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辦院校會計實踐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提升會計實踐教學效果是當前民辦院校會計學院人才培養的熱點問題。本文以鄭州工商學院為例,對其會計學院在職教師、在校學生、畢業學生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其會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從加強“雙師型”師資建設、優化會計實踐教學形式、完善會計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三個方面提出了解決策略。
【關鍵詞】民辦院校;會計;實踐教學
一、民辦院校會計實踐教學重要性
民辦院校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辦學方向逐漸明確,教學思路愈加清晰,教學質量不斷得以提升。經濟愈發展,會計愈重要。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投資者、債權人、企業管理者、企業內部員工、政府等相關方面愈加重視會計信息的使用,為了給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民辦院校培養的會計人才應當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工作實踐能力,也稱應用型會計人才。如何通過會計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利用會計實踐教學的手段,實現會計人才和企業工作崗位的有效對接,增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實現零距離上崗,這是當前民辦院校會計學院人才培養的熱點問題。
二、民辦院校會計實踐教學存在問題
1、教師業務實踐能力欠缺
鄭州工商學院會計學院目前青年教師有三十多名,其中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青年教師從學校畢業之后直接進入鄭州工商學院從教,這些老師的學歷和專業知識能夠滿足教學的基本條件,但是其會計實踐操作能力比較欠缺,沒有在企業中從事過會計工作,更沒有深入到具體的崗位中,對于最基本的報稅等內容都不太熟悉。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能從課本中去想象,在理論中進行推導,但是如果教師只靠對理論知識的想象,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其講授內容缺乏一定的權威性,這些想象可能和企業的實際情況不相符,最終導致學生畢業之后不能很快適應會計崗位。目前會計學院的實訓課程主要有會計電算化、企業資源計劃、企業納稅申報實務和會計手工賬等,實訓教師主要由剛畢業的青年教師擔任,沒有經過規模性的崗前培訓,主要通過自學的方式進行練習,比如企業納稅申報實務這門課程,青年教師沒有實際報稅的經驗,無法了解各個步驟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易錯點,不能滿足會計實踐教學的要求。
2、實踐教學形式單一
目前,鄭州工商學院會計學院的會計實踐教學形式主要集中在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踐。校內實訓主要在實驗室中進行,包括會計電算化、會計手工賬、企業納稅申報實務、企業資源計劃等實驗室,其中會計電算化和會計手工賬課程學生主要按照建賬、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這一流程進行學習,每門課程64個學時,跨期4個月左右,時間較長,而且沒有進行學生分組,一個學生同時承擔幾個角色,包括會計,出納,財務主管等角色,很難從真正意義上對這些角色進行區分,導致校內實訓沒有發揮實質作用。校外實踐一般是在學生大四的時候,學生只有六周的課程,課程考試之后就可以去社會實踐,由于學生人數較多,對于學生的實習單位學校不統一安排,學生自己聯系單位的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有的學生可能找不到單位,有的學生找到單位之后從事的崗位不對口,有的從事的行業并非是制造業行業,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傳統的工業企業所占比例逐漸下降,學生在學校中學的是工業企業會計,沒有多層次、多方位地進行會計實踐,因此,當學生在金融企業或者服務業企業中工作時,可能不具備頂崗能力。企業方面,由于會計專業學生實習可能要接觸到企業的一些財務信息,有的企業出于對自我的保護,不愿意讓外人接觸這些信息。校外會計實踐流于形式,實踐效果讓人堪憂。
3、考核指標不完善
目前,鄭州工商學院會計學院的實訓課程考核方式和普通專業課類似,期末成績占百分之六十,期中成績占百分之二十,平時成績(出勤、作業)占百分之二十。對于實踐教學的過程沒有設置相應的考核指標,比如說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的考核,期中和期末的考試都是在兩個小時的時間內建一套帳,完成一些基礎信息的錄入,填制一些會計憑證,審核,記賬,由于時間有限,主要是對總賬模塊進行考核,但是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模塊,比如,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固定資產、工資和報表等模塊,總賬模塊只是眾多模塊中的一部分。課程考核忽視了對實踐過程的考核,只重視期末的考試成績。導致學生不重視平時的練習,期末沖刺一段實踐,就可以僥幸過關,會計實踐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而且沒有把學生的考證情況和就業能力納入實訓課程的考核,考核方式單一,考核指標不完善。
三、民辦院校會計實踐教學對策分析
1、加強“雙師型”師資建設
教師實踐能力高低直接關系著實踐教學的效果。如何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學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定期選聘教師到企業中進行掛職鍛煉,讓教師從企業的實際業務中獲取第一手信息,挑選整理,形成案例帶入課堂。創造條件讓教師研修,鼓勵老師考取博士研究生或者出國留學。及時組織本校教師與外校教師交流研討,探討學科建設和實踐教學改革,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定期組織老師去企業學習,在掌握會計基礎理論的同時,熟悉企業生產流程、相關崗位職責以及會計操作規范,學習實踐中的新技能,達到理實一體。組織老師去別的學校觀摩學習,及時了解同類院校的最新動態。加強課程帶頭人建設,建立一個有效的激勵機制,要求中高級職稱教師在科研、教學、會計實踐等方面幫扶青年教師,促進青年教師及時成長,建設一個具有競爭力的“雙師型”教師團隊。
2、優化會計實踐教學形式
優化會計實踐教學形式,采用多樣化教學模式,豐富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踐內容,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會計專業可以考取的證比較多,包括會計員、助理會計師、中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因此學生可以在考證的指引下,學習一定的基礎專業課后,進行單項崗位實訓,然后學院組織一些技能大賽,從班級到年級,從校內到校外,層次選拔,培養學生會計實踐操作能力。然后通過混崗綜合實訓,將現實企業搬到課堂中,比如銀行、稅務部門、事務所等企業,帶領學生對工作中可能涉及的企業進行了解,熟悉相關業務操作流程以及應當注意的一些事項,對會計崗位進行分工,派不同學生負責,一人一崗,并定期進行輪崗,讓學生對不同崗位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縮小校內實訓和實際工作的差距。校內實訓室是開展會計實踐教學的保障。目前,鄭州工商學院會計學院校內實訓室仍在建設中,要在原有傳統工業企業實訓室的基礎上,引進多方位、多層次的綜合實訓室,并且緊密配合校外實訓,充分利用大學生創業孵化園,讓學生反復實踐,不斷提升其實踐技能,在對會計工作全面認識的基礎上,激發某一方面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加大與周邊企業的合作,定期安排學生去校外企業實習。也可以和企業合作,共建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有機結合,資源共享,校企融合,實現互利共贏。
3、完善會計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是會計實踐教學效果的最終體現。針對不同的會計實踐課程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標,突出對實踐過程的考核,設置硬性考核指標,注重考核方式多樣化,完善會計實踐教學考核指標體系。將畢業生就業指標納入評價體系,比如對學生社會實踐的考核,企業為實習學生做出書面鑒定,學校老師對學生的實習報告給出成績,由學校和企業共同考核,校企雙方同時進行管理,達到校企融合。再比如,對企業資源計劃這門課程的考核,要求學生分組提交企業的經營報表,與此同時,每位同學都要根據自己的崗位寫一篇學習心得,不拘一格,突出了對實踐過程的考核。
參考文獻:
[1]原和平.高職會計實踐教學問題研究——以寶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10).
[2]楊晞,程杰賢.高職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與實踐教學改革——以基礎會計核算為例[J].職教論壇,2015(20).
作者:田亞會 李琳 單位:鄭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