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市場需求導向原則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需要適應旅游產業發展的趨勢,滿足旅游企事業單位現實的人力需求。實踐教學計劃制訂前期,需要進行市場調研,了解行業需求,邀請業界人士行業專家參與其中,以行業發展的現實和未來需求為出發點,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旅游實踐教學體系。
(二)理論教學與實踐能力培養并重的原則
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學的培養目標是厚基礎、寬口徑、強技能、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旅游管理是應用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專業。為此,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不僅要強調理論教學,更要兼顧實踐教學。在本科教學培養方案中,增加實踐教學的環節和實驗課時數。
(三)實踐教學過程連續性的原則
實踐教學的連續性就是要以就業和職業能力為教育出發點,“以終為始”將實踐學習貫穿整個本科四年的教育過程。從大一的認識實習,大二的課程實踐,大三的專業實踐,到大四的實習和論文的撰寫,在學生培養的整個過程中,實踐教學“如影隨形”。
二、旅游管理專業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協同創新理念下的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強調實踐教學活動的協同性、創新性和連貫性。實踐教學各環節要實現立體化。基于協同創新理念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三個層次的立體化和協同化,即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基地和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立體化。
(一)實踐教學內容的立體化
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必須遵循人才成長的時間和階段性客觀規律,即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理解—接受—應用—提高”的過程。因此,根據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四階段,即“啟蒙、塑造、體驗、擇業”,設計分層遞進“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內容:認知實習—課程實訓—專業實習—畢業實習。一年級設計認知實踐,目的是讓學生對旅游行業有一個初步認知與感受,對旅游企業的管理和運行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實踐教學方式主要是帶領學生參觀考察星級酒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區,參與當地的各種旅游節慶活動。二年級安排課程實習。課程教學的實習要模塊化,做到課程實習項目化和內容復合化。旅游管理課程實習可以分為“飯店管理”模塊、“旅行社管理”模塊、“旅游規劃與開發”模塊、“旅游景觀設計”模塊等。遵循認知的規律,并根據旅游企業工作流程,每一個模塊又劃分若干環節,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實踐。例如“飯店管理”模塊可以分解為飯店認識實習、飯店業務實習、飯店綜合實習、飯店畢業實習。實踐教學方式主要采用專業認知、情景模擬、案例討論、崗位角色扮演、創新設計、以賽代練等。主要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和熟悉各種知識的應用,為下一階段的專業實習做準備。三年級進行專業實習。一般在大三下半學期,安排2-4個月的生產性實習,讓學生到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區、旅游會展公司等單位參加崗位實習,對校內實驗室和實訓基地所學習的實踐知識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旅游業的運行和管理有實際、深刻的感性認識,學習和掌握工作所需的基本職業技能。四年級安排畢業實習。大四下學期,安排學生到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區等單位進行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從業的服務意識和敬業精神,加深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實踐中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畢業論文的寫作做好選題、材料和案例準備。
(二)實踐教學基地的立體化
旅游管理專業實習基地的設立應充分考慮校內和校外資源,不僅要建立校內實訓教室,而且要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實現“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旅游專業各院校可以根據自身專業特色,選擇性地建立模擬導游實驗室、模擬客房、模擬餐廳、旅游規劃與景觀設計實驗室、景觀景點模擬沙盤等實踐設施,也可利用學校內部的賓館建立校內實習基地,采用“校企投入,企業化操作,專業指導,自主經營,自主管理,自我服務”的運作模式。此外,可以建立專門的實習餐廳等小規模運營機構,最大限度地模擬真實環境。旅游專業要實行“開門辦學”,必須重視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爭取旅游企事業單位的合作與支持。高校必須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借助企業的力量完成學生認知實習、專業綜合實習等實踐環節,使學生有機會進行真實場景的實際操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實現畢業與就業的對接。校外實訓基地的選擇應堅持“地方化、特色化、集團化、品牌化”的原則,建立定點的實訓、實習和就業基地。一些重要環節實踐教學可以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實現與職業崗位直接對接,創建開放的實踐環境,如導游服務技能實訓、餐飲服務技能實訓、會展服務實訓等。
(三)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立體化
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發展是旅游管理專業立體化實踐教學的基本出發點,也是衡量立體化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協同創新理念下的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應在不同學習階段,培養學生不同的職業能力。不同的階段與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相匹配。每一階段的教學任務完成后,需要對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相應測試,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旅游服務性行業“即時性、互動性”特點決定了旅游人才必須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學生從入學初期的通識教育,到專業知識的學習,最后實現“高位就業”,這個過程需要完成三種能力的培養,即通識能力、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因此,大學四年不同的學習階段,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側重點也不同。大一階段,培養學生的通識能力。大二階段,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大三階段,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大四階段,培養學生的溝通與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探索創新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
三、結語
旅游管理專業是應用性較強的學科,更強調實踐性和實用性。傳統以理論灌輸為主的培養模式已無法適應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而協同創新理念是符合時展的新型教育理念,也是符合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發展的重要教學思想。以協同創新思想為指導,構建一套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校內外資源一體化無縫連接的實踐教學體系,可以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主動學習的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實現實踐教學與職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培養出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旅游管理人才。
作者:王淑芳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