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研究(8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主要培養掌握現代旅游基本理論知識,具有旅游服務技能,熟悉旅游行業相關法律法規,能適應旅游發展和社會經濟建設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實施,通過相關課程教學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校市合作辦學是指高校與地方合作辦學,廣西財經學院防城港學院作為校市合作辦學的具體實踐,應以防城港市旅游行業特點和社會發展需求為著力點,構建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突出辦學特色,進而提高職業教育的應用性,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校市合作辦學;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主要培養掌握現代旅游基本理論知識,具有旅游服務技能,熟悉旅游行業相關法律法規,能適應旅游發展和社會經濟建設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實施,通過相關課程教學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并通過不同類型課程的構建,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校市合作辦學是指高校與地方合作辦學,有別于常見的高校異地辦學模式,校市合作辦學模式下高校與地方作為平等主體同時參與學校的運行管理。根據職能分工,校方負責軟件管理,主要是教學教務和學生管理;地方主要負責后勤和保安,包括教學樓、宿舍、飯堂、圖書館、運動場所等硬件設施的建設和管理,以及校區安全保衛工作等。校市合作辦學能促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實現了校市共贏。
1防城港學院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廣西財經學院防城港學院是廣西財經學院與防城港市進行校市合作辦學的具體實踐。學院位于防城港市江山半島科教園區,2012年9月成立運行,目前以高職高專層次教育為主,共設置了會計、市場營銷、國際商務等26個高職專業,在校總人數3300余人。旅游管理專業從2012年開始設立,與會計、金融保險等傳統財會類優勢專業相比,旅游管理專業仍屬于相對冷門專業,其中2012年招生規模為2個班80人,2013年1個班34人,2014年1個班48人。除了招生人數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還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一是教學安排采用“2+1”的方式,即前兩年在防城港校區學習,第三年回南寧校區繼續學習。由于學院地處遠離首府南寧的防城港市,且屬于新成立學院,社會認可度相對較低,再加上如宿舍、飯堂等一些硬件設施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形成一定的負面效應,對招生產生比較大的影響。需要指出是,學院明確從2015年開始將教學全部安排在防城港校區,由此帶來對招生的影響,以及教學面臨的新問題都會逐步凸顯。二是采取“2.5+0.5”的培養模式,即在三年六個學期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前五個學期主要是以在校學習為主,最后一個學期才安排實習。這與一些高職高專院校安排一年的實習期,或者采取分段實習的培養模式有比較大的區別。從當前情況看,由于最后一個學期才進行專業實習,很多學生對所學專業認知不強,學習興趣不高,對專業就業和職業發展感到迷茫。三是課程設置偏理論。以2014級為例,開設了“休閑學概論”、“高爾夫概論”等課程,目的是讓學生能全面認識旅游業,通過課程體系實施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但是由于課程偏理論,目前基本以在室內講授為主,實訓教學跟不上,學生通過與身邊同學朋友橫向對比,產生了厭學情緒。四是技術浪費。根據對6月份畢業的第一屆畢業生就業的最新統計,目前僅有13名同學從事旅游業,具體工作崗位和職業包括了旅游局、酒店、旅行社和導游,其中原因諸如薪酬低、工作環境差等,相比之下,學生更多是從事銷售、貿易等行業。
2校市合作辦學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探討
2.1課程體系構建總體思路
根據福斯特“產學”合作理論觀點,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要以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為導向,在校市合作辦學的背景下,以地方經濟建設對人才需求為導向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顯得尤為重要。防城港市是個新興的旅游城市,旅游業發展迅速。截至2015年6月,防城港市已有旅行社31家(含分社),其中出境社5家,非出境社26家;星級酒店28家,包括四星級酒店6家,三星級酒店22家,旅游企業數量呈逐年上升態勢。旅游基礎設施得到不斷完善,“上山、下海、出國”的旅游發展框架初步形成,旅游接待人數連創新高(如表1)。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與旅游人才的匱乏形成了鮮明對比。以邊境領隊為例,目前僅有正規合法的邊境領隊1500多人,顯然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邊境旅游需求。因此,作為本市唯一一所高等院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的重要職能。另一方面,防城港市作為我國僅有的兩個沿邊與沿海交匯的城市之一,也是唯一與東盟海陸相連,進入中南半島東盟國家最便捷的門戶,近年來,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北部灣經濟圈、“一帶一路”等戰略實施產生巨大的政策疊加效應,為人才培養明確了方向和要求。
2.2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訓實踐教學實施探討
2.2.1人才培養模塊與課程體系構建
結合當地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的特點,主要從職業基本素質、專業基礎、崗位技能、職業拓展四個模塊進行人才培養:職業基本素質模塊側重基本素質的培養。通過對學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質方面的培養,樹立學生“社會人”意識。基本素質模塊主要開設“大學英語”、“體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程。專業基礎模塊側重培養專業知識結構,使學生形成對本專業的基本認識。在對2014級在校48名學生的調查中發現,有將近69%的學生是調劑或補錄到旅游管理專業,對該專業不感興趣;有15個學生明確報該專業,但是對專業也缺乏認識。針對學生對專業認知和職業規劃模糊的現狀,主要開設專業“認知與職業規劃”、“管理學”、“旅游學概論”、“旅游經濟學”等課程。崗位技能模塊側重培養旅游行業具體工作崗位技能,特別是“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行業中的具體職業及相應崗位技能,以適應“以證代考”,“雙證融通”的人才培養要求。根據當地需求缺口情況,主要開設課程有“服務禮儀與職業道德”、“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等。職業拓展模塊側重拓展學生的就業能力,克服專業局限性。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結合當地沿邊沿海,對越貿易往來頻繁和小微企業數量多的特點,主要開設“越南語基礎”、“辦公自動化(OA)系統”等課程。
2.2.2實訓實踐教學實施
高職教育加強實訓實踐教學勢在必行。除“服務禮儀與職業道德”、“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等課程實行同步實訓之外,應注重“酒店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OA)系統”、“ERP沙盤對抗等實訓課程”的實施。在合作辦學的背景下,實訓實踐教學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資源,以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為例(如表3),通過組織學生到不同酒店開展不同內容的實訓實踐教學,一方面彌補了校區實訓設施設備的不足;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學習,避免學校教學與實際應用相脫節的現象。同時,學校和企業建立起合作關系,有助于學生就業。除酒店之外,學校與自治區首批旅游度假區江山半島旅游度假區同處江山半島,離4A級西灣景區也僅2公里,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為開展“旅游景區服務與管理”等課程實訓實踐教學提供了天然的條件。到企業和實地教學符合“工學結合”的教學改革趨勢。
3結語
校市合作辦學背景下,高職教育的市場性和應用性特點更加突出。防城港學院作為校市合作辦學的具體實踐,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應圍繞防城港市旅游業發展趨勢,以及社會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構建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構建是個系統工程,還需要在授課順序、課時安排、實習實訓等方面不斷研究完善。
參考文獻
[1]張代楠.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
[2]段立霞.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3]朱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三段遞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
[4]朱智,俞彤.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職教研究,2014(2).
[5]宋焱瓊.高職院校旅游管理類專業校企合作成效提升研究[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
作者:謝萬忠 梁儒謙 韋啟鈞 單位:廣西財經學院
第二篇:高職分段培養和銜接培養的對比思考
摘要:在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背景下,以江蘇省中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證研究為基礎,對比分析了旅游管理專業中高職分段式培養存在的問題和中高職銜接培養的優勢,實踐證明中高職銜接培養能夠有效地實現中高職人才的對接。
關鍵詞:分段式培養;銜接培養;對比分析
2010年7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2020年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目標,要求從教育體系內考慮所有職業教育課程的銜接問題,為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目標建設提供了政策指導。目前中職和高職院校對于職業人才的培養不同程度存在錯位培養、崗位針對性不清、課程邊界模糊、職業資格證書等級要求串位等問題。為建立銜接流暢的中高職課程體系,構建現代旅游職業教育體系,為此江蘇省教育廳組織開展中高等旅游管理專業銜接課程體系建設課題研究(蘇教職【2014】21號),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為江蘇省“中高職旅游管理專業銜接課程體系建設研究”課題的牽頭高職院校,本文在這9所課題研究院校基礎上進行實證研究。
一、概念界定
中高職分段教育:指的是中等職業院校和高等職院校各自獨立培養中職人才和高職人才。中高職銜接教育:指的是中等職業院校和高等職業院校一體化聯合培養職業人才,主要從人才需求調研、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銜接體系的設計、人才的銜接教育實施等方面開展。
二、旅游管理專業中高職分段教育和銜接教育的對比分析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方面
1.分段培養存在的問題
對比分析中職院校和高職院校旅游人才目標,發現兩者定位界定不清,交叉現象嚴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分段培養的中高職院校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各自認定自己培養學生的目標,導致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過高,而高職院校也存在重復定位中職學生人才培養目標。
2.銜接培養的優勢
中職與高職是職業教育體系中不同層次的教育,中高職院校之間的人才培養目標都具有職業性和技能型的特點,中高職銜接培養進一步明確了中職段和高職段的人才培養目標。旅游管理專業的中職段主要側重專業基礎知識的教育和培養旅游企業一線的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而高職段主要是側重培養能勝任旅游企業一線經營管理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在層次上具有明顯的階梯差異,在協調發展上的具有一致性,這樣更能滿足旅游經濟發展對不同層次職業教育人才的需求,從而主動適應江蘇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要求。
3.兩者的區別
分段培養下中職院校和高職院校各自確定培養目標,培養目標往往定位不清,重合度較大。而銜接培養下首先通過對旅游企業的調研,目標崗位職業能力的分解,確定各段培養的目標,目標層次清晰,易于實現。
(二)職業面向方面
1.分段培養職業面向存在問題
旅游管理專業中職院校職業面向主要為旅行社導游、門市接待、票務,景區講解員;高職院校職業面向主要為旅行社導游、計調、旅游企劃、營銷主管,旅游景區導游、景點管理等。分段培養的中高職職業面向重復度高,特別是中專院校有些崗位定位過高,如旅行社導游崗位,中專畢業生還不符合國家導游資格證考試的年齡要求,沒有導游證資格證書,能力上也難以勝任旅行社的導游崗位。
2.銜接培養職業面向存在的優勢
按照人才培養循序漸進的規律來確定中高職銜接的職業面向,銜接培養下的職業面向更加明確,職業面向的層次性體現得更加明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企業主要為旅行社、旅游景區和旅游飯店,學生的就業崗位有首崗和發展崗,中職學生主要適合飯店的基礎崗位,而高職的學生職業面向更加廣泛,適合飯店、旅行社和景區的基礎管理崗位和主管崗位。通過中高職銜接一體化旅游人才培養,就業的崗位實現了無縫對接,人才培養也與旅游企業需求層次相一致。
3.兩者的區別
根據課程組的前期調研,三種旅游企業對中高職學生需求的數量和崗位有所側重,中職的學生更適合從事飯店基礎崗位工作,而高職學生由于知識的豐富、技能的提升和年齡的成熟,可以適合旅行社、景區和飯店的工作,因此中職學生職業面向于旅游飯店,而高職學生崗位更多的是面向旅行社和景區。
(三)職業資格證書方面
1.分段培養存在問題
分段培養中高職同時設置了普通話技能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導游員資格證書(初級)或景區講解員證書,技能證書重復現象明顯,各自沒有側重點,而且對中專生設置初級導游證書,難度過高,難以實現。
2.銜接培養的優勢
在構建旅游管理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職業資格證書時,將飯店服務員職業資格證書中高級分開獲取,使兩個階段既相對獨立,又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和緊密的關聯性。學生中職畢業時能同時取得中專學歷證書和中級飯店服務員職業資格證書,進入高職則能同時取得大專學歷證書和高級飯店服務員職業資格證書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導游員資格證書,這樣不僅避免中高職飯店類職業資格證書的簡單的重復,而且逐步提高了學生在高職階段技能的提高。
3.兩者的區別
分段培養時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往往對中職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考取全國導游資格證書(初級),這個證書中專生的年齡還沒達到考試的年齡要求,而且對中職學生來說難度太大,即使考了通過率極低,也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銜接培養時將中職學生的職業資格證書定為飯店服務員職業資格證書四級(中級)(餐廳或客房),這和中職生的職業崗位相一致,學生在校期間通過一定的努力就可以實現,而且在中職實習的飯店企業可以運用上,讓學生學有所用,更有實際意義。
(四)綜合素質以及職業能力方面
1.分段培養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分段培養往往忽視了人的認知能力發展階段性的規律,對中職學生往往提出了過高的要求,由于這些要求本身就不符合認知規律,因此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由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達到學校提出的在綜合素質及職業能力方面的要求,部分同學會產生消極自卑心理進而影響到培養效果。中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理應重視文化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的培養,但實際培養中主要重視專業技能訓練,這會導致進入高職院校學習時出現基礎知識不扎實,專業技能訓練與高職院校重復現象。由于中職教育偏重于對學生操作技能和就業能力的培養,存在著輕基礎、重專業,輕理論、重實踐,輕理解、重操作的現象,使旅游學生很難適應高職教育更廣、更深的理論學習,達不到高端技能型旅游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不能很好地實現旅游職業人才的系統培養。
2.銜接培養的優勢
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如表1)的培養不是課程教學能完成的,需要在職業活動中養成,而職業素質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中高職銜接有利于學生從熟手向能手的提升。銜接培養下對學生綜合素質及職業能力方面提出的要求,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規律,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的規律性和科學性。絕大部分學生通過努力都能達到銜接培養下對其在綜合素質及職業能力方面的要求,能夠充分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而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實現職業教育的目的。
3.兩者區別
分段培養忽視了人才成長的循序漸進的規律,都急于求成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結果導致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技能提升和發展空間受限制。而銜接培養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人才培養系統化理論,科學確定不同教育階段教學內容、技能訓練和綜合素質。旅游管理專業中職段側重于旅游服務人員職業素質的養成、基礎旅游知識積淀和基本職業技能的培養,而高職段側重旅游經營管理知識學習和旅游服務、導游綜合素能的培育。
(五)課程標準體系
1.分段培養存在問題
傳統分段培養的課程體系中,中職院校和高職院校各自構建自己的專業課程體系,中高職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重復度高,課程設置不合理,沒有體現中高職教育的層次性以及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的規律性。由于各段教育之間幾乎沒有交流溝通,很多高職課程內容學生已經在中職階段學習過,這不僅造成中高職教育資源與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2.銜接培養的優勢
銜接培養的課程體系(如表2)設置的理念為:強化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地位,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能力提升功能,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中高職彼此聯系、相互滲透、有機銜接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中高職銜接一體化的課程設置中,消除了中職和高職重復雷同課程現象。中職側重于旅游專業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而高職側重于旅游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以及高端技能。這樣有利于中高職明確各自的教學重點、制定課程標準、調整課程結構與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進程,避免在教學安排上的脫節或重復。
3.兩者的區別
傳統分段培養的課程體系中高職各自為政,重復課程較多,課程設置不合理,沒有統一的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設置的思路。而銜接培養的課程體系以統一的課程體系設計理念為指導,中職段和高職段合理有序的設置課程體系和內容,重復現象避免了。高職校與中職校根據培養目標,以全局觀念統籌構建課程體系,課程設置由淺人深:中職課程重基礎、強應用,讓學生初步建立旅游基礎知識和旅游職業概念;高職課程重實踐、強創新,鼓勵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工作場景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文化基礎課程注意中、高職層次知識點的有機融合,以適應其漸進性學習和終身教育的需要,中職階段注重基礎知識和素質教育;高職階段開設提升理論及應用水平的通識課程,加強職業素質教育。專業課程以旅游技能和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將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機結合。職業素質拓展課程以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為重點,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三、結語
通過分段培養與銜接培養的對比分析,旅游管理專業中高職分段式培養已經不適用當前旅游業的發展和旅游人才培養的規律,中高職銜接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滿足了現代旅游業對人才的要求,明確了中高職人才培養的規格,實現了課程設置的一體化和技能證書的統一要求,滿足了中高職院校教學互通和資源共享。成功實施旅游管理專業中高職銜接項目將有利于旅游行業的進一步發展,能使中高職院校更加清楚地了解銜接教育的優勢,也能在深層次的比較分析中發現實施銜接教育的有效方法,最終有利于旅游管理專業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Z].教職成[2011]9號,2011-9-20.
[2]姚明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高職銜接的人文素質教育揭橥——基于高職自主招生面試的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14,(7).
[3]徐蘭.我國香港職業教育銜接體系對于中高職發展定位的啟示[J].繼續教育研究,2015,(5).
[4]潘春燕.復合型人才及其培養模式的構建思考[J].學理論,2010,(7).
[5]夏建國.基于人才分類理論審視技術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J].中國高教研究,2007,(5).
[6]潘懋元,陳厚豐.高等教育分類的方法論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7]楊金土.對技術、技術型人才和技術教育的再認識[J].中國高等教育,2002,(Z3).
作者:張紅英 沈蘇林 丁宗勝 單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第三篇: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保障路徑研究
摘要:人才培養質量是中高職銜接效率檢驗的關鍵。以南京旅游職業學院為牽頭單位的旅游管理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在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保障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文章從組織(organization)、制度(institution)、內容(content)、手段(measure)、機制(mechanism)五個方面探索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路徑。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OICMM;保障
為推動江蘇省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積極探索系統培養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強職業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加快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以南京旅游職業學院為牽頭院校,南京江寧中等專業學校、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南京浦口中等專業學校、江蘇省高淳中等專業學校、揚州旅游商貿學校五所院校為銜接中職院啟動了旅游管理中高職銜接“3+3”試點項目。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是保證江蘇省區域經濟發展及滿足人才終身學習需求的重要措施?,F代職教體系建設是否有效的關鍵則是人才培養的質量,只有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才能保證滿足區域經濟發展,才能實現人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
一、“OICMM”涵義闡釋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聯合銜接中職院校創設的基于“OICMM”五輪并驅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路徑,是指從組織(organization)、制度(institution)、內容(content)、手段(measure)、機制(mechanism)五個方面共同驅動人才培養質量的馬車。內容保障是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的主要動力,主要是指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銜接,它是人才培養內涵銜接的保障,也是銜接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手段保障是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的輔助動力,科學合理的手段可以檢驗中高職內涵銜接質量的成效,而手段保障的關鍵是如何通過考核方式的變革更加科學地檢驗內涵銜接的質量;組織保障是人才培養質量的實施基礎動力,沒有良好組織的創設,再好的內容銜接和手段變革都無法實施。制度保障是持續動力,制度保障可使人才培養質量始終如一,是實現過程管理的有效方式。機制保障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鞭策動力,也是根本動力,運行良好的機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效率,實現更高效率的人才培養。
二、基于“OICMM”的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保障路徑
(一)組織保障
1.成立五個層面的專門組織機構
組織是旅游管理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的領導和實施機構。為了保障旅游管理現代職教體系人才培養質量,本項目構建組織保障系統,成立教育主管部門、職業院校、企業、教學系部、專業五個層面的專門組織機構,構建一個層次清晰、職責明確、各校協調、企校互惠、相互促進的組織保障系統。即由教育主管部門主導、職業院校牽頭、企業參與、教學系部和專業具體實施的組織機構。
2.雙校-多企的協商平臺
成立高職院校、銜接中職院校、合作旅游企業共商的協作平臺,對旅游管理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標準的制定、考核方案的制定等方面進行商討。良好的協作平臺和組織保障了中高職銜接工作既能夠滿足市場企業需求,也能夠滿足高等職教教育的需求。
3.精選合作伙伴
旅游管理中高職銜接合作單位遴選非常嚴格,優秀的合作伙伴才能實現優秀的人才培養。旅游管理中高職銜接牽頭院校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是中國旅游人才搖籃”、中國旅游“五星聯盟”學校之一、全國酒店高級管理人才培訓基地、江蘇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牽頭單位;合作中職院校中3所為省級示范學校,2所為國家示范學校;合作中職院校各有所長且高度重視旅游管理3+3銜接教育工作。
4.成立精英教育與管理團隊
為了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在南京旅游管理學院的帶領下,各銜接中專院校中高職銜接班級實現了雙師精英管理,即中高職銜接班級學生入學后選擇管理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教師擔任輔導員,同時選擇專業基礎扎實、專業技能高超的教師擔任專業授課老師,從而實現三年全過程管理與輔導。
(二)制度保障
1.形成嚴格的聯席會議制度
制度保障是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動力。在校-企-校共商的基礎上,旅游管理中高職銜接項目形成了嚴格的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制度以系統化思想為指導,對中高職人才培養銜接系統作全方位探討。聯席會議每一學期舉行一次,由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合作中職院校及企業共同參與。討論的主題從宏觀的學生入學、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學生管理到微觀的課程體系的編制、課程教學的開展、課程標準的制定、課程教學方案的研討。聯席會議的地點實行輪換,學校和企業輪流成為研討地點,從而達到互相參觀的目標。從2012年項目運行開始,聯席會議已經進行6次,6次會議的主題分別為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的研討、課程標準的制定、轉段方案的制定、轉段考核的實施、中國旅游地理課程的教學研討。
2.形成常態化的學生定期交流制度
為了提升中職院校學生對南京旅游職業學院的歸屬感,從而激發中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升學愿望,南京旅游職業學院聯合五所中職院校定期組織旅游管理3+3中職學生前往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參觀交流,參觀期間南京旅游職業學院為中職學院安排了校園導游、與學長交流、品嘗菜肴、聽取一堂生動的公開課、合影留念等活動。從2012年開始,學生定期交流活動已經開展3次,通過參觀和感受南京旅游職業學院的校園和文化,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點燃。
3.形成“賽學、崗學、修學、互學為渠道”的教師培訓制度
“賽學、崗學、修學、互學為渠道”的教師培訓制度具體是指以賽促訓、頂崗促學、出國進修、合作院?;ネɑW四大途徑不斷提升師資隊伍水平。首先由南京旅游職業學院牽頭,聯合中專院校教師開展授課比賽,如公開課、說課等,授課比賽的課程以中高職銜接課程中的核心課程為主。通過賽課,使教師互相學習,互相提高。其次,暑假期間中高職銜接有關的授課教師前往旅游企業開展頂崗實習,主要集中在酒店服務崗位及旅行社服務崗位,通過頂崗實習加強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保證授課過程中的實用性和與時俱進。再次,派專業教師前往國外或者港澳臺地區短暫研修和長期研修,開拓教師專業視野,引進國外中高職銜接的經驗,提升項目建設質量。最后,中高職銜接牽頭院校教師經常前往銜接中職院校授課,或邀請中職院校優秀教師前往高職院校授課,從而達到互相學習、互相提升的目的。
4.形成“基地、師資、資料互通共用為基礎”的教學資源共享制度
中高職銜接院校形成以“基地、師資、資料互通共用為基礎”的教學資源共享制度,即實訓基地共享、教師共享、資料共享。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及各中職院校互相開放實訓基地,在各校保持正常教學之外,雙方可申請使用對方的實訓基地,從而實現資源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南京旅游職業學院與各中職院校可以互相借用優秀師資前往對方學校授課,互相學習。南京旅游職業學院與各銜接院校共建的教學信息平臺,將優秀示范性教學資料,如優秀課程標準、優秀教材、優秀課件、優秀說課、公開課資料等傳到平臺上供所有教師、學生共享,提升教學質量。
(三)手段保障
手段保障是實現內涵銜接的輔助動力,是檢驗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的途徑。手段保障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即課程標準的規范與科學制定、課程內容的重新組合和教學模塊的重新劃分、編制具有層級和梯度的精品銜接教材、探索示范性教學方法。即通過課程標準制定、課程內容重組、課程教材編寫、課程教學方法改革保障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的有效銜接。
1.課程標準的規范與科學制定
對中高職銜接的五門統考課程標準進行統一制定,選擇《旅游概論》、《中國旅游地理》、《客源國概況》、《民族民俗》、《江蘇導游基礎知識》五門課程建立統一課標。確立課程的性質、課程的目標、課程的建設思路、課程的實施等內容,通過課程標準的制定明確課程的基本規范,從而保證銜接院校之間教學的標準化。
2.課程內容重新組合和教學模塊重新劃分
對中高職相似性課程開展研究,將相似課程進行內容的梳理,確立中高職教學過程中應該達到的要求,從而確定中高職階段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模塊,避免相似課程的重復性教學。如同樣是酒店課程,中職階段的教學模塊主要側重于酒店服務性技能教學,而高職階段主要側重于酒店基層管理和高技能培養型教學。
3.編制具有層級和梯度的精品銜接教材
編寫適應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的專用教材,梳理中高職階段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去除中高職交叉知識點,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編制適合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的精品教材。如中職階段的旅游地理學與高職階段的旅游資源分類與評價形成知識的層級差,對兩課程進行深入研究,重新編寫符合中職階段的旅游地理學,同時考慮到高職階段的旅游資源分類與評價課程,避免知識的重復,同時又為高職階段的同類課程奠定基礎。
4.探索實施示范性教學方法,突破教學難點
基于中高職學習對象的特點,探索符合中高職學生特點的主要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對統考類課程上課方法進行研討,由不同學校教授同一門課程的教師分享教學方法,從而確定科學合理、示范性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中多次應用并評估教學效果。如針對《中國旅游地理》課程,對其教學難點即空間與資源如何有效結合進行資源認知及線路設計,確定了以線路來介紹資源的教學方法,即收集每個旅游區的經典線路,將經典線路放置于地理空間中,然后依據線路的走向來介紹線路途徑的旅游資源,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既認知了空間,也在空間中認知了資源,從而突破旅游地理中空間和資源如何有效結合的難點。
(四)機制保障
1.嚴進嚴轉機制
為達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各銜接中專院校、各合作企業嚴格把好“入口關”,在招生工作中合理控制招生規模,寧缺毋濫,設立最低錄取投檔線,并且進行適當面試,由于旅游管理專業是服務性行業,對工作人員的形象、基本素養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招生工作中適當面試,從身高、形象、禮儀禮貌上進行把關。此外,對于思想品德不過關,專業統考、綜合考核達不到要求的學生不予轉段,將其退回其它非中高職銜接班級或實現中專就業。通過剔除一部分對學習失去興趣或者繼續深造愿望不強烈的學生,保證學生后續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靈活的考核機制
(1)定期與綜合相結合的考核機制。定期考核保證學生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緊張感,綜合考核保證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具體操作上學生學習階段四門通識課程即《語文》、《數學》、《外語》、《德育》參加并通過江蘇省學業水平測試,每門課程成績原則上須達到C以上。此外,每一學期學生統考一門專業課程,統考成績計入轉段成績,統考課程共計五門,分別為《旅游學概論》、《中國旅游地理》、《民族民俗》、《客源國概況》、《江蘇導游基礎知識》。最后,在第六學期,中職學生參加轉段綜合考核,轉段考核方案制定嚴格,轉段報名、考試等同于省級考試,納入對口單招體系。轉段考核突出考察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和運用能力。
(2)以證代考與技能大賽相結合的考核機制?,F代職教體系建設的主線是技能,這是其區別于傳統高等教育的關鍵之處。除了保證學生對職業技能的學習,要求學生在中職學習階段就要獲得相關專業技能證書,技能證書作為課程是否合格的條件,此外技能證書也是學生升學轉段的必備條件,如中職階段設置的餐飲服務與客房服務課程,課程最終以證代考。為了提升學生職業技能,以南京旅游職業學院為指導單位,合作院校輪流舉辦五校聯盟職業技能大賽,技能大賽的參賽學生即為五所中職院校學生,對于在技能大賽中有突出表現的學生在轉段時具有優先錄取的條件。此外在南京市技能大賽、省級技能大賽、國家級技能大賽中表現突出的學生也將優先錄取。
(五)內容保障
內容保障表現為滿足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而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表現為課程體系的合理設置,課程體系是整個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動力。南京旅游職業學院聯合相關合作企業及中職院校對課程進行重新優化,再造知識、技能與素質同步進階的梯級課程體系。
1.知識進階
知識進階即從基礎知識-旅游基礎知識-崗位基礎知識遞進?;A知識主要塑造學生的基礎素養,如語文、數學、體育、計算機等課程。旅游基礎知識主要塑造學生的職業知識,主要包括旅游行業的一些基礎課程,如旅游學概論、中國旅游地理等。崗位基礎知識主要是針對中職階段的酒店各崗位知識及高職階段的導游、旅行社、景區崗位知識。崗位知識的遞進之所以從酒店各崗位遞進到導游、旅行社、景區等崗位,主要是因為通過市場調研及按照旅游人才成長規律,對中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進行的科學定位,發現旅游管理中職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能從事星級飯店及同類型企業餐飲、客房、前廳、康樂、銷售等部門的服務、運營與管理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階段的人才培養定位為服務于酒店、旅行社、景區等旅游行業的技能型、復合型、國際型、創新型人才更加科學。
2.技能進階
課程體系技能一體化進階實現了中職階段的單項技能訓練向高職階段的綜合技能訓練。中職階段單項技能的訓練側重于各崗位技能的單項訓練,如客房清掃、餐飲服務、前廳服務等單項技能的訓練,而到了高職階段則通過專業綜合實訓周的方式,依托多門已學習課程實現綜合訓練,學生停課一周,在室內外進行一周的認知和深度綜合實踐,將先前的單項技能融會貫通,如高職階段通過酒店文化周、餐飲美食節、旅游管理綜合實踐、校園成才杯等綜合實訓環節提高學生綜合技能。
3.素養進階
素養一體化進階實現了學生基本素養向職業素養的遞進。中職階段側重于人的基礎素養,加強基礎文化課程的學習,如語文、數學、歷史、地理、英語等,而高職階段則側重形體、旅游英語、旅游地理、旅游文化等課程的學習,從而實現從基礎素養向職業素養的演進。此外,充分發揮中高職職業養成教育特色,從理念、行為、形象三要素實現基礎養成向職業養成的演進。如中職階段強調宿舍衛生管理、個人衛生管理、個人勤勞品質的養成,而高職階段則從職業理念上要求學生的行為,通過職業養成周,如酒店文化周、職業素質養成周,提升學生的行業服務意識。在形象上也要有所改變,中職階段的校服不具有行業性,而在高職階段將要求學生穿著與職業接軌的校服,使學生未進入行業已經深度感知到行業氛圍。
參考文獻:
[1]楊海華,梅亞萍.終身學習理念下中高職銜接價值取向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14,(16):36-41.
[2]陸國民,王玉欣.中高職銜接中的課程開發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4,(6):56-59.
[3]劉志國,劉志峰.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4,(7):99-102.
[4]祝成林.中高職課程銜接的著力點:知識、技能、素質[J].職教論壇,2014,(3):55-59.
[5]龍洋.“3+2”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設計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5):67-70.
[6]段標,“3+3”中高職銜接分段培養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3):15-17.
[7]顧明智,等,基于協同創新理念的中高職銜接教育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21):112-113.
[8]劉磊.培養質量視角下我國中高職銜接實踐問題研究[J].職教論壇,2014,(10):35-37.
[9]黃小璜.現代職教體系試點:著眼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構建及教學質量保障—以常州市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4,(11):58-60.
作者:涂瑋 孫斐 金麗嬌 單位:南京旅游職業學院
第四篇: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析
【摘要】當前,職業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發展職業教育的首要問題就是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建立起一套完整和嚴格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監控體系,這是對教師教學活動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做出科學判斷和評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為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就業率。
【關鍵詞】旅游分院;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一所國家認可的高職院校,近十年來的發展極其迅速,在校生達到了數千人,旅游管理分院的在校學生就有近四百人,辦學規??梢哉f達到了歷史性的突破,然而問題隨之而來,最突出的就是教學質量與就業率之間的協調性不夠。學生在校學習成績很好,年年拿獎學金,可到了工作崗位問題就來了,工作技能技巧不夠熟練,導致工作能力欠佳,等等。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既能在學習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技巧?筆者認為應從源頭改革,就是在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時不單單看學生的考試成績,更應該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并以此來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使教師的教學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想使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技能技巧相匹配,除了建立起一套完整和嚴格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監控體系,還必須在此體系中突出學生的技能技巧的考核制度,目的只有一個———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適應時代的指標體系和標準,運用有效可行的方法,對教師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及其結果做出合理的判斷和評估。
一、構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意義
“教學質量”永遠是教育的核心問題。1983年4月,美國高質量教育委員會發表名為《國家處于危機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報告,拉開了旨在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改革序幕。20年后,美國教學委員會以“同名姊妹篇”的形式又出臺了另一份報告《教學處于危機之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美國作為世界教育改革的先鋒,已將提高教師質量作為其教育改革工作的重心,確定了提高教師質量工作的戰略地位,并且影響至今。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ducationalTestingService,簡稱ETS),發表了“教師質量的系列報告”。其中第一份報告《教師質量是教育的基礎》對“教師質量”做出了界定:優秀的教師培養優秀的學生。這既是教學的基本目的,又是評價教師的基礎。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教高〔2012〕4號印發《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該《意見》中強調健全教育質量評估制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一是提升教師地位和專業化水平;二是提升教師這一職業具有吸引力,更有效地回報教師,提高教師的收入;三是提高行業門檻,提高教師的社會經濟地位。就目前而言,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是當務之急。
1.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
教師是教學的核心,教學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而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是實現這一途徑的重要措施和保證;同時構建有效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由于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已經迫在眉睫,箭在弦上。因此,教學質量是高技能人才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
2.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要求
有效準確地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可以積極引導、激勵分院教師積極投身教學和教研工作,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保證學生在當前職業教育的激烈競爭中得到可持續發展,培養更多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構建積極有效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制度,并使之與教師評優評先、職稱評聘和績效發放掛鉤,既是提高教學質量自身的需要,也是適應學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
3.有利于教師自我評價,發現問題并加以完善
有效準確地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可以增強教師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促進教學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自我完善。通過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及時將各種評價信息反饋給教師本人,使其正確認識自己的教學水平,明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強化、調整、矯正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從而提升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給予每一個教師科學、客觀的鑒定,使教師的勞動得到應有的肯定和認可,使其心理上得到滿足與平衡,產生信任感、公平感和成就感,并不斷激發工作熱情。
二、目前分院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弊端
目前,旅游分院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主要依靠學生對老師的打分進行評價,突出了以學生評價作為評教的主體,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學的主體也是學生,教學的目的還是為了學生,學生每天都在學習聽課,可以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做出客觀的評價,也是一種促進提高教師教學質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正是因為教師要靠學生打分進行評價,因而導致教師不敢“得罪”學生。所謂“得罪”,就是學生上課說話影響課題紀律不敢評判,學生遲到早退裝作沒看見等,結果教學效果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認真教學一絲不茍的教師,學生評價反而不高,這樣嚴重打擊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另外,學生個人素質的差異、學科課程本身的性質等,都會對學生的客觀評價產生影響。由于學生水平能力參差不齊,單一依靠學生的評價判斷教師教學質量不一定適用。
1.學生的基礎水平不一
旅游分院的學生的基礎差距很大,錄取成績高的有400多分,低的也有不到200分的。學習態度不同,努力學習程度不同。分數較高的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發表見解,其學習能力比較強又善于刻苦學習;分數較低的學生則難以全部參與教學互動,接受教學的效果也不十分明顯,同樣的問題理解不了。
2.習慣性格差異明顯
表現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應對困難的能力較強,能迅速領會教師的意圖,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而自我約束不強的學生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自制力較差。所以學生是否有適度的愉悅感、能否控制與自我調節學習情緒,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評價的結果。由于這些差異的存在,教師授課內容要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既要考慮到面(適用于全體學生),又要突出差異性(能力突出與能力較差)特點,這對教師組織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來了更大的考驗。因此,也就造成了學生對教師評教因個人喜好帶來了諸多弊病。這主要表現在:
(1)基礎差、基礎好的學生對教師都不滿意。講多了,基礎稍差的學生對知識理解不了,接受不了,消化不掉;講少點兒,基礎好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教學不解渴、吃不飽,希望教師拓展的深度、強度更大,因而很難做到讓每一位學生滿意。
(2)在教學中要求嚴格、態度嚴謹。在教學中認真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并不為某些學生理解,學生的評價得分不是很高;而某些授課態度隨意、遷就學生、課上隨意發揮的教師,反而會得到學生的推崇,評價結果并不低。一個學期下來究竟在這位老師身上學到了哪些知識,能否應對將來的就業?對這個問題卻很少有學生去認真思考。
(3)知識和技術難度較低的課程以及對基礎課程銜接較小、實踐技能鍛煉機會多、或相對獨立的課程,學生評價得分高,知識和技術難度較高的課程以及對基礎課程銜接較強的課程,學生評價得分相對要低一些。這就造成了部分教師在課程選擇時的矛盾,教學容易的、學生易于接受地搶著上,教學中難于駕馭的、學生不易理解的爭著推,影響了教師某些課程授課的積極性。即使同一個教師同一門課班次不同,評價也是高低不一,差異較大。學生認真,在網上測評時能做到客觀公正,結論客觀;學風不強、素質較差的學生在測評過程中主觀情緒化明顯,評分差距大,評價結果也就失去了價值。測評中所存在的某種程度的不合理,對教師微小的不利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其往往也會挫傷教師的積極性。那么,如何更為客觀、公平、科學地對教師教學水平進行評價,根據多年探索,旅游分院初步構建了分院、教師、學生、督導四位一體的評價體系,即學生評價、分院評價、教務評價、專家評價相結合的測評方法。
三、初步構建四位一體的評價體系
教育部教高〔2012〕4號印發《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認為,有效的教學需要四種類型的知識和技能:基本的學術技能、所教學科的內容知識完全、普通的和內容具體的教育學知識、面對面的教學技能。具備這些知識和技能的教師應該可以成為優秀的教師。從教師的業績來測評教師的質量,無疑是最為正確的思路。教師質量評價體系必須是一個可供操作的評價體系。旅游分院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以學生評教為基礎,分院和教務評價為主體,專家為評價進行監督和保障。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以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為主要指標的前提下,同時還需兼顧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建設、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態度等其他方面工作。學生評教直接反映學生對教師課堂授課的滿意度,是教師師德師風、教學態度、教學水平的綜合評價,學生評教采取網上測評的方式進行,占評價體系的40%分值。旅游分院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自行制定評價細則,以聘請校內外專家、院系領導、課程負責人及專業負責人聽課為主要評價方式,規定教師必須完成論文帶教和頂崗實習學生聯絡任務,規定教師每年必須下基層鍛煉,可以利用寒暑假到酒店、旅行社實習,并一起納入評價體系,占評價體系30%分值。教務評價以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建設、教學組織、教學方法和教學態度等方面為主要評價內容,可以以說課、微課等形式開展評價,占評價體系20%分值。督導評價以課堂聽課為主要評價方式,主要從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藝術、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采取重點評價和隨機評價相結合的辦法,并監督和保障教師評價體系的有效正常進行,占評價體系10%分值。有效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為教師教學指明了發展的方向,激發教師教學教研的積極性,同時通過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檢驗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有助于實施教學監控,達到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提高教師教研能力,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獎勵優秀,鞭策后進,將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結果作為教師評優評先、職稱評聘、年度考核、教學工作獎勵等的主要依據,體現獎優罰劣、優勞優酬的分配原則,形成一套有效的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范志學,閆桂蓮.高職教學質量評價對教學質量監控的作用[J].職教論壇,2013,(35):105-106.
[2]陳杰志.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創新研究[J].華章,2014,(18):108.
[3]姜義,董先.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探討與實踐[J].時代教育,2014,(14):14.
作者:王春春 曹敏 單位: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第五篇: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復合型翻譯人才培養思路
摘要:我國國際旅游市場的不斷發展,國內居民赴國外旅游以及國外到境內旅游的人數逐年上升,因此龐大的國際旅游市場對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作為培養社會實用型專業人才的高職院校,要立足于當前市場人才需求,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復合型翻譯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
我國旅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對復合型翻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高職院校作為培養社會實用型專業人才的教育場所,要積極依托就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要求,深化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構建“英語+專業”的復合型翻譯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旅游管理專業與英語專業知識的結合,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知識的實際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1當前旅游管理專業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的現狀
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主要就職于各種酒店、旅行社以及景區等企業,他們在工作中表現出了過強的理論知識體系,但是在應用英語知識方面,尤其是翻譯英語能力方面表現的比較欠缺,造成此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應用翻譯人才培養模式比較落后:一是英語教學仍然集中在理論教學階段。當前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英語教學仍然是以理論學習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書本的知識對學生進行“被動式灌溉”,導致學生沒有應用英語知識的實踐能力。二是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缺乏相應的英語應用環境氛圍。目前英語教學主要集中在課堂上,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溝通,這樣就會限制英語學習的自由交流,而且高職院校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也缺乏對英語翻譯應用的機會。三是高職院校的英語教材忽視對學生本專業的結合。很多高職院校的英語教材具有同質性特點,英語教材的同質性特點必然會導致學生接觸到的知識不能滿足英語翻譯人才培養模式。
2構建“英語+專業”復合型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1滿足當前我國旅游市場發展的要求
當前我國旅游市場出現了快速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國際旅游市場出現了快速增長的態勢,我國公民境外旅游以及國外公民到我國旅游的人數在不斷增加,為此需要大量的既懂旅游管理知識,又懂英語翻譯的復合型人才。而高職院校作為培養社會實用型專業人才的主要場所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積極構建適應現代旅游業發展的專業人才隊伍。
2.2提升學生就業渠道的重要手段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本社會公認的主要問題,作為培養社會實用型專業人才的教育部門,一定要從自身教學方面入手,正確認識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問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要想獲得滿意的就業崗位,除了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因為就業崗位對學生的要求最終要體現在學生應用相應知識的實踐能力方面。因此構建“英語+專業”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提高學生英語知識與旅游專業知識相結合應用能力、提升學生就業率的主要手段。
2.3提高高職英語翻譯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
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教育市場,高職院校要想在教育市場中占據穩定的地位,就必須要靠過硬的教學質量、較高的就業率獲取穩定的生源。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并不是簡單的從教學手段、教學理念等方面入手,而是要實現英語教學與學生專業知識的結合,具體而言就是在旅游管理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側重對學生英語翻譯知識與旅游管理知識的融合,在英語翻譯教學中要融入旅游管理知識,以此強化學生的旅游管理知識的英語翻譯能力。同時實現英語翻譯知識與學生本專業知識的融合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英語翻譯教學中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很不高,問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認為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與自己的專業沒有多大的聯系性,因此學生在英語翻譯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興趣不高的現象,而通過構建“英語+專業”的人才模式以后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必然會得到大大的提升。
3“英語+專業”復合型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對策
構建“英語+專業”的復合型英語翻譯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在英語翻譯教學中要融入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強調英語翻譯知識的社會實踐應用性,進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構建“英語+專業”復合型英語翻譯人才的具體對策是:
3.1實現英語翻譯教師與學生專業知識教師之間的工作銜接,培養“雙技能”型專業人才
培養“英語+專業”的英語翻譯人才最主要的就是實現高職院校英語翻譯教師與學生專業知識教師工作的銜接,保障英語翻譯教師既要具有扎實的英語翻譯理論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雙技能”知識體系。培養高職英語翻譯教師的“雙技能”知識:一是高職院校要定期組織各種教育培訓,為英語翻譯教師與專業教師工作的銜接提供平臺。首先高職院校要利用“校企合作”平臺為英語教師提供實踐性的專業崗位鍛煉的機會,增強英語翻譯教師了解旅游管理專業實踐的要求,以此增強英語翻譯教師在教學中與社會實踐崗位要求的結合。其次高職院校要組建由英語翻譯教師與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共同組成的教學小組,并且設置一名教學組長,負責協調英語翻譯教學與學生本專業課程教學之間的融合,以此實現他們之間的協調作業。最后高職院校要多組織各種教育培訓活動,鼓勵英語教師與旅游專業教師之間進行交流與合作,并且就某些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合作。二是高職英語翻譯教師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在學習與掌握英語翻譯基礎知識的同時,與其它專業教師之間進行交流與溝通,以此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保證自己在滿足日常英語理論教學的同時能夠掌握更多的旅游專業管理知識。
3.2深化高職院校英語翻譯教學內容,突出高職特色
一是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教材要結合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與學生未來的就業崗位。英語翻譯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信息來源,其對教學模式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要深化英語翻譯教材改革,根據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英語翻譯教材,改變傳統的單一化的教材模式?;诼糜喂芾韺I的就業崗位要求,高職院校在選擇英語翻譯教材時要更加突出對旅游專業方面的知識,高職院校在編制英語翻譯教材時一定要結合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的意見。二是加強英語翻譯教學的內容創新。英語翻譯教學的內容不要局限在傳統的書本知識,而是應該積極創新教學內容,注重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相聯系,比如隨著我國旅游市場的不斷發展,一些新的英語詞匯要不斷的融入到英語翻譯教學中,同時根據具體的英語翻譯教學對象也要采取不同模塊的英語教學內容體系。
3.3高職英語翻譯教學要側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
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決定了高職教學的手段不要僅僅局限在理論授課模式,而是應該采取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辦法,并且要積極創新現代教學手段:一是注重英語翻譯教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銜接。英語翻譯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但是英語翻譯能力的提升歸根結底還要依賴于較強的理論知識,因此高職院校要合理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創建各種英語翻譯實踐教學平臺為學生創造各種英語翻譯氛圍。二是高職院校英語翻譯教學要積極采取各種先進的教學設備,通過采取先進的教學設備提高英語翻譯教學的效果。三是高職院校要為學生創建英語翻譯教學與未來職場相結合的英語翻譯應用氛圍。將英語翻譯知識與學生未來的崗位要求相結合,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翻譯能力的實踐能力。
3.4創新英語翻譯教學考核方式
“英語+專業”英語翻譯人才培養模式要求高職院校要創新傳統的英語翻譯考核方式:英語的考核要把專業基礎知識、技能與英語翻譯知識相結合,即采取筆試+口試的考核方式。口試即讓學生建立合作小組,在小組中抽簽進行職場場景模擬對話,運用行業英語課程所學知識進行對話設計,并即興發揮,既可以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效,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應變能力。另外,筆試可分為開卷考和閉卷考。開卷考就是讓學生在考試中運用教材內容對試題進行解答,這種情況下試題難度要有所提高,增加實例分析和篇章翻譯等題型,這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考察較為嚴格。在閉卷的情況下用選擇題、填空題和簡答題模式對學生進行考核。
參考文獻:
[1]馬麗.淺談高職院校英語復合型人才的培養[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06).
[2]劉峰.培養旅游英語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探索與實踐[J].華人時刊(中外教育),2011(1).
[3]劉亞琴.高職旅游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職業能力培養[J].創新與創新教育,2011(06).
作者:宋艷 單位: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
第六篇:高職旅游管理實踐教學構建思考
摘要:實踐教學是實現產教融合、工學交替職業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徑,作為技能型旅游人才培養重要基地的高職院校,需要從職業認知實踐、課程教學實踐、專業服務實踐等方面,構建一個有層次、分階段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以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實踐教學;旅游管理;高職教育
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重要基地的高職院校,長期致力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學交替的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已形成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水平也不斷提升。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及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等文件精神的指導下,結合自身多年旅游管理專業建設實踐經驗,提出以“工學交替、賽證促能、服務產業”為主題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以期為高職旅游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添磚加瓦。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具體思路為:以校企合作為基本制度,把工學交替作為切入點,結合技能競賽和職業資格證考試,通過校內外實訓基地搭建平臺,串起實踐教學的各個方面,并輔以保障措施和評價機制來推動其實施。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目標
在“產教深度融合、工學賽證并進、提升培養質量、服務現代產業”的職教理念指引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目標設定為:一是使學生獲得實踐知識,開闊眼界,豐富思想,培養具有樂觀自信、剛毅務實的性格和具有較強服務意識的旅游人才;二是使學生掌握符合就業崗位群要求的專業技能,并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具有從事崗位群工作的能力。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及具體實施舉措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架構
要實現上述實踐教學體系的目標,需要在傳統的“課程實踐教學+畢業頂崗實習”這種較為單一的模式上,拓展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并形成具有階段性、系統性、層次性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內容,其基本構架見圖1。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具體實施舉措
1.職業認知實踐:[1]為了讓學生在接觸具體專業知識之前,對工作場所、就業崗位、工作職責等有感性認識。我們需要在實踐教學的第一環節安排職業認知實踐,即在新生入學后,教師帶領學生赴旅行社、酒店、景區等參觀工作場所,聽取企業文化宣講;或帶領學生觀摩企業的商業推廣、員工培訓、優秀員工頒獎、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團隊拓展訓練等活動,讓學生初步形成對旅游企業、職業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邀請職業經理人進校園舉辦職業認知講座,為學生介紹行業發展、工作特點、用人標準等,面對面解答學生的疑問,讓企業人員與校內教師共同輔導學生端正職業觀,共同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2.課程教學實踐:課程教學實踐一方面要求校內專任教師與行業兼職教師,根據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和實際的工作過程,合作開發課程,合編教材,共同帶領學生在實踐中完成授課。除在校內實訓室模擬實訓外,更多的是在旅行社、景區、酒店、展覽館、休閑旅游企業等進行現場實踐教學。例如《旅行社經營與管理》、《酒店管理》、《導游業務》、《餐飲服務與管理》、《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景區服務與管理》、《會展策劃與營銷》、《休閑產業服務與管理》等都是較容易開展教學實踐的課程。另一方面,要求課程教學與職業資格證考試對接。與旅游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有《國家導游員》、《會展策劃師》、《飯店前廳服務員》、《咖啡師》、《調酒師》、《飯店餐廳服務員》、《飯店客房服務員》、《茶藝師》等。絕大多數資格證都有實踐、實操的考試部分,把專業課程教學與職業資格證考試對接,不僅能提高學生職業資格證書通過率,而且也規范和促進了專業課程的教學實踐。
3.項目實訓實踐:由于旅游行業的淡旺季較為明顯,旅游企業在旺季的用工需求量大,這為在校學生開展短期頂崗實習提供了機會。校方可根據企業業務情況,靈活調整教學計劃,每學期安排1周左右時間帶領學生進入企業開展項目教學實踐。例如,每年4月和9月在旅行社大量接待學生春秋游急需助手時,開展《導游服務》項目周實踐,即校方承接旅行社的學生春秋游團隊接待任務,校企雙方師資為學生進行崗前理論、技能培訓,并帶領學生赴景區踩線,之后安排學生正式上崗擔任導游助手,協助導游開展學生春秋游帶團工作。通過這個項目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在未取得導游證之前,能有機會接觸導游工作,了解工作流程、工作內容,使其自發產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并且學生可獲得報酬,可以減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負擔。此外,高職院??稍诖笮驼箷h、節事活動開展期間,會展公司、酒店臨時急需大量用工時,開展《會展服務》、《酒店服務》項目周實踐;可與郵輪服務公司合作,在郵輪??看a頭需要服務人員時,開展《郵輪接待》項目周實踐;在景區旺季需要人手時,開展《景區服務》項目周實踐等。
4.專業服務實踐:為了讓學生在校期間多積累行業工作經驗,有利于順利就業。學生多勞動獲得報酬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充實大學課余生活,校方可要求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大學一、二年級在校期間,完成每學期不少于56小時(2年總共224個小時)的臨時酒店幫工、導游服務、郵輪服務、會展服務、禮儀服務等旅游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并且每次實踐表現為合格及以上等級,以此作為獲取學分及評選“專業實踐積極分子”的重要憑證。
5.技能競賽實踐:隨著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技能競賽項目日益多樣和獎項含金量逐步提高,師生們參賽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高職院校可把組織師生參加各級各類中英文導游、中餐主題宴會設計、西式宴會服務、旅游線路設計、中華茶藝技能等競賽納入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參加職業技能競賽,可促使師生深入企業,了解行業前沿信息,借助企業先進設施設備開展技能實訓。這不僅培養了專業技能拔尖的學生,也促進了教師實踐水平的提高。雖然旅游類的技能競賽不少,但是也較難保證所有學生都適合或者都能參加。因此,對于沒能選拔上技能競賽的學生,教師可要求其參與旅游賽事的組織工作或觀摩旅游賽事等,來參與旅游專業技能競賽實踐。
6.畢業頂崗實踐:畢業頂崗實踐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內容,它包含學生第六學期的畢業實習,也包含訂單班學生第五學期的頂崗實踐。學生在第六學期赴企業開展畢業頂崗實習,這是常規的做法。隨著訂單式人才培養的開展,越來越多的院校在第五學期就將實踐課程開到企業,即由專業教師帶領學生赴企業開展為期一年的頂崗實踐,這不僅保障了實習生的業務培訓質量,提高了企業開展實習生多崗位輪換的意愿,也更好地達到了頂崗實踐的效果。
7.專業創業實踐:指導大學生開展創業實踐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就業的一項重要內容。專業創業實踐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一項創新,即教師利用自身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行業資源,指導學生創辦校內虛擬公司或注冊經營,例如開設旅行社門店、成立自駕游俱樂部;經營商旅服務公司、民宿、咖啡吧等。通過創業實踐,可以讓學生參與旅游企業的組織,參與人員、業務、財務管理,熟悉旅游企業的運營模式,培養經營管理能力。
三、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保障
實踐教學體系目標的實現及具體措施的開展還需要從師資、校內外實訓基地、管理制度、經費等方面加以保障。
(一)師資保障
師資是開展實踐教學的最根本保障。首先,校內專任教師要從思想上認識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特征和生命線,在行動上要積極參與考證、比賽、培訓、企業頂崗等。其次,校內專任教師在數量上要有保障,職稱、年齡結構要有梯隊,專業方向要調整合理,雙師型比重要大。再次,重點建設企業兼職教師隊伍。從地方各類旅游相關企業中遴選技術骨干和管理人員,通過聘請其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或兼職教師,定期參加專業建設,開展講座、授課,擔任技能競賽評委,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建立一支結構合理、高素質的、穩定的企業兼職教師隊伍。
(二)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保障
校內實訓基地是學生技能訓練的重要場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可從三個方面建設:一是基礎實訓室,例如語音室、ERP實訓室、信息管理系統實訓室、形體訓練室等;二是專業模擬實訓室,例如模擬導游、前廳客房服務、餐飲服務、酒水服務、茶藝技能等實訓室;三是生產性實訓平臺,例如校內實驗酒店、校內商旅服務公司、餐飲服務公司等??傊?,通過多樣化的校內模擬及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開展搭建校內平臺。
(三)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保障
校外實訓基地是遴選企業兼職師資,開展項目周實踐及學生日常社會服務實踐的重要基地。校方應本著熱情主動、認真負責的態度,以多樣、有利、優質的合作項目吸引企業長期投入,建立友好、雙贏、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為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開展開辟廣闊的校外天地。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一般以旅行社、酒店、景區為主,今后可拓展會展、郵輪、高爾夫等企業,為實踐教學的開展及學生就業提供多樣化選擇。
(四)管理制度保障
院校要根據實踐教學的培養要求、實施舉措,制定系列的管理制度。例如制定《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制度》、《實踐指導教師職責》、《實踐教學規范和考核標準》、《社會實踐管理制度》等規范實踐教學的開展。[2]編寫《職業認知實踐指導書》、《課程實踐教學指導書》、《項目實訓指導書》、《教師社會實踐指導日志》、《學生社會實踐匯報冊》、《校企協調反饋表》等,保障學生、指導教師和企業之間能夠有效地進行信息收集與反饋,及時解決實踐教學期間的問題,為實踐教學體系的開展提供制度保障。
(五)經費保障
經費支撐是保障實踐教學體系順利運行的基礎,現場實踐教學、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職業技能競賽等環節的開展都需要經費保障。教學經費的獲得可以通過學校、院系撥款,也可以實行校企合作,爭取企業贊助,部分項目的開展還可以讓學校和學生共同出資。[3]
參考文獻:
[1]汪京強.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旅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J].嘉興學院學報,2005(S1):15-19.
[2]董鴻安.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47-50.
[3]王斐斐,董志文.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2):52-56.
作者:吳青蘭 何巧華 單位:廈門華廈學院商貿管理系
第七篇: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分析
摘要:近年來,高職旅游教育為旅游業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極大地促進了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當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相繼出現了很多問題,嚴重制約著高職人才的培養。本文要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科學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以便能更好地完善改革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國;研究;
一、引言
近年來,伴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旅游教育為旅游業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為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高職院校旅游教育的發展。近年來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就是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高職院校畢業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崗位。要改變這一狀態,就要加強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進行研究,不斷對其進行改進,保障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良性發展。
二、進一步明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開展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對高職教育人才具有導向作用。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由學校和用人部門共同確定,以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旅游業是綜合性強、涉及面廣的行業,高職院校必須明確培養的人才目標。隨著旅游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旅游業已轉變為內涵式發展,對人才需求結構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正向著高技能人才、復合型人才、開放實踐型人才所轉變。因此,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要增強專業基礎知識教育,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重視素質的優化,更好地適應旅游業的發展需求。[1]基于旅游業的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質量,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定位為:具有現代旅游理念和素質,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熟悉經營管理和手段,并能在旅游行業第一線的高級專業人才。第一,人才培養的高級性。高職培養的人才必須掌握現代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第二,人才類型的應用性。當前,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屬于高級專門人才,所以,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既要掌握基本技能,更要具備管理理念和經營手段,學以致用,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培養其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設置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
通常來說,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設置要辨證適度,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循序漸進,要實現素質教育目的,要滿足社會生活發展需要。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同時要注意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2]不同學??梢援a生不同的課程設置,只有認真地分析學校的現狀,合理地設置課程,才能使課程更科學合理,才能更好地發揮課程的作用。高職課程設置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按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來進行課程的設置,要體現高職教育特色,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能力結構的設計必須合理,必須要加強專業技術課程,與此同時盡量開發隱性課程,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旅游管理專業既要要求學生掌握較強的專業理論水平,也要使其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對未來的工作崗位有一定的適應性。應適當減少專業理論性課程,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相結合的培養。首先,公共課設置要注重學生的基本素質的培養。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上,應將擇業觀與創業觀教育、職業意識與成才觀教育、愛國主義與理想教育列入課程體系中。此外,還要不斷加強校園的文化建設,使大學生得到良好的精神熏陶,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教育。[3]其次,專業理論課設置要突出綜合性。旅游學科專業理論課必須具備綜合性。再次,專業實踐設置要突出實用性。專業實踐課要將這些專業能力分解為若干個專項能力,確定人才的知識和能力結構。
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內容
學生的創新能力關系到學生的未來,甚至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第一,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通過后天培養塑造起來的,沒有創造的動機,不可能有創造行為。因此,要努力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創造精神,培育其頑強的創造意志,培育創造動機,培育健康的創造情感,培育堅定不移的成功信念。最根本的是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事業心,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才能產生創造的強大動力。意志是逐漸地培養和鍛煉出來的,樹立遠大的奮斗目標,才能不斷激發必勝的信念。培育健康的創造情感是掌握控制情緒的心理方法。培育堅定不移的成功信念,就是要培養自信心培育情感要用社會規范來約束自己的情緒,通過語言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創新精神的內容決定人的生存品位,因此,應調節好自己的情緒,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第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素質首要就是要盡量開發學生的智力素質。智力素質因素的培養要依靠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自學能力。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知識總量呈爆炸性增加?,F在,人類知識老化周期已經縮短到5——10年。這樣的緊迫感使人們認識到沒有自學能力的人就是將來的文盲。自學能力是創新者的有利武器。因此,培養創新素質必須強化自學能力。其次,是信息收集能力。創新者離不開信息,對信息需要有敏銳的感知能力,精通情報、信息的收集和運用方法,有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信息的搜集與整理對提高創造效率具有很大的幫助。再次,是記憶能力。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憑借記憶力,發揮才智,人們才能貯存和提取知識。記憶力是創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因此人們要運用科學的記憶方法,利用人腦的記憶潛力,為創造服務。再次,是培養觀察能力。通過實踐可以發現,觀察是創造的源泉,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是培養觀察能力的主要方法。樂于觀察、勤于觀察和精于觀察是掌握觀察方法主要途徑。觀察能力的培養與思維和知識,與經驗的積累密切相關。觀察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積累經驗來獲得。最后,是培養實際動手能力。四、培養學生的創新方法科學的方法是提高創新能力的有效工具。創新能力教育是,綜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創新能力學等原理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核心是創新能力性思維,實施創新能力要把培養開拓創新能力的人才擺在首位,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與創新的要求,改革教育的方法與手段。因此,開發創新能力要主動學習,并且能夠運用各種創新技法,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素質。
五、結束語
高職院校要想培養出高素質旅游管理人才,就必須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培養模式,只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尊重教師主導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創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才能達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吳亞秋,丁文義.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商貿,2010(25).
[2]李輝作,孫國雁,李萍.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06).
[3]鄭大淵.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規格與定位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04).
作者:羅霽 單位:遼寧本溪廣播電視大學
第八篇:高職旅游管理畢業生就業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一個普遍的問題。對于高職旅游專業來說,如何有效拓寬就業門路、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一是建設一支學術理論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二是與旅游企業聯合建立工學結合的教學體系,三是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以強化行業素質培養。
關鍵詞:高職教育;旅游管理;就業能力
1畢業生就業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中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極大地刺激了旅游市場的繁榮,同時對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增。如何迅速、有效地建立一支適應社會發展的旅游人才隊伍,已成為旅游院校的一項重要任務。然而,我們許多的旅游院校在辦學過程中,更多的強調招生而忽略就業,更多的關注理論而忽視實踐,沒有注意到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因而導致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失衡。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主要任務就是培養業務技能熟練,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質,身心健康的應用性技術技能型人才。這些人才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要具有較強的業務技能。然而,在實際教育教學中,許多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這就導致一方面社會急需一些應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培養的學生又不能夠適應社會,進而導致旅游從業人員素質普遍偏低,初級人才過多,中高級人才明顯偏少才比例失衡現象。旅游業產業鏈長,涉及范圍寬,近些年,旅游產業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內部分工更加細化,新崗位、新職業層出不窮。因此,隨著新的職業的不斷產生,旅游業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需要更多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所以,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更符合現代旅游業的發展需求,不僅有利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率的提升,更有利于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
2影響就業能力的主要因素
(1)培養目標不明確,行業素質教育未強化。一些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過于注重基礎技能的培養,過分強調專業特色,不重視行業素質培養,在課程設置上,主要傾向于旅游行業的運行部門,強調面向一線基層,公共和專業基礎課偏重。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學生畢業后往往還要重新培訓,才能上崗。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上,還存在傳統的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的本科旅游專業課程設置模式,從課程所占比例上分析,占比例較重的是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課時偏少,在課程學習上,沒有體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學生行業素質教育未提到高度。
(2)實訓設施條件欠缺,師資實踐經驗不足。受各方面條件影響,一些高職院校旅游管理類專業在基本實訓設施方面資金投入不足,導致校內實訓設施建設不能滿足日常教學需要,同時,受資金、領導重視程度等因素影響,各院校建設的實訓設施在層次、規格、條件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另外,一些高職院校還沒有校內實訓場所,實訓主要依靠校外實習基地,雖然從表面上看也可以起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但是,效果卻不明顯。
3畢業生就業能力提升對策
(1)準確定位目標,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旅游業隸屬第三產業,實踐性較強,因此,這一行業不僅需要掌握必要理論知識和基本專業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具有豐富經驗和較強的動手能力的人才。高職高專設置專業必須依據市場需要設置,不僅要考慮就業去向的基層性特點,還要考慮知識和能力的職業性、人才層次的高級性等特點,要根據社會對旅游業人才需求特點準確定位目標,有針對性的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和應用型專門人才。另外,高職院校還要以職業需求為導向,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應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要體現現代教育綜合化的特色,以知識掌握為基礎,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一方面要抓好課堂教學,另一方面要抓好課外實踐,要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為學生終生學習,不斷提高各方面技能奠定基礎。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校內校外雙師隊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老師,大多數都是出學校門入學校門,實踐經驗比較少,和高水平大學的教師相比,理論素養與學術水平也相對不足。因此,要想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我們必須先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首先,有計劃地派教師到一些重點旅游院校去進修,讓他們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自身理論素養與學術水平。其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安排教師到旅游企業調研,及時的了解新時期的旅游人才需求狀況,了解旅游行業運行動態,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再者,鼓勵一些專業教師到旅游企業掛職鍛煉,使他們參與到企業的各項實際工作中,進一步完善和充實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使他們在教學中,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還有,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要構建一支相對穩定的校內校外雙師隊伍,在這個方面,既可以聘請一些理論水平高、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業內人士擔任兼職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的構建校內校外雙師隊伍。這樣就能打造一支具有較強理論素養的專、兼職雙師師資隊伍,這支隊伍既要有開拓性、創新性特點,也要具有實踐性特征。企業一線的兼職教師與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相結合,構建校內校外雙師隊伍,可以各司其職,發揮各自優勢,做到分工協作、術有專攻,兼職教師主要負責實踐技能課程,專任教師主要負責教學設計和基礎課程系統的完成,以確保人才培養規格和人才培養質量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
(3)與旅游企業聯合辦學,建立工學結合的教學體系。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實訓實習,積極通過各種途徑,建立科學有效的實踐基地。如與旅游公司、旅行社、景區等簽訂合作培訓協議,這樣,學校不僅可以組織學生定期或不定期到企業實訓、實習,還可以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設置教學內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生通過近距離接觸企業,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做人、做事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通過了解、適應社會,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生能更加明確學習目的。通過在企業的見習、實習,也能找到自己理論知識的不足,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另外,學校還可結合專業培養目標、按照用人單位需求開設專業課程,將企業文化、企業的經營與管理融入教學,這樣,更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職業習慣,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與旅游企業聯合辦學,還有利于經常邀請企業專家為學生作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真實的旅游行業發展動態,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標,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能力。
作者:王春麗 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