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成都市糧食生產的現狀研究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結合成都市2002~2015糧食生產數據,從播種面積、總產量和單產三方面分析成都市的糧食生產情況,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糧食生產;變動情況;結構調整
成都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油基地。本文利用成都市2002~2015年的糧食生產數據(不包含簡陽市)進行分析,數據無特殊說明均來自《2016年成都統計年鑒》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庫。
1成都市農業基本概況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全市2015年末常住人口1465.75萬人,其中鄉村人口418.18萬人,全市土地面積12121km2,其中耕地面積42.28萬hm2。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10801.16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75.14億元,占全市總產值的3.47%。2015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68.39萬hm2,比上年減少1.61萬hm2,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6.57萬hm2,減少1.69萬hm2,蔬菜、瓜果類播種面積17.14萬hm2,增加0.56萬hm2。糧食總產量230.15萬t,比上年下降2.91%,蔬菜總產量570.84萬t,增長5.33%,水果總產量130.81萬t,增長6.28%。2015年末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17690元,比上年增長9.6%。數據顯示,成都市農業產業結構正不斷優化,農村居民收入正不斷提高。
2成都糧食總產量變動情況
糧食總產量的變化是由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變化及單位面積產量變化共同決定的。從成都市糧食總產量變化(圖1)來看,2002~2005年糧食總產量在波動中下降;2005~2009年期間糧食總產量呈上升趨勢,實現了糧食產量連續4年增長,年均增幅1.78%;2009~2015年期間糧食總產量開始逐年下滑,年均降幅達3.14%,這與近年來成都城市化速度加快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關。水稻總產量與糧食總產量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而小麥產量基本呈現逐年下降趨勢,玉米總產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趨勢。成都市糧食13年總產量減少68.9萬t,降幅為23.1%,其中水稻、小麥總產量分別50.1萬t、27.4萬t,降幅分別為25.7%、49.1%,玉米總產量增加6.6萬t,增幅為31.6%。
3成都市糧食播種面積情況分析
3.1糧食播種面積變動情況
2002~2015年期間,成都市糧食播種面積基本呈逐年下降趨勢,這與成都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化及城鎮化發展關系密切。13年間成都市城鎮化率增加16.1%,城鎮化建設轉移了農業人口,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下降,同時耕地被城市占用,也對糧食播種面積帶來較大影響。13年間成都糧食播種面積降幅為32.0%,其中水稻播種面積降幅為32.2%,小麥播種面積降幅較大,達到53.2%,而玉米種植面積變化不大,常年保持在4.24~4.98萬hm2之間。近年來,成都市蔬菜種植面積逐年平穩增加,到2015年已達17.14萬hm2,特色果樹及中草藥的種植面積也穩步提升,農業產業結構的科學調整,使成都農業從業者收入增加,都市現代農業更具活力。
3.2成都市三大糧食作物占比情況
成都市播種面積最大的3種作物分別是水稻、小麥和玉米。13年間成都水稻播種面積占比相對穩定,一直保持在47.0%~48.7%之間,變化幅度不大。小麥是成都第2大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比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已從2002年的24.1%下降到16.6%。玉米是成都的第3大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比有上升趨勢,從2002年的8.9%上升至13.5%。
4成都市糧食單產與城鎮化率變化分析
2002~2015年間成都市糧食單產在波動中提高。糧食平均提高48.8kg/667m2,其中水稻、小麥、玉米分別提高48.0kg/667m25.4kg/667m2及80.8kg/667m2。從各糧食單產增長率來看,水稻、小麥及玉米單產分別提高9.6%、8.8%及27.6%,玉米單產提高較快,水稻與小麥單產提高速度較慢。
5結論與啟示
5.1結論
近年來,成都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化,城鎮化率不斷提高,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下降,糧食總產量也隨之下降。水稻是成都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其播種面積占糧食播種面積的一半,因此水稻生產與糧食生產呈現基本相同的波動規律。成都市糧食作物平均單產均在波動中提高,但水稻、小麥的單產提高速度較慢,玉米的單產提高較快。
5.2啟示
上述分析表明,成都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城鎮化的大背景下,糧食總產量下降不可避免,但仍需采取措施保障成都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強土地整理工作,切實保障耕地數量。②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適當增加糧食規模化、機械化種植面積,提升糧食生產效率。③加大農業科研的投入,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方式與方法,選育高產優質的水稻、小麥品種,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④優化糧食補貼政策,使補貼向對糧食增產有實際貢獻的新型經營主體(例如合作社、種糧大戶等)傾斜,提高種糧者生產積極性。⑤創新糧食流通、銷售形式,推行“互聯網+糧食”,使糧食生產—運輸—銷售體系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小月.經濟新常態下四川糧食安全問題及對策建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11):8-11.
[2]徐紅麗,任尚,張明.鄭州市糧食生產能力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6,36(15):153-155.
[3]李躍建,魏鵬,蔣小松,等.加速種植業結構性調整促進四川從糧食安全轉變到食物安全的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17,36(4):1-3.
作者:王科 李浩 張成 郎梅 鐘文挺 楊勛 孫娟 王強 單位: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