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教育的弊端越來越突出。本文針對當前我國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的現狀做以下幾點分析,并進一步探討在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滲透以健康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必要性,同時就其創新問題做以下初步探究,以此進一步促進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專業;教育改革;創新策略
近些年來,臨床醫學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如新型傳染性疾病的爆發、嚴重的環境污染以及持續的生態惡化導致慢性疾病、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涉及的范圍廣,屬于全球性醫學問題。鑒于此,醫療衛生機構應轉變服務模式,將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滲入到臨床醫學職能和服務中,從而使醫療衛生服務由以診治疾病為主的個體醫療服務逐步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的綜合性醫療服務,從而達到兼顧全體、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臨床醫學教育目的。
一、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的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對預防醫學課程進行學習,在此過程中逐步了解和掌握相關的疾病預防知識,其基本模式包括以下兩種:①將流行病學、“三大衛生”等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在教材方面,則選擇全國統編規劃的《預防醫學》教材。②將營養衛生、環境衛生等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這是一種“大公共衛生”教學模式,在教材方面,則選擇全國統編規劃的《衛生學》教材,其實質屬于“三大衛生”的改編版。就我國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的教育現狀而言,不管是何種教學模式的選擇,其課程設置以及教材內容的編排均不再適應當前的醫學發展需求,學生的學與用很難得到有機融合。另外,過去的醫學教育教學內容很少涉及甚至沒有提到健康管理學、社會醫學、循證醫學等相關醫學內容,這樣的教學對學生的預防醫學群體觀、疾病防控意識觀念以及疾病診斷思維能力培養和發展是極其不利的。此外,傳統醫學教育多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對于實驗活動的開展以及案例的分析和社區的實踐教學內容比較少,存在較為明顯的重臨床、輕預防教學現象,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還會大大降低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學生很難從以診斷、治療疾病為主的教學理念中走出來。而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強,會進一步影響其對課程學習的信心。于是,許多學生往往抱著為了修完學分的目的而學習,這種不端正的學習態度影響了學校教育的發展。
二、醫療機構中實施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
預防醫學理念以及健康教育理念難以融入臨床診療和實踐中,更談不上有機結合,進而導致醫療機構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或極少出現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許多醫生認為治療和診斷疾病才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健康教育的相關預防措施實施和推廣與自己的工作內容沒有太大的聯系,臨床醫師并未意識到自己有向社會大眾提供整體醫療衛生服務的義務和責任,從而導致醫療機構在實現綜合衛生服務功能(防治、診療、保健、康復等為一體)時受到較大的阻力,這也是我國在對某些慢性疾病進行防控時與歐美等先進水平國家產生較大差距的原因之一[1]。相關數據資料表明,我國80%腫瘤患者確診時已經為中晚期階段,在胃癌患者診斷中,僅30%患者確診時為早期,而日韓國家的早期確診率高達85%。可見,我國的慢性疾病防控水平仍比較低。另外,我國的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腎臟病、高血壓)等知曉率以及控制率也相對比較低,進而嚴重降低了以上疾病的預防、控制、治療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健康為中心”的醫學教育理念缺失,導致相關的預防醫學課程設置不合理、不科學。
三、教學改革的相關策略
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強化與推行,現有課程設置體系調整與優化:在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時,我國醫護人員的表現仍存在較多的缺陷,如在抗擊非典、H7N9禽流感等新型傳染病當中許多醫護人員存在預防意識觀念薄弱、應急反應以及處理能力弱等不足,繼而導致疾病感染率大大增高,這些不良現象迫使醫學院校必須深刻、全面地反思教育,不斷創新和改革過去的醫學教學模式。臨床醫學專業課程教學的目的是培養一批優秀的醫務工作者,他們除了需要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還需具備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專業醫學能力。為此,現代醫學教育必須將重點放在培養新型復合型醫學人才上,這也是現代醫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強化與推行健康為中心的理念,調整與優化現有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體系,將綜合衛生服務功能等相關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安排,使其相互之間有機融合、滲透,繼而讓臨床醫學生除了熟練掌握診斷、治療疾病方法外,還可以系統地了解和認識以及把握疾病監測、疾病預防以及相關危險因素控制等有關的預防醫學專業知識,從而使醫學生能夠牢牢樹立以健康為中心、以預防為主的醫學觀念,并進一步有效提高學生的疾病預防、健康保健等實踐操作能力,從而使醫學生在日后的醫學服務中可以更好地勝任整體衛生服務工作。組建優秀的教師隊伍,培養創新型預防醫學教師: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也是創新教育的執行者和實踐者,教師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發展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在臨床醫學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不斷吸收新的教學觀和教學理念,善于吸收最新的臨床科學研究成果,并將所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教學中,給予學生獨特的醫學見解和指導。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醫學教育方法已經不能再適應現代醫學的要求,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必須改革和創新,而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創新性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不斷滲透以健康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從而有效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增進健康[2]。組建優秀的教師隊伍,培養創新型預防醫學教師,可以使臨床診治經驗更好地滲透到教學當中,使教學方法不斷完善。建設預防醫學實習基地,培養學生的疾病預防觀念:當前,大多數醫學院校只是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教學內容往往只是按照教材進行講解,學生簡單地從枯燥的文字閱讀中很難更好地理解醫學知識,為此必須大力建設預防醫學實習基地,從而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進而增進學生對疾病預防的理解和認知,培養學生的疾病預防觀念。具體而言,醫學院校應主動地聯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主管部門等,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取得相關部門的支持,進而不斷推進預防醫學實習基地的建設。建成基地后,學校應根據醫學生的專業培養方案情況為其制定實習培訓安排,讓學生在實習基地中系統地進行預防醫學實習,讓學生不斷鞏固所掌握的醫學理論知識,并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認識預防醫學工作的性質,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掌握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相關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醫學技能。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健康觀念也不斷增強,繼而給現代臨床醫學提出了諸多挑戰。傳統的醫學模式比較落后,存在諸多不足和弊端,為此以健康為中心促進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通過對醫學教育進行改革創新,可以全面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剛,王小合,張艷青,等.臨床醫學與預防醫學課程的有機整合-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初步探討[J].醫學與哲學,2016,37(12):86-88.
[2]申璐,陳婕,徐圓圓,等.新形勢下中醫院校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19):3032-3034.
作者:王素梅 何煒 單位: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