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實結合下的歷史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準確把握教材,合理拓展
對歷史知識的傳遞只是歷史教學的表面目的,其內在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傳承民族的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讓學生在對歷史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開闊視野,增強學生對世界優秀歷史文化成果的了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新課程歷史的教材涉及的內容面比較廣,這就為我們尋找歷史與現實的鏈接點提供了更為廣泛的空間。在對教材的把握上,首先,我們需要對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取舍,突出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就方便了學生在某一突出知識點上進行自主的,具有探究性的學習。其次,教師要跳出教材的禁錮,將教材上的知識進行適度的擴展。歷史課因其所授知識的特殊性,特別注重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廣度,但現實中,初中學生對歷史的認識普遍比較模糊。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我們現實中熟悉的知識和問題,拉近我們與歷史之間的距離,走近歷史、接觸歷史、了解歷史,充分認識到歷史對我們今天、未來所起到的啟迪作用,一步步培養起學生用歷史眼光觀察現實生活,以歷史視角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從而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二、活用現實生活中的歷史教育資料
歷史知識絕不僅限于書本知識,它更多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紀念日,這些紀念日所紀念的事便是一段歷史,關于這些時間的報紙、雜志、圖片就是這段歷史的記錄。教師可以收集這些資料,在根據教材編排的相應順序進行排序,等到授課時再拿出來使用。同時,教師本人也是許多歷史時間的親身經歷者,例如:香港回歸、澳門回歸、汶川大地震、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會等,關于這些事件的報紙、雜志、旗幟、紀念品等都是很好的歷史教學資料。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收集當地的相關歷史資料,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的引用當地的歷史資料,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筆者所在的江蘇省南京市為例,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當地的著名景點有:總統府、中山陵、雞鳴寺、閱江樓、玄武湖、夫子廟、紫金山等。是我國著名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許多著名的歷史事件都有這座城市的影子,它是一座記錄了中華名族璀璨文化、繁榮歷史;同時也記載著中華名族百年屈辱;更是承載著中華名族不屈精神的城市,教師可收集的歷史資料十分豐富。
三、用現實生活的經驗來理解歷史
歷史已經成為過去,現實表現于現在,對于未來而言,現在便是歷史。這正說明了,時間便是一條貫穿歷史的脈絡,對于歷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立足于現實理解歷史、展望未來?,F在,很多學生都有旅游的經歷,有的學生去過西安,到過秦始皇陵,看到過兵馬俑。因此,教師在上《秦王掃六合》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有沒有同學去過秦始皇陵,看到過兵馬俑啊?”這時,哪些去過的學生往往會表現得十分興奮。教師就可以請這些學生給同學們介紹一下秦始皇陵兵馬俑,并談談自己的參觀感想,這樣的授課方式可以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實踐證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分析歷史問題,有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和歷史問題的理解。
四、用現實的背景分析歷史
隨著時代的變遷,對某些特定歷史事件的認識、理解也會隨著時代背景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我們理解歷史,要有歷史觀,懂得利用現實的觀點,去正確的看待歷史。例如:在學習關于“對少數民族作戰”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現實的觀點來分析,相對當時而言,對少數民族的作戰可以說是反抗外族侵略或是打擊蠻夷,當時的領軍將領和作戰士兵都可以稱作是“民族英雄”,但用現實的觀點來看,當時的“敵人”,現在和我們成為了一家人,都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因此,用現代的觀點來看,當時的戰爭不過是兄弟間的戰爭,當然當時的領軍將領和作戰士兵也就不能被稱為“民族英雄”了。這樣用現實的背景分析歷史,有助于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歷史觀。
五、利用歷史眼光觀察今天
人類在社會、文明發展中,不斷的對歷史經驗的積累中,人類逐漸發現了歷史的規律。在人類的不斷發展中,這些歷史經驗和規律成為了人們觀察今天,預測未來的重要參照。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存在其歷史的必然性,事情的發生或是事物所處的某種狀態,必然是由更早歷史時期的一件或一系列事情所引起的。例如:在分析臺灣未來走向時,教師首先要向學生闡述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事實,接著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史證,如《尚書•禹貢篇》中提到的“島夷卉服”就是指臺灣;?!妒芳o•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的徐福上書中所稱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后人認為“瀛洲”即為臺灣;此外,《開羅宣言》中明確指出: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三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通過對歷史的認識,學生可以了解,臺灣是歷史遺留問題,但是,面對擁有著強大民族凝聚力和巨大發展潛力的中華民族,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只是時間問題。這樣利用歷史眼光觀察今天,有助于學生將過去、現在、未來串聯起來,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結合時事熱點深挖歷史
隨著社會發展,文明進步,工業化進程加快,地球的自然環境卻逐漸惡化,環境保護、與自然和諧相處已經成為當前的熱點話題,各學科都要求在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對于歷史教學來說,教師可以找到的資料室可觀的,我國擁有5000年的燦爛文化,中國人很早就有了環境保護的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向學生提問:中國人的環保意識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請舉例說明。這樣的問題新穎獨特,往往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教師在逐漸引導學生對過往學習知識進行回憶,學生不難想到:早在戰國時期,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莊子就提出來天人合一,萬物共和的理論;明朝的《天工開物》中也有:“天覆地載,物數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力也哉?!边@樣推崇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語言。這樣的教學,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更能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關心時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七、運用先進的現代教學手段
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現代先進的教學手段其實也是歷史與現實結合,特別是多媒體的運用,將一些歷史相關的特殊事件用影視作品的形式表現出在,就是將書面的歷史,用現代科學進行的一種直觀表現。傳統的歷史教學大多是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記,幾乎沒有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的教學方式自然不能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新課標以來,要求歷史教學要用積極的情感去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多媒體、投影儀、錄像片作為現代化的輔助教學工具,其主要的視覺性特點能極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主觀性和積極性。如在學習侵略與反抗這一單元時,讓學生觀看《甲午風云》。通過播放影片,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更直觀的使學生從影片中感受到鄧世昌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體會到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這樣就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設計上,可以采取自由辯論、小品表演、論文答辯等適合學生特點的活動,甚至讓學生自己來當老師為同學講課,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八、小結
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積極發現、挖掘、收集、整理并巧妙利用歷史與現實之間無處不在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同時,我們要明白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歷史的延伸,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立足現實,理解歷史,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