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隆昌縣糧食生產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糧食種植面積所占比例減少
據統計,全縣耕地面積在1949年時為54.95萬畝,2001年減少到42.16萬畝,期間總共減少12.79萬畝,年均減少約2400畝。此后至2013年耕地面積繼續減少到39.79萬畝,年均減少約1800畝,這主要是嚴格保護耕地政策所起的作用。1949年農作物總播面積為69.99萬畝,復種指數為127.4%,糧食面積63.19萬畝,占總播面積的90.3%。2013年農作物總播面積94.43萬畝,復種指數達237.3%,糧食面積71.23萬畝,只占總播面積的85.4%。上述情況說明3個問題:一是隨著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和退耕還林還草的進一步實施,耕地減少的態勢不可逆轉;二是人們對水果、蔬菜等需求的增加,農作物播種面積中,糧食種植面積的比例肯定還會逐步降低;三是解放以來,復種指數已提高了近一倍,繼續提高復種指數的難度很大。
2.糧油技術推廣難度加大
當前,包括農民在內的多數人員對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都有所下降,主要表現在:撂荒地逐年增多,種糧農戶歲數越來越大,外出人員不愿回鄉種糧的傾向相當明顯或根本不會種糧,造成先進實用技術推廣相當困難,部分技術甚至有倒退傾向。以水稻生產為例,20世紀80年代畝植窩數平均為1.5萬窩,90年代下降到1萬窩,現在的部分田塊已下降到0.5~0.6萬窩,畝植窩數的持續減少是水稻單產不升反降的主要原因,而產量總體變化不大的根本原因是種植品種普遍由穗數型變為了大穗型,由于品種的大變化而大幅度提高了單產,在玉米生產上表現更為明顯。從大農業的內部分工上看,由于發展蔬菜、水果和農機化很容易成為新的亮點,各級領導和技術人員已把更多的精力、人力和財力投入到了項目更大、更容易出亮點的其他業務工作,糧油技術推廣部門的地位和積極性都有所下降。同時,糧油技術推廣部門的專業人員和較為突出的人才也抽調了不少到其他部門從事更緊要的工作,減弱了糧油技術推廣部門的整體實力,部分糧油技術推廣部門的負責人也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實施農業項目等不屬于技術范圍的工作上,沒有把過多的精力用在研究糧食發展的技術應用和推廣上來。此外,糧油技術推廣部門建立的各種示范片、示范田塊,所應用的高產綜合配套技術一般都需要較好的環境條件和嚴格按照技術規程實施,推廣都有較大難度。以隆昌縣水稻高產攻關為例,近幾年,每年都以增加窩數、增施肥料、狠抓病蟲防治為前提建立了百畝、千畝高產攻關片,盡管連續多年都有一定比例的田塊中稻和再生稻兩季畝產超過了噸糧,但由于增窩、增肥、防病治蟲需要增加投入,管理不到位還容易造成病蟲害加重,以及大幅度增加穗數還容易引起倒伏,同時,農戶雇請人員栽秧是以面積為單位給工錢,這樣就很難保證栽夠窩數。因此一旦示范或項目實施結束,示范片的新技術應用程度就逐步下降。
3.農機化步履艱難
近年來,全縣開展了播、耕、栽、防、收全程農機化作業的探索,但僅僅停留在試驗示范階段,推而不廣的主要原因是:隆昌縣屬淺丘地區,現在的機械不太適合不規則的小田塊,尤其是田坎小巧,機械笨重,搬運不方便,讓成片農戶整體接受又十分很難。
4.現有種糧補貼不科學
當前分不同部門、不同時間分別有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名目繁多的種糧補貼,不僅加大了各級的工作量,還沒有起到較好調動農戶種糧積極性的應有作用。6.有針對性的發展糧食生產特色項目少近年來,各級農業主管部門都安排了一定的糧食生產發展項目,對于穩定糧食生產起到了較好促進作用。但有針對性的發展糧食生產特色農業項目少,對下步糧食生產的發展推動作用不大,如隆昌縣近期穩定糧食產量的主要手段是穩定發展再生稻,卻沒有再生稻的專門項目,因此,無法結合項目認真研究和全力發展再生稻。此外,務農勞動力緊缺、文化水平低,耕作粗放,農戶投入少,種糧成本高,良種良法綜合配套技術不能完全落實等,也是當前糧食生產的基本概況。
二、隆昌縣糧食生產發展思路
1.穩定糧食種植面積
在依法嚴格保護耕地和堅決杜絕土地撂荒的前提下,進一步挖掘潛力,深化耕作制度改革,全面普及旱地多熟制,大力發展間套作冬大豆,逐步擴大稻田兩熟和三熟制面積,千方百計提高復種指數,實現糧食種植面積的基本穩定。
2.明確主攻方向
一是穩定玉米單產,恢復水稻和紅苕種植水平。只要水稻和紅苕恢復到歷史最高種植水平,全縣即可增加總產2萬噸。二是積極發展再生稻。近十年的探索表明,盡管隆昌縣屬再生稻次適宜區,但除少數陰山深溝地區外,90%以上區域實際上是可以蓄留再生稻的,如果按平均畝產100kg、28萬畝可蓄留的面積計算,總產可達2.8萬噸。因此,穩妥發展再生稻是當前隆昌縣提高糧食產量的重要途徑和抓手。
3.積極爭取各級對糧食生產的重視
首先應擴充技術人員,其次是各級部門和技術人員應認真研究糧食生產新技術,積極做好試驗示范,主動邀請各級領導和重點示范戶現場參觀指導新技術示范片和試驗示范田塊。再次是要加大力度宣傳農技干部和從事糧食生產人員的敬業精神和高產典型,讓從事糧食生產的人員有待遇、有地位、有榮譽,逐步形成人人愿意主動參與發展糧食生產的良好氛圍。
4.全力推廣農機化
各級農業科技人員應主動研究和引進農業機械進行試驗示范,積極探索不同種植模式的機型選擇和農機農藝的綜合配套技術,并熟練掌握各種農業機械,爭當農機能手,指導農戶應用農業機械,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種糧成本。
5.改革種糧補貼辦法和項目實施
可以采取按增加糧食種植面積進行補貼的辦法,擴大糧食種植面積;或者采取按交售糧食數量進行補貼的辦法,促進種植水平和產量的提高。同時,各地應在明確糧食生產發展的重點作物、主要目標和發展思路的基礎上,按照有關農業項目要求整合現有項目或安排專門項目,確保最有發展潛力的作物或技術有項目支撐、有人員研究、有人示范推廣,促進最有發展潛力的作物或技術能夠快速成熟和推廣應用。
6.制定激勵政策
如:提高糧食保護價格;應用新品種、新技術進行一定補貼;鼓勵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糧食種植專合社補貼標準;提高從事糧食生產工作者的各種政治、經濟待遇,吸引年輕一代農民和相關人員從事糧食生產工作等。
’
作者:胡明清 王音 張永成 陳才洪 范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