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強化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路徑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勞動觀的研究,有助于我們領悟勞動的本質與意義,同時對強化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也有一定的啟示。論述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內涵、理論基礎及其現實價值,并從社會、學校、家庭、大學生自身這四個方面出發,為強化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提供一些切實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路徑
一、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內涵界定
1.勞動教育的內涵界定
勞動教育指的是教育者通過運用教育理論,使得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勞動認識,使其勞動價值觀得以科學樹立起來,在這個基礎上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勞動實踐,并能夠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內涵界定
大學生勞動教育不同于廣義上的勞動教育,這就指明了的教育對象——大學生。隨著我國進入新時代,與之同時勞動教育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并對其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因此,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在培養大學生養成良好勞動行為習慣,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的基礎上,還應立足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需要,是一種在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大學生實現自由全面發展,進而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的教育實踐活動[1]。
二、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礎
1.勞動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基礎
勞動是人特有的活動,也是人類的基本實踐活動,勞動不僅創造了人本身,還創造了人類社會。這一論斷明確的指出了勞動在人類社會中發揮的作用與其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地位。首先,人想要存活下來,就必須向自然界尋求生產生活資料,通過勞動把在自然界中索取來的自然資源變為生活必需品,以此達到維持生存的目的。其次,勞動是人的本質的體現,因為人能發揮意識的主觀能動性,而動物的“勞動”只是維持生存的本能活動。
2.勞動是人自由全面發展的最終實現
人類解放的本質是自由自覺地勞動。但人是處在社會關系中的,特別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中,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出現了工人越努力勞動而越貧困的“勞動異化”現象。因此,想要實現人在社會層面上的解放,就必須從消除勞動異化開始,把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勞動異化變為公有制。在《共產黨宣言》中是這樣來描述人的解放和未來的理想社會:在這個未來的共產主義的社會里,生產力和科學技術得到極大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也得到全面的發展,人們可以自由發展,自由選擇自己想從事的領域,使自己個性得以展示出來。也就是說,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里,自由自覺的勞動是人自由全面發展得以實現的基礎。
三、新時代強化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現實價值
1.有利于高校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實現
“德、智、體、美、勞”既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又各具其功能。一方面,勞動教育對其他四育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即在勞動中培養道德品質、在勞動中提高智力水平、在勞動中增強身體素質、在勞動中提升審美能力;另一方面,“五育”各具其功能:德育使人“向善”,是成長成才的根基;智育教人“求真”,是發展進步的動力;體育促進“健美”,是強健體格的支撐;美育提升“審美”,是培養對美的認識的基石;勞育重在“務實”,是實現美好生活的基礎。可見,強化新時代勞動教育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2.有利于助推偉大中國夢的實現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是靠口號就能實現,這離不開每個人的辛勤勞動,需要每個人誠實勞動,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強化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一方面能調動大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強化其勞動意識,在新時代浪潮中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服務祖國;另一方面能引導高校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涵養勞動情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四、強化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路徑
1.拓寬社會勞動教育的渠道
(1)營造良好社會文化氛圍首先,要唱響社會主旋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制各種不良思潮的侵蝕。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高校大學生不是“井底蛙”,黨和政府要加強網絡監管,營造積極的社會輿論環境。黨和政府要對不良的網絡信息進行過濾,還要用科學理性的態度對高校大學生進行引導,促使他們形成積極正確的勞動觀。其次,大力宣傳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鼓勵大學生以勞模為榜樣,形成熱愛勞動的社會氛圍,讓勞動最光榮成為時代強音,使勞動最偉大入腦入心。(2)發揮好大眾傳媒的宣傳作用在當前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絡媒體平臺的發展正處于井噴期,傳輸速度越來越快,影響每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了勞動教育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就必須發揮好大眾傳媒的輿論導向作用。大眾傳媒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通過大眾傳媒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等主流價值思想進行傳播,使得大學生在娛樂的同時得到勞動教育的熏陶,例如利用大學生平時喜聞樂見的微博、微信等常用APP推送有關傳統勞動美德的正能量新聞報道。
2.深化高校勞動教育的引領作用
(1)將勞動教育貫穿理論課堂。當前,實踐課是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的主要課程,勞動理論課缺乏,這容易使勞動教育的意義陷入窄化。因此,高校開設專門的勞動理論課是非常必要的,要對高校大學生進行勞動文化等內容的教育,深化大學生對于勞動本質、特點的認知。勞動教育融入理論課程可以選擇以下途徑:一是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堅持以黨的勞動思想和關于勞動問題的重要論述為指導,系統加強勞動教育。二是在思政課中滲透勞動觀教育,高校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個主渠道,將勞動教育與思政課深度融合。(2)建立勞動教育評價機制。高校需要建立勞動教育評價機制,使高校大學生以及教育者在勞動教育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首先,在管理層面,高校要定期檢查勞動教育的管理情況,以督促勞動教育管理人員。其次,在教學層面,高校要經常性地督查各院系勞動教育的實施情況,重點考察勞技教師的工作態度、教育能力及教育效果。最后,在學習層面,高校要認真考察高校大學生的學習情況,注重學生的平時表現,重點考察大學生的勞動動機、勞動行為及勞動成果等。(3)利用校園文化活動進行培育。校園文化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互動交流平臺,除了課堂教學以外,通過校園文化活動來進行高校大學生勞動觀的培育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校園文化活動最重要的是要突出主題活動,活動要圍繞一個主題展開。主題活動一般有固定的來源和特定的時間要求,以社會或校園的某一主題為主。比如,五一勞動節,學生通過提供勞動的照片、繪畫、詩詞等參與活動,通過這種主題性的活動,真正達到文化活動與勞動教育巧妙結合[2]。
3.打牢家庭勞動教育的基礎
(1)發揮家長言傳身教的作用家長的想法、態度與行為對子女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家長們在子女面前要樹立良好的形象,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有條件的家長應該自覺主動地學習勞動教育的知識,注重對子女的言傳身教,激勵子女學習勞動教育的理論。首先,父母要巧妙運用自己角色身份,將熱愛勞動的相關價值觀念,通過日常互動傳遞給子女。其次,要與子女共同參與勞動實踐活動,這能讓父母更好地進行榜樣示范,進而發揮它的言傳身教作用。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父母一定要善用、巧用勞動教育,不要將勞動教育與懲罰教育相掛鉤,讓子女排斥勞動,進而影響勞動教育的效果。(2)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構建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有助于家長對子女更好的進行家庭勞動教育。家庭成員彼此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諧的家庭關系對高校大學生的成長起著積極作用。其一,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一些家長只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重視智育,而忽視了勞動教育,因此家長要轉變勞動教育的理念,“五育”并舉,促進子女全面發展。其二,家長可對子女的勞動進行獎勵,以此激勵他們,但需要注意的是物質方面的獎勵要適當合理、有度。其三,子女也應為家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家長可以鼓勵子女協助家務勞動,讓子女在掌握勞動方式的同時提高責任意識。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家庭充滿愛,點燃子女心中的“勞動之火”。
4.鍛煉大學生的勞動行為
(1)轉變學習態度,增強勞動意識。培育高校大學生的勞動意識,僅靠外部力量是不行的,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是內因。高校大學生要知道為什么要學習勞動教育的知識,要慢慢培養自己的勞動意識,要知道勞動教育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升學和考試,更是為了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因此,高校大學生必須主動轉變對勞動教育學習的態度,轉變自己錯誤的認知觀念,在理論與實踐中增強自己的勞動意識,不僅在課堂上主動學習勞動教育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改變對參與勞動實踐的態度,要為自己將來步入社會打好基礎。(2)參與勞動實踐,鍛煉勞動行為。家庭、學校、社會多方的力量共同作用于高校大學生正確勞動觀的樹立,但更重要的前提是需要高校大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因此,高校大學生要積極主動參與勞動實踐,鍛煉自己的勞動行為。第一,在家主動分擔家務勞動,在家庭勞動過程中體驗溫馨的親情,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第二,在校要注重勞動教育,認真學習勞動教育理論知識,將勞動的本質、內涵和價值學懂弄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并積極參加學校勞動實踐活動,增強勞動實踐的能力。第三,在社會中要積極參與勞動實踐,磨煉自己高尚的勞動品德,促進正確就業觀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馮剛,劉文博.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時代價值與實踐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9(12).
[2]禹泳如.新時代大學生勞動觀培育的依據、思路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22(04).
作者:盧健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