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學生勞動素養的重要渠道。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勞動教育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能夠與思想政治教育優勢互補、協同共進,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含著“以勞樹德”“以育載勞”的邏輯機理。在具體實踐中,要做好課程內容的設計與銜接,實現有機融入;豐富融合途徑,注重參與過程,實現有效融入;完善育人評估體系,實現長效融入。
關鍵詞:勞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現實需要;邏輯機理;實現方略
勞動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建構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是對馬克思主義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的繼承與發展。高校堅持立德樹人導向,為開展勞動教育創造了有利契機,思想政治教育與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符合勞動教育政策的要求,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和貼近實際的學科發展需求,更符合廣大青年群體勞動價值觀教育的現實訴求。[1]深入探討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邏輯機理與實現方略有利于變革高校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發揮好學科育人的功能和作用,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一、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
1.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實現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建設制造業強國,需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奮斗精神、創新精神。只有組建好敢于創新、技術高超、知識扎實的新時代“勞動大軍”,才能匯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譜寫新的時代篇章。勞動教育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在愛崗、敬業、專注、創新等方面對學生形成積極的引導;思想政治教育以勞動實踐為途徑,使學生在勞動中磨煉意志、增長本領、領悟真諦。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同的育人目標,均以社會發展需要和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為方向指引,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二者共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勞動教育為學生提供勞動實踐,培育學生的勞動價值觀,促使學生形成熱愛勞動的積極情感,本身就屬于立德樹人的一個重要方面。一方面,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現了勞育與德育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實現勞育與德育的協同共進。另一方面,高校立德樹人的目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新路徑,增強理論育人和實踐育人的協同度。勞動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新的橋梁和紐帶,使得學生能夠在勞動中收獲成長和快樂,加深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認知,進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概言之,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3.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教育的本質要回歸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一中心議題,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的根本宗旨是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勞動實踐有利于學生勞動習慣的養成和勞動本領的掌握,更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勞動教育必不可少。勞動教育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2]縱觀人類發展的歷史,個體的發展是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推進的,勞動實踐則是人們認識世界、拓寬視野、習得技能、總結規律的重要環節,如組織高校學生開展志愿服務、調查研究等。思想政治教育經過多年的實踐積累,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勞動教育的落地,從而發揮好勞動教育的價值和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機理
實踐性是勞動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征,二者都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力抓手。在具體實踐中要遵循科學方法,既要發揮好勞動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實現“以勞樹德”,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指導下推進勞動教育,做到“以育載勞”。
1.“以勞樹德”: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邏輯。“以勞樹德”就是在大學生培養過程中通過勞動教育鍛煉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引導大學生樹立奮斗精神和奉獻意識,并以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服務人民群眾。一是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3]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既需要專業的培養和系統的學習,也需要通過社會實踐等不斷淬煉自己,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塑造自信自律品質,進而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二是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當下,大學生的成長環境復雜,其成長過程受到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如果缺少必要的勞動實踐,就有可能在學習和生活中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和合作意識,進而難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崗位需求。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勞動觀念,并主動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取向,為未來參加工作創造有利條件。三是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度。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過程中既要面向未來,又要立足現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豐富創新。勞動教育是黨對教育的新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屬性,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強勞動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能夠引領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豐富的教育素材。
2.“以育載勞”: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運行機理。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為勞動教育提供了價值引領。部分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尚未構建起完善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導致部分大學生缺乏勞動意識、勞動技能,甚至存在不勞而獲的心態,這是勞動教育薄弱的表現。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有助于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引領和導向作用,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進而達成高校的育人目標。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為勞動教育提供了課堂載體。從思想政治教育與勞動教育的關系來看,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有勞動教育的內容,如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勞動價值論等等。因此,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找到二者的契合點,進一步提升教育效果。再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為勞動教育創造了新的空間。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已成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這為高校發揮網絡的隱性育人功能、弘揚勞動精神、傳播勞動價值創設了空間條件。如高校可以依托官方微博、微信等媒體平臺,推送社會勞動模范和感人至深的勞動故事,讓學生感受勞動精神的價值和魅力,激發學生的勞動情懷,提升勞動教育的實效性。
三、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方略
1.做好課程內容的設計與銜接,實現有機融入。首先,要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為指導。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必須將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作為重要指導思想,系統指導高校開展勞動教育。高校要按照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相關內容,找準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進而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傳遞勞動教育內容。要結合大學生存在的勞動觀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大學生堅持人民立場,明晰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的理念,認識到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都不會改變勞動創造財富的根本事實。其次,要構建融合性教育課程體系。思想政治教育與勞動教育在內容上具有優勢互補性,將勞動教育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中,深入挖掘勞動教育資源,有助于實現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推進。同時還要以勞動教育為抓手,通過開展勞動體驗、舉辦勞動講座等多種形式增強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同感,引導大學生強化勞動意識、培養勞動技能,進一步提升勞動素養。
2.豐富融合途徑,注重參與過程,實現有效融入。首先,要明確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具體路徑。高校勞動教育要完成勞動思想教育、技能教育和實踐教育三大任務。勞動思想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勞動態度和優良的勞動品質,勞動技能教育是引導大學生掌握必要的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而勞動實踐教育則是讓大學生將勞動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并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4]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需要從勞動思想教育、勞動技能教育和勞動實踐教育三個層面入手,構建更為系統的課程體系和實施措施,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學生勞動技能的學習,培養學生積極的勞動情感和勞動態度。其次,要依托日常事務管理,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要充分發揮高校輔導員的作用,高校輔導員既要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輔導員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過程中,要深入挖掘勞動教育元素,并依托各種平臺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例如,在宿舍管理過程中,可以通過文明宿舍評比,讓學生注重宿舍內務整理,保持個人衛生清潔,保持樓宇的干凈、整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通過自身勞動維持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形成正確的勞動觀。
3.完善育人評估體系,實現長效融入。首先,要充分發揮評價體系對于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導向作用。高校要將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效果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評價體系方面要突出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要符合學生教育實際,符合學生成長規律,注重過程的實效性。同時,要將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結果作為衡量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避免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走過場”。其次,要構建多元化的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單一的評價體系不僅難以反映出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成效,甚至會使學生對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產生厭煩心理。因此,必須建立多元化的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接收效果以及學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的表現,并不斷提升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緊密度。高校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導向鮮明又符合本校特點的考核指標,將教師、專家小組成員、學校領導、企業和學生等納入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主體之中,通過多元主體構建,從不同視角反映學生參與勞動的實際情況,并收集學生對參與勞動實踐的反饋和建議,進而切實掌握學生面臨的困難并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為優化教育活動和課程設計提供參照。總之,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的價值和作用,主動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注重勞動教育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入,處理好勞動教育途徑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入,落實好勞動教育評價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入,構建全方位、立體式的勞動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李振,劉余勤.探尋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承認意蘊——以馬克思的“承認邏輯”為視角[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5).
[2]盧嵐.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空間解釋的“度”與“域”[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
[3]何菁.勞動教育:思想政治課育人的獨特價值[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19).
[4]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價值、認識與實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0,19(2).
作者:施桂紅 馮江英 單位:新疆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