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經濟時代下的財務會計教學變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VUCA時代的到來,商業模式的變革與新技術的應用對傳統財務會計教學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新經濟時代下,財務會計在課程定位和能力培養上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地將新經濟時代和新技術條件的要求體現到教學方法上。信息處理能力、商業決策能力和規則解讀能力顯得越發重要,與之相適應,財務會計教學中應更加廣泛地采用報表導向教學法、業財融合教學法、思維導圖教學法和智慧工具教學法。
關鍵詞:新經濟時代;VUCA;財務會計;商業決策
一、新經濟時代的特征
不同于傳統經濟的發展,新經濟時代下信息、技術、智力在企業經營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商業世界變得愈加復雜,企業經營模式和價值來源變得更加多樣化。哈佛商業評論曾經在一期增刊的封面上赫然寫著“VUCA時代”,四個字母分別指多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ity)、復雜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VUCA時代給企業經營帶來風險的同時也蘊藏了無限的機會。伴隨著財務機器人的出現,大智移云(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信息處理變得更加及時,在變革的商業環境下,傳統財務會計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新經濟時代下財務會計的教學也必須做出相應變革。
二、新經濟時代下財務會計教學目標的延伸
我國《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會計信息化建設,實施會計人才戰略。作為普通高等院校,財務會計在課程定位和能力培養上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地將新經濟時代和新技術條件的要求體現到教學方法上。我們認為新經濟時代下,財務會計教學在現有人才培養目標框架的基礎上應延伸如下若干方面的能力培養。
(一)規則解讀能力任何一種信息的處理都是在一定的規則下進行的。可以預期未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使得許多標準化的工作逐漸被機器完成,但是智能合約的書寫將變得更加關鍵,如何將會計準則“翻譯”為能夠被機器讀懂的語言,需要復合型人才。在現行財務會計教學中應逐漸更加強調對準則的理解與運用能力,才能適應未來的智能財務時代。
(二)職業判斷能力職業判斷能力是一個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綜合能力。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是會計人員面臨不確定情況,依據一定的職業規則和自身經驗,對某一交易或事項作出分析、判斷、選擇的能力(石本仁,2000)。新經濟時代下商業環境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變得更加明顯,面對復雜的交易設計,如何進行分析和處理。在財務會計教學中,應強調對學生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理解交易中各方之間的關系,識別交易的實質,綜合利用已有專業知識解決復雜問題。
(三)數據處理能力數據在現代商業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財務人員面對的不僅有財務數據,還有其他的業務數據,不僅有基本的原始數據,還有加工處理后的高級數據。而所有的數據實則都是一種信息。財務人員不僅應該具有對財務數據的生成能力,還應該能夠透過財務,分析財務背后的業務所存在的問題,為企業業績改善提供決策有用信息,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
(四)商業決策能力會計人員不僅應該具有完整的知識體系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在VUCA時代下,商業環境變幻莫測,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更加明顯,迫切需要會計人員運用知識和經驗,作出準確的判斷和決策。良好的商業決策能力能夠為企業及時捕捉發展機會,挖掘商業價值。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和商業決策能力的培養顯得必要。
三、新經濟時代下財務會計教學方法的變革
新經濟時代對傳統財務會計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簡單的核算型會計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應逐漸向決策管理型轉變,而這種轉變需要財務會計教學的支撐。以下結合筆者經歷,對新經濟時代財務會計教學的變革方向做一探討。
(一)報表導向教學法報表在財務會計教學中具有“提綱挈領”的角色,結合財務會計課程特點,以報表開始,最后又回到報表,將報表的學習和理解貫穿到各章的教學中,六大要素的確認、計量、披露最后都“映射”到報表中,有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來龍去脈”,對于提高綜合應用能力大有裨益。以筆者所在的民族院校為例,學期伊始要求每位學生挑選一個民族地區的上市公司為對象,結合所學知識,通過在年報中的披露,理解會計政策,通過一學期對年報的持續跟蹤,鍛煉了財務報表閱讀能力與分析能力。
(二)業財融合教學法近年來學者們提倡在會計教學中采納“業財融合”的導向,其實會計作為經濟業務的反映,本質上就是業財融合的體現,所有業務最終都會反映到賬務中,而所有賬務處理的背后體現了業務的實質,業務與財務本就沒有分離,只是應該更好地、更有效地進行融合。在財務會計教學中教師不應只干巴巴地講解會計分錄,賬務處理的前提是對義務的理解和交易實質的把握,因此我們認為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引導學生在理解業務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將更多的會計實務問題搬進課堂,帶領學生深刻理解業務,具有專業技術的應用能力。
(三)思維導圖教學法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邏輯推演工具,對于相關知識的總結與歸納非常有效。財務會計課程內容包括較多的知識點,知識體系較為龐大,各章節內容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教學中教師經常以板書推演的形式比較相近理論概念,學生在課后通過編制思維導圖能夠及時地對所學章節進行復結。思維導圖的最核心的目的是激發并整理思考,采用的手段是“從中心向周圍發散的非線性筆記”(張嘉寧,2017)。思維導圖既可以手工繪制,也可以采用軟件工具(如Mindmap,xMind等),思維導圖與其說是一種工具,更不如說是一種思維方式,結論在一步步推演中逐漸導出,概念在一步步推演中變得更加清晰。例如,以收入、費用、利得、損失的比較,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加以呈現,更加直觀,金融資產的分類也較為適合采用思維導圖教學法。
(四)借助智慧教學工具開展輔助教學,提高學習效果當專業課也采取大班教學時,授課效果往往會受到一定影響。如何抓住學生,如何增加學生主動性?是一個現實而迫切的問題。智慧教學工具不斷問世,如清華大學開發的雨課堂、基于微信操作的微助教以及藍墨云班課等都在實踐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應用,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教師也更能掌握學生學習中的盲點,減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海洪,肖洋洋.大智移云技術對會計影響的文獻綜述[J].會計之友,2018(12):61-64.
[2]丁淑芹.顛覆與創新:大數據為財務會計注入變革基因[J].財會月刊,2016(06):8-12.
[3]石本仁.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J].財會通訊,2000(11):41-42.
[4]張嘉寧.《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中思維導圖技術的應用——以固定資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7(35):170-172.
作者:孫志梅 高強 賈興飛 單位:大連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