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糧食產業發展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培養新型糧食工程專業人才是促進糧食區域經濟高速發展的必要手段,而傳統的高職糧食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已無法滿足市場和社會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當前糧食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初步提出解決方法,并對以糧食產業發展為導向的新型糧食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探索研究。關鍵詞糧食產業新型糧食工程人才摘要培養新型糧食工程專業人才是促進糧食區域經濟高速發展的必要手段,而傳統的高職糧食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已無法滿足市場和社會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當前糧食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初步提出解決方法,并對以糧食產業發展為導向的新型糧食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探索研究。
關鍵詞:糧食產業;新型;糧食工程;人才
糧食工程專業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國家糧食市場供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高職糧食加工專業人才培養,因其特有的職業定向性而在糧食專業人才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另外,糧食加工專業人才培養必須以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為目標,與區域經濟發展互為條件并相互促進。區域經濟是高職教育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持,也影響著高職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在于既能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對高職類人才的靜態需求,又要適應區域經濟發展中產業變革、行業轉型等對該類人才的動態需求[1]。因此,高職糧食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應逐步形成與區域經濟的良性互動,實現人才培養和區域經濟發展雙贏。
1當前高職糧食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1專業的社會認知程度低
糧食工程專業是特色專業,社會各階層對該專業的認知程度不高,很多學生、家長、用人單位乃至社會對糧食工程專業的認知停留在米、面、油等糧食粗加工產品上,對糧食專業缺乏深入的了解,直接影響糧食工程專業的招生、學生的學習和創新創業實踐。糧食工程專業招生生源不足和學生學習積極性差、中途轉專業等問題比較突出[2]。但從目前的就業形勢來看,就業單位對糧食工程專業人才需求量大,尤其在產糧大省黑龍江往往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1.2專業教學模式不合理
理論教學中傳統模式仍占主體,教師作為課堂主體,利于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但這種模式下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導致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不高,發散思維性較差,學習效率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單純依照教材內容,沒能夠及時更新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教材建設不完善,一些糧食工程的專業課程沒有專業教材,只能借鑒相近的學科教材,缺乏專業特色。另外,教學考核缺乏靈活性,考核形式單一,不能完整體現對學生學習過程及掌握程度的考核。
1.3實踐教學平臺不夠完善
糧食工程專業具有工科專業的特征,其專業理論應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與創新。但實踐教學在專業建設中存在不足:一是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實踐課程占比較少,單項驗證性實驗多而學生自主設計的綜合性實驗較少,學生只是機械地完成實驗,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無法滿足現代化大企業的用人需求[2]。二是實驗室建設不夠完善。專業實驗室缺乏模擬糧食生產加工單元的小型成套設備和實驗場所,部分設施陳舊老化、利用率低,一些重要的實驗無法進行或只是觀摩教學,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三是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大部分教師學歷水平高但缺乏企業的工作經驗,尤其青年教師很難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四是實踐基地不足。現有實踐基地滿足不了實踐教學的需求,校內實踐受資金、場所等因素限制,缺少糧油加工的實踐基地;校外實踐受實踐崗位、時間、地點、企業生產管理及安全等多因素制約,學生的實踐教學多流于形式[2]。
2對服務區域經濟的新型糧食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200億斤以上,糧食精深加工發展快速。2017年,全省糧食加工大項目建設累計投資100億元以上,糧食加工轉化率達到46%,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3]。2018年,全省累計加工原糧700億斤以上。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現糧食加工產業鏈進一步延伸擴大,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迫切需求新型糧食工程專業人才。地方高職院校在對既定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對該類人才的實際需求,制定出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趨勢的應用型人才的特定培養模式。
2.1注重實踐教學的校企深入融合要充分發揮企業實踐體驗的作用。積極調動企業參與培養緊缺人才的積極性,拓寬學校辦學道路和增加學生就業機會,給企業提供培訓、共建課題等理論或技術支持,實現企業創收增益與學校成功辦學的有機結合,從而實現雙贏。學校與企業聯合舉辦各種實踐競賽,實現學校與企業的文化互融和共建。努力將企業的培訓中心與學校的糧食工程專業教研室進行有機結合,采用校企雙方兼職互通、交叉師資、共享資源等一系列校企合作措施,共同培養合格的高素質應用型糧食工程人才。高校教師應該積極參與企業職工的繼續教育,企業的技術人員應該通過高校兼職教師等形式參與學校的培養,并由學校和企業根據專業培養特點和區域經濟市場需求共同制定專業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實現校企資源的真正互融與共享。
2.2基于定單模式的人才隊伍共建
訂單培養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徑之一。針對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學校培養與企業脫節的問題,聯合現有校外合作企業(中糧黑龍江分公司、黑龍江象嶼集團、益海嘉里等大中型企業),搭建高職學生創業實踐平臺,打造“訂單班”,確立招生、培養、就業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合作互信、共育為基礎,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并對人才培養質量實行全過程監管,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4]。
2.3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拉動學生自主學習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困難和挑戰。只有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學生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模式和措施,從傳統的強制式、命令式、約束式的管理轉型為教育型、服務型和信息化的自主管理,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開創學生管理新局面[5]。高職高專可通過利用新興媒體網絡平臺構建起“互聯網+學習”的運行監管體系。高職院校教師應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及水平,有效實現信息化技術與教育相融合,提高教學質量[6]。“互聯網+”學習平臺具有多媒體化、即時性、泛在化、學習者中心等特點,對改善教情、提升學情具有正向意義[7]。依托“互聯網+”學習平臺,通過對紙質教材和電子資源的“互嵌式”組合,對學生綜合技能進行全面培養。以學生為主體,利用流行元素的普及性和受關注度,發揮網絡傳播快、學生樂于接受的特點,鼓勵學生參與微課制作、關注“糧油圈”等行業知名微信公眾平臺,將自主學習、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
2.4以市場化理念促進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高
嚴格意義上來講,人才也是一種產品,必須參與市場競爭。現如今,國內經濟平穩運行,但市場競爭激烈,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一方面,企業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存在供需關系不協調的矛盾。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我國正在注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開展學生創業就業的思想教育,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引導學生進入糧食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進行鍛煉,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與綜合素質[2]。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完善學生知識結構,以校企合作為背景,加強產教融合。將學生的實踐技能競賽、社會實踐活動、職業技能培訓等整合,制定更為系統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定期組織創新創業大賽,讓大多數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融入,整體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蕾.論區域經濟對高職教育發展的驅動性———以無錫為例[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4):122-124.
[2]李蘇紅,張春紅,鄭煜焱,等.“雙創”引領下糧食工程專業建設研究與思考[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7(12):71-74.
[3]朱玉文.認真落實“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要求加快推動糧食產業經濟轉型發展[J].中國經貿導刊,2018(25):20-21.
[4]瑞安產教融合研究課題組.產教融合視域下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創新與實踐r—以“瑞立訂單班”為例[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2):50-53.
[5]唐紅艷.“互聯網”時代高職高專學生自主管理探究[J].職業技術,2019(04):99-104.
[6]黃燕春.“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化教學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3):94-95.
[7]王九程.基于“互聯網”學習平臺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13):155-156.
作者:陳文穎 單位:黑龍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