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勞動教育在中職語文學科中滲透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中職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專業理論知識的講解、專業技能的傳授,還要注重滲透勞動教學。中職院校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將來要服務于企業、社會,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吃苦耐勞與堅韌不拔的精神。中職語文學科具備較強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特征,教師要善于在中職語文學科中滲透勞動教學,展現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促進中職生更好地發展。本文簡析了在中職語文學科中滲透勞動教育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語文;勞動教育;滲透策略
在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融入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把中職語文學科和勞動教育融合在一起,遵循語文教學規律,不斷創新語文教學機制,實行知行合一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掌握語文學科知識的同時,形成積極的文化與情感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勞動意識,促進中職生全面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很多家長溺愛孩子,因此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這對他們未來的職業、人生發展都非常不利,教師一定要展現中職語文的育人功能,全面滲透勞動教育理念,引入更多社會實踐性活動,培養中職生良好的勞動習慣,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積累勞動經驗,在實踐中真正有所成長與發展,掌握更多勞動技能,將來能夠成為企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一、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學的必要性
(一)全面滲透德育教育理念
在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中開展勞動教育能夠全面滲透德育教學理念。黨的十六大報告表明,要全面落實黨的教學方針,堅持社會實踐、生產勞動、現代化建設相互融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協調發展的人才。在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重培養中職生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人格,把德育教育作為中職語文教學的導向,展現中職語文教學功能,促進中職生全面發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勞動教育,能夠把美育、智育、德育融合在一起,強化勞動教育不僅是語文教學和生產勞動教學的結合,也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核心要求。
(二)促進中職生健康成長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幫助中職生形成高尚的品德,開發中職生的智力,鍛煉中職生的身體素質,增強中職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其感知創造社會財富的辛苦,尊重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并且樹立自己也要成為一個勤勞的人的信念,實現以勞輔德、以勞促美,充分展現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中職生處于重要的身心成長階段,正是形成價值觀與世界觀的時期,中職生在之前的學習、生活中缺乏實踐知識學習,沒有接受相應的挫折教育與勞動鍛煉,在溺愛環境下很容易出現承受能力與心理素質差的問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能夠讓學生學會如何幫助、理解他人,將來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企業工作中。
(三)為步入企業做充分的準備工作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能夠引導學生為步入企業做好充分準備,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只有實現學科教學與生產教育的融合,才能培養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中職教育具備一定的雙重屬性,雖然和普通高等教學擁有相同的人才培養目標,但是其自身又具備較強的前瞻性、職業性、實用性,這也標志著中職語文教學要把能力作為中心,結合學生未來職業發展設定語文學科內容,強化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重視對其操作與動手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將來能夠更好地步入企業工作中。
二、勞動教學在中職語文學科中的滲透策略
(一)在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滲透勞動教學
要想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高效滲透勞動教學,教師不要刻意講解勞動教學知識,而是要在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滲透勞動教育,讓勞動教育存在于中職生點滴的生活之中,幫助學生更為全面、深刻地掌握勞動教育內容。教師要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融入勞動教育內容,讓中職生養成會勞動、愛勞動的品質,不要簡單灌輸勞動知識,而是要給予中職生更多自主探究與合作實踐的機會,提高他們參與勞動教育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以此構建融洽的語文教學氛圍,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可教師的理念與觀念,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勞動教育內容的滲透與傳播,讓中職生養成良好的勞動教育意識。中職語文教材有很多文本內容是講英雄人物與楷模,教師要借助書本中的人物形象滲透勞動榜樣力量,通過講解人物的命運、心理、言語變化,讓學生明白文本蘊含的鮮明勞動教育思想,借助典型人物形象開展勞動教育知識講解,引導中職生勇于堅守理想,做到以勞動為榮,拉近文本內容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真正展現勞動楷模的教育功能。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書本內容涉及的勞動內涵,讓學生感知自主探究知識的趣味性,讓其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感知勞動的珍貴。
(二)立足語文教材,引導學生探索勞動教育內容
在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中,要想全面滲透勞動教育,教師要立足語文教材,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勞動教育內容,讓學生內心真正接受勞動教育,激發自己的勞動意識。中職語文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載體和依據,教師只有全面鉆研語文教材,才能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勞動觀念與素材,引導學生感受勞動情感的感染與熏陶。教師可以在課堂活動開始之前總結教材涉及的勞動素材,提前設定語文勞動教育方案,為開展語文教育活動做足準備工作。同時,教師要借助課內語文教材,引導中職生感悟勞動情感,語文教材具備較強的德育功能,教師不要直接把勞動教育素材展示給學生,而是要引導他們自主挖掘語文知識中蘊含的潛在勞動因素,激發中職生良好的勞動情感,讓學生能夠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閱讀勞動素材內容,聯系實際生活產生感悟,激發其良好的勞動意識。教師要注重課內和課外素材的融合,可以為學生搜集一些和課內素材相關的讀物,讓學生挖掘其中蘊含的勞動教育理念,這樣既能夠擴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面,還能讓勞動教育全面滲透到語文教育活動中,讓學生從中獲得更為深刻的感悟與認知。
(三)在語文課外拓展中滲透勞動教育
在中職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把教學內容局限于課本知識內,而是要實現課內知識的擴展與延伸,讓學生在課外拓展閱讀中接受勞動教育,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與勞動情感。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通過閱讀勞動類經典書籍,讓中職生更深刻地感知勞動人民的辛苦,對于勞動教育有更為全面的認知,促進中職生身心健康發展。由于課外閱讀書籍范圍較廣、內容較多,學生經常會出現缺乏閱讀思路的情況,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學會圈畫重點與難點內容,從中了解勞動的內涵與價值,讓中職生無論是在學習活動還是生活中,都能夠嚴于律己、勇于奉獻,做到勤勞刻苦,養成堅忍的品行與精神。教師也要給予學生共同討論、互動的時間,每一個學生對于生活的感悟、理解都是不同的,從而對于勞動素材的理解也存在差異,教師要讓學生之間能夠交流想法,從而樹立積極、正確的勞動意識,討論課外拓展素材時能夠明辨真善美,感知勞動的光榮、魅力,在以后的職業發展中也能嚴于律己、恪盡職守,在工作中不怕吃苦,通過自己的勞動和努力換取成果,這對學生來講是一生受益的。此外,教師要善于結合語文書本內容,構建多元化的勞動教育情境,設定一些新穎的勞動教學話題,讓學生在表演、體驗中感知勞動教育內容,以此引導學生感知勞動的偉大與崇高,讓學生能夠更加重視、熱愛勞動。
(四)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
中職語文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師要借助語文學科的實踐性開展勞動教育,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講解勞動知識,實現語文知識、勞動理論知識、綜合實踐活動的融合,讓中職生從中真正有所收獲與學習,展現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教師除了要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與復習課本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中職生積累相應的專業實習經驗,教師要多為中職生創設自主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其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掌握更多專業技能,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學校還可以開展校企合作,讓中職生憑借掌握的語文知識、學科技能投入企業實習,特別是文秘專業與藝術專業,都較為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文字寫作能力,中職生既能把這些知識、技能運用到企業實習中,還能在實際的企業實踐中培養良好的勞動觀念,經受考驗與鍛煉,為之后的就業奠定扎實的基礎。此外,教師要結合中職生的實際生活理念與行為素養,科學融入勞動教育素材,磨礪中職生的生存與工作能力,讓其擁有堅強的意志力,實現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融合,在提升自我文化素養的過程中掌握更多勞動技能。
三、結語
在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除了要講解語文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對學生滲透勞動教育,實現語文教學與勞動教育的整合,以此培養中職生積極的勞動情感,讓其掌握更多勞動技能,促進中職生全面發展,為其之后的就業與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礎,提升中職生的綜合就業能力,讓其具備吃苦耐勞的品質與精神,將來能夠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真正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劉向兵,李珂,彭維峰.深刻理解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的重大意義與現實針對性[J].中國高等教育,2018(21).
[2]李珂,蔡元帥.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對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9(1).
[3]丁霞.新形勢下中職學校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9(7).
[4]方凌雁.勞動教育的現狀、問題和建議———2019年浙江省中小學勞動教育調研報告[J].人民教育,2020(1).
作者:姜德玲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