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歷史教學對學生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歷史是對過去一段時間發生事件的一種總結,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老師要做的不僅僅是教給學生掌握當前時代的發展現實和規律,在從過去的歷史中,老師也要關注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為學生成長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為其成長增加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作為中學生,他們大多還涉世未深,缺乏對新奇事物的正確判斷,但是他們大多對事情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因此為了不使其成長偏離正確的軌道,學生們應該從歷史發展的經驗中汲取教訓,樹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而老師需要做的就是將這一理念融入到教學當中,從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歷史教學;人生觀;價值觀
歷史是對過去一段時間發生事件的一種總結,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老師要做的不僅僅是教給學生掌握當前時代的發展現實和規律,在從過去的歷史中,老師也要關注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為學生成長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為其成長增加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作為中學生,他們大多還涉世未深,缺乏對新奇事物的正確判斷,但是他們大多對事情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因此為了不使其成長偏離正確的軌道,學生們應該從歷史發展的經驗中汲取教訓,樹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而老師需要做的就是將這一理念融入到教學當中,從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新課程改革中,對初中歷史的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和規定,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歷史課堂的高質量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其拓寬視野,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應以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為指導和規范,轉變以往陳舊的教學觀念,認真總結初中歷史教學的特點,改善教學方法。
一人生觀、價值觀、情感態度培養的基本概念
對于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情感態度培養的基本概念,我們可以這樣定義:對于這三者的培養,不僅是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其教學的最終目標。對于情感上的反映,其是指人們的需求與客觀現實之間的關系。它是一種符合客觀需要的實際經驗。態度又是指個體把握評價的總和和某一事物的內在反映傾向。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一個人對世界上存在的事物重要性的一般看法和總體上的評價。它融合了社會與個體、人文與科學、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們情感的宣泄,反過來,情感的觸發又會體現出人們態度的變化,情感態度的種種表現又包含在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之中。因此,在歷史的教學尤其是初中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們更應該采用恰當的歷史教學方法,將課本上教材內容進行另外一種方式的呈現,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促使情感態度上的轉變,進而最終促進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二歷史教學中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的必要性
(一)教育規律中必須重視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
感受人的內心,必須都是從情感上的交流中得到的,同樣對于歷史這門學科的學習也是這樣的。在歷史的教學中,往往內容中充斥著大量的人物、時間和生動的事例。在教學的過程中關鍵的是要將這些事件以生動的形式呈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在情感和態度上的轉變,從而促使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當然這也是歷史教育目標的最終實現。學生的認知活動需要積極的情感促進,因此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對于初中生在整個歷史的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和情感把握,老師要做到及時、準確,這樣對學生進行一個整體的培養,到達全面發展。
(二)培養人生觀、價值觀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
長期以來,傳統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所有教學的核心都是在講應試教育,分數為先,一方面重視對于基礎理論的灌輸和講解,但是很容易忽略學生對于整體學習上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大多數老教師還是很注重學生的智力因素,很大程度上忽略學生非智力因素,例如綜合素質、情商、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對傳統歷史教育就變成了一個簡單的價值判斷或道德判斷了。新課程改革中對于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全面考察越來越凸顯,并成為衡量學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培養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就成為了推進整體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
(三)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對于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起著重要的作用
歷史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等等要素,數量繁多的同時又顯得枯燥乏味,給本身就已經繁重的學生學業壓力徒增巨大的負擔。但是,在歷史教學中老師如果能夠積極運用各種有效的歷史教學方法,使學生進入到創設好的歷史情境之中,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經驗與興趣,對于老師來說,也能夠完成好歷史的教學任務,所以對于教學當中的老師與學生都能夠得到長足的提升。
三歷史教學中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的方法
(一)將歷史與現實進行有機的結合
將過去的歷史事件和現在發生的事件進行有機結合,能夠很好地加深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認識。比如說,在講到關于抗日戰爭時大家都知道,日本發起的非正義戰爭使我們國家的許多同胞流離失所,國內的發展同樣失去了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在這期間也有無數年輕的生命為國犧牲,才得以換來最后的勝利,沒有人能夠抹去這段歷史,無論在任何時候。日本近期種種行徑已經顯示出其試圖改變這一歷史,對于事件發生的真相進行歪曲,也在試圖掩蓋他們犯下的罪行。因此,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要讓學生了解、銘記這段歷史的重要性,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鮮血才得以換來的。但同時,作為老師的我們,也應該注意到,要時刻提醒學生們,每個人都應該時刻銘記歷史。但是,當今社會是一個開放的、包容的、多元的社會,盲目反日不僅不利于國家之間關系的改善,同時也不利于我們正確看待這段歷史,理性分析這段歷史。過去的抗日戰爭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因此作為后人的我們,更重要的是能夠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不要讓過去的歷史重蹈覆轍。因此,這樣正確的價值觀的培養,要讓學生知道我們要記住歷史,切不可盲目反日,要理性。
(二)創設教學情景,引導學生走進歷史、感受歷史
讓學生真正走進歷史、切身感受歷史的發展脈絡,更加有利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對于歷史的定義,即今天的人們對過去發生的事件的總體評價。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一方面對于學生來說能夠收集到大量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一種主動探究學習的目的。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所要做的就是對課本上生澀的知識點進行生動地描繪,用鮮活、現實、生動、具體的情境來代替陳舊、塵封的歷史,讓學生在創造情境中回到過去,感知歷史。
(三)用歷史人物的形象感染學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在我國歷史悠久的發展進程中,涌現了各種英雄人物,數量也是不計其數。對于學生歷史的教育,其主題就是愛國主義的教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來自愛國主義的教育之中。古今中外無數的仁人志士、歷史英雄以其光輝燦爛的人生經歷和事跡給學生們帶來強烈的感情沖擊。在歷史的教學當中,全面細致地闡釋這些英雄各自的光輝事跡,展示他們的那個時代所經歷的,讓這些光榮的歷史人物形象深深地滲透到青年人的心中,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
參考文獻
[1]朱海.高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J].科技展望,2015,(31):165.
[2]王永祿.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方法淺析[J].才智,2011,(08):176-177.
[3]焦雪琴.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對策探討[J].科技展望,2015,(18):223.
[4]李曉華.優化歷史課堂教學的探索[J].現代教育(教育版),2013,(05):192.
[5]蔡金芝.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思考[J].學苑教育,2017,(16):96.
[6]季新華.中學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24):1.
[7]楊俊芳.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教育現代化,2017,(22):240-241.
作者:徐蔥 單位:長春北師大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