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學科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開發利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鼓勵質疑,引導學生探究科學奧秘
在科學界,具有懷疑的精神是很多科學家成功的起點,如伽利略、富蘭克林等;在語文課堂上,具有懷疑的精神也是學生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現。學生學習的進步就是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無疑的轉化中的得來的。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天火之謎》講述的是著名的科學家富蘭克林從小就善于觀察,敢于挑戰權威,他打破了大家一直以來對雷暴的認識,并且勇于做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學完課文,富蘭克林的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不僅對雷暴產生了興趣,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了只有經過科學實驗的認識才是正確的,明白了自己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也應該像富蘭克林學習,要善于思索,善于觀察,要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問題,要學會質疑,不斷進取。在學生對富蘭克林、法布爾等取得的成就敬佩的時候,筆者告知學生:“我們學習,不僅要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明白為什么,這樣,你才是真正的學會了。”對于小學生來說,也許他們不一定能在科學道路上走多遠,但是一旦學會了質疑,他們就已經在科學的道路上邁開了一大步。有了懷疑,保證了興趣的持續發展,相信學生迸發的科學火花將讓你我震驚。
二、拓展延伸,促進學生積極科學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適當地讓學生進行科學實驗、制作,對于進一步增強科學意識,豐富科學知識,提高實踐能力,提高學科的科學滲透力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科學教育不能“以問題開始,以答案結束”,而要“以問題開始,以問題結束”,語文課堂上也注重課堂向課外的延伸。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問題來學習,再通學習生成新的問題,打破時空界限,開展課后的后續性研究活動。《夢圓飛天》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的成功,學生在興奮之余,提出了很多問題:“我們能上太空嗎?”“宇航員在太空中除了遇到失重問題,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呢?”“能否有什么辦法讓宇航員在艙內不受失重的影響?”……于是,筆者讓學生回去自己尋找資料,解決問題。很顯然的,這項作業比任何其他的作業完成的效率要高。五年級語文有個習作練習,就是撰寫節水倡議書。當時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恰逢西南地區嚴重缺水,于是,筆者便決定將“節水”這一習作主題進行拓展延伸,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除了讓學生搜集了大量的有關水資源缺乏的資料,讓學生增加節約用水的意識,還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走出校門,親眼看看水資源的污染問題。學生通過調查和訪問,了解產生污染的原因,寫出調查報告和倡議書,并且在家里進行了很多實驗,提供了很多的節水妙招。這些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他們感受到了科學創造的價值以及現代社會也需要他們這些“小小科學家”的獻計獻策。
三、總結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對學生傳授科學知識,進行科學啟蒙教育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如果能在學生的心靈播下科學的種子,給學生一種引導,一種啟發,科學的甘露就會浸潤們的心田;如果給學生一種潤物無聲的科學氛圍,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科學素養。科學的時代需要科學的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為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助一臂之力,使學生從小愛上科學,主動揭開科學的神秘面紗。
作者:茅海燕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兆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