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語文教材中勞動教育資源利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簡述了挖掘和利用勞動資源要遵循的原則,并結合實際案例探究了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勞動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初中語文;勞動教育;資源挖掘;實際利用
勞動教育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念,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其涉及范圍廣,包含眾多的勞動教育素材,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有其必要性。
一、挖掘和利用勞動教育資源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重構主題單元
教材僅僅是指導教師開展教學的例子,教師在利用語文教材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要在自身理解的基礎上合理運用和整合教材。可以明確勞動教育主題,打破單元限制,重構單元,開展勞動教育。如將《回憶我的母親》《大堰河———我的保姆》進行組合,讓學生真切感受貧苦婦女的艱辛勞動。
(二)統籌語文學習資源
教師通過研究語文教材,搜集和整理關于勞動教育的資源,并通過交叉整合拓寬學生的視野范圍,以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認識勞動教育。如新聞實例中的防疫工作者、奮斗在一線的脫貧攻堅者,教師可以結合語文“口語交際”等活動,組織學生排練,并在真實情境中感受時代勞動最強音,了解不同時代不同職業下的不同勞動者形象,以提升學生對未來職業的適應性。
(三)加強課內外資源的結合
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時展需要,不斷拓寬語文教學領域,并基于語文學科特點,充分整合課內外語文資源,以不同形式開展勞動教育,如帶領學生進入田野開展勞動,組織學生開展以“勞動最美”為主題的辯論比賽活動,以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
二、初中語文開展勞動教育的基本路徑
(一)開展群文閱讀,體會勞動真諦
以群文閱讀為模式,加強課內外閱讀的結合,可以引導學生真切感受勞動的真諦。1.課文群組挖掘同一年級或整合不同年級的有關勞動教育的文章,組成群文,在分析與比較中體會勞動的意義。如以“不同形態的勞動”為議題,教師可以將《回憶我的母親》《白楊禮贊》《愚公移山》結合起來,通過對比閱讀,讓學生體會家庭、革命、體力等三種不同的勞動形態,以幫助學生樹立新時代的勞動觀。2.課內外結合如以“最美勞動者”為議題開展勞動教育,教師可以選擇《賣炭翁》《扶貧故事》《鐘南山:蒼生在上》,通過閱讀讓學生感受“賣炭翁”的辛勞,的堅持奮斗,鐘南山院士的醫者仁心,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深深體會只有個人勞動融入時展,才能彰顯自己的價值。通過課文內容與勞動教育考題的結合開展群文閱讀,可以讓學生明白無論哪個行業,要想有所成就與發展,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
(二)加強讀寫結合,深化勞動認知
結合語文教材寫作板塊的要求,教師可以挖掘中考中的作文試題,引導學生從“勞動”視角開展寫作,并通過多樣化活動的開展,深化學生對勞動的認知。以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們的互聯網時代”為例,教師可以精選與勞動有關的話題,比如“逆行者”“打工人”,讓學生在掌握網絡流行語的基礎上,分析這些詞匯產生的過程,這些詞匯代表的意義,并走進生活觀察普通勞動者的千姿百態。然后引導學生從“新時代—最美勞動者”出發,開展寫作,要求學生通過對社會百態勞動現象的解讀提煉出新時代的勞動觀。
(三)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體會勞動價值
在整合勞動資源的基礎上,開展跨學科、校內外結合的項目式學習,以讓學生真正體驗勞動的價值。1.跨學科的協同在植樹節到來之際,教師可以以“植樹”為例,引導學生搜集關于樹木的古詩詞;然后在生物教師指導下分析不同植物的生長規律,并選定合適的節氣開展種植活動。通過勞動探究活動的開展,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范圍,讓學生在實際參與中強化了對勞動的認知。2.加強校內外的合作結合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新聞采訪”“新聞寫作”等活動,開展致敬“勞模”的采訪項目學習活動,在確定好報道題材的基礎上,擬定采訪方案,帶領學生進入田野、下車間采訪奮斗在一線的勞動者的事跡,學習他們甘于奉獻、勇于創新的勞動精神,通過第一手材料的收集可以直接轉化為學生的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完成新聞報告項目。
參考文獻:
[1]路曉暉.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勞動教育的策略[J].新課程,2021(8):178.
[2]檀傳寶.加強勞動教育一定要貫徹與時俱進的原則[J].人民教育,2020(8):13-14.
作者:吳艷 單位:安徽省蕪湖市中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