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科學技術學院詠春拳選項課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武術教學改革一直是學校武術研究的熱點問題,本文基于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的大學公共體育詠春拳選項課的教學現(xiàn)狀,提出了“回歸武術本質”、“健康體育”的教學理念,確立了“傳承民族文化”、“改善學生體質”、“掌握詠春拳技術”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主要涉及健康知識、詠春拳技術兩個方面,此外,還對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策略,以提高詠春拳教學效果,為學校武術教學改革提供案例支持。
1教學理念
1.1回歸武術本質的教學理念
目前,武術的體育化改造一直沿著蔡龍云先生所說的“擊”、“舞”兩個方向發(fā)展[1],“擊”的代表是散打、太極推手等;“舞”則是武術套路。在學校武術教學中則可以分成武術套路類課程、搏斗對抗類課程兩大類。武術套路類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24式太極拳、長拳、南拳、青年拳等,這也構成了大學體育武術教學的主體。搏斗對抗類課程的教學內容為散打、短兵、長兵、太極推手等,其中僅散打在校開設狀況相對較好。誠然這種教學理念為武術進入學校成為正式的體育課程提供了有益的嘗試,但是“打、練”的分離,也人為的將武術割裂,失去了武術的本真。雖然中國武術段位教程的教學思路也體現(xiàn)了“練、打”的結合,但學生在學會固定形式的對練情況下卻依然不知武術技術動作的實踐應用的尷尬局面確實存在。武術課程改革必須遵循武術的本質特點和內在邏輯結構[2]。技擊是武術的本質屬性,回歸武術本質就是要回到武術的技擊上來,學校武術教學的核心要圍繞著技擊展開。鑒于目前武術課教學內容的花拳繡腿,本文提出了回歸武術本質的教學理念。詠春拳作為近身搏斗的技術,其每一個動作在實戰(zhàn)中都有特定的用法,如何讓學生學以致用是詠春拳課程教學的核心,也是詠春拳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
1.2健康體育的教學理念
隨著體質健康測試在學校體育的廣泛實施,以及《“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的頒布,改善學生體質、提升學生健康水平成為大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為此,本文提出了“健康體育”的大學體育教學理念?!敖】刁w育”的大學體育教學理念是指在進行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將學生的健康水平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將運動項目與醫(yī)學知識有機結合,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了解基本健康知識。在體育教學中貫徹“健康體育”的大學體育教學理念,需涉及適度運動、運動對健康水平的促進、運動處方以及運動干預療法等多方面內容。
2教學目的
2.1傳承民族文化
武術課與其他體育課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其民族性,這也是自民國至今武術課廣受教育主管部門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教育部在2004年《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文件中明確提出了,“體育課適量增加中國武術內容,以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3]。]詠春拳作為南派武術的代表性拳種,具有典型的嶺南文化特征。通過詠春拳課程的學習,學生在理解詠春拳的歷史淵源、技術理論、風格特征的基礎上,進而更深層次的了解功夫在嶺南文化中的獨特地位。
2.2改善學生體質
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健康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學生體質的逐年下降,也引起了教育者的重視。如何通過體育課提升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是大學體育重要的任務。通過詠春拳的課程學習可促使學生了解健康知識,掌握運動方法,養(yǎng)成固定運動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水平的提高。
2.3掌握詠春拳技術
技擊是武術的本質屬性,詠春拳的教學應該圍繞著詠春拳的實戰(zhàn)技術展開。通過詠春拳選項課的學習,讓學生理解詠春拳的技擊理念、技法特點,在掌握詠春拳的技術動作的同時,具備一定的防身技能。
3教學內容
詠春拳選項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健康知識、詠春拳技術。
3.1健康知識
健康知識的教學內容主要涉及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體育鍛煉與身體健康、體質健康的測量與評價、體育鍛煉與疾病預防、運動處方、常見運動損傷及其預防等多方面的內容。
3.2詠春拳技術
完整的詠春拳訓練體系是將套路、黐手、搏擊融為一體,基于此,改革后的詠春拳選項課力求在各方面與其盡量融合,教學內容盡量科學的涉及套路、黐手、搏擊等方面內容。套路主要包括詠春拳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肘法、腿法、動作組合等方面的內容,是學習詠春拳黐手和搏擊的基礎。黐手是詠春拳獨特的對抗形式,兩個人以攤手、膀手、扶手相接觸,然后運用自己所學的詠春技能進行相互攻擊與防守。搏擊是指在佩戴護具的情況下進行的兩兩實戰(zhàn)對抗形式。黐手和搏擊可以檢驗詠春拳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性,促進技術動作的理解與掌握,同時,亦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詠春拳的技擊理論。
4教學方法
4.1攻防對抗的組織形式
教學初期可以以模仿及單人重復性習練為主,中后期則可采取黐手、搏擊的組織形式,但就整個教學過程來看應以黐手、搏擊為主體。黐手、搏擊都是以兩人攻防對抗為主要練習形式,需要兩人運用所學技能進行攻防互練。攻防對抗的組織形式可加深學生對于技術理論和技術動作的理論理解與實踐認知,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提高了課程趣味性、娛樂性,形成了良好的教學循環(huán)體系。
4.2課堂內外的有效銜接
體育課周次的固定安排對學生運動技能及健康的影響是有限的,很難培養(yǎng)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詠春拳選項課則可通過武術協(xié)會將課堂內外進行有效的銜接,課堂所學內容可及時有效的通過武術協(xié)會這一載體進行專門的有針對性的習練,使課堂教學內容得到鞏固和提高。此外,由于協(xié)會是自主、自發(fā)的學生組織,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較高,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4.3多媒體技術的靈活運用
隨著互聯(lián)網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模式隨之改變,多媒體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手機現(xiàn)已成為學生碎片化學習的重要工具,教師通過建立微信群、91速課等,將課堂教學相關內容,以視頻、圖像、文字、互動等方式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及時高效的掌握詠春拳的文化、技術體系以及健康知識,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5考核與評價
傳統(tǒng)的體育課教學評價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造成學生考試前突擊練習,考完忘完的現(xiàn)象。詠春拳選項課依據課堂教學內容,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與評價。過程性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技能水平、健康知識進行評價,注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生技能的提升幅度。終結性評價則是對學生所學習的內容進行考核與評價,主要分為為專項技術(套路、黐手/博擊)、體質測試/健康知識測評以及詠春拳技術體系的理解程度。二者合二為一,考核評價體系更為客觀完善。
6結語
武術課,教師該如何教更高效,學生該如何學更有效是武術教學改革的核心,對于這一問題,武學界目前仍未形成共識,武術課的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詠春拳選項課突破了武術課套路化的禁錮,將套路、黐手、搏擊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豐富了武術教學方法,完善了武術課的考核與評價體系是武術課教學改革的一次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蔡龍云.琴劍樓武術文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2]武冬.高等學校武術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3):92-98,105.
[3],教育部.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Z].2004-03-30.
作者:荊治坤 單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