了面積減少的問題。除了自身適應性較差導致大量樹木死亡外,病蟲害、火災、干旱等也是引發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遭到破壞的自然原因所在。除此之外,由于自然保護區的面積較大,而管理人員較少,不能將管理更好地覆蓋整個林區,出現了偷伐等問題,同時,管理的缺失也不利于林區范圍內蟲災等苗頭的及時發現。因此,面對自然保護區林區面積縮減的問題,加強舉措,重新規劃十分必要。而想要研究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利用及可持續發展對策,首要的就是要維護好自然保護區的覆蓋面積不縮減,才能最大限度地作用于周邊生態。
2.2污染加劇
自然保護區是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不僅包含了保護區域內林業生態系統,也包括了保護區內的其他系統和保護區周邊的一些系統。而污染問題是整個環境保護區生態問題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按照污染的來源進行分類,主要來自于2個方面,即生物入侵和人為污染。近年來,生物入侵情況猖獗,外來物種由于缺少天敵而在生態環境中大肆蔓延。對于林業資源而言,絞殺類植物的入侵對于原本的林業資源造成了極大破壞。這些絞殺類植物從原本健康的植物中大量汲取養分,在原本的植株外圍形成包裹,使得植物養分匱乏,難以維持自身的運轉,直至死亡,從而造成入侵者肆虐,瘋狂汲取養分和打壓本土植物,給整個自然保護區內的林業資源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此外,人為造成的污染,也對保護區內林業資源帶來破壞。陽光、溫度、水、土壤都是樹木生長必不可少的條件。氟利昂的使用和泄漏造成了大氣臭氧層的破壞,從而引發紫外線過強、溫度上升的問題,改變了上千年來樹木的生長環境,基于這種改變,植被雖然有較強的適應性,但這種適應還需要一個過程。這種溫度上的改變也對樹木的生長產生了影響。水污染是影響自然保護區的林業資源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在水循環的過程中,被污染和未經凈化的水在循環中反復對于土壤和植被造成污染,致使保護區林業資源遭到破壞。
3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利用的可持續發展對策
針對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中存在的問題,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利用尋求對策,加強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的保護和監管,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保護意識,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充分利用國家優惠政策,注重和諧發展,尊重自然規律,使思想和行動保持一致,推動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3.1加強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的保護和監管
自然保護區林區面積廣闊,護林員嚴重不足。針對這一問題,充分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進行分析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關鍵。配備高清攝像頭和利用無人機監測,有助于管理人員實時發現林區內的問題和林區內的植被變化。運用大數據計算空氣中溫度和濕度的變化,進一步進行加工處理,有助于對森林火災的高發期進行預警,起到預防火災的作用。定期對自然保護區林區內的植被進行“體檢”是預防病蟲害的關鍵。聘用專業的林業人才,定期、定時對樹木情況進行實地抽檢,實時監測林區植被的生長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加強對破壞林區行為的處罰,發現不法分子立即通知森林警察,絕不姑息。明確每個工作人員的職責所在,完善問責制度,做到問責到人,獎賞分明。對于工作人員的失職瀆職行為,依規進行處罰;對于有突出工作貢獻的,予以褒獎。
3.2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保護意識
保護生態環境不僅是林區工作人員的職責所在,更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組織保護區附近居民參與到林區保護工作中來,開設知識講座,向林區附近居民普及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督促人們自覺守法,積極參與到保護工作中來。定期向學校、居民發放宣傳冊,幫助人們了解環境對發展的重要性,與當地人們共享自然資源、林業資源保護帶來的生態紅利和經濟利潤,讓全民參與自然保護區的維護。3.3響應政府號召充分利用國家優惠政策近年來,我國對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的保護意識與日俱增。政府為了鼓勵和發展林業資源,出臺了相關推動自然保護區周邊經濟發展的政策。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依托自然保護區發展旅游業,充分響應國家號召,與當地政府合作,共同營造生態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旅游城市。
3.4注重和諧發展
中國傳統思想的和諧觀念,為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可行性措施。和諧是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和諧,是發展速度的和諧。在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發展保護區旅游業的同時,也要控制游客數量,力求在經濟與環境之間找到平衡點。自然保護區林區的形成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保護和發展自然也需要一個漫長的周期,決不能急功近利,關注環境、生態本身的和諧才是真諦。
3.5尊重自然規律
所謂“道法自然,象法天地”,“法”即是規則。自然保護區林區范圍內有自己的規則所在,是由自然所創造的規則。以往對自然的過度索取所帶來的短時間內爆炸式增長的紅利曾經使人們迷失了方向,當下為時未晚,人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重要性。人類的力量同自然相比是渺小的、脆弱的、不堪一擊的。因此,人類的發展必須要以尊重自然規律為前提,學習并且運用規律,才能在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中尋求更加長遠的發展之路。
4結語
當前,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的發展中仍然存在很多的矛盾和問題,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并非一日之功。在此期間,有待更多法律和國家政策給予制度上的支持。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時刻關注和修正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利用中的問題,堅持生態可持續觀念,平衡好保護與利用之間的關系,平衡好經濟同長久發展的關系。把目光放得更長、更遠,把思路拓得更廣、更寬,堅持發展的觀念,與時俱進,緊跟黨和政府的步伐,才能真正做到自然保護區內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參考文獻:
[1]馮建皓.論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利用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新農業,2020(15):25.
[2]常海忠,常亞麗.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的保護利用與可持續發展措施[J].綠色科技,2020(06):52-53.
作者:邢昌清 單位:安徽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