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文旅深度融合傳統村落旅游脫貧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目前,在各方積極努力下,傳統村落旅游脫貧成效顯著,如何進一步提升其質量,建立長效機制,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并滿足旅游者的深層文化需求是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基于文旅深度融合視角,以北鎮華山村為例,探討傳統村落旅游精準脫貧質量提升路徑,旨在探索一種能夠極大鞏固脫貧成效、提升精準脫貧質量,同時能夠保護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和滿足旅游消費者需要的發展路徑,為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文旅深度融合;傳統村落;旅游精準脫貧;質量提升;北鎮華山村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目前,在各方積極努力下,傳統村落旅游脫貧取得了預期成效,但仍存在文化資源利用不充分等問題,制約了其資源優勢的有效發揮,使旅游持續吸引力下降、生命周期縮短,加之現階段疫情影響,大量脫貧人口存在返貧風險。因此,如何進一步提升傳統村落旅游脫貧質量,建立長效機制,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并滿足旅游者的深層文化需求是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基于文旅深度融合的視角,以遼寧省首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和首批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北鎮華山村為例,探索鞏固脫貧成效,同時能夠保護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和滿足旅游消費者需要的發展路徑,旨在為實踐提供參考,提升旅游脫貧質量,激發內生動力、預防返貧等,促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文旅融合。文旅融合,即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2009年原文化部與原國家旅游局聯合的《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這樣表述:“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2018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的創立,標志著我國文旅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耦合性,二者都具有開放性,文旅融合不是簡單的產業融合,而是在理念、資源、產品、服務、市場、技術等領域的深層次融合。
(二)傳統村落。傳統村落,也稱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較早,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等應予以保護的村落。傳統村落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中留下的最大遺產。目前,全國共有五批6,819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三)旅游精準脫貧質量。精準脫貧即精確擺脫貧困,相對于“粗放脫貧”而言,精準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脫貧質量狀況是指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對脫貧地區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達到的成果進行多維評價,得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脫貧質量狀況等級。旅游扶貧是指通過開發貧困地區豐富的旅游資源,創辦旅游經濟實體,實現貧困地區居民脫貧致富。
二、華山村旅游資源賦存狀況
(一)華山村簡介。華山村位于遼寧省北鎮市,坐落在中國五大鎮山之一的北方鎮山———醫巫閭山腳下,全村共有4個自然屯,5個村民組,199戶,553人,土地面積26,551畝,其中林地面積占近90%,耕地極少。華山村歷史悠久,早在遼金時期就形成了人居村落,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村”。目前華山村尚存203棟古民居建筑,其中清代5處、民國時期169處,另有古井180多個及若干石碾、石磨等。華山村自然資源豐富,有多種林木、果蔬及中草藥材,自然風光以山、林、水為主,擁有天仙湖以及山石自然形成的12處奇特景觀。2016年華山村被列入第四批國家傳統古村落保護單位名錄。
(二)華山村旅游資源賦存狀況。根據《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標準(GB/T18972-2017)》對華山村旅游資源進行調查和初步整理如表1所示。根據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17),華山村旅游資源主要有七個大類:地文景觀、水域景觀、生物景觀、建筑與設施、歷史遺跡、旅游購品、人文活動,其中,亞類12個,基本類型20個,旅游資源種類較多,存量較為豐富,為旅游脫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表1)
三、華山村旅游脫貧發展現狀
長期以來,華山村一直是一個貧困村,貧困戶占了全村總戶數的1/4,年人均純收入不到2,000元。2018年底,華山村還是省級貧困村,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8戶86人,低保戶58戶91人。近年來,在決勝脫貧攻堅戰中,華山村被北鎮市政府列入重點幫扶對象,根據其自身資源優勢,通過拓展產業扶貧模式,開辟脫貧新思路,著力開展旅游脫貧。為全力打造天門山古村落AAA級景區,華山村成立了北鎮市傳統村落康養旅游有限公司,采取“村集體+企業+村民”的開發運營模式,村集體利用上級政府資金300萬元入股,旅游公司負責旅游發展規劃及運營管理,農戶以林地資源及房屋入股,三方占股比例分別為占股20%、10%、70%。通過對村里的傳統歷史文化進行充分挖掘和保護,爭取專項資金300萬元翻建修繕民居、重修村路、治理古河道、種植景觀樹,采取修舊如舊的方式,維修和翻建70戶民居,維修道路7.5公里,修復古墻1,200延長米。同時,華山村還在天仙湖建設以自然風光為主題,以水上樂園為主,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養老度假于一體的原生態旅游度假區。為了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延伸旅游產業鏈,村里還鼓勵村民開辦“農家樂”和葡萄采摘園等項目,并爭取省里扶持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200萬元建立了葡萄酒廠,計劃年產葡萄酒30噸左右,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600萬元,增加就業56人,人均年收入將增收6,500元。2019年葡萄酒廠為村集體增加收入5萬元。經過多方努力,華山村旅游脫貧成效顯著,2019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達到了7,800元,成功實現脫貧摘帽。
四、文旅深度融合視角下華山村旅游精準脫貧質量提升對策
(一)建立文旅資源數據庫,進行統一規劃開發。資源調查是旅游開發的首要任務。華山村文旅資源豐富,歷史文脈綿長,但目前缺乏全面系統的分類整理,導致分散開發,缺乏整體效應。為從根本解決此類問題,充分有效發揮資源優勢,應對全村旅游資源進行深入調查分類和系統梳理,建立文旅資源數據庫,從歷史文化、資源稟賦、生態環境等維度建立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科學評價,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提煉核心價值,在此基礎上對全村旅游開發進行全域規劃、突出重點、有序推進,確保可持續發展。
(二)提煉古村落文化主題,開發核心產品系列。作為傳統村落,華山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許多傳統風貌保存完整,如大量古民居建筑、古井、石碾、石磨等文物古跡,以及滿族剪紙、大秧歌、高蹺等非遺藝術,但從目前開發狀況來看,其古村落文化特色并沒有充分體現,旅游產品缺乏整體效應與核心競爭力,難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應深入挖掘華山村古村落文化,提煉自身專屬文化主題,開發核心產品系列,將特色古村落文化融入到旅游產品中,提升產品文化內涵,打造鮮明獨特的傳統村落旅游品牌形象,增強市場競爭力。
(三)打造文化景觀,營造動態文化空間。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營造動態文化空間成為傳統村落文旅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動態文化空間不僅可以保護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古跡和文化景觀,又可以使旅游者親身融入當時的歷史環境,提升旅游者的體驗價值。華山村要借助自身文化資源的優勢,打造獨特的傳統村落文化景觀,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古村落建筑和滿族文化等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與優化開發,營造動態文化空間。
(四)與相關資源整合,延伸產業鏈。在旅游脫貧中,整合資源、全產業鏈發展是提高經濟效益、帶動農村相關產業發展的有效選擇。當前華山村旅游產業發展相對獨立,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經濟效益有待提升。華山村除了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稟賦,還擁有大面積的林地資源,林木、果蔬、中草藥材及其深加工是其產業發展的方向之一。目前華山村已有古村落、山水景觀、瓜果采摘、民俗文化、特色民宿等旅游項目,應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旅游業的關聯帶動作用,對相關資源進行整合,將其納入旅游產業鏈,開發復合型、多功能產品,并精心設計合理的旅游線路,既能夠推動旅游產品升級,促進旅游消費、提高經濟效益,給予游客更好的旅游體驗,提高重游率,又能夠帶動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五)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完善的配套設施與高水準的管理服務是旅游脫貧質量的保障。華山村目前旅游配套設施嚴重匱乏,不僅內部道路交通,停車場、休息區、公共衛生間等配套設施尚有較大提升空間,而且管理上較為粗放,服務水平個體差異較大。華山村應多方籌措資金,爭取盡快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并積極主動與政府相關部門、省內高校合作,通過各種公益項目、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等,獲得專業化培訓支持和專業人才支撐,提升旅游管理服務水平。
(六)創新運營開發模式。要徹底解決貧困問題,鞏固脫貧成效,必須創新運營開發模式,讓村民充分參與到運營開發中,提高自身“造血能力”。目前華山村成立了北鎮市傳統村落康養旅游有限公司,采取“村集體+企業+村民”的開發運營模式,但村民參與度和參與質量有待提升。華山村應在逐步完善現有運營開發模式的基礎上,根據自身實際及其他地區經驗,積極探索新的適宜模式,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切實提高其參與度和參與質量,從而建立旅游脫貧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張波,陸爽,李旸.華山村:傳統村落迎來新蝶變[N].錦州日報,2019.9.18(B1).
[2]陸爽,高華庚.昔日貧困村變身旅游“打卡地”[N].遼寧日報,2020.5.14(008).
[3]安春英,劉勇,郭平.這里有醫巫閭山的奇峰和傳說[N].遼寧日報,2019.8.16(013).
作者:隋明志 王慧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