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綠色農業經濟發展探思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1世紀以來,國內農業產業不斷深化改革,加快農業經濟發展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農戶早日邁入小康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國家戰略。本研究分析國內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現狀,探討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結合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提出加快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的對策和建議。關鍵詞:綠色農業;農業經濟;農業發展綠色農業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應對當今農業產業革命和技術革命的重要戰略舉措。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比較大,傳統耕作模式已經難以解決日益嚴重的土地生態資源退化、農民收入較低等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迫切需要加快綠色農業經濟發展,實現農業生產現代化,構建新時代農業生態系統。
1綠色農業經濟發展概述
1.1綠色農業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的推動下,大部分國家開始以可持續發展為基點對農業生產進行優化調整。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和發展中國家,意識到農業產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重要價值。為增加國內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我國致力于構建符合21世紀農業生產力要求,符合新時代農業發展的先進農業生產管理模式——綠色農業。從狹義上看,綠色農業主要是指綠色食品的生產和開發。從廣義上看,綠色農業是一種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從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節約、生態環境的優化和平衡、人類社會的當下利益和長遠利益相統一的角度,依托現代化綠色科技而構建的農業產業鏈條[1]。綠色農業是基于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的廣泛應用,能夠實現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構建高效、低耗的農業生產體系,具有無公害、無污染、持續穩定、綜合性和標準化的現代化農業系統特色。
1.2加快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1)促進農戶增收增效,實現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下,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現狀和發達國家相比還處于起步階段,且仍面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持續破壞自然環境等問題[2]。在傳統農業發展中,農戶投入成本高、產出效益低等是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綠色農業是根本性解決這些問題的主要手段,通過科學控制農業生產成本、優化配置農業產品生產、流通和管理等各環節,大力促進農戶實現增收增效,實現國家提出的邁入小康社會、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發展目標。(2)促進農產品提質增效,發揮農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農產品一直是國內市場上附加值較低的產品,雖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農產品一直未能發揮和地位相匹配的重要經濟價值。發展綠色農業經濟是促進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獲得更高經濟收益的重要保障。綠色農業經濟發展下的農產品質量大大超過普通農產品質量,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農戶經濟收入[3]。此外,綠色農業發展模式可以利用現代化的、先進的農業技術,減少化學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從源頭上控制農業產業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生態破壞。(3)促進農業發展模式不斷優化更新。21世紀以來,國家提出構建循環經濟、建立節約型社會的發展思路。傳統農業是粗放式發展模式,消耗大量資源,難以適應新時代下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綠色農業是農業產業對循環經濟的最好實踐,是構建現代化生態農業體系的重要措施。
1.3發展綠色農業經濟的意義
(1)具有較高的綜合效益。現代化農業發展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是將農業經濟和社會效益、環境建設有機結合,實現同頻共振、共同發展的良好可循環發展模式。綠色農業經濟建設對傳統農業的優化升級具有重要引導作用,可以大力促進綜合型農業建設的水平。(2)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的雙贏。綠色農業經濟監測的是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新模式,是利用現代化農業耕種手段和技術來實現對土地、環境最小程度的消耗,能提升農業產品的質量和綠色生態水平。綠色生態農業相比傳統農業經濟,可通過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統一發展,促進農業產業實現經濟和生態的高效協同進步,有效實現對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整合開發。(3)生產成本低。綠色農業通過削減生產過程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可以減少人工、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生態綠色水平,保證食品安全,有效控制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等環節的成本支出。綠色農產品有良好的品牌口碑,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青睞,賣出更好的價格,從而獲得比傳統農產品更好的經濟效益。
2國內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2.1國內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國內綠色農業的最初發展形式是綠色食品的開發和生產,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推廣綠色食品以來,綠色食品成為安全優質農產品的品牌形象。國家從2005年開始大力推進綠色農業科學研究與示范基地建設,在全國范圍內確定了示范建設單位百余家。截至2020年全國綠色食品企業總數超1萬家,產品種類超2.5萬個,每年向市場提供綠色產品超1億t。近幾年全國綠色食品企業總數還在不斷攀升,綠色食品的生產面積不斷擴大,較好滿足了當下人們對農產品綠色化、優質化和品牌化的消費需要。國內綠色食品在發展中減少了尿素等化學化肥用量,折算后減少了近3500萬t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對自然生態環境建設作出巨大貢獻,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2020年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工作要點提出,積極推進農業綠色生產開發,加大綠色優質農產品的供給[4]。通過優化調整農業區域布局,不斷優化種養業的結構;建立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農業標準體系,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繼續大力推進農藥、化肥和獸藥的減量行動,發展生態健康農業,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農業農村部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戰略部署,在國家產業融合發展試點中爭取到農業產業園建設項目,統籌將綠色食品作為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國家級品牌創建活動的重要考核內容。各級政府建立推動綠色農業、綠色食品工作的專項財政預算,促進綠色農業邁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2.2國內綠色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與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尚未建立。農業市場上還存在大量山寨、假冒和偽劣的綠色農產品。綠色農產品的全產業鏈驗證制度不健全,綠色農產品和傳統農產品的經濟價值區別沒有拉開。綠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夠健全完善,農戶對綠色農業的認知和認可度有待提升[5]。(2)國內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的保障不夠,農業現代化機械設備使用效能不高。引進高新農業技術所需資金缺乏、綠色農產品生產周期長、經濟見效慢等問題,都是制約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全國大型農用現代化機械設備的利用程度低,農業新技術、新設備的轉化效率差,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和農業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大等問題,都是制約綠色農業發展的主要障礙。
3加快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的對策和途徑
3.1構建適應綠色農業發展的市場經濟體系
利用互聯網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和智能設備普及的優勢,進一步暢通“線上+線下”的優質農產品銷售渠道,讓綠色農產品都能賣出好價格。充分利用國內互聯網電商平臺蓬勃發展的良好契機,和拼多多、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共同構建覆蓋全國各區域的農產品快速銷售體系,縮短綠色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居民家庭餐桌的距離。建立農戶直播銷售農產品新模式,借助“一帶一路”倡議,讓優質安全的綠色農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和傳感器技術,建立完善的綠色農產品認證體系,保證綠色農產品的質量,為綠色農產品的銷售奠定基礎。
3.2促進綠色農業機械設備利用
政府要為綠色生態農業農戶提供經濟發展的必要支持,針對農戶發展資金不足提供財政資金支持,拓寬農戶的融資渠道,完善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環境的建設。目前很多農業大省的政府部門都開始和銀行等金融機構聯手為綠色生態農業農戶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支持,解決了很多農戶的燃眉之急。結合國家出臺的最新土地權管理制度,在強化土地權流轉管理的同時向綠色農業產業傾斜,提高土地利用率,堅守土地紅線。結合綠色農業生態發展需要,加快大型現代化農機設備的推廣使用。和農業機械設備廠家企業聯手,借用“借雞下蛋”“接船出海”等新發展模式,幫助農戶盡快適用新型的現代化農業設備,加快推動綠色農業機械化、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效益。
3.3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要從提高農民的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和實踐能力入手,幫助農民掌握綠色農業種養技術,建立全新的農產品經營體系,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落實,推動農民邁向小康[6]。采用更加優惠的扶持政策和農業經營措施,吸引優秀的年輕人才回歸家鄉進行創業,促使綠色農業在年輕“血液”推動下獲得持續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在政策、人員、資金等方面向綠色農業發展傾斜,找準影響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對癥下藥,幫助農戶樹立經濟思維和市場理念,在綠色農產品選種、育苗、生產和銷售的各個環節開展創新實踐,加快實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3.4加快綠色農業科技的研發和應用
綠色農業經濟發展必須依靠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才能加快發展的步伐,取得更好的成效。在綠色農業發展中,要結合農產品產銷環節的關鍵問題進行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和應用,加快推進農業科技產業升級戰略,降低農業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優化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提高農業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以科技進步促進綠色農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3.5增強消費者的綠色消費觀念
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都要積極引導綠色農產品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引導消費者認可綠色農產品,推動綠色農產品和銷售服務盡快進入市場化的良性運行軌道。大力構建綠色消費需求,為企業和農民搭建共贏共進步的渠道,利用相關的法律法規推進綠色消費觀念的普及和認可[7]。從農業經濟的源頭優化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和使用觀念,強調綠色農業給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建設帶來的重要價值,促進人們形成現代的綠色消費理念,推動綠色食品消費和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相適應,實現綠色農業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4結束語
綠色農業大力倡導生產綠色產品、建設綠色環境和開發綠色技術,督促以化學農藥、化肥為主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向以生態、生物技術為主的生態農業發展,從而生產出無污染、無公害、符合人類健康需要的農產品。通過構建適應綠色農業發展的市場經濟體系、促進綠色農業機械設備利用、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推動綠色農業經濟發展邁上全面、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閆俊.發展綠色農業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J].中國外資,2021(8):32-33.
[2]劉祥春.探討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建議[J].新農業,2020(1):67-68.
[3]王政.關于綠色農業助推經濟發展的對策[N].四川科技報,2019-12-20(002).
[4]朱艷閣.綠色農業與農村經濟的發展[J].經貿實踐,2018(11):80,82.
[5]李吉煥.推進綠色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J].農家參謀,2021(19):9-10.
[6]任雪靜.綠色技術在農業機械工程中的應用探析[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1(10):30-31.
[7]張國保.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淺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9):116-117.
作者:張琰 單位:蘭州現代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