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林業會計核算體系改進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伴隨著生態環境建設和管理工作的發展,維護國土生態安全以及有效營造經濟可持續發展路徑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在常規化管理工作中,要整合林業會計核算體系,確保經營結構得以完善,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共贏。本文對林業會計核算體系建立的意義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途徑展開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會計;核算體系;意義;問題;途徑
一、林業會計核算體系建立的意義
在林業管理工作開展的進程中,林業基礎和管控策略十分關鍵,而林業和其他行業對比不難發現,要想有效適應經濟體系還需要對林業會計核算項目予以關注。基于此,在建立經濟效益管控基礎上,借助林業會計核算項目對經濟信息進行及時反饋和收集處理,一定程度上建構實時性信息管控,從而有效對企業自身的經濟項目、生態效益信息等予以統籌和整合[1]。另外,在林業會計核算體系中,要想有效應對市場變化,就要從整體管理結構出發,落實特征化管理結構,保證職能和管理目標的完整性,也為促進林業發展和國民經濟奠定堅實基礎。綜上所述,建構完整且有效的林業會計核算體系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二、林業會計核算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林業會計核算體系制度有待統一
在林業經營單位運行會計核算項目的過程中,不同地區以及規模化林場所要踐行的要求存在差異。其一,大型森工企業,在會計核算體系建立和運行時,要按照森工企業執行財務會計制度相關問題通知中的具體規定,并且其落實的經濟業務也有所標注。其二,國有場圃管理工作,則要結合國有林場以及苗圃的相關財務會計制度,約束相應的行為。其三,林業企業在對天然林保護工程項目進行管理時,要保證專項資金的專項管理,按照天然林保護經費的具體會計核算辦法進行系統化分析和落實。其四,公益林建設項目也有自己的項目會計核算辦法。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無論是林業性質還是任務都出現了變化,若是不能有效落實改進機制,建構統一化的林業會計制度,就會造成行業內核算結構的混亂。
(二)企業工作人員素質不高
在我國林業管理工作開展進程中,對于林業會計核算項目而言,工作人員普遍存在綜合素質和能力不足的問題,多數會計人員無論是知識層次還是專業化學歷都不高,整體素質還有待提升[2]。
(三)林業信息披露不及時
在林業會計核算體系建立和運行過程中,缺乏對林業單位的有效劃分,就造成林業經營利潤以及事業單位情況分析不到位的問題出現,及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信息披露存在滯后性,導致不同林業收益體系和數據信息分析結構并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尤其是林業經濟成本消耗的核算,往往存在局限性,使得管理效果和管控水平也受到了制約。
三、林業會計核算體系改進途徑
為了有效提升林業會計核算體系的管理效率,要積極建立健全統籌性管控措施,維護管理標準的同時,整合管控流程,有效升級并且完善林業會計核算體系的運維機制,發揮其實際價值,為林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也能從根本上升級管理實際水平。
(一)完善林業會計分類核算體系
在實際管理工作開展進程中,要積極踐行統籌性管控機制,有效建立林業分類,將森林資源劃分為商品林以及公益林。第一,商品林的經營管理主要追求的就是經濟效益,因此,主要是采取經濟組織自主經營管理以及自負盈虧的控制模型,具體經營機制中,要保證管理流程按照投入產出的方式予以計算和分析,有效判定生產經營成本和盈虧核算,從而落實更加完善且有效的林木資本金管理制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森林設計商品生產中完善會計科目以及使用方法。另外,企業要涉及相應的會計報表和編制機制,按照標準化流程對林木資產進行成本核算管理,保證核算體系的唯一性和有效性。第二,公益林的經營管理,主要是為了實現社會效益和生態環保效益的共贏,因此,要建構專款專用的管理措施,秉持收支均衡的管理原則,要整合預決算制度,確保林業基金管理項目的完整性和實效性,也將其作為基礎類設計要素,集中整合公益林經營會計核算項目以及使用方法,真正發揮會計報表以及編制要求。基于此,按照公益林和商業林建立的相應管理機制和控制體系,能保證會計核算體系的完整性和針對性,建構協同管理的核算框架結構,也能有效符合我國林業生產和經營的需求。
(二)優化會計人員綜合素質
在林業企業管理工作開展的進程中,要積極踐行系統化人才培養機制,聘用更加專業且具有相關職稱的會計人員對具體項目進行核查和計算。另外,也要對原有會計人員進行集中培訓,不僅僅要提高其綜合理論水平,也要踐行職業素養教育和道德教育,確保其能真正了解到工作崗位的關鍵價值和重要性,借助林業企業內部會計人員崗位輪換制度有效提高其工作連續性和熟練化程度,減少單一化崗位出現的徇私舞弊行為。并且,林業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建構更加完整的績效考評管理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利用實踐交流會增加會計人員學習交流的機會,一定程度上升級林業會計人員的綜合水平,為整體核算體系的升級和優化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促進改進路徑的和諧化發展。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要想從根本上優化管理效果,就要保證會計核算信息能全面且公正的反映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經濟參數,在披露方式的選擇方面。利用獨立報告搭配補充報告的模式能有效將價值量作為財務報告的基礎性參數,確保財務報表、財務情況以及定量貨幣信息都能得到全面展示[3]。并且,也可以將自然量作為環境報告的基礎,有效揭示出績效實際情況以及定性實物分析水平,從而一定程度上有效展示出林業企業森林資源利用效率、資產存量以及耗用程度等,完善信息管理水平的同時,保證林業會計核算體系改進效果更加滿足實際需求。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林業管理工作逐漸深入的過程中,要積極完善林業會計核算體系,遵循林業發展的內部規律,有效整合具體的資源和信息,建立更加適應的信息監督平臺,確保環境管理工作和林業監督體系的一致性,促進林業經濟發展,也能真正滿足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均衡化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曾華鋒.林業會計核算體系重構:分類經營制度、生態需求與受托責任[J].生態經濟,2015(08):161-164,169.
[2]周傳玲.將森林生態效益納入林業會計核算體系的探討[J].中國經貿,2015(01):219-219.
[3]劉梅娟,溫作民,石道金等.將森林生態效益納入林業會計核算體系的探討[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6,21(01):59-61.
作者:雷艷麗 單位:孟津縣林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