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勞動教育的創新型實踐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華民族“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一代代勞動者的辛苦付出才創造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我們必須堅持勞動,才能延續這樣的幸福生活。勞動是高尚的、光榮的、偉大的,勞動者是最美麗的人。將育人理念融入高校勞動教育中,不斷創新勞動實踐的方式,探索出大學生喜愛的、能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的勞動教育方式,引導大學生主動投身勞動和創作,是每一位高校的勞動教育工作者都應追求的。本文從教育意義和具體實踐的角度,分析了育人理念融入高校勞動教育中的創新型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育人理念勞動教育創新實踐
一、引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整個社會層面重視和加強勞動教育,勞動教育在新時期從理論階段進入了實施階段。高校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作為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搖籃,應當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目標,將勞動教育應用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當中,實現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培養。思政教育工作是我國高校承擔的重要使命,在“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高校需要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認知水平,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兼顧多方面的發展,成長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綜合性人才。在這一大背景下,高校教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需要不斷改革和創新教育教學手段,才能夠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為了達到這一培養目標,高校應積極探索將育人理念融入勞動教育中,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型實踐,以期尋找到更為合適且能夠廣泛推行的實踐方式。本文從新時期的育人理念和勞動教育的角度,具體分析了育人理念融入高校勞動教育中的創新型實踐與探索。
二、開展高校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自人類誕生之初,勞動就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依靠勞動,我們在歷史上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輝煌時刻。國家將加強勞動教育放到突出地位,是因為勞動教育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要求,能夠為祖國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高校在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自覺形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勞動教育是高等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與課程學習、品德教育、體育和美育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共同影響、彼此促進、相互助力,做到“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實現人才培養上的全面發展。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中,強壯的體格是教育的基礎,在得到長足發展后有助于各種勞動活動的開展,可以為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作出貢獻。不同于“五育”中的其他四項內容,勞動教育有其特殊性,具體表現在其沒有獨立發展的課程體系,而是在吸收其他“四育”課程體系中的各項優勢后,結合勞動教育自身特點打造的包含多項優勢又能夠體現勞動教育特色的課程體系。“五育”之中,德育是引領,能夠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智育是手段,通過對不同專業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能夠幫助大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有能力為社會發展作貢獻;體育是根基,能夠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校內體育文化的建設,幫助大學生鍛煉強健的體魄,同時磨礪其在困難面前的頑強毅力;美育是支撐,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幫助其樹立起健全的人格;勞動教育是四者特點的綜合,依托勞動教育的形式,能夠全面培養大學生的多方面技能,從整體上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大學生有能力完成自身全方位的發展,并且在真實的勞動過程中收獲幸福感和尊嚴感。高校勞動教育能夠樹德、增智、強體、育美,在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勞動教育體系的主要內容,是引導學生運用學習到的科學知識或專業技能進行勞動,以此培養學生對勞動的熱愛,形成正確對待勞動的態度以及自身的勞動習慣,在勞動的過程中磨礪自己的品德修養。將育人理念融入高校的勞動教育中,將勞動教育放到與其他“四育”同樣的高度,是滿足當代高校教育發展需求的創新型實踐,也是對整個高校育人體系的有力支撐。在進行高校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清楚認識到“育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是緩慢的、持續的。對人才的培養應當做到全面而連續,堅持“五育”并重,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育人理念要求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必須構建五育并舉的教育體系,在育人過程中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載體作用,讓其能夠與其他“四育”形成合力,相互影響和促進,引導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思想理念,培養學生對勞動的熱愛,堅定勞動的理想信念,愿意辛勤、誠實地勞動,并嘗試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創造性的勞動。當下,高等院校雖然越發重視學生的技能培養,但依舊存在學生實踐能力差的弊端。因此,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在大環境下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勞動能力低下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后續的就業問題,因此,高校應當從一開始就向學生傳達學校對勞動教育的標準定位和嚴格要求。相關部門需要把高等院校勞動教育的實際內容傳授給學生,而不是目前呈現的實踐課程的簡化,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傾聽教師對勞動過程的講述,課后自主實踐勞動,這樣會造成學生的勞動能力不僅沒有提高、反而出現退化的局面。因此,在高校開展勞動教育時應當明確,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只要能推進社會發展的,都是值得尊重的勞動,這樣的勞動者都是值得尊重的“人才”,勞動不分高低貴賤,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去看不起普通勞動者。在經濟高速發展和世界格局變化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大背景下,國家對全面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勞動教育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更是新時代實現育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保證。
三、新時代育人理念融入高校勞動教育的創新型實踐與探索
1.高校勞動教育的創新型實踐要以德育為先導
“德育為先”是整個高校教育體系中首先應當貫徹落實的,勞動教育是對高校教育內容的豐富和發展。高校在開展勞動教育時,應當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指導實踐,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堅持思想教育先行。通過德育培養向學生宣傳“勞動最光榮”的思想理念,并通過觀看影片等多媒體形式,讓學生了解勞動者的先進事跡,深刻理解、切實體會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深層次含義,在接受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將勞動實踐內化為自己的精神追求,并自覺外化為行動意識。德育是高校勞動教育創新型實踐的先導,要通過主題學習、主題報告會、主題班會、經驗分享會、專題培訓會等形式,深入學習領會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精神和內涵。就學生而言,應當在自己的思想意識中讓勞動教育扎根下來,為自己設立勞動的目標,堅持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造性勞動;在學校層面上,應當提高對勞動教育實踐開展的重視程度,鼓勵教師開設勞動教育課程,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和扎實的勞動技能。崇尚勞動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深耕和弘揚傳統文化,能夠充分學習和利用其中蘊含的豐富的勞動教育資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大學生活,能夠更好地幫助高校進行“育人”,通過對歷史的傳承和發展,重視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引導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深入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以歷史的經驗教訓指導當下的實踐,養成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堅毅品格。
2.高校勞動教育的創新型實踐要以養成教育為重點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高校對學生的勞動要求都停留在打掃宿舍衛生、進社區做志愿服務等活動上。近年來,隨著高校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加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一部分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勞動平臺和實踐基地,并與社會上的公益組織積極合作,這樣校內校外的多種勞動實踐類型促使學生在勞動中做到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培養對勞動的熱愛,以勞動為榮,積極投入勞動實踐。以下幾種創新型勞動實踐途徑的開展,有助于勞動實踐習慣的養成。(1)社會層面的勞動實踐高校與社會組成“勞動教育共同體”,共同提升“勞動+教育”的共鳴,將勞動與職場素養、創新創業、核心素養等有機結合,激發現代大學生積極參與勞動的動力,促進大學生在服務人民、貢獻社會的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社會層面的勞動實踐,首先需要形成光榮勞動觀。勞動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高校學生在實踐社會層面的勞動時,可以注重圍繞創新創業展開,結合高校的學科和專業,積極開展實習實訓、勤工助學等勞動實踐,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并在實踐的過程中應用創新的知識、技術、方法等創造性地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提升高校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通過創新教育,使學生自覺將“小我”融入到家國的“大我”之中,將專業素養教育和家國情懷教育融入到勞動教育中。(2)學校層面的勞動實踐定期開展校園勞動實踐活動,人人爭當“校園美容師”,將校園公共區域、教室、宿舍和餐廳的衛生打掃工作分配給學生,幫助學生形成辛勤勞動觀。在實踐打掃工作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形成愛護環境、尊重勞動成果的思想理念。開設廚藝選修課,學習美食制作,跟著廚師學習選材、洗、切、配、烹的每一個流程和環節,并實踐菜肴烹制,這既是對日常生活技能的學習,也是在實踐中強化勞動觀念,弘揚勞動精神。在學校開設植物養護和插花藝術課程,通過實踐講述各種植物特性,培育出花朵后進行插花學習,使勞育與美育相結合,在栽培勞動中感受勞動樂趣,在插花課堂中感悟美,欣賞美。(3)家庭層面的勞動實踐推動學校與家庭的勞動教育相互結合。具體來說,家庭層面更加重視基礎作用,積極倡導家長在勞動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提倡勞動的良好家風。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拓展家校互動過程中的活動類型,協助完成勞動實踐教育。學校層面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開設勞動教育特色課程,不斷深化產、教、研一體化,加強核心企業與中小企業的緊密合作,建設勞動實踐基地,擴大區域共享,讓學生可以在行業之外投入工作。積極發揮社會的支持作用,協調利用各種資源,確保基地建設,讓制度保障始終貫穿于宣傳教育之中,引導建立標準化的勞動教育基地,支持學校勞動教育實踐,擴大學生的收入。通過勞動教育凝聚社會綜合實力,培養時代新人。
3.高校勞動教育的創新型實踐要以引領機制為保障
勞動教育的目標不可能一步到位,勞動教育貫穿了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過程,滲透到學習、研究、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高校可以在把握學生的成長特性及價值取向的基礎上,將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分類。根據不同階段的教育模塊結合學生的專業學習計劃,逐漸形成標準化的教育制度。入學之初,高校就應該做好學生的勞動教育工作。可以實行各類勞動實踐活動,逐步滲透學生的學習生活,增強學生的參與度,為明確學生今后的發展方向作出積極的推動作用。關注勞動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的緊密結合,通過學校內外的各種實踐活動、勞動補貼、技能競爭,鼓勵學生進行身體、精神上的“投資”,不斷提高自身的勞動能力。深入勞動前沿,培養學生承受和適應困難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技能,豐富社會經驗,深刻理解“勞動與水平無關,職業與水平無關”、“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創造生活”等原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未來順利就業奠定堅實基礎。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創新型實踐離不開多方面的配合,特別是制度、資金和人才三方面的支持,能夠形成有效的引領機制,成為高校開展勞動教育創新型實踐的重要保障。高校在勞動教育的制度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以制度為導向保障創新型實踐的有序開展。在進行人才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應保證校方、教師和學生層面都愿意推動高校勞動教育創新型實踐的開展,共同引導大學生在勞動教育實踐中全面提升綜合素質能力,并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建議為高校勞動教育創新型實踐設置專項資金,保障實踐工作的進行和推廣。除此之外,科學的考核機制也是重要的引領機制,需要以正確的理念指導高校勞動教育的創新型實踐,建立量化考核機制,可嘗試將學分認定納入勞動教育,考核機制應結合定性與定量、自評與他評等方式,建立綜合的評價體系,相互補充和影響,共同引領大學生全方位發展,養成優秀的人格和品質,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為離開學校走向社會做好準備。對高校勞動教育創新型實踐的考核絕不是單純以工作量為標準,學生的工作態度、創新思維等,都應被納入到考核體系中,成為引領機制中的重要內容,進而保障高校勞動教育創新型實踐的有序開展。
四、結語
在高等教育的整個過程中,以學校為主來構建高校學生勞動教育的系統和機制,推進勞動教育,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具體來說,構建學生勞動教育的系統和機制集中于建設和改善現有課程系統和評價系統。通過必要的勞動教育或其他相關的教育培訓,大學時代的低年級學生應注重培養勞動的概念知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專業服務和社會實踐,高年級學生應注重培養學生誠實和勤奮的勞動品質;畢業班學生可以將上述內容組合練習,在積累專業經驗的基礎上鍛煉自身的奉獻精神和奮斗品質。當然,高校也可以用評價系統來對學生學習期間的勞動行為進行評估,其中包括學生參加勞動的次數、勞動態度、勞動表現的情況,評估結果可以作為評優和評獎的重要參考。“勞動者”是最光榮的名字,其內涵深遠,指的是一切通過勞動獲取生產生活資料的公民。恩格斯說:“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是勞動創造了人類社會的今天。“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全世界范圍內最為重要的節日之一,“五一勞動獎章”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勞動者的最高榮譽,也是很多人辛苦奮斗一生的追求。通過育人理念融入高校勞動教育中的創新型實踐和探索,讓大學生在學習之余切實體會到勞動的重要性和實踐的艱辛,對于其形成正確的創業就業觀,以及在走向社會以后開展工作都有著深遠的意義。高校勞動教育的創新型實踐要以完善的條件為支撐,以科學的評價機制為保障,這些還需要我們進行持續的探索。
作者:張文 單位:西安郵電大學后勤服務產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