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研究生培養規范化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調整教學安排精簡理論教學
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是不同于其它文理科的,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多需要在臨床實習和學習過程中深刻理解認識疾病。在理論教學與臨床教學的時間安排上,基礎型研究生的理論教學時間確實偏長,但并沒有達到實際所要求的精度和深度,反而導致部分學生形成了松散浮夸的惡習,以至于在后期的臨床教學中,對忙碌的病房生活不習慣,甚至恐懼,產生混完一年隨便做個課題趕緊畢業的想法。精簡壓縮理論教學的時間勢在必行,新學期即將開始的半年制理論教學應該是積極的,嚴格學分控制是保證質量的組成部分,缺一不可[2]。必要時將理論教學時間,安排在臨床教學期間,將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可能更有價值。
2按主治醫師的標準加強臨床實踐技能
在臨床教學中,應給臨床研究生更多臨床實踐、動手操作、搶救危急病人的機會。導師在這一環節中起關鍵作用,制定嚴格的培養計劃,有計劃地實施培養計劃,不能安排輪轉專業小組后就不管不問,應該協調全科,針對性帶教,除了導師外還應該有專職資深上級醫師帶教,安排他們值班,全面完成各種疾病的處理、各種操作和技能的完成[3]。因此,在每個階段導師都應進行跟蹤式考核,研究生階段的臨床能力培養成果可直接關系到學生以后的臨床工作能力。除了完成本專業方向臨床實踐培養時間外,有針對性地擴大輪轉的范圍,使其對其他相關和常見的臨床知識增加認識,全面掌握,對將來提高臨床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能力,開闊思路、視野是相當有幫助的。
3培養學生研究分析問題和科研教學能力
加強對導師研究方向的了解和專業學術科研課題的選擇:學術課題的選擇過程,實驗思路、實驗方法的設計,是研究生培養必須經歷的步驟,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不管是學術型研究生還是臨床型研究生都應該培養這樣的能力。為了完成任務必須做到:提前與導師溝通,了解導師的研究方向;提前查閱文獻關注學術前沿,多接觸專業研究問題;了解國內外新的研究動向,必須閱讀至少50篇國內文獻和50篇國外文獻是必要的,力爭要看的更多,綜述要盡早完成。自選課題進行研究也是可行的,但應避免不切實際的高難度,應具有可操作性、減少主觀盲目性、加強針對性,使之確實能解決臨床診療工作中的疑難問題,這對學生的要求更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更高的悟性,需要更扎實的功底[4]。如果有導師的指導完成會相對容易些,應該鼓勵自選課題,因為這更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4資料分析和論文寫作
科研實驗對醫學研究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臨床上疑難疾病的課題設計、實驗操作都是需要我們親自完成的,臨床醫學不僅是治療疾病,還必須進行總結經驗、教訓,給初學者和后人留下寶貴的經驗財富。醫學課題實驗必須堅持誠實、科學的態度,實驗操作要嚴謹,課題的實驗數據得到之后必須通過資料分析,采用正確的統計分析方法得出統計學結論,應該強調的是對實驗數據結果評價應該客觀和科學。論文的寫作則要求符合科技論文的規范,表達清晰、流暢。學位論文是對碩士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全面訓練,培養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創新、嚴謹、細節自始自終貫穿于整個科研階段中。避免苛求實驗結果與文獻一致,使學生有造假傾向,應使學生明白過程重于結果,更要使學生建立自信,相信自己的結果是正確的。臨床醫學研究生教學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促進醫學學科人才建設的重要途徑,高等醫學院校應著重從課程規劃和學習方法兩方面對研究生醫學教育的前景進行預測。醫學研究生教育需要醫學教育的管理者明確方向,強化職責,勇于進行研究生教育改革與探索,才能推動我國醫學教育的建設和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高層次的科研和臨床人才,為國家的教育、科研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