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專業構建雙主體育人實踐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學校與企業在學生頂崗實習、共建實訓室、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合作,探索出一系列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然而,企業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依然存在參與積極性不高、合作范圍受限、深度不夠、合作缺乏持久性、合作質量不高等問題。基于此種現狀,提出了建立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訂單班”培養、建立“企業制學院”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三種“雙主體”育人的實踐教學模式。
[關鍵詞]旅游管理;實踐教學;現代學徒制;企業制學院;混合所有制
長期以來,旅游類高職院校與旅游行業、企業建立了持續發展的良好關系,旅游企業不僅是人才的使用者,而且還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參與者。旅游企業與職業院校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雙方按照“人才共育、師資共培、實訓基地共建、成果共享”的原則形成了雙方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近年來,旅游行業、企業與旅游類院校之間的校企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瓶頸,旅游類企業還沒有廣泛參與人才培養,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
一、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的現狀
(一)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首先,旅游類企業主動參與人才培養的意愿不強。一般來講,旅游類企業所短缺的是能夠長期留得住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一線服務人員,而職業院校所輸出的只是具有一定實習時限的實習生,而且企業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整個過程,要與學校共建實訓基地、設立專項獎學金、選派行業大師到學校任教,這都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而且學生到崗后不能馬上獨立頂崗,還要經過至少2個月以上的師博帶徒弟的過程,一般實習期為6個月,實習生為企業做貢獻的時間只有4個月。通過近幾年的調查,實習生實習結束后,真正留在企業就業的不足20%。所以企業的真正收益不大。其次,企業為學校人才培養資金投人的意愿不強。在校企合作中,學校與企業共同建立了訂單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企業也投入了一定的實訓設備和資金,完全按照企業的用人標準和企業文化進行人才培養,有的企業設立了專項獎學金,有的企業還為學生承擔學費。但在現實中,學生缺乏誠信,缺乏歸屬感,常常出現違約的現象,不到合作的企業實習和就業。大部分學生也只是完成合同約定的實習時間就離職了,企業沒有通過參與人才培養提高學生的忠誠度和歸屬感,人才流失仍然嚴重,沒有儲備管理人才,所以大大挫傷了企業投資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
(二)校企合作的深度和范圍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和擴大目前,多層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的格局還未完全形成。一方面,校企之間合作的深度不夠。大部分校企合作只停留在淺層次的、簡單的合作,學校與企業沒有制定一個高層次的、長遠的、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合作體系。校企雙方沒有發揮各自優勢資源開展合作,形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新型伙伴關系。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形式單一、范圍較窄。大多數校企合作的主要內容是開展學生頂崗實習、“雙師型”師資培養等方面,企業通過校企合作解決管理人才儲備、一線高素質服務人員短缺的困難很有限,這使旅游企業很難通過校企合作獲得更大的收益。總之,企業還沒有全面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雙主體”育人的格局尚未形成。
(三)校企合作缺乏長效機制首先,目前校企合作的形式大多數沒有長期的合作計劃,一般都是隨機的、松散的、臨時性的合作。校企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也沒有嚴格的規范,雙方合作也沒有建立相互的約束機制,合作雙方存在很大的隨意性,校企雙方每年只是臨時簽訂一個實習協議,作為雙方共同遵守的依據。這樣就導致校企雙方很難達成一致,經常出現利益主體的一方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損害另一方利益的情況。其次,校企合作缺乏政府職能部門的支持與監管。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政府、學校、行業協會和企業在學校的牽頭下共同創建了職教集團,同時也建立了職教集團章程,成立職教集團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讓各方參與者在一個框架體系之下開展校企合作、政校合作、校校合作。如果政府不能大力支持,要求其他參與方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對參與方進行必要的監督管理和質量評價,對積極參與方給予政策上和資金上的支持,職教集團很難正常維持。在實現中,由于缺乏政府的支持和監管,行業、企業參加職教集團沒有得到益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參與職教集團的各方沒有積極履行自己的職責,牽頭單位也沒有能力和權力要求其他參與方推動各項工作,有的職教集團連一年一度的年會都無法正常召開,大多數職教集團最后都成了空架子,最后職教集團多數處于停擺狀態。
(四)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質量不高在旅游行業中,學校與企業往往處于不平等的地位。近幾年,由于旅游業的飛速發展,旅游類企業對員工的需求數量較大,尤其是一線服務類崗位,旅游類專業的學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這就造成了在旅游類學校與旅游類企業合作過程中,學校占據主導地位。這就出現了校企合作雙方地位不對等的現象,比如學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不會考慮企業的淡旺季問題,只從學校自身方便的角度安排各項教學任務,企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也只起到了配角的作用,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完全按照學校的要求來配合學校進行人才培養的,學校所要求企業的并不一定是企業最優勢的資源,企業也根本沒有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企業的優勢資源沒有真正發揮在人才培養上,校企雙方沒有集雙方的優勢資源來進行人才培養,這些因素最終導致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質量不高。
針對企業參與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改革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讓企業真正成為人才培養的主人,充分發揮企業在實踐教學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企業的資源優勢在實踐教學中發揮出來,本文提出如下實踐教學模式。
(一)建立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訂單班”培養模式1.實現招生即招工的“訂單”培養。根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按照“招生即招工”的方式組織招生,即學校與企業聯合招生,招收的學生具備在校生和企業員工“雙重身份”。通過旅游類院校自主招生考試并錄取,招生對象為應往屆普通高中畢業生、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職業高中畢業生或退伍軍人。學生被學校錄取前簽訂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協議。入學后第一年在學校學習基本理論知識,后兩年在企業實行工學交替、有償的師博帶徒弟的學習任務,完成大學學業。2.實現學生和員工雙重身份。學生錄取后同時具備了學校學生和企業員工雙重身份,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根據企業的崗位要求,校企共同制訂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共同設置特色課程、共同編寫具有鮮明特色的校企合作專用教材、共同委派老師或師傅。學校的講師與行業企業的師傅組成校企“雙導師”團隊共同授課,學生在崗完成學業。企業設立專項獎學金并按照三方協議的要求給學生發放一定的生活補貼,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還可以獲得專項獎學金。3.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受益。實行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訂單班”培養模式,企業每年可以定期接收學生實習和就業,由于《人才培養方案》是由校企共同制定,使用共同編寫的校企合作專用教材,學生對企業崗位的要求和企業文化提前植入,學生到崗后上手快,縮短了崗前培訓時間。由于學生的實踐教學部分轉到企業崗位上完成,學校可以減少校內實訓室建設資金的投入,降低了辦學成本。學生第二年開始工學交替完成學習任務,不但可以得到生活補貼,成績優秀的還可以得到專項獎學金。有的企業還承擔了學生的全部學費,對家庭困難的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起到了重要的幫扶作用。
(二)建立“企業制學院”模式在20多年職業教育發展實踐中,校企合作推動了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出現了校中廠、廠中校、行業大師進校園、教師工作站等多種合作形式。但是,在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上,以學校為主,企業為輔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企業制學院的出現改變了這種現狀,在辦學體制機制、招生模式、師資培養、教學管理、資金投入等方面,都體現出雙元、共贏的特點。“企業制學院”是隸屬于職業院校的企業冠名的二級學院,是一種以制度約束為核心的校企深度融合的職業教育新產物。“企業制學院”由企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擔任院長,然后由企業和學校各出一名領導擔任副院長,學校的系主任擔任執行院長。“企業制學院”成立由校企雙方人員共同組成的院務委員會,組織、推動、協調各項合作事宜,處理雙方合作中的相關問題。在資金投入、人才培養、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師資培養等方面開展切實有效的工作,推進企業和學校在人才培養、實習實訓和學生就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三)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模式“混合所有制”模式就是鼓勵不同形式、不同性質的資本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為行業、企業參與職業院校的辦學拓寬了途徑。行業、企業通過出資參與辦學,人才培養質量關系自身的利益,所以行業、企業才真正成為了育人的主體。學校以產權改革為切人點,不斷深化和完善混合所有制多元主體辦學機制。學校可以推動當地政府、企業資本股份制合作辦學,多種途徑實現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的融合與合作。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多元合作、產權明晰、治理科學、機制靈活。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也是職業教育辦學體制不斷變革、產教融合持續深化的產物。
三、結語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工學交替、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要使職業教育真正成為提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人才基地,還需進一步創新“雙主體”育人的實踐教學模式,讓校企真正合為一體,使職業教育的質量得到全面提升,讓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成為區域經濟發展助推器。
[參考文獻]
[1]衰其玲.產教融合、雙主體育人現代學徒制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旅游縱覽,2018(9)(下半月刊):197-198.
[2]韓永強,樊燕.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現狀、問題與策略[J].江蘇教育,2017(5):35-38.
[3]金炳雄.企業制學院在培養高技能人才中的優勢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4(6):90-93.
[4]沈建龍.基于“企業制學院”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6):183-184.
[5]趙麗華.基于校企“雙元”基礎的現代學徒教學模式的實證探索[J].勞動保障世界,2018(12):69-70.
[6]王敬良,張成寬.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體制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4):42-47.
作者:張瑩 單位:黑龍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