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促進機制創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論文從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借鑒國外成熟的校企合作經驗,提出優化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旅游管理;校企合作
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促使旅游行業需要大量高素質專業人才,但目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存在著知識技能教學與旅游職業崗位脫節的狀況,旅游管理畢業生與旅游職業崗位人才需求難以對接,出現了大量畢業生流向其他行業,旅游企業人才又同時存在短缺現象。2010年3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促進校企合作制度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已納入國家教育體制重大改革試點范圍。“校企合作”能夠有效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及崗位適應性,是以應用型人才定位的高等院校培養學生的重要途徑。
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一)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為校企互動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即校企雙方簽訂實習合同,旅游企業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崗位與實習場所,校方則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為學生提供專業實習機會。頂崗實習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熟悉職業環境與特點,提高崗位適應性與職業修養,畢業后順利與企業對接。
(二)訂單式培養
校企雙方根據旅游業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簽訂用人計劃,學校的課程制定、企業實習內容與時間安排等,均根據培養方案實施,培養學生的職業修養、專業技能,學生畢業后可直接進入旅游企業工作,真正實現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共贏。
(三)校企聯合辦學
由旅游企業與高校共同建立學院,由企業投入人力、資金等進行專業建設及管理,學校則給予師資支持,校企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共同培養旅游專業應用型人才。如法寧波大學與國昂熱大學聯合辦學,整合了寧波大學和法國昂熱大學的資源優勢,同時引入了意大利歌詩達郵輪公司、法國雅高集團和法國索迪斯集團等三家企業作為合作伙伴,教學計劃由中法兩所大學和參與合作的跨國企業共同制訂并監督執行,培養精通中法英三門語言、綜合中歐兩種文化的新型旅游管理人才。
二、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意識層面
學生、企業對開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很多大學生將頂崗實習等同于自身為廉價勞動力,難以接受校企合作教育。而較多旅游企業也未能意識到未來企業長期發展人才培育的重要性,認為人才培養是學校的責任,不愿付出更多財力、人力參與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中,導致校方的一些教學實踐計劃很難深入執行。
(二)實施層面
目前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還處于淺層次的合作,絕大多數旅游企業只根據學校提出的實踐要求提供相應的崗位與實習場所協助完成學校的教學計劃,很難形成全方位的合作模式。如很多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專業實習過程中,只在一個部門或崗位實習工作,很少進行交叉培訓以了解整個酒店運行及管理狀況。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時,也較少與企業進行溝通,理論教學跟不上行業發展形勢,實踐教學與實際崗位需求嚴重脫節。由此造成企業很難調動校企合作的積極性,校方一些建設性的想法也較難實行,難以形成良性循環。同時,普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缺乏雙師型、實踐型師資,具有旅游企業實踐工作經驗的老師所占比例低,很難進行實戰型教學,對實踐工作內容部分講解起來不生動、難深入,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實習過程中適應性較差。
(三)制度層面
校企合作雙方各自的管理體制不健全,利益分配機制不夠完善。在政策支持方面,國家尚未出臺明確的校企合作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法規,缺少對校企合作參與者的法律保障,也沒有明確對合作企業的激勵或補償措施,也導致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
三、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促進機制的構建策略
為優化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應借鑒國外成熟的校企合作經驗,政府、企業、學校三方聯動,協同努力,共同促進。
(一)政府
1.發揮主導作用,加大經費投入。政府部門應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領導組織,研究制定宏觀政策,將校企合作規劃納入區域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加大經費投入,為校企合作創造優良環境,促進高校相關專業加速聚合多方面資源優勢,促進校企合作的良性發展。2.強化政策支持,建立保障制度。目前我國針對校企合作僅有的一部《職業教育法》內容并未涉及普通本科層面的高等教育。政府部門應制定相應的制度對校企合作予以保障,包括校企合作的利益分配、專利保護、具體實施細節等方面,明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及學生在校企合作中的責、權、利,促進校企合作有效開展。通過促進機制的建設,確保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有效進行,提高旅游管理專業的教育教學質量,進而培養合格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無論是對于學校自身的發展,合作企業利益的實現,以及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促進都有重大意義。
(二)學校
1.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在對專業教師培養計劃中,建立企業實踐制度,做到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實訓常態化,建設真正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以保障專業教師對行業發展及專業技能的及時了解與把握,更好地促進專業教學。同時,聘用技能型、專家型人才作為兼職教師,建立并完善兼職教師聘用制度,開拓專業發展空間,更好地實現旅游管理專業培養高級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2.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機制。校企雙方應制定合作制度,建立實訓指導、評價考核等規章制度,以確保實訓質量。如在對學生的評價考核方面,應加大行業標準的權重,結合校內考核、企業考核進行綜合評價。
(三)企業
旅游企業應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合作意識,本著“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參與到校企合作中。在一定的政策保障下,企業與學校共同制定合作的規章制度,對實習學生、企業內作為指導教師的員工、到企業進行實踐交流學習的高校教師都實行規范化管理,對于培養符合企業發展的旅游人才、拓展旅游企業的業務領域、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等均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龔艷.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10,(2).
[2]姜玲.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研究[J].旅游經濟,2012,(8).
[3]曹曼嬌.旅游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1.
[4]李冉.國內外本科層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比較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3.
作者:姜春紅 單位: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