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勞動教育融入在線課程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對疫情下的“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在線教學工作做了實例研究,設計一些居家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全員、全程、全方位”“勞動起來”,使得疫情期間“立德樹人不暫停、勞動育人不中斷”,在線教學質量得到保證,進一步推動了“勞動教育”的落實。
關鍵詞:勞動教育;立德樹人;居家學習
一、背景
近幾年來,國家層面關于勞動教育的文件頻繁發布,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勞動教育的好壞關系到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養,由此可見勞動教育已上升為培養人才的國家戰略[1-2]。近兩年的疫情打亂了正常的教學,使得教學不得不從教室搬到了線上,線上教學下的勞動教育如何去實施呢?因此,疫情期間如何把“勞動教育”落實到在線課堂是學校老師需要迫切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疫情下在線教學的主要特點
“疫情期間師生分離,采取什么樣的方法進行教學?”為確保學生學業不延誤,學校采取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授課,老師們利用微信群、QQ群、騰訊課堂、釘釘、超星學習通等多種工具應對平臺登不進、卡頓問題,確保在線教學順利開展[3]。“上網課如何讓學生熟悉新的教學模式,配合好老師上課呢?”教研室老師自編《網絡課上課流程告知書》發布給學生,提前試播試教,讓學生熟悉新的教學模式。“怎么解決上網課過程中學生視覺疲勞及注意力不集中?”這是線上教學時老師們普遍頭疼的問題。教研室老師采取以下應對措施:“以點帶面”,將每一講的內容分割成多個小知識點;課前把思考題、課件上傳平臺讓學生自學;課中發布討論、測驗、搶答、問卷調查等活動與學生實時互動交流,再結合騰訊課堂等直播方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和答疑;課后利用超星平臺布置作業,組織學生在討論區或QQ群進行作業講評,另外發布問卷,調查學生是否適用本次線上教學,及時調整教學方案[4]。
三、疫情下“勞動教育”的具體實踐路徑
通過對模型、視頻等通訊工具,從而來整理教學資源,為后續教學提供幫助。所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從課前、課中和課后入手,利用導入案例、驅動和實踐的流程去踐行立德樹人[5]。1.通過手工制作讓學生勤動腦、愛動手。疫情期間,很多同學在家做起了手工DIY,在講到“建筑結構的組成”知識點時,在學習通平臺上發布動手制作建筑模型。同學們找來筷子、竹子、塑料、紙板、水瓶等材料,結合建筑VR全景3D圖,通過做設計圖、量尺寸、裁構件、拼模型等實踐環節,個個做得不亦樂乎,同學們做的模型也是創意十足、精彩紛呈。通過動手做模型這個任務,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墻梁板柱”的空間受力,也很好地鍛煉了勤于動手的勞動意識、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6]。2.講“抗疫”優秀人物事跡,讓學生能被人物精神所吸引。教師就可以從講解校友共同到疫情一線抗疫的內容,引導學生能積極學習。嚴平平,曾是學校1998級路橋專業的學子,現任湖北某建筑公司經理,疫情爆發期間負責承建孝感市普愛醫院建設,是當代青年學子學習、勵志的典范[7]。給學生介紹優秀校友嚴平平在工地一線“搶建醫院”艱苦奮斗的事跡,號召大家向榜樣學習,激發了學生吃苦耐勞、愛崗敬業、勤勉務實等勞動素養的培養。針對在防控疫情上的優秀人員作為教學榜樣,鼓勵學生投入到志愿者活動中,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都參與防疫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勞動,為這次疫情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很好地踐行了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疫情期間,班上有同學在村路口站崗值勤,禁止人員進出,每天還騎車去村里廣播宣傳三次,告訴大家不要聚會、不要打牌,由于工作負責,獲得當地村委表揚。還有同學在他高中的母校門口幫助學校搬運、整理防疫物資。還有同學在他家的社區當志愿者,對出行人員進行量體溫。3.通過分析相關案例的方法,以此讓學生能懂得勞動規則,并在勞動中不違法違紀。在學習“結構的效應和抗力”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在線上平臺發布疫情相關消息,并且了解隔離點“泉州欣佳酒店坍塌”原因,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能自己查找資料,并了解具體坍塌原因。2020年3月7日19時,福建泉州欣佳酒店發生坍塌事故,給社會安定帶來了不良影響,該酒店當時主要作為當地疫情防控的外來人員集中隔離點[8]。因為針對這一案例而言,其難點是無法有效地展示坍塌情況,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網上搜集相應的資料,比如圖片、視頻等,通過這樣的方法來展示現場情境,讓學生能感受當時的環境。學生在網上討論,收集相關資料,并自己繪制分析圖和PPT,通過這些方法來加以學習。教師則是應用案例和人物驅動的方法,讓學生能更好了解房屋違建下的荷載效應,因為自身的抗力超出范圍,從而導致破壞。為后續的學習提供幫助[9]。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上也要落實德育育人作用,警示學生充分了解違規操作、違規施工等后果,并從中有效培養學生安全、責任意識。班上的大部分學生都能自己動手完成繪制,并且分析其中的內涵。利用這樣的方法來創造和表達美,有效地幫助學生能樹立正確價值觀,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也為戰疫勝利提供幫助。在講到疫情為什么要設置隔離點,發布一個選擇題“預防新冠病毒,為什么要帶口罩和護目鏡、不出門,保護口腔、鼻子、眼睛?”因為“病毒容易攻擊黏膜細胞,而口腔、鼻子、眼睛黏膜細胞多;病毒需要寄宿在活體細胞上才能繁殖,帶口罩和護目鏡是為了隔離病毒;不出門是為了防止感染病毒和交叉感染。”[10]通過這個簡單的選擇題,使學生理解防疫的決策和命令,居家安心上好每一課,不給國家添亂,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4.通過動手做饅頭、包子,讓學生熱愛勞動和懂得尊重勞動、節約糧食、愛惜糧食。在講到“混凝土硬化原理”知識點時,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帶學生去實訓室做混凝土硬化試驗,采用面粉這種粉狀材料代替水泥在家做“手工試驗”,在學習通平臺上發布任務:在家用面粉做饅頭、包子,然后上網查資料為什么面粉加點水會結硬,對比學習水泥加水結硬的原理?激發廣大學生去主動探究、思考問題。面粉是很普通的一種糧食,面粉可做成饅頭、面條、包子、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但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卻是很生疏的。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慣了,不知道糧食怎么來的,因此,非常有必要設計“珍惜勞動、愛惜糧食”方面的課,引導學生去熱愛勞動、去愛惜糧食[11]。同學們在家人的幫助下,給面粉加水、攪拌、和面,再用手搓揉發酵成饅頭或包子,盡管沒有線下老師的現場檢查,但同學們卻做得很有味、很賣力、很認真。學生動手做美食之余,還在探究、學習專業知識,在學中做、做中學,很好地提高了學生對混凝土凝固原理等專業知識的理解。同時,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同學在家主動幫父母及長輩搞衛生、做飯洗碗、自制美食等家務活動,使得同學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勞動觀,培養同學們吃苦耐勞、熱愛勞動的品質,懂得去感恩[12]。5.通過查閱資料及討論、研發一款自動測體溫的防疫安全帽,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大膽創新。由于病毒變異和疫情的反復,使得疫情防疫的壓力越來越大,而開展人群發熱篩查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人體的體溫測量儀器主要有水銀體溫計、醫用電子體溫計和紅外篩檢儀、紅外額溫計等幾種,前兩者是要接觸皮膚,而后兩者不需要直接接觸皮膚。建筑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在全國各個地區工地都有很多,自身具有人員多、流動性大等特點,那么為避免在工地出現疫情,就要充分了解施工人員的實際體溫、活動軌跡等,以此為基礎來保證施工人員健康[13]。當前,很多工地都是通過手持體溫計的方法來測量,每天4次,針對施工人員逐一排查,這種方法不僅壓力大,而且統計數據較為麻煩,并不能從中取得很好效果,最重要的則是有感染的風險[14]。結合施工工地一線“戰疫”,在學習通上發布思考題,“針對工地施工人員測體溫情況,能否研發一款自動測報體溫的防疫安全帽?”通過組織學生在線研討、網上找資料、調研、畫產品設計圖、畫產品構架圖、畫電路圖等,“一種自動測報體溫的智能安全帽”產品構架已研發出來,目前已成功申請專利,通過這個科技作品的制作活動,培養了學生勇于創新、刻苦鉆研、勤于勞動的科學精神[15]。6.通過布置朗誦、錄制小視頻、健身打卡等勞動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讓學生疫情上網課期間“宅”而不慌、勞逸結合、學有所獲。如:制作關于勞動主題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PPT,再朗誦配音錄成視頻,視頻時長不超過2分鐘,上交mp4格式或者抖音格式的,要求自己必須出鏡、本人必須出現在視頻中,網上下載的一經發現直接不及格。老師上課時錄播的視頻或直播控制在20~25min內,留取一定時間給學生探究、討論、提問、做作業、動手實踐等,注重勞逸結合;并倡議學生每天體育鍛煉不少于一小時,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要求學生在家跑步健身,每天的微信步數大于6000步數,截圖上傳學習通平臺[16]。讓學生“全員、全程、全方位”“勞動起來”去踐行“德智體美勞”,取得了良好的教學和育人效果。
作者:劉建軍 吳偉生 傅強 蔡雪霽 管玲鳳 陳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