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個人理財業務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的一項新的業務,也是商業銀行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本文主要以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作為研究對象,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總結業務發展的優勢和機會,存在的問題與挑戰,并結合我國金融市場環境特點以及商業銀行具體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SWOT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開始高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也不斷上升,尤其是開始出現數量越來越龐大的中產階級和富豪階層,老百姓急需尋找投資渠道,理財的熱情不斷高漲,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既面臨機遇也要迎接挑戰。因此,很多商業銀行傳統的個人理財業務模式不再適應市場的發展和企業的需要,都需要轉變和創新,以形成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環境分析
(一)宏觀經濟環境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在比較長的一段時期每年都是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增長速度穩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國的GDP總量已經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然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在近幾年有所下降,經濟結構正處在調整和優化階段,但仍然以較高的速度增長。在國民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資料,202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7,412元,同比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931元,同比增長10.5%。
(二)市場環境分析。首先,從金融市場的整體環境來看,由于這幾年股票市場的震蕩波動,我國居民對股票投資的風險開始有了深刻的認識,理財觀念也在發生轉變,開始慎重考慮理財產品,尤其是在股票市場表現震蕩時,對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比較青睞。這也為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其次,由于我國近幾年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在加劇,隨著利率的市場化,商業銀行存貸款之間的利差將會不斷縮小。因此,商業銀行的凈利息收入必將不斷減少,從而影響到利潤水平。為了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商業銀行也需要不斷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最后,在理財市場上,商業銀行也面臨著外資銀行、基金公司、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的競爭。近幾年,一些互聯網公司開始推出互聯網理財產品,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天弘基金、騰訊旗下的理財通等互聯網金融產品,這些理財產品由于門檻低、利率較高吸引了大批的年輕一族購買,對商業銀行或多或少地會產生沖擊。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1、網點優勢和專業優勢。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具備其網點優勢和專業優勢。從網點優勢來看,一般商業銀行的網點都比較多,而且分布比較廣,尤其是四大國有銀行基本在全國各地都有其銀行網點,方便居民購買相關的理財產品,并且也便于提供相應的理財服務。從專業優勢來講,商業銀行具有相關的高素質的理財人員,能夠提供理財方面的專業咨詢服務。這些都有利于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2、理財品種不斷豐富。我國商業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方面另外一個優勢是理財品種不斷豐富,尤其是近幾年來,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量逐年增加,不論是品種還是數量都呈現增長的趨勢。根據有關數據統計,在2006年全年,我國所有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品種只有1,100多種,而2020年其品種數量已經達到4萬多種,募集金額高達124.56萬億元,可以說是呈現爆炸式增長。而從品種來講,銀行理財產品也越來越豐富,既有短期的理財產品也有長期的理財產品,既有保本型的理財產品也有收益型的理財產品;既有人民幣理財產品也有外幣理財產品;等等。3、理財品牌建設初顯成效。個人理財業務也需要樹立品牌,因為品牌是一家銀行的實力和信譽的象征。一個好的品牌可以成功地吸引新客戶和留住老客戶,提高客戶對銀行業務的認識和了解,更加忠誠于銀行的各種服務。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開始重視理財品牌的建設,早在2002年民生銀行就推出了“非凡理財”的品牌,對于吸引客戶,打造自己的理財競爭力凸顯了品牌的作用,之后其他各大商業銀行都陸續推出自己的理財業務品牌。各大商業銀行加大對理財品牌的建設,提高品牌效應,從而達到吸引客戶、促進理財業務發展的目標。4、加強理財場所建設。由于個人理財業務的特殊性,商業銀行向客戶提供的是金融理財服務,具有一定的專屬性和私密性,因此理財業務對營業場所的要求比較高。一方面個人理財業務的場所需要一個相對私密和舒適的環境,需要一定的硬件設施;另一方面也需要配備相應高素質的理財人員提供理財咨詢服務。目前,我國各大商業銀行都非常重視理財場所和理財中心的建設,這對于吸引大客戶和開展理財業務都有相應的優勢和作用。5、理財服務水平逐步提高。如果說理財場所是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所需要的硬件設施,那么理財服務水平則是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軟實力。因為個人理財業務本質是商業銀行提供金融服務,既然是一種高端的金融服務,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則是吸引客戶的一項重要措施和要求。目前,提供個人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都極具競爭力,很多銀行提高服務質量,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吸引客戶。因為客戶之間的差異,要求金融市場細分,劃分為不同的客戶群體,為不同客戶提供不同服務。
(二)劣勢分析。從2004年至今,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非常迅速,理財市場不斷擴大,理財產品的數量和種類不斷增加。但是,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在許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理財理念不夠先進、產品開發不夠深入和創新、服務體系不到位和人才培養力度不夠等。從我國銀行理財業務的劣勢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劣勢:1、理財產品創新不夠,同質化程度高。雖然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種類多達4萬多種,但商業銀行之間所發行的理財產品差異不大,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在提供個人理財服務時,商業銀行缺乏個性化的服務,不是根據客戶的真實需要來設計其金融解決方案。目前主要商業銀行旗下的金融產品同質化,為爭奪客戶大打“價格戰”,商業銀行有減少個人金融服務的費用,還有為了吸引顧客,往往在金融產品銷售的每一個改善的承諾的投資回報率,從而使得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陷入過度的無序競爭當中。此外,我國商業銀行在設計理財產品時普遍創新能力不強,在市場細分時也不夠清晰和明確,往往按照客戶的財富來進行市場細分,沒有進一步地按照年齡、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來進行劃分。2、個人理財業務整合不夠。雖然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普遍重視個人理財業務,無論是在場所建設還是投入力度上都有所加強,但在業務模式上整合程度不高。商業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流程上還是呈現條塊分割狀況,比如理財業務當中的儲蓄業務、理財產品業務、信貸業務等沒有整合在一起,這些業務分割到商業銀行不同的業務部門,從而導致不能提供全面、有效、便捷的金融服務。因此,商業銀行后臺業務的條塊分割使得在個人理財業務中無法為客戶提供全方面的服務。3、理財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人員大多數是從其他部門和其他崗位抽調過來的,其專業素質、業務能力還存在一些不足。我國商業銀行具備復合型、高素質的理財人員比較短缺,有些理財顧問對存貸款業務比較精通,但缺乏相應的保險、股票、基金、期貨等知識;有些理財顧問業務能力很強,但在溝通能力方面又存在不足。由于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是一項高端的金融服務,對理財人員的要求比較高,如果理財人員的素質欠缺必將影響到服務的質量,從而影響到理財業務的發展。
(三)機會分析。1、環境經濟穩步發展為個人理財業務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我國當前的宏觀經濟總體比較良好,經濟運行比較穩定,這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開展提供了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2、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為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奠定良好的市場基礎。在國民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國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改革開放以來,不論是我國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逐年都呈現增長的趨勢。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對理財產品的需求旺盛,這就為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基礎。3、中產階級和富豪階層不斷增加。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上升,我國中產階級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根據相關資料統計,2021年我國中產階級人數達到1.09億人。目前,我國出現了總數超百萬人的富裕階層以及大量的中產階層,這些群體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對個人理財方面的知識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并且對理財產品的需求也是比較旺盛,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市場空間非常巨大。隨著中國中產階級和富裕階層的規模不斷擴大,中國逐步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財富管理市場。同時,由于我國居民理財觀念的轉變,近幾年不斷涌現出投資熱潮,再加上理財工具不斷推陳出新,很多居民不再滿足于儲蓄,而是選擇購買投資回報率更高一些的金融理財產品如債券、基金、股票等,這也為商業銀行的個人金融業務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
(四)挑戰分析。1、分業經營限制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早在1995年,我國政府陸續頒發了《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和《保險法》,規定了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的業務實施分開經營,并分別進行管理和監管,從而確定了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體制。在這種體制下,商業銀行、證券公司與保險公司都只能在各自的業務范圍內推出相應的理財產品。而個人理財業務需要根據客戶的資產、負債狀況,對客戶有關保險、投資、遺產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規劃,所以銀行設計的理財產品不僅需要銀行參與,還需要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參與其中。而在目前分業經營的政策下,我國的商業銀行只有通過銷售代理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的產品,從而獲得相應的服務費收入,或者為客戶代理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服務。因此,在這種分業經營模式下,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時缺乏較大的自主性,不利于其業務的開展。2、政府加大對理財業務監管力度。2018年9月30日,中國銀保監會正式頒發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加大了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管和管理;該辦法確定了商業銀行在銷售理財產品時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要求商業銀行對理財產品宣傳和銷售文本進行規范,不能夸大宣傳,并要求商業銀行建立起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制度,對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此外,銀監會還對理財資金的投資期限和對象進行了規范,并對商業銀行凡是有意規避監管的行為進行查處和懲罰。從銀監會的這些措施可以看出,銀監會正在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加大監督和管理的力度,從而促進我國理財市場的健康發展。因此,政府監管力度的加強也對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進行了規范。對于商業銀行來講,也需要不斷完善其個人理財的相關業務,避免打“擦邊球”和逃避監管。3、缺乏風險防范。銀行理財產品相比于股票來講,其風險要小一些,但并不意味著沒有風險。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主要存在于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等。在市場風險上,各大商業銀行為了吸引客戶,往往在宣傳過程中夸大收益率,但由于市場利率的下調導致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降。在操作風險上,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缺乏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或者存在業務人員的錯誤或欺詐客戶行為,這些會給銀行理財產品帶來風險。在信用風險方面,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體系,所以商業銀行無法完全了解客戶的信用程度,存在盲目向信用記錄不好的客戶提供相應的信貸服務,因而產生信用風險。4、面臨證券、保險、基金公司的強大競爭。目前,我國的金融市場發展迅速,各大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和信托公司已經推出了自己的理財產品,并且品種、數量都呈迅速增長之勢,商業銀行在理財市場需要與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信托公司等展開激烈競爭。因此,在分業經營的模式之下,一方面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和信托公司推出的金融產品發展廣泛的業務合作關系,同時商業銀行也需要加強市場細分與定位;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也需要完善個人理財業務模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從而吸引更多的優質客戶。
三、結論及建議
隨著我國商業銀行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不斷發展,并且逐漸成為商業銀行一個新的業務。從國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來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花旗銀行、匯豐銀行個人金融業務收入就占到總收入的40%左右。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改革轉型的過程中,應不斷完善個人理財業務,從而實現銀行業整體水平的不斷提升,逐步實現收入結構的多元化和業務發展的全面化。個人理財業務是商業銀行的一項綜合性業務,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中包括了人力資源、營銷策略、產品與服務、風險管理等各要素,各要素之間相互補充,形成一個整體。商業銀行要完善個人理財業務,一是需要有多領域金融專業人才和環境幽雅的營業場所等人力、物力資源;二是需要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順暢的業務操作流程、優質的品牌形象,從而提供好的產品與服務;三是需要全面的信息支持系統和完備的風險管控,從而對理財產品進行風險管理;四是需要貼近客戶需求的營銷策略。
參考文獻:
[1]趙草原.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財會學習,2019(11).
[2]呂春梅.關于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9(15).
[3]趙翡,王秦.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對策研究[J].北方經貿,2021(09).
[4]楊墨涵,肖俊琦,俞奧博.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優化路徑研究[J].現代審計與會計,2021(07).
[5]夏林艷.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范研究[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19.33(06).
作者:李寶榮 單位:廣東培正學院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