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互融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為文化藝術的重要形式之一,音樂具有顯著的審美性,還有藝術傳承性等特征,是人類情感表達不可忽視的代表形態。但在新時期背景下,隨著文化藝術體系的進一步優化,音樂的傳承、創新融合強度也隨之增強。本文就民族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的互融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民族民間音樂;流行音樂;互融探究
民族民間音樂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且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若能夠將其與流行音樂恰當地融合在一起,不僅有助于民族民間音樂傳唱度以及商業價值的顯著提升,流行音樂形式也會得到不斷豐富,同時,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創新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為了給兩者的協調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應聯系實際,從不同角度來探究,提出更適合的民族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相互融合的策略與建議。
一、概念內涵與融合的價值
對于民族民間音樂來講,在創作中,大多都是以人們的日常生活為基礎來進行的,且這些音樂創作于民間,很多音樂作品的傳唱度都非常高。作為具體表現民族文化的一種形式,民族民間音樂具有的文化性、民族性是非常顯著的。再加上其種類較多,民間歌曲、戲曲都是比較常見的,是得到人們廣泛喜愛的兩種類型。另外,民間說唱、民間歌舞類音樂等豐富多樣的形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承與發展,而在完善發展過程中,民族民間音樂的內涵、魅力也隨之得到不斷提升。簡單來講,只要是來自中國民間的傳統音樂,不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是民族民間音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對于流行音樂來講,流行是其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商業性質是其實質所在。簡單來講,就是以獲得理想商業利益為主來創作的音樂作品。通常情況下,流行音樂作品都有生動活潑、朗朗上口等特征。如《大夢想家》,在情感層面,與現代人的情感需求非常貼近,也得到了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年群體的喜愛。由此可見,時尚性也是流行音樂非常顯著且不可忽視的一個特征。另外,隨著受眾喜好的變化,流行音樂的具體內容、形態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在實際創作中,大多會圍繞現代社會大眾的廣泛喜好來進行,將市場需求視為重要依據。流行音樂發源地是美國,風格是多種多樣的,如Jazz、Rock等音樂風格都是流行音樂產生的初級階段形成的,且在現代流行音樂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兩者概念沒有什么沖突,這也在說明兩者是具有一定的互融可能性的。若能夠實現恰當的互融發展,給哪一方帶來的助益都是非常大的,既可以增加民族民間音樂的商業價值,讓其得到更多聽眾的喜愛,也能夠促進流行音樂民族文化內涵的不斷增加,為其音樂品質提供有力保障。因此,為了促進民族民間音樂、流行音樂的融合、創新發展,應結合實際,從不同層面來探索出更科學、適合的互融發展方式。
二、民族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的互融方式
(一)音樂多元要素
作為傳統音樂文化的代表,民族民間音樂在發展、表達中,呈現出的傳統特征是非常顯著的,而對于流行音樂來講,則是圍繞當代大眾的審美,逐漸形成的一種比較新穎的音樂表現形式,兩者有著各自不同的側重點。但流行音樂的發展離不開民族民間音樂,其中存在的交融性在音樂基本要素層面的表現非常顯著:第一,歌詞。很多民族民間音樂都會選擇以句式整齊的詩歌來作為歌詞,而流行歌曲在創作中,經常會借鑒民族民間音樂的歌詞,只是在唱法上有著不同的呈現。如《明月幾時有》的歌詞就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原本就是傳統民間音樂的演唱內容。同時,也有一些歌曲,會借鑒民族民間音樂中的一部分歌詞。如《在水一方》歌詞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一句,就是對民族民間歌詞的借鑒。[2]第二,民族文化特征。從某種層面來講,民族民間音樂、流行音樂的形成發展可以說是“同根同源”的,都是在民族文化自身特征的基礎上形成、發展的。所以,在流行音樂當中,經常可以發現和民族民間音樂非常相似的部分。如《中國味道》,還有《最炫民族風》等歌曲,都能夠體現出對民族文化的傳承。第三,歌曲情景。不論是民族民間音樂,還是流行音樂,在演唱中都非常重視情感的傳承,這也是音樂不可或缺的靈魂,而通過進一步融合歌曲情景,能夠使得流行音樂的藝術表演價值得到顯著提升。例如《驚鴻一面》《清明雨上》等歌曲,都是基于民族民間音樂中那種悠長、委婉的情感來進行演唱的,也正因如此,才能夠直接彰顯出歌曲表演的韻味。
(二)唱法與形式
首先,從唱法上講,很多流行歌曲在表演中,都會對民族民間音樂中那種規范的唱法進行合理借鑒。如《我和我的祖國》這種歌曲在演唱中,表演者只有做到一直保持三腔共鳴,才能夠更充分表現出歌曲中的力量、情感。還有的流行歌曲,會在流行唱法的基礎上,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演唱手法巧妙融合其中。如《花田錯》等流行歌曲,雖然是以說唱、轉音等現代流行音樂表演形式為主,但其中也巧妙地將民族歌曲中那種悠揚、婉轉的音樂表演特點巧妙融入。由此可見,在與民族民間音樂互融過程中,流行音樂可以創造出更新穎的音樂藝術表現形態,這對于音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3]又如《山路十八彎》這一歌曲,雖然是由一個人來演唱的,但使用了兩種唱法,李瓊可以說是最早嘗試在唱法上融合的人。尤其是在春晚演唱之后,引領了很多歌手積極主動地嘗試融合唱法,“中國風”的曲風也由此逐漸形成。再加上之后更多的歌手將民族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的唱法融合在一起,使得“中國風”音樂逐漸發展成了一種較為獨特的音樂形式,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并逐漸走出國門,為我國傳統文化的輸出提供了更多契機。其次,從表演形式上講,在互融發展中,民族民間音樂、流行音樂在道具、服裝等方面的交流是非常深入的。如李玉剛在表演《新貴妃醉酒》這一歌曲時,不論是所化妝容,還是表演中穿著的服飾,都對傳統的民間戲曲音樂表現形態作出了恰當借鑒。且在兩者傳承交流過程中,在音樂伴奏的融合上也有著很多新穎之處。如《唱支山歌給黨聽》原來的版本曲調是以悠揚且有節奏感為主,但經過玖月奇跡的改編之后,在整體表演上,雖然沒有給予特別大的改動,但在節奏上卻更加流行化,以雙排琴來進行音樂伴奏。這樣的音樂表現形式,不僅能夠進一步凸顯音樂中原本的特征,還可以讓觀眾感受到音樂表演的創新性和時代特征。
(三)音樂曲調
作為當代文化傳承、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種形式,民族民間音樂、流行音樂的融合發展具有顯著的創造性、多元化特征,同時,具有的文化表達性特征也是非常顯著的,在音樂曲調層面的表現是最直接的。比如流行歌曲經常會對戲曲的音樂形態進行借鑒。戲曲發源于民間,在民間民族音樂的融合發展中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而流行音樂在發展中對這一優勢給予了準確把握與充分利用,并不斷創新發展。其中,《刀馬旦》《新貴妃醉酒》都是非常典型的,巧妙融合了戲曲表演中的唱腔。這種流行音樂,采用了非常新穎的音樂表演形式,可以給觀眾帶來更加耳目一新的演唱。而在兩者不斷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音樂曲調的精準借鑒以及傳承,進行不斷的創新探索。[4]另外,地域民族特征也是流行音樂不可忽視的曲調融合點。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之所以能夠得到不斷的傳承,與我國擁有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有著密切聯系。所以,在民族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融合探索的過程中,地域性藝術特征也得到了音樂人的廣泛關注,也逐漸成為很多制作人的創新突破口,同時,還在不斷地發生轉變。如《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敖包相會》等得到人們廣泛喜愛的歌曲中,都呈現出了顯著的地域民族色彩。由此可見,民族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的創新融合,不僅能夠促進流行音樂藝術色彩、文化底蘊的不斷豐富,也能夠為文化藝術傳承提供有力支持。
三、民族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互融對策
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民族自信心的不斷增強,國人對音樂藝術的喜愛程度、追求的層次也隨之不斷提升,這也在某一層面上體現出了中國音樂市場具有的巨大潛力。從鄧麗君開始,中國現代音樂便得到了人們的廣泛喜愛與快速發展,創作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音樂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而要想得到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得到更多聽眾的喜愛,除了要新穎,還要保證音樂的品質與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夠得到市場的回應。在這一行業背景下,音樂創作除了要考慮商業獲利之外,對民族音樂的傳承也是至關重要的,而民族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互融發展,便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路徑。所以,在未來的音樂發展中,音樂創作者一定要保持互融思維,不論是民族音樂創作者,還是流行音樂創作者,都要虛心學習,加強對彼此的了解,通過不斷且深入的合作、交流來為音樂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為中國音樂的創新、長遠發展提供有力支持。[5]
四、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的民族民間音樂是在某個時期產生的流行音樂,而現代流行的歌曲,可能也是未來的傳統民族民間音樂。若能夠將兩者有機融合在一起,不僅能夠展現出更新穎、獨特的魅力,進行不同情感的表達,也能夠將音樂的價值更好地表現出來。因此,不論是為了更好地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音樂素養,還是為音樂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都不能忽視民族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的融合探究,要結合不同時期的不同特征來提出更適合的融合策略。
參考文獻:
[1]廖夢樂.民族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的互融性分析[J].黃河之聲,2018(12):19.
[2]孫鶴鵬.探究民族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的互融性[J].中國文藝家,2019(12):85.
[3]黃小歡.民族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的互融性研究[J].藝術品鑒,2018(35):157-158.
[4]陳春華.民族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的互融性研究[J].當代音樂,2018(09):7-8.
[5]謝雨辰.淺析民族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的互融性[J].北方音樂,2015,35(13):15-16.
作者:尤明霞 單位:甘肅省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