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設生態城市科學發展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強化政府的引導功能
生態城市建設與規劃一項巨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牽涉到經濟建設、城市規劃、企業發展、文化建設、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機構統一組織,協調發展,可以說,在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中,政府的引導是關鍵。政府的引導功能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政策引導。政府出臺的城市與城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企業發展政策、教育文化事業、農業林業等政策要緊緊圍繞建設生態城市的目標,對各行業各業的行為加以規范和指導,使各項政策服務和服務于生態的和諧發展,積極創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政策環境,為建設生態城市營造濃厚的氛圍。比如,政府扶持的企業是否是環保型、生態型產業,政府倡導的農業是否是無污染的綠色有機農業,政府提倡的教育文化事業是否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諸多的因素都需要納入政策考慮的范圍。二是法律法規引導。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建設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甚至需要幾代人艱苦的努力才能實現。生態城市理念的提出從根本上是對傳統城市建設與傳統工業社會的否定,是人類對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反思總結。傳統的工業社會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破壞了和諧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出現了高污染、高發展的狀態,致使人類的生存環境面臨嚴峻挑戰,人類面臨能否永續發展的危機。這種狀態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才能改變,需要以法律法規的固定形式加以維護。因此,生態城市規劃與建設迫切需要法律的支持,在建設與探索中不斷完善法規。當前,世界上卓有成效的生態城市都非常重視立法,用法律和法規規范個體和企業的行為,比如有花園城市美稱的新加坡,法律非常細致嚴格,甚至可以說到了嚴刑峻法的程度,公民隨地吐痰,要受到法律的懲罰,公民亂倒垃圾,也要受到法律部的嚴厲制裁。
1994年,傲慢的美國青年麥克在別人的汽車上亂涂亂畫,結果,被判四個月徒刑,3500新元罰款,笞六鞭,即使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出面說情,也不過是減免為三鞭。以此可以看出,法律法規在建設生態城市中的重要作用。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城市,不但要建立宏觀的法律制度,尤其注重完善微觀的法規體系,引導企業與公民的行為遵循生態城市發展的要求。三是規劃引導。政府的規劃設計是建設生態城市的藍圖框架,是企業、居民、城市建設和諧發展的基本保證,因此需要政府高起點、高標準做好城市規劃,引導各行各業健康發展。城市景觀設計應注意在保護自然景觀、利用自然景觀的基礎上,使建筑、園林等人文景觀和諧發展,使人類的后天的創造與大自然先天的美景共同存在于一個統一的生態系統,突出強調保護自然;城市的生態產業設計要以生態化的示范產業園區為平臺,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以循環經濟為特色,建設生態型工業體系;城市住區的設計要考慮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建設能源節約、環境優美的社區基礎上,大力發展文化體育娛樂設施,滿足人們多層次的需要。
二、充分發展、利用高新科技
當今高新技術發展一日千里,給生態城市建設規劃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科學技術是改造傳統城市的一把利劍,充分利用高新技術的成果,不僅可以推動傳統工業結構的升級換代,而且可以節約能源,建設低碳社會。因此在生態城市建設規劃中,新建居民區應充分利用密封性好的材料,使用節能電器,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制氣,使污染達到最小;要大力提倡城市居民使用低污染、環保型交通工具,發展電動汽車和氫氣車,使用電力或者清潔燃料,市中心和居民區嚴格限制燃油汽車的通行,最大程度減輕交通污染。同時,應加大科技投入,研制開發新型生態技術、生態工藝,積極推廣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第三產業,確保發展過程中無污染、無廢物、低耗能,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引導整個城市走上綠色消費、清潔生產的道路,實現城市的生態化。此外,任何破壞生態平衡,導致環境污染的技術,都是與生態城市建設發展相違背的,應此要立足生態城市長遠發展,堅決淘汰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關閉一些重經濟效益、輕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企業,防止出現“邊發展邊污染邊治理”的現象,使整個城市走向發展高新產業、利用高新技術的路子。
三、鼓勵企業的贊助和參與
企業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發展的源源不斷的動力,是社會生產力中較為活躍的因素。一個良好生態環境不僅有利于居民的安居樂業,而且也為企業的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因此在建設規劃生態城市建設中,企業責無旁貸。一是要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生態城市建設,鼓勵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和生態責任。在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企業不單單要通過繳稅納稅實現對對社會的責任,更重要的是要承擔建設生態城市的義務,主動配合政府的工作。一個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可以給當地經濟的發展帶來短暫的經濟效益,但是也可以讓生態環境為此付出巨大代價,治理環境污染可能花費幾倍、甚至幾十倍的代價,最終得不償失,破壞生態環境,貽害子孫后代,后患無窮,因此應積極鼓勵企業參與生態規劃建設,特別突出強調企業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服務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二鼓勵企業贊助生態城市建設發展。生態城市的建設規劃離不開企業的支持與協助,企業掌握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可以提升城市建設規劃的檔次水平,而且還可以為城市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在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中,可以充分發揮企業的技術人才優勢,引導企業提供技術贊助,解決建設中的難題;比如,城市標志性建筑、綠化帶、公園、休閑旅游風景區的規劃設計,可以向全社會企業公開征集設計方案,無償使用合理化方案,只需象征性給予企業獎勵紀念品。同時,企業可以提供人工贊助,比如對生態城市綠地和花園的日常管理,可以就近轉讓給企業管理,讓附近企業承擔管理維護的責任,讓企業贊助人工,維護日常的清潔衛生,既能夠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也方便管理。此外,城市可以設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基金委員會,鼓勵企業贊助公益事業,促進城市的永續發展;比如基金組織可以將資金用于發展圖書館、建立新型學校、創建平價醫院等。
四、提高社會輿論和公眾參與程度
生態城市的規劃建設發展既離不開企業的贊助支持,更需要全民參與。一個沒有公眾支持的城市建設是難以維持可持續發展的。因此需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和普及公眾的生態意識,積極倡導生態價值觀,引導居民摒棄傳統落后的生活方式,樹立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生態價值觀,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和思想道德水平。要逐步建立適應生態城市健康發展的生態道德規范,制定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提高市民的社會責任意識。同時,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導向功能,發揮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的宣傳作用,主動向全社會倡導積極健康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弘揚正義,鞭撻危害生態環境行為,監督好每個企業與公民,形成人人保護環境、人人重生態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結語
總之,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是一相復雜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強化政府的引導功能,促進公眾和企業主動參與發展,同時注重發揮高新技術優勢,服務建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