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專科臨床醫學專業外科學學習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泛在學習環境下專科臨床醫學專業外科學學習模式的構建及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6級普通專科臨床醫學專業2個班級113名學生為觀察組,通過建立的外科學學習通平臺,創設泛在學習環境輔助外科學教學。選擇2015級普通專科臨床醫學專業2個班級106名學生為對照組,對照組學生未關注學習通平臺的學習內容。比較2組學生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及自主學習效果。結果觀察組學生期中和期末外科學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學生自主學習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推送外科學知識點,創設泛在學習環境,學生課堂外無線學習切實可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泛在學習環境;臨床醫學;外科學;自主學習;學習模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級普通專科臨床醫學專業2個班級106人為對照組,其中男50人,女56人;年齡19~21歲,平均年齡20.70歲。2016級普通專科臨床醫學專業2個班級113人為觀察組,其中男53人,女60人;年齡18~21歲,平均年齡20.15歲。2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學習成績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采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龍明等主編的《外科學》為授課教材,理論學時為78學時。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按教學計劃擬定教學內容,教師將教學內容制成多媒體課件,根據大綱要求講授重點和難點,常規布置課后作業。觀察組采用網絡平臺創設泛在學習環境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2.1外科學學習通手機端網絡平臺的構建
應用超星公司開發的學習通軟件,建設外科學課程平臺輔助教學。包括:(1)課程管理:課程目錄、教學材料、網絡資源、互動討論、作業、考試。(2)學習管理:在線學習評價、交流討論、簽到、闖關等。(3)系統后臺管理:數據分析、班級管理、資源上傳等。學生下載學習通APP,登錄學習通系統手機端進行在線學習。
1.2.2外科學學習通手機端網絡平臺輔助教學應用
對學生進行學習通平臺使用方法宣教,讓學生了解通過此公眾平臺學習外科學知識點的意義。(1)推送知識點:教師在學期開始前將本學期外科學學習內容通過后臺推送至學習通平臺,包括多媒體課件、針對單個知識點的微課、網絡視頻,章節測試題、案例分析等資源至學習通平臺。(2)任務,知識傳遞:課前一周學習任務,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按照教師提前設計好的教學程序,在手機上進行課前預習,點擊音頻、視頻鏈接進行學習,通過在線交流討論反饋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可以給教師留言,由任課教師在線回復。學生預習后完成相應作業,作業形式涵蓋助理執業醫師相關試題。教師通過后臺管理學生學習情況,檢測學生的視頻瀏覽率,作業完成情況,總結學生預習中存在的疑難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3)課堂知識內化:此階段的學習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師起著組織活動和引導學習的主導作用,教師先針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講授。學生分組在教師給定的典型案例任務驅動下,在課前學習的基礎上通過交流討論、情景模擬等方式,進行理論知識的內化學習強化理論基礎。教師針對線上學習、交流討論、情景模擬的情況對本節內容的重難點進行梳理分析,對學生普遍掌握薄弱的部分重點講解,進行知識強化和總結反饋,幫助學生領會內化知識點,提升能力。(4)課后知識鞏固:課后在學習通上擴展資料、臨床案例,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試大綱要求,通過網絡平臺發放作業和考試題。教師通過后臺數據了解學生復習及知識掌握情況,適時反饋,查漏補缺。
1.3評價方法
(1)學習效果監測:比較2組學生的期中成績及期末考試成績;(2)比較2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采用方必基等[5]編制的大學生自主學習問卷,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該量表包括學習內容、學習監控、學習評估、學習態度等4個維度、17個條目組成,得分越高表明自主學習能力越好。課程結束后對2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調查,共發放問卷219份,回收219份,有效率100%。
2結果
2.12組學生的期中成績及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2.22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
3討論
3.1利用網絡平臺創設泛在學習環境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外科學是臨床醫學專業的重要學科,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多采用多媒體課件講授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本研究利用互聯網平臺創設泛在學習環境,教師可在學習通平臺上傳大量學習資源,包括視頻、音頻、圖片、臨床案例等,有助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需要,利用碎片化時間,在豐富的學習環境和空間中,通過移動終端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本研究中觀察組學生的自主學習優于對照組(P<0.05),這可能與泛在學習為醫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新的途徑,使學習具有情境性、及時性、交互性、移動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關[6]。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自主學習內容豐富且具有針對性,目標更為明確,減少了盲目性,試驗組學生在學習目標的確定及內容的選擇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以小組為單位的討論交流及教師在線答疑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及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有利于學生對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有效調控,同時也可以檢驗學習效果。
3.2利用網絡平臺創設泛在學習環境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本研究中觀察組學生的期中及期末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學生接受教師的任務進行課前預習,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探究式學習獲取知識能增加成就感,所學得的知識也更加牢固[7]。外科學教學信息量大,知識點抽象,而部分專科學生存在學習自控力差、課堂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致使課堂教學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網絡在線學習具有可重復性、循環性,不受教學進度約束,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方便。本研究中教師利用數據平臺接收到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快速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提前準備采取有針對性的授課方式來解決問題,學生在課堂中通過案例分析、交流討論、情景模擬又將知識內化為能力。通過提前預習掌握了一部分知識,將節約的時間應用在情景模擬互動環節上,培養了學生的應急處理、溝通交流及團隊協作能力。課后探究又具有檢驗學習效果、查漏補缺、知識補救的作用。而對照組學生自主預習,目標不明確,被動聽講,不利于知識的構建,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余立權,湯銅,萬圣云.提高普通外科教學的實踐與分析[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4):115-116,119.
[2]周畢軍.高職醫學外科學教學方法的優化與整合[J].社區醫學雜志,2017,15(16):85-86.
[3]趙新悅.信息時代下我國泛在學習研究概述[J].江蘇科技信息,2015,32(14):26-27.
[4]邵華,喻惠群.基于泛在學習資源共享平臺的翻轉課堂學習者個性化學習模型研究[J].教育評論,2015,31(7):88-92.
作者:唐冰 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臨床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