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醫學成果指標評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臨床醫學科技成果的研究是依據人體生理或疾病的某些本質和規律,能直接應用于臨床,提供對危害人體健康最主要的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診療措施,將為防治疾病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臨床醫學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將為臨床科研、醫療技術的應用提供評價,促進診療技術的提高,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1.1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
現有的指標體系根據其應用的范圍和評價目的不同,采用的結構也不同。常用的評價指標體系結構是構建一個具有層次結構的指標樹,使指標之間的層次和關系一目了然[3]。指標體系一般分三層,第一層為目標層,反映本體系的目標;第二層為準則層,反映是實現目標層的具體指標,是構建體系的依據;第三層為指標層,從不同方面體現評價體系的構成要素。
1.2評價指標的篩選制定
現有醫學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中,一級指標包括了科技水平、科技價值、成果效益等。根據臨床醫學領域的特點,在該體系中還加入了臨床科室評價、患者評價等方面的內容。科技水平是評價一項科技成果的科學研究水平的指標,主要包括了科學性、創新性、先進性、難易程度四個二級指標。科學性采用的指標主要有臨床應用技術設計的嚴密性、資料的完整性、結果的可靠性、結論的合理性;創新性是指科技成果的新穎程度、技術改進程序;先進性是指科技成果在當代科技發展中達到的高度[4];難易程度采用的指標有研究難度和技術的成熟度。科技價值是評價一項科技成果實用性的重要指標[3],對衡量一項研究成果對科學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有實際意義。主要包括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兩個二級指標。學術價值采用的主要指標有對學科發展的影響、論著與專利、成果發表情況;應用價值包括了應用前景和推廣應用情況。成果效益評價主要包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個二級指標。社會效益包括人民健康水平提高、醫療技術提高、社會影響力等方面,經濟效益是指取得的直接經濟效益和簡接經濟效益。以上指標是目前采用較多的評價指標,在臨床醫學科技評價中應根據臨床醫療特點和實際,科學、合理的選擇評價指標,體現臨床醫學科技成果的實際價值。
2臨床醫學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方法
目前,對于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普遍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2.1Delphi法
Delphi法是20世紀40年代美國蘭德公司研制的一種直觀預測技術,該方法屬于專家集體評價法。由組織者設計科技成果評價的調查問卷,通過信函和電子郵件方式對有關專家進行專家咨詢,組織者收集專家意見后,再反饋交換材料,使專家匿名地交流意見,通過幾輪征詢和反饋,專家們的意見逐漸集中,最后獲得具有統計意義的集體評判結果。Delphi法作為解決非結構化問題的有效手段,對于實現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具有重要價值[5]。
2.2層次分析法(簡稱AHP)
層次分析法是美國運籌學家T.L.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種簡便、靈活而又實用的多準則決策方法。是對一些較為復雜、較為模糊的問題作出決策的簡易方法,它適用于那些難于完全定量分析的問題,它將研究中各指標兩兩比較重要性,再利用數學方法,對各因素層層排序,最后對排序結果進行分析,輔助進行決策。
2.3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一種多元變量統計方法。它是用較少個數的公共因子的線性函數和特定因子之和來表達原來觀測的每個變量,從研究相關矩陣內部的依賴關系出發,把一些錯綜復雜的變量歸納為少數幾個綜合因子的一種多變量統計分析方法。這是在綜合評價中應用較為廣泛和成熟的方法。目前,在國際上運用最多的評價工具是菲爾德的《科學引文索引》(簡稱SCI)數據庫[6]。另外,模糊綜合評判法、變異系數法等其他統計方法也有應用。現在較多國家的科技成果評價都是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保證指標體系的科學性。
3國內外研究現狀
3.1國外科技成果評價現狀
美國的科技成果評價有立法保障,科技評價的政策體系和管理辦法相對成熟和完善,1993年美國103屆國會通過了《政府績效成果法案》,經克林頓簽署成為一項正式法律,十多年來對世界各國的績效評價管理影響深遠[7]。該法案要求對年度計劃的執行結果進行評價并將執行情況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白宮行政管理局則根據各機構的規劃和績效評估結果分配財政預算[8],使評估成為公眾監督政府公共支出的手段———這就是后來被包括我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引入的“績效評估”概念。法國在科技方面的評價活動找不到“評審”這個詞,而是評估、評價(evalue)。對科技成果評估的目的是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促進中小企業的科技進步,法國科技成果評估多采用收益現值法[9]。德語里用的是“ScientificandTechnicalEvalua-tion”—科技評估,德國的科技評價側重于對申請科研資助的科技項目的事前評估,而對于其成果的評價并不是評成果本身[10],而是把科技成果的轉移程度作為對科研機構的自身能力評價的一個指標。日本沒有“科技成果評估”的概念,與之對應的是項目完成評估和后期評估,強調效率,效果和可持續性。評估方法運用了相關性、效果、效率、影響和可持續性等5大評估指標評價項目的價值,該指標體系于1991年由經合組織發展援助委員會(OECD/DAC)首先提出[11]。俄羅斯國家科研鑒定咨詢中心規定,鑒定結論是申請鑒定者的私人產品,在沒有專門允許的情況下不能公開,也不能公開鑒定執行者的名單。但是,鑒定的申請者和鑒定承接者有權對作出質量低下的鑒定結論的鑒定者作出公開譴責[12]。
3.2國內科技成果評價工作現狀
從最早的《新產品新工藝鑒定暫行辦法》以及1961年第一部《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到1994年第三部《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直至1997年我國第一個科技評估中心成立。這些制度的出臺,對規范全國的科技評估活動、評估機構的建設、推動科技評估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黑龍江省科技評估中心王嘉提出當前科技成果評價的主要問題是:評價方式單一,評價結論模糊、不能滿足科技成果市場化的需求;對不同科研活動采取同一評價尺度;評審機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評估活動開展少,缺乏政府的強勢推動等[13]。湖南師范大學科技處潘曉雁認為,為了解決目前科技成果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消除其種種弊端,必須加快和深化我國科技成果評價制度的改革,努力建設一個全面完善、公正、科學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走出一條創新、務實、專業化、規范化、國際化的科技評估發展之路[14]。李俊勇等應用Delphi法建立了“醫學科研項目全程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既可對應用基礎研究類型醫學科研項目進行全過程評價,也可在項目不同階段獨立應用,實施過程和產出指標還可反復使用;該指標體系可評價不同項目的同一階段(橫向比較)或同一項目的不同階段(縱向比較);項目管理主體和項目執行主體均可應用[15]。王偉成綜合運用專家咨詢法、指標聚類法和變異系數法,建立了一套醫學科研投入產出評價指標體系和醫學科研課題質量二級判別模型,并對福建醫科大學10年間課題質量進行綜合評價,比較分析了各種統計方法的適應性。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蔣寧,劉民進行了醫學科研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并提出科研評價是對一個多層次、復雜的科學研究系統的某種科研活動,達到科研目標程度的價值或績效進行評判、估量的過程。因此,科研評價的對象包括所有的科研活動或科研現象[16]。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科技部吳東、王玉民等對中國醫藥衛生關鍵技術選擇與評估指標體系進行了研究,提出了醫藥衛生關鍵技術選擇的三大原則即:需求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可行性原則,他強調以最少的指標來反映醫藥衛生科技成果的內涵,只提出了3個一級指標:重要性、先進性、可行性;由重要性細分出3個二級指標為:保障人民身心健康,推動醫學科技進步,振興生物醫藥產業,先進性包含前沿、創新性、高效性、輻射協同作用3個指標,可行性包含技術成熟度、經濟承受力、社會可接受性3個指標[17]。上海市衛生局科研處炎苗等開展了醫學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效益評價的研究主要運用專家會議法和專家問卷法進行調查,其指標體系由4項一級指標和18項二級指標構成。一級指標為:推廣方式、應用情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8]。該指標體系的建立圍繞醫學科技成果的推廣與效益之間的關系,把評價的重心放在“主動推廣”上,使評價結果有利于鼓勵成果在鑒定或得獎后,經有組織、有計劃、有規模地主動推廣,得到普遍掌握和廣泛應用,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廣東省衛生廳科教處黃毓文等提出當前科技成果評價存在的不足,利用Delphi法建立醫學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明確各類評價目標,完善各類評價體系,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和指標,該指標體系設有一級指標5項,二級指標18項,評價標準分2-5級不等[19]。第二軍醫大學楊一鳳等運用專家咨詢法,系統理論、專家咨詢、層次分析法、逐步回歸以及計算機輔助技術等方法,對軍隊醫學科研項目的評價進行了研究分析。根據評價性質和目的,圍繞構成軍隊醫學科研成果的規律和特點,參照國內外課題評價指標體系的各級要素,征詢專家意見,構建初級的評價指標體系[20]。
4結論
綜上所述,在醫藥衛生領域雖有一定的醫學科技成果評價的相關研究,但只是籠統的、統一的醫學科技成果評價指標,對于臨床醫學科技成果而言,尚缺乏針對臨床醫學科技成果的評價研究,還沒有適合于評價臨床醫學科技成果的評價指標體系,因此,應當根據臨床醫學科技成果的特點,確定不同的評價目標、內容和標準,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和指標,建立一個簡便、易行的臨床醫學科技成果綜合評價系統,為臨床醫療衛生工作者提供一種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方法,提高醫學科技成果評價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