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應用型本科會計實踐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基礎會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會計分錄的編制這部分內容,教師首先應讓學生熟練掌握賬戶的結構,按照會計恒等式左邊所有要素是借增貸減,右邊所有要素是借減貸增來幫助記憶。在具體講到會計科目和賬戶時,用“T”字型賬戶結構畫出,加深學生對賬戶結構的記憶。除此以外,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以“T”字型賬戶作為工具,畫出相關賬戶的流程圖,幫助學生理解相關賬戶的關系。筆者在自身教學過程中,還注意到光憑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學生無法真正內化知識,尤其是對應用型本科的應用型本科學生來說,加大習題課的比重尤為重要。會計核算組織程序這一部分的內容,如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的講解,會顯得很空洞,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走進實驗室進行實際操作。很多學生在學完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理論課之后,仍然無法理解什么是憑證和賬簿,只有借助手工賬或是會計軟件實操,才能讓學生真實體會到上課時講的理論知識,同時也是對會計分錄編制知識的鞏固。在內容的講授順序上,筆者做過統計,分別把兩屆學生分為A、B兩組,A組學生按照基礎理論-會計科目與賬戶-會計憑證賬簿-會計分錄的順序講授,而B組學生按照會計理論-會計科目與賬戶-會計分錄-會計核算組織程序的順序講授,僅看兩組學生的期末成績,同樣是70位參考學生,A組學生通過率73.41%,B組學生通過率提高到77.97%。雖然統計樣本存在差異,兩組學生的自身的理解學習能力等因素沒有統一評估,但就課堂的互動和學生的反饋來說,按后一種講授方式似乎更能被學生接受。筆者認為,講完會計科目與賬戶之后,緊接著通過企業的具體實務涉及的會計分錄,直接講授會計分錄的編制,兩者銜接緊密,這實際上是理論上教會應用型本科學生怎么做賬,之后,再回到會計憑證和賬簿,介紹在企業實際操作中,怎么把理論的借貸會計分錄客觀反映在會計憑證中,最后生成會計信息,這不僅避免學生對會計科目與賬戶名稱的遺忘,也方便學生后期在實驗課的安排。
二、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1.教學內容
管理會計的教學,主要包括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經營決策和項目投資決策以及全面預算。成本會計教學內容的重點集中在費用在各種產品及期間費用之間的分配和歸集、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和歸集,產品成本計算的方法、標準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成本報表的編制。
2.教學方法
管理會計的理論知識教學,教師應尤其注意圖形和知識點介紹的結合,就是看圖說話。比如變動成本法中固定成本、變動成本、總成本和業務量的關系,本量利分析中各因素變動對盈虧臨界點的影響,項目投資決策中各期現金流的折現計算等,通過圖形結合描述,能夠使應用型本科學生快速的掌握計算方法,理解計算原理。如果管理會計是看圖說話,那么成本會計更多的是看表說話。比如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間如何分配,通過表格中的數據逐一講解,把一張表講完,數據的關系理清,分配方法也就掌握了。此外,學生的參與在教學過程中尤為重要。由于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開設的年級通常在大二、大三年級,這個時候學生基本已經學完中級財務會計,對財務會計有了比較系統的認識,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這個時候,在教學中不妨加入一些分組作業,給學生一些具體案例,讓每個組的應用型本科學生通過計算,分析案例,最后得出結論。比如在管理會計里的項目投資決策,如何利用貼現分析方法分析具體項目投資方案的可行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分析案例,制作ppt,再演示講解給全班同學。筆者在自身教學過程中也觀察到,采取這樣的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也更為生動。
三、心得體會及建議
本文認為,基礎會計的教學,如果具備實驗室軟件和排課的條件,那么完全可以把實驗室課程植入理論教學課時之中。比如,講完企業的采購業務,就讓應用型本科學生到實驗室,利用設置好的數據,根據材料采購單、采購合同、入庫單等憑證錄入記賬憑證,而不用拘泥于課堂理論教學,真正做到理論與實際操作的結合。由于在基礎會計中也會涉及到成本分配的問題,那么成本會計的實際操作內容可以以基礎會計學生作出的數據作為基礎,直接填制成本費用的分配表,最后生成報管理會計的課程,仍然可以利用相關的成本數據,對未來期間進行預測。也就是說,同一套數據,可以利用三次,但是對數據的加工方式不同,使用的程度也不同。當然,在具體實踐中,難免會有局限性。比如實驗室軟件的選取、教室教師的配備等問題。使得這些課程在實際教學中,還是以理論教授為主,缺乏學生的參與。另外,在擔任這三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后,筆者深刻體會案例教學對于開展會計學科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作為教師或者高校管理者,不應該總是強調學生的出勤率,如果沒有豐富的課堂內容,僅憑照本宣科,我們又怎么要求應用型本科學生坐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呢?但是,高校教師一旦進入高校,便很難再接觸企業中的實務,即便是從企業中進入高校的教師,本身具備實戰經驗,可以將理論有效的與企業實務相結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涉及到實際案例的更新問題。所以,本文對推進會計實踐教學提出的建議如下:建立教學案例庫,可以通過高校合作、民間協會、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加強高校與高校之間、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溝通,獲取實踐領域的資料,加工成教學案例,形成案例庫,由業界專家和各高校的學者定期更新,并實現共享。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鑒案例庫中的實例,運用于教學。作為高校,也應定期組織教師培訓,提供一些機會讓教師深入企業,在企業工作,了解企業真實的第一手案例,作為企業,也需要理論知識作為支撐,高校教師作為理論基礎扎實的群體,也可以為企業的理論研究作出貢獻,從而實現校企雙贏。以上是筆者建立在自身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看法,其可行性還有待探討。總之,高校對學生的職業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教學,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來說,任重而道遠。
作者:王慧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