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海洋科學教育發展與社會需求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海洋強國戰略的提出,海洋更加活躍于大眾視野中。在這種形勢下,重新認識涉海專業,了解其相關就業情況,將更有利于學科建設的進行,對涉海專業的發展和響應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的號召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海洋科學教育需要立足戰略發展,采取變革理念,多視角全方位共同推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研究采用抽樣調查方法對正在就讀海洋科學類專業的部分學生以及畢業生進行調查,再結合社會涉海企業對海洋類人才的能力需求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得出當下海洋科學教育發展的形勢以及社會需求現狀,對海洋科學教育模式的探索和海洋類人才的培養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海洋強國;海洋教育;學科建設;人才培養
海洋覆蓋了地球70.8%的面積,是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科學研究不僅包括海洋中的自然現象、變化規律還涉及到海洋與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和海洋開發、利用、保護等多方面的內容[1]。海洋科學作為一個交叉科學學科門類,盡管不如地理科學、環境科學這些交叉學科的發展更成熟[2],但仍有著較為強勁的發展勢頭。除已經建立的分支學科、正在萌生的分支學科之外,還有許多有待創建的分支學科[3]。海洋科學類專業的發展正是基于其學科交叉性的基礎,從多學科多角度去探索的。
一、海洋科學教育發展
21世紀開端,我國便開始關注和發展海洋高等教育。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海洋類專業,很多中小學校也在逐漸重視并開展海洋科普教育。國內目前開設海洋類專業的高校以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河海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浙江海洋大學等學校較有代表性。我國的海洋教育機構主要在沿海地區較為集中,并逐漸向內陸地區發展。目前我國海洋高等教育的特點主要是:專業學科教育成體系,通識教育待發展[4]。指出:“縱觀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一個明顯的軌跡,就是由內陸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強盛”[5]。提出的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是在國家發展大戰略需要的背景下,以國家安全與國家發展基礎上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戰略目標,以大國開放、積極進取的現代化思想為戰略底色,使用陸海統籌、兩個大局統籌的戰略手段建設海洋強國之路,是我國從海洋大國邁向海洋強國的必經之路[6]。海洋科學專業教育的發展,將會為我國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當前,重新認識涉海專業并了解涉海單位的工作需求將更有利于學科的建設。這對于涉海專業的發展和響應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的號召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海洋科學類專業教育的發展儼然是我國從海洋大國邁向海洋強國的重要一步。各涉海高校要通過發展海洋教育,通過觀念轉變、認識提升、人才支撐,有效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堅實的基礎[7]。在海洋科學教育亟待發展的形勢下,如今海洋科學教育的方式更值得深思:如何利用大學四年時間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培養出真正能適應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如何使海洋高等教育更好地為我國的經濟建設、科技發展服務?這都是當下必須直面的問題。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更確切地了解專業的就業形勢也能讓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目標,盡早樹立人生規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就業局面。在海洋事業建設方面,也將會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投身到海洋建設中來。
二、海洋科學類專業及其就業現狀
海洋科學類專業教育是在海洋通識教育、海洋素質教育的基礎上開展的。海洋科學涉及多個領域的知識,與多個學科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也是各大高校在培養海洋科學類專業學生時大多采用大類招生分向培養模式的原因之一。海洋科學類專業由于其學科特殊性,不像其他的專業能在廣泛的領域內找到對口工作。海洋科學類專業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和學科性,同時也具有明顯的學科交叉性。海洋科學類學生在接受本科教育時,除了基礎的物理化學數學生物及海洋學等理論知識以外,還要求掌握專業知識的應用和實踐。這使海洋科學類專業具有比其他專業更強的綜合性。這種專業性和學科交叉性為海洋科學類的高等教育模式奠定了基調。研究選取了某涉海高校海洋科學類專業2015-20的畢業生流向作為樣本進行分析比較。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約有65%的畢業生選擇了簽約就業,30%的畢業生選擇考研繼續深造,小部分畢業生有出國以及其他的規劃。在研究的抽樣過程中,我們調查了部分目前就讀該涉海高校海洋科學類專業的本科生,涵蓋大一至大四學生。在被調查的對象中,有80.6%的同學有繼續攻讀海洋科學類相關專業研究生的意向。我們可以看出,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學生希望以后能在海洋相關領域工作。對于大部分海洋科學類專業學生有深造的規劃這一現象,推測一方面是學生愿意投身建設海洋事業想要學習更多知識,另一方面與社會企業對人才學歷要求的提高有關。同時,有43.5%的同學現階段對以后就業月薪資的期待為7000-10000元/月。而在就業城市選擇方面,較多同學還是更傾向于選擇沿海城市以及一線城市。通過調研結果我們認為,被調查的同學大部分都對自己的人生目標都有較為明確的定位,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確切的規劃。
三、社會涉海單位對海洋類人才的需求
我國想要從一個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邁進,那我們就應該不僅在海洋科學事業方面有大作為,在海洋科學教育方面也應該大力發展。國家需要更多更優秀的青年海洋人才投身海洋相關行業,為海洋事業的發展注入新鮮且強有力的力量。如何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海洋類專業的本科生,為社會輸送適應市場需求、社會需求的人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而社會涉海單位對海洋類人才的各項要求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因素。海洋教育應該立足社會需求和海洋產業發展,對海洋人才的培養應該進行重點、有序、規范的調整和改造[8]。經過調研我們認為,在目前各個涉海單位,仍然存在著較強的海洋相關的人才需求。在調研中發現,目前涉海專業本科生需求仍然占領了涉海單位招聘的主市場。大部分涉海單位對應聘人員的學歷要求集中在本科及以上,有一些單位會放寬要求至大專。諸如研究所等單位會對學歷有更高要求,但普遍意義上的大專學歷和本科生學歷在擇業時仍然是有市場的,并不像絕大多數學生們認知中的“本科生沒出路”。從2018至2019年兩年的海洋類招聘崗位學歷要求的對比中可以看到(圖1),學歷要求為碩士及以上的招聘崗位從2018年的16%增長至2019年的48%,學歷要求為博士及以上的招聘崗位從2018年的2%增加到2019年的4%。分析表明,目前社會涉海單位對涉海人才的學歷要求在不斷提高,招聘單位對學歷要求的提高也是部分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的原因之一。同時,相較于2018年的招聘信息來說2019年有更多的涉海招聘將學歷要求放寬至大專及以上,這為涉海專業的大眾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除了學歷要求以外,社會企業在招聘時對于人才的能力要求通常會由于崗位職責和企業特色而有所差異。涉海單位相較于其他行業的單位特色更為鮮明,對于人才能力的要求也更海洋化。經討論分析,我們發現涉海單位在招聘時除了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方案設計及執行能力這些在一般工作招聘時都會較為重視的能力要求以外,還會以實驗室或其他的項目科研經驗以及英語能力等作為有價值的參考因素(圖2)。部分單位還會結合工作特色和崗位職責,提出一些例如:“掌握海洋設備及儀器”和“編程能力”之類的優先錄用政策。
研究總結了2018年和2019年涉海單位招聘的要求,我們根據其崗位職責將能力要求劃分成:海洋要素觀測和采集樣本能力、海洋儀器校正維護能力、項目研究及實驗能力、海洋生態系統與生態修復能力、海洋數據要素的預報預警能力、數據圖像處理能力以及海洋類期刊編輯能力及檔案管理能力這七大板塊。在2018年和2019年的招聘崗位要求里,每年的招聘要求能力的側重點各有不同,推測是跟招聘單位的類型不同有關。海洋要素觀測和采集樣本能力、數據圖像處理能力、海洋儀器校正維護能力這三種類型的能力是近兩年較多招聘單位所看重的,這些多是一些勘測、氣象、海洋儀器公司,崗位要求都較有公司企業特色。除了這些之外,項目研究及實驗能力也是大多數研究類公司在招聘時會考量的因素。從調研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廣東省、山東省、浙江省、江蘇省以及上海市有著比其他地區更多海洋科學類專業對口的工作機會。涉海單位主要集中在我國的東南部,以長三角地區較為顯著。廣東省集中在廣州,山東省主要集中分布在青島,江蘇南京,浙江杭州、寧波和舟山都有涉及。我們發現,沿海發達城市及一些涉海類高校所在城市對于海洋科學類畢業生來說有著更多就業機會。但這并不意味著只有在沿海城市才能找到對口工作,一些內陸城市仍然具有對口的工作機會。在海洋強國戰略不斷推進的勢頭下,更多的海洋科學類的工作機會將是大勢所趨。沿海城市和內陸城市之間建立聯系,合作交流共同推進海洋類事業的發展,對加快海洋強國戰略的落實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時,由于海洋科學類專業具有較強的學科交叉性,在本科的教學培養過程中學生們往往會接觸很多學科課程,例如,數學、物理、計算機等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廣泛的知識面給海洋科學類專業的學生提供了相對較廣泛的就業選擇。即使以后他們在擇業時不再把涉海類工作機會納入考慮范圍內,而選擇其他類型的工作,也能很好地適應工作崗位。
四、結束語
在海洋強國戰略的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海洋教育的發展無疑是推動海洋經濟等多方面發展的重要原動力之一。創新驅動下的學科發展應該立足于社會市場以及海洋產業發展。需要被大眾認識到的是,海洋科學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并沒有大眾認知的那么困難。隨著海洋強國戰略的推行,海洋科學教育會有進一步的提升,海洋科學類專業畢業生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我國的海洋事業建設將一步步落實推進。政府應一步步落實海洋強國戰略政策,從“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等多個方面推進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布局,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應有貢獻[9]。政府應加大投資力度,高度重視海洋科學教育,加強海洋綜合學科建設,普及海洋知識教育,提高全民海洋意識。同時也應該從多個方面支持中小型涉海企業發展,為海洋科學事業奠定基礎。一方面通過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就業率來促進海洋科學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普及海洋知識提高海洋科學類專業的報考率,從而吸引更多學生真正認識海洋科學類專業,真正投身海洋建設。海洋科學類專業教育應當以社會需求和海洋產業發展為出發點,明確海洋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制定合理科學的發展規劃,從而使海洋類專業結構的調整和改造能有重點、有序化和規范化的進行[10]。涉海高校要重視海洋科學類專業的發展,要參照新形勢通過多種渠道向學生全面介紹海洋科學類專業的專業內容、要求及就業現狀等信息。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對于自己的就讀專業有更深一步的認知,對就業形勢也有更多的了解,從而在擇業時能夠理性客觀地選擇畢業去向。校方也應該加強校企合作,積極了解涉海企業的人才需求并將信息實施有效傳遞給學生,一方面為待就業的高年級學生提供更多擇業選擇,另一方面也讓低年級的學生了解到海洋科學類專業的就業信息,堅定就讀海洋科學類專業的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程安排上,除了基本的理論學習外學校更需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經過我們對已就業的畢業生的采訪發現,在工作時較為需要的恰恰就是實踐能力的應用,多多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海洋知識的能力對畢業生就業無疑是更有幫助的。
調研中被社會涉海招聘單位所看重的“海洋要素觀測和采集樣本能力”“海洋儀器校正維護能力”“項目研究及實驗能力”“海洋數據要素的預報預警能力”“數據圖像處理能力”也應該納入到涉海高校課程設置的參考因素之中。開展諸如:海洋數據處理與可視化、海洋數值模型、海洋觀測、實驗設計、軟件應用等相關內容的課程可以較好地提高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涉海高校需要兼顧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重理論也要重實踐,在這兩方面的基礎上再開展其他的課程活動。涉海高校應建設海洋教育的發展平臺,找準本校海洋科學類專業定位,開發豐富有特色的課程資源;優化專業特色教育教學環境。海洋科學專業類教育應和海洋通識教育、海洋素質教育等齊頭并進,共同發展,最終實現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涉海企業應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就業宣講等活動,加大力度推進校企合作,積極開展與涉海高校的有效溝通和合作。此外,涉海單位在招聘信息時應盡可能地公開化透明化,深化明確崗位要求,讓有意向就業的學生提前了解崗位信息對于將來畢業面臨擇業時也會有一定的傾向性。海洋科學類專業的就讀學生應該對自己的專業有較為全面的認知,端正學習態度,樹立較為明確的人生目標和職業規劃。在就讀海洋科學類專業時,學生應利用學校課程資源打好專業基礎,努力學習海洋科學類知識,培養自己的專業技能。在假期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將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鍛煉自我能力提升自我價值。在面臨擇業時,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崗位信息,全面分析自身優勢并根據想要從事的工作崗位提高自身條件從而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適應社會需求。部分畢業生在就業時怕吃苦,不愿去個體企業或一線工作,非機關單位非事業單位不就業。這種較高的就業期待容易產生心理落差從而造成海洋類專業人才供需矛盾。因此,在擇業時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端正就業態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調研過程中由于部分企業招聘信息不夠全面、招聘周期不同以及信息收集手段的欠缺導致調研得到的信息不夠全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后期的研究中可以從多年份長周期的角度采集信息,并且也應該關注到其他與涉海專業有交叉領域的就業崗位,更全面地分析問題。
參考文獻:
[1]2007-2008海洋科學學科發展報告[R].2008.[2]王續琨.交叉科學結構論[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3]王續琨,龐玉珍.海洋科學的學科結構和發展對策[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7(1):29-33.
[4]郝秀云.中國海洋教育的進展[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03):143-144.
[5].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J].理論與當代,2013(11):55.
[6]王建友.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探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5):103-112.
[7]王炳明.海洋教育學科發展的幾點思考[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04):7-11.
[8]呂揚,王穎.我國海洋高等教育現狀及學科分布統計分析[J].管理觀察,2016(34):146-149.
[9]冷疏影,等.從“空間”視角看海洋科學綜合發展新趨勢[J].科學通報,2018(31):3167-3183.
[10]劉會勇.福建省發展海洋高等教育的思考[J].集美大學學報,2008(02):35-39.
作者:于潭 李婷 葉蘇文 單位:上海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